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偏方,你们在百度查过疾病吗
甲沟炎偏方,你们在百度查过疾病吗?
众里寻它千百度,还不如听我来叨咕叨咕~
我是致力于医学科普的五号医生吴昊。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今天就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吧。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场景再现:小A胸闷咳嗦半个多月了,自己不放心又不想去医院,就开始在网上查查资料。他看到一个词条:肺癌,点开之后,看到了这个
又看到了这个
小A就变成了这样
网络是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而不是筛选信息的机器以小A的经历为例,他通过搜索“肺癌”查询到了肺癌的临床表现,他看到上面有“咳嗦”,也有“胸闷”,然后越看越觉得自己是得了肺癌而悲痛欲绝。
其实,对于医生来说,我们的脑子里也是有个“百度”,当我们搜索到“肺癌”的时候得到的信息跟小A基本是差不多的,甚至还没有小A那么的准确。但是,医生具备了一个别人不具备的技能,就是“临床思维”,这是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共同打造的思维模式。在医生的思考模式中通过临床思维,将搜索到的信息和患者进行整合,再作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指导患者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咳嗦,几乎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会有这个症状,但是不同的疾病,在咳嗦上表现又各有差别。如果想通过咳嗦去诊断肺癌,那至少需要通过年龄,家族史,影像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维度的证据才能确诊。而在这些检查、证据中,咳嗦的权重是非常的低的,只有当咳嗦合并咳血,或者患者年龄较大,有家族史等时候,才会引起对于恶性肿瘤的足够考虑。
所以,如果不是在正规的平台咨询问诊而是通过自己查询资料的方式寻医问药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对信息的权重作出判断,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判断。
诊室一分钟,自习室八年功临床医学生经过5年本科加上3年硕士(或是规培)才能正式走入临床医疗工作岗位,而此时,也只是菜鸟一只。一个合格的医生能在脑海中瞬间对上百甚至上千种疾病和症状进行搜索和整合,给患者制定诊疗策略靠的就是一步一步,点点滴滴的积累。所以,大家如果健康上有问题就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就医,现在的互联网医疗也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相信大家今后会越来越少的出现题主的这种疑问啦。
以后有健康的问题不要孤独面对冷冰冰的网络,多问问大活人,比如我:五号医生吴昊
癌症晚期的患者到底有多痛苦?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发小的奶奶,老太太因胰腺癌而死,最终活到了84岁,虽然已算是高寿,但最后因为癌症的折磨,也让老太太吃尽了苦头。
我和发小在一个院子长大,一起上小学、中学、大学,同年参加工作,多年以来没有红过脸,虽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因为这样的亲密关系,在我家与他家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我小时候经常去他家里玩,所以与他的爷爷奶奶都非常熟悉。
他的爷爷于4年前去世,可能是承受打击太大的原因,此后老太太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最后确认为“胰腺癌”。刚开始老人家只是觉得肚子胀痛,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最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癌症。老太太平时很乐观,是个求生欲望很强的人,刚检查出来的时候,家里人一直都瞒着她,可好景不长,过了3个月后,病魔开始肆无忌惮的摧残她的身体,各处的疼痛越来越难忍,无奈下只好选择了住院。
刚入院的时候,情况还没有过于糟糕,老太太每天配合着安眠药、止痛药尚可入睡,除了有时候偶尔因为身体不适而烦躁之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到了第4个月初的时候,癌细胞迅速扩散到全身,老太太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了。从那以后开始,剧烈的疼痛,就连止痛药也压制不住。
发小是个孝顺的孙子,他终日陪在老太太身边,我中间也去帮助照顾了几天,那几天我目睹的场景至今难忘。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她痛苦的呻吟与哀嚎,凄惨地喊叫声整晚地响彻在走访当中,听起来是那么残忍,那么揪心。
就这样持续了一周,老太太终于无法承受了,此时亲人们也感觉到了尽头的逼近,那天所有家人都来到病房,老太太努力的用尽最后一口力气说道:“拔针吧,我不想活了,太疼了”。发小当时已经泣不成声,他回头望着我,似乎在传达着一些信息,我心里很清楚,他也是在征求我的意见,可我毕竟是个外人,不敢做这生死大事的决定……此时老太太又开始痛苦的哀嚎,说实话我真的听不下去了,心想:与其这样痛苦的苟活,倒不如痛快地离去。发小再次看着我,他对我点了点头,我也点头回馈……
发小走过去,双手抚摸着老太太的头发,给了她最后一个深情的吻别,亲手拔掉了针头。2分钟后,心电图成了一条直线,报警声随之而来……老太太走了,她终于解脱了,再也不用承受这般人间疾苦。
人们常说西医头痛医头?
