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游戏格式怎么选?了解不同格式的优缺点很重要。
说起来,玩PSP那会儿可真是折腾不少东西。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当初跟PSP游戏格式打交道的经历。
初识PSP与UMD
刚拿到PSP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那时候玩游戏主要靠一种叫UMD的小光盘。买正版盘,放进PSP后面的仓里,“咔哒”一声,开机就能玩。画面在那时候看简直惊艳!但是,这UMD盘有几个麻烦事儿:
- 换盘烦:想换个游戏就得抠出来再塞张新的,玩的游戏一多,带一堆盘出门也不方便。
- 易损坏:那小塑料壳感觉不经碰,我总担心给刮花或者压坏。
- 有点贵:想玩的游戏多,一张张买盘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玩一段时间,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游戏弄到记忆棒里玩?那时候记忆棒又贵容量又小,所以怎么存游戏就成个大问题。
捣鼓ISO格式
就知道可以把UMD光盘里的内容整个复制出来,变成一个文件,放在电脑上,再传到PSP的记忆棒里。这种文件最常见的就是ISO格式。我第一次搞这个,还是找朋友帮忙弄的,或者在网上找大神分享的资源。
具体操作大概是这样:
PSP先“处理”一下:这个是前提,得让PSP能认这些“非官方”的东西。具体怎么弄就不细说,反正不弄的话,你放进去游戏也读不出来。
搞到ISO文件:要么自己想办法把UMD转成ISO,要么就从别处下载现成的。
连接PSP和电脑:用USB线把PSP连上电脑,PSP上设置成USB连接模式。
找到文件夹:电脑上会显示PSP的记忆棒,里面有个叫“ISO”的文件夹(没有的话就自己建一个)。
复制粘贴:把搞到的ISO游戏文件,直接复制粘贴到这个“ISO”文件夹里。
断开连接,开玩:安全弹出PSP,然后在PSP的游戏菜单里就能看到你放进去的游戏。
用ISO格式玩游戏,体验跟用UMD差不多,读取速度感觉也挺快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ISO文件太大!一个游戏动不动就1个G上下,甚至更大。我那几百兆或者1、2个G的小记忆棒,根本装不几个游戏,真是头疼。
发现CSO格式,空间救星
就在我为记忆棒容量发愁的时候,又知道还有一种叫CSO的格式。听说这玩意儿就是把ISO文件压缩一下,能让文件体积变小不少。
我赶紧试试。找个转换工具,把手头一个挺大的ISO文件转成CSO。体积真的小一大圈,有时候能小个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同样大小的记忆棒,用CSO格式就能多装好几个游戏!
CSO格式省空间是真的爽。使用方法跟ISO一样,也是把它放到记忆棒的“ISO”文件夹里就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有时候感觉用CSO格式玩游戏,读取场景或者加载的时候,比用ISO稍微慢那么一丢丢。但对我来说,为能多装几个游戏,这点“可能”的牺牲完全可以接受。
还有个PBP格式
除玩官方出的那些大作,PSP上还能跑一些模拟器,比如玩玩小时候的FC、SFC游戏,或者一些爱好者自己做的小游戏、小软件。这些东西,它们的文件格式又不一样,很多都是PBP格式的。
PBP文件放的位置也跟ISO/CSO不一样。它一般是放在记忆棒的 “PSP” 文件夹里面的 “GAME” 文件夹里。有时候一个PBP文件就是一个程序,有时候可能还会带一些其他的配置文件或者资源文件,需要一起放对地方。
捣鼓模拟器或者自制软件的时候,接触PBP格式就比较多。
我的实践总结
根据我自己的折腾经验:
- ISO格式:原汁原味,兼容性读取速度可能最快。缺点是体积巨大,非常吃记忆棒空间。
- CSO格式:ISO的压缩版,体积小很多,能省下大量空间。读取速度理论上可能比ISO慢一点点,但我个人感觉影响不大,为容量很值得。
- PBP格式:主要是自制程序、模拟器用的格式,跟官方游戏关系不大,存放位置也不同。
对,有时候网上下载的游戏会被打成压缩包,比如ZIP或者RAR格式。那个不是游戏格式本身,你需要先用电脑上的解压缩软件(比如WinRAR或者7-Zip)把它解压开,得到里面的ISO或者CSO文件,然后再按上面的方法放到PSP里。
基本上,搞明白ISO、CSO和PBP这几种格式怎么用、放哪里,当年玩PSP的大部分游戏和应用就都能顺利跑起来。虽然过程有点折腾,但成功把想玩的游戏都塞进小小的记忆棒里,那种成就感还是挺足的。分享完毕,希望能给同样喜欢怀旧的朋友一点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