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赞,贵州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2023-11-21 23:40:06 53阅读

经济参赞,贵州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贵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参赞,贵州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

1.冉琎

冉琎(1199—1258),南宋播州绥阳(今遵义市绥阳县)名士,军事战略家,南宋将领。宋理宗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积极准备抵御蒙古军南侵。冉氏兄弟闻余玠是位贤能的统帅,便去重庆拜谒余玠,献保西南计:主张“徙合州城”。他们分析说:“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余采纳了冉氏兄弟计策,密奏朝廷,任冉琎为承事郎,代理合州知州,冉璞为承务郎,当理合州通判。

2.冉璞

冉璞(?—1260),贵州省绥阳县青山平母台人,冉琎异母弟,南宋大臣。 与兄冉琎(?—1253)史称“二冉”。

南宋淳祐二年(1242),二冉组织军民,在钓鱼山构筑内外城池10余座、水井92口,可容军民17万的雄踞西南的钓鱼城军事重隘,将合州(合川)迁于此。宝祐元年(1253),余玠遭投降派谗害,冉氏兄弟亦于1253年卸职回乡。

3.马士英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一说字冲然),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一说江苏仪征)。明万历己未(1619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弘光王朝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在抵抗清军侵略中壮烈殉国。有清一代,其为人颇遭指责,时唯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其持-允。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4.丁宝桢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5.曹维城

曹维城(1683~?),字价人,贵州贵阳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武进士第一人。清康熙四十二年冬十月,康熙帝策试天下中式武举于太和殿前,驾御瀛台紫光阁,阅试中式武举骑射技勇,后回到乾清宫,读卷官等以殿试武举诸卷呈览,康熙帝亲定名次。传谕曰:“武进士中,优者颇多。”康熙帝亲御金殿赐武举曹维城等102人武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曹维城获取武状元后,授头等侍卫,正三品官衔。

6.李世杰

李世杰,贵州省黔西人,乾隆时期从小吏一直官升至兵部尚书。他始终清廉自律,严饬吏治,激浊扬清,以清正廉明而闻名遐迩。他对下体恤民情,处处为百姓着想,在清朝是一个难得的清官。在任四川总督期间,李世杰率军将廓尔喀人赶出国土,对安定西藏,保卫祖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扬。总之,李世杰在处理政事、体恤民情、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

7.郑珍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8.王士俊

王士俊(1683-1750)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贵州平越(今福泉)牛场渚浒人。字灼三,号犀川,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10岁即能诗善文,19岁入平越府学,广交良友,不耻下问。见事不平,据理争辩。”雍正皇帝即位,号召天下百官士子向朝廷进言,王士俊也提交了几条意见,被接纳后于雍正元年(1723)选送河南任许州知州,自此开始其官宦生涯。当时许州濒临黄河,黄河经常决口,地方河防物资年年缺乏,灾荒时时发生,百姓困苦。王士俊到任后,施以仁政“革除衙门买卖官价,国课重耗,派办物料等陈规”,以市价买卖防河材料,杜绝以往官价高于市价弊端,又“严惩盗贼,平反冤狱错案”,“减免赋税,鼓励农耕”,许州百姓生活得以缓解。王士俊官声卓著,也很有学术成就,著有《河南山东古吏治行》、《河东从政录》、《困之录》、《清流县志》等书稿行世。

9.傅玉书

傅玉书(1746~1812),字素余,号竹庄,清朝贵州瓮安草塘下司人。贵州著名诗人。生于学者之家,祖父傅如励,曾师从明朝监军御史钱邦芑。傅玉书的父亲傅龙光,系乾隆中期秀才,平生喜爱程朱理学,一生著有学术著作数种。由于家风熏陶,傅玉书走上了钻研学问的道路。傅玉书是乾嘉时期贵州的一代才子,是瓮安文化的领军人物。他以才华学识饮誉黔中’名扬华夏’更以自己在文学艺术上的求索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仰。在他的影响下'瓮安人文蔚起,人才辈出,成为黔中腹地的一枝奇葩。傅玉书创造了贵州文化史上四个第一的奇迹:辑贵州第一套诗歌集成、撰贵州第一个剧作、写贵州第一部私家方志、为贵州第一个诗文兼擅者。公元1812年,傅玉书因病逝世,终年66岁,后葬于贵阳三桥阿江河。

10.夏同龢

夏同龢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

11.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12.王伯群

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人,中国同盟会先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教育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来犯,大夏内迁贵州,抗战期间,王伯群带领大夏大学三次迁校。 1944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终年60岁。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著作。

孙绍祖为何敢虐死贵妃的妹妹?