中西医其实一样的,只是出发点和观察点不同。比如中药疗效,实际上是中药里面药材含有物质对人身体或者病变产生作用。也就是说中医是隔靴搔痒,西医才是窥其真容。别不接受,实事求是。
西医研究物质病理本质,中医研究现象。
现在社会上,中医骗子多。各种骗子。
当然如果有好的中医,对社会贡献是很大的。不否认中医作用,实事求是
中药厂为什么不买民间秘方开发新药?
这个问题问得好!在这里先给你介绍一下,开发一个新药是什么概念。然后,你就知道了,为什么中药厂不买民间秘方开发新药了。
美国开发一个创新药物的周期和资金投入美国是世界上,创新药物最多,新药开发效率最高,投入产出也最高,周期也最短的国家。
在美国,大概在10万个化合物中,能够筛选出一个可能用来开发新药的化合物,这个成功率已经相当高了。
从这个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开始算起,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批准上市。
整个过程需要投入资金大约在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左右。
我国开发一个药物的周期和资金投入我国新药分为5类,我国的一类新药,在分类上相当于美国的创新药物,但是在研制标准上,还达不到美国创新药物的标准。
目前为止,我们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数量,非常非常的少,因为尽管按照我国新药研发标准,一类新药开发的难度也是最大、周期最长、投入资金最大。
我国一类新药的研发周期,也需要5-8年时间,投入资金大约在5-10亿人民币。
我国为什么不买民间秘方开发新药从以上美国和我国新药开发的周期和投入对比,我们知道新药开发是一个典型的“三高”工程,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为了回避高投入、高风险,我国很多中药厂把新药开发的目标瞄准那些难度级别低,投入小,风险小的三类、四类、五类新药上,这些新药的特点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过程,有的可以直接进入药理实验或临床实验。
而民间秘方既没有官方的化学数据,也没有官方的应用数据,等于是按照一类新药开发。这个开发周期、资金投入、风险承受,我国几乎没有哪一家中药厂能够承担的起。
所以,我国中药厂一般是不会买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的。
总结:民间秘方缺乏数据,开发周期、资金投入、风险承受,一般中药厂无能为力。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让民间医生给治好了病?
按照过去来说,有很多疑难病医院很难治好。比如,各种疔疮,无名肿毒,或者肝腹水还有很多怪病等等。因为过去医学不发达,所以就有很多民间草药医师,不要小看草药而治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就来说一个真实的事例!大概在七几年时侯八月份左右,我浙江朋友要来我家玩,结果他来了在我家玩了一天。第二天我带他到附近去游山玩水,大概经过我附近一个村庄,当时天气比较热,就在这个村庄门头里休息一下。然后看到一个木匠好像做什么板盒,我朋友问他是做什么,他说是做棺材。我朋友感觉好奇,这棺材这么小只有一米多长,然后木匠说,有一户人家小孩生病快要死了!可能也就在这两三天时间左右。我朋问他孩子有多大生什么病,他说只有12岁,肚子肿涨很大不会进食。医生说没有办法治,我朋友一听知道就是肝腹水,然后我朋友叫木匠带他去见小孩父母。木匠说你什么意思,难道你能治好吗!不管好不好带我去见一下他家属。结果他就带我俩人去他家,一看就见那小孩睡在床板上,肚子涨得像皮球一样,眼晴也睁不开只有一口气。我朋友就跟他家属说,这病我可给他治治看,在三天之内或有好转,我就能把他治好。当时他她半信半疑,不管好不好反正人到这种地步就试试看。结果我朋友去弄草药,吃第一副药第二天就见开眼,连吃三天就能说话肚子也消了一半。连吃一个星期全部康复了。后来他自己和所有亲戚都感谢不尽!最后他借了两百快钱酬谢我朋友,我朋友说不用给钱,留给孩子买点营养吃吧!因为那时侯非常穷,两百块钱可实不是小数目啊!然后就送点土鸡蛋给我朋友。这小孩真是命大,逢到我这个好朋友,否则他坟头树都很大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不存在半点假,还有疔疮当时医院也很难治好的,现在医学发达也许能治好。民间草药可以说还是很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