长江4号洪水形成,1998年九江为什么发洪水?

2023-11-16 19:20:05 49阅读

长江4号洪水形成,1998年九江为什么发洪水?

九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立方米。

长江4号洪水形成,1998年九江为什么发洪水?

洪水形成的条件?

在正常的情况下,水会在河道内流动,或储存在湖泊、土壤或海洋里。但流动的水量并不常常一样。当水流突然增加时,就被称为“洪”。若河洪太大,而河道又未能容纳所有水时,洪水便会溢出河道,淹没附近地方,造成洪灾。

雨水是洪水最重要的来源。下雨时,雨水流入河道,使河水增加,因此,如果一地的降雨量很多,而又持续一段长时间的话,便可能出现洪灾。城市中雨水积聚又称为内涝。

此外,雪是洪水的第二大来源。某些地方山上的冰雪溶化,流入河道,大大提高河流流量。

在沿海地区,海上的风暴大浪也是洪水的来源之一。夏季时,活跃的台风会为这些地区带来大量雨水。有时强风更会把海水推向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水灾。

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原因?

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大自然的报复.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滥伐森林,使一些河流断流,泉源枯竭,雨季又造成洪水泛滥.第二是,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长江洪水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是,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有可能加剧水灾的危害.最后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

为什么湖北湖南江西还会发生洪灾?

智商堪忧啊,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预测出来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很早就有人预测出来有人会质疑三峡大坝的作用,的确没有错的被预测对了,果真有人这样提出疑问,不得不说看透了一部分无知和杠精的本质,无知和抬杠成为了某些人活下去的根本支撑,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无知当做抬杠的理由才是最可怕的。

杠精在抬杠之前就没有一点文化知识吗,正所谓抬杠不可怕,可怕的是杠精没文化,必须要教育一下这些杠精才可以,三峡大坝的位置在长江中游位于湖北省境内,三峡大坝的作用是发电防洪于一体,但是三峡大坝只能防住上游的洪水,不能防住大坝下游的洪水。

在杠精眼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让三峡大坝有神一般的能力,把上游的洪水防住了不给下游造成灾害,又想三峡大坝把大坝下游产生的洪水也防住,杠精的世界中没有科学理论,只有一个想法就是 我不管什么科学知识,我就知道三峡大坝必须防住长江所有流域的洪水,不管是上游产生的还是下游产生的。

下游产生的洪水在如果能倒流,那三峡大坝的确可以防得住,但是长江洪水不能倒流,所以让杠精失望了,江西处于长江下游位置,湖北部分地区处于三峡大坝下游,这次洪灾并不是上游暴雨形成的,而是三峡大坝下游的大雨形成的大坝下游的洪水,这个让三峡大坝怎么防,除非水有倒流的能力才可以吧!

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杠精是真的无知还是假装不知道,或者是为了抬杠而抬杠,世界上有哪个大坝能对下游形成的洪水有防洪作用,除非水往高处走,或者大坝会移行换位,这些都是神仙的操作,我们普通人是弄不出来的,但是有些人不管这些,就想大坝做到不可能不合理不科学的事情。

这次长江淮河洪水告急为啥不南水北调多往北方干旱地区调水?

不但长江、淮河的水资源可以往北方干旱地区调,甚至珠江流域的水资源也可以调往北方,单纯讲水利工程,根本不是难题,但所有的调水工程都要建立在成本基础上,所以长江、淮河的水资源当前调往北方,主要是指生活用水,用来调取洪峰根本不可取。

用数据说话,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前半段基本是借助京杭大运河河道,此河道可以实现通航,说明宽度并不窄,但河道水量取决于抽取长江水的泵站速率。东线工程最初建设时,设计的抽江速率是500立方米/秒,近期二期工程规划升级为抽江600立方米/秒,远期三期工程规划升级为抽江800立方米/秒。

再来看南水北调中线,因为属于全新建设水道,且只用来调水,不具备航运功能,所以中线设计的抽水速率最大是420立方米/秒。实际运行过程中,东线、中线很少会以最大速率抽水,但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两者的抽水速率叠加为1000立方米/秒。

再来看长江、淮河的洪峰数据,因为洪水时期水位不固定,各水利检测站的数据变化迅速,各河段的数值都不同,没有平均值支撑,所以我们可以参考三峡大坝的洪峰数据,以及淮河王家坝的洪峰数据,这两个地方的数据,最能够代表本次长江、淮河的洪水情况。

今年三峡大坝洪峰时,入库流量最高6.1万立方米/秒,出库流量3.3万立方米/秒,几乎是南水北调火力全开的60倍,这么高倍数的差值,南水北调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淮河流域降雨要少一些,但仅王家坝的泄洪速率就是1626立方米/秒,也要超过南水北调速度,所以洪水来临时,根本不能寄希望于南水北调。

最后看一下南水北调的投资金额,当前东线、中线工程仅完成一期,投资额超过2500亿,后期随着二期、三期建设,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每秒钟1000立方米的调水工程投资都要5000亿,可想而知,如果要建设调取洪峰的水利工程,投资要翻几番。

总结:调水工程建设规模小了,在洪峰面前不起作用,而大规模建设,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沿途还要涉及大面积迁移,影响可能还要高于洪水影响。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发表看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