像孙绍祖那样的人,永远不会内疚、永远不会自我反省。他从来不会认为,是他的家庭暴力导致了贾迎春的死亡。

相反的是孙绍祖会认为,贾迎春是一个娇弱无比的花朵,只能摆来供着不能做媳妇,他娶了这样的一个妻子,简直是他倒了八辈子的霉!

古人认为门当户对,那是绝对有道理,在生活中有深刻意义的。古人认为的门当户对,主要也是指两家精神层次的交流可以对应,并不全指的是金钱和地位。

像荣国府那样的豪门贵族,最应该把女儿嫁到诗礼之家,如果他们把女儿嫁到了商人之家或是暴发户之家,都意味着他们在精神生活的层次,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两种精神层面的人去交流,谁也不会认为谁错了,可就是交流不了……

孙绍祖和贾迎春,就面临着这种婚姻状态。

婚姻能给两家人带来什么?

一门和谐的婚姻,给两家人带来的绝对是1+1>2的效应;

一门不和谐的婚姻,给两家人带来的都是无穷无尽的伤害。

贾迎春会感到孤立无助,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孙绍祖会大声斥责荣国府,他们贾家居然就嫁了这么个东西给他。

对于婚姻,孙绍祖和贾迎春的期待完全是南辕北辙的。

一.孙绍祖的婚姻

谁对孙绍祖对婚姻的期待看得最透彻?

很少有读者会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不卖关子,能看出婚姻对孙绍祖的意义的人,是荣国府的老宝玉贾政。

骨子里的贾政和贾宝玉是同样的人,他们看待人物,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极具灵性。

在贾政的眼里,孙绍祖是这样的:

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

①这段话虽短却信息量巨大,不单是孙绍祖,整个孙家对婚姻的追求,都隐藏在这段话中。

贾政是鄙视孙家一家人的,在贾政的眼里,孙家人是看中了荣国府的势力才努力巴结,这样的一家人做酒肉朋友还行,做亲家那是万万不可。

②孙家并非诗礼名族,这说明了整个孙家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一个人家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就代表着这个家族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手段考取科举。

那孙家人想有出息该怎么办?

他们除了靠祖荫之外,就只能靠巴结各种裙带关系了……

③就比如孙绍祖就盯上了贾迎春!

孙绍祖要娶妻,并不想找一个女子,同他琴瑟和谐;

也不想找一个女子,为他执掌中馈、诗书传家、抚育子女。

孙绍祖要娶的妻子,就是要找一个能帮助他迅速找到工作,完成升职加薪的一个登天之梯!

④很显然,当时的荣国府并不适应孙绍祖的需求。

如果孙绍祖不急功近利,能攀上荣国府这门亲事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荣国府可以直接改善整个孙家的人脉,让孙家有机会混真正的贵族圈;

就算孙绍祖本人没出息,荣国府也有资本提携孙绍祖和贾迎春的孩子,让这个孩子走科举正途,不过花费二三十年的时间成本,贾迎春就可以带领着孙家彻底转型成为书香门第。

不过可惜,孙绍祖完全不愿意花这样的时间成本……

二.不匹配的孙绍祖与贾迎春

孙绍祖与贾迎春的婚姻,属于极不匹配的那一种。

孙绍祖想要一个登天的梯,而贾迎春是一个温柔沉默的茉莉花,这两个人在一起只会是悲剧的命运。

孙绍祖会以为迅速娶贾迎春,他攀上了荣国府这棵大树,荣国府就会马上提拔他的。

但是孙绍祖走错了,他想让丈人家提拔他,他有得有被提拔的资格,他连个进士都没考上,他凭什么要求荣国府提拔他。

荣国府提拔过贾雨村,人家贾雨村可是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贾政的一封举荐信,就让贾雨村有了正经的职位。

之后贾雨村凭借着他的能力和无耻,很快飞黄腾达……

这件事孙绍祖是会看在眼里的,可是他不会掂掂自己的分量,拿什么去比贾雨村!

想要凭借荣国府飞黄腾达,是孙绍祖娶贾迎春的唯一目的,一旦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孙绍祖马上心理失衡。

有些人就是盲目的自大,根本看不清自己是谁,孙绍祖就是这种人。

由于作者给孙绍祖的笔墨很少,从孙绍祖可以类比的,是薛蟠的媳妇夏金桂。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夏金桂和孙绍祖在同一个回目中同时出现,这必然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读者可以从夏金桂在行为举止中,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孙绍祖。

夏金桂是什么人?

这个女人不过就是一个大富商人家的姑娘,可是人家就把日子过得飞扬跋扈,丝毫不把荣国府的人放在眼里。

对比之下,真正的豪门小姐荣国府中的姑娘,无论是这个家族的正牌姑娘迎春、探春、惜春,还是这个家族的表姑娘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她们在表面上都举止严谨,把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

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家教的不同。

一个人骄奢傲慢,这不用教,与之相反的谦卑低调,才需要家长和老师花大量的心血去教导;

一个人纨绔气十足,这不用教,与之相反的艰苦朴素,更需要家长和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栽培。

孙绍祖和夏金桂是一类的人,他们的家庭没有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家教,这导致了他们骄奢傲慢、纨绔气十足。

当然,这不是家族给他们带来的底气,而是他们整个家族都不识礼仪的一种象征。

骄奢傲慢的孙绍祖,当他娶到了贾迎春之后,就觉得他的家族和荣国府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荣国府丝毫没有理由强压他一头!

他想当然地以为,荣国府就应该给他谋一份好差事,把荣华富贵对他拱手奉上。

如果荣国府不给呢?那就是荣国府没有瞧上他这个姑爷,这就给了他虐待贾迎春足够的理由,荣国府看不起他,他无处撒野,他就要把所有的性子都撒在贾迎春身上。

贾迎春是他的妻子,他可以霸道地行使丈权,他虐待贾迎春又怎么样;他把贾迎春打一顿赶到下房里去睡又怎么样?

这些是他的家事,荣国府没有理由去管,宫里的贵妃娘娘就是毫无理由去管他的房里的事。

就像夏金桂敢叫嚣:

我们屋里老婆、汉子、大女人、小女人的事,姑娘也管不得!

贾元春是贵妃娘娘又怎么样,她同样没有理由去管孙绍祖房里的事,尽管那个被虐待的,是她的堂妹贾迎春。

荣国府瞧不起他,这让孙绍祖对荣国府产生了很强的恨意!

由于这个缘由,孙绍祖更要在家中强烈地行使夫权,用虐待贾迎春的办法,来挽回她所谓男子的尊严。

孙绍祖所谓挽回他尊严的办法:

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

他就是用这种方式去羞辱贾迎春,贾迎春他不是豪门小姐吗,他就是要把贾迎春往最下流去作践。

贾迎春最痛苦的就是这句话:

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

那上房里住的是谁?

自然是孙绍祖和某一个下人,孙绍祖就是用这种不是人的办法,竭尽所能地去侮辱贾迎春。

只要贾迎春稍有反抗,孙绍祖就挥舞着夫权的大棒,将贾迎春打回去:

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

孙绍祖的这句话,是在说贾迎春犯了古代女子不能有的嫉妒之条,这嫉妒可是犯七出的。

然后呢?

孙绍祖还会抬高自家:

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冀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

这么无耻的话,也只有孙绍祖这种不要脸的人才能说得出口。

贾迎春的爷爷是谁呀?

贾迎春的爷爷是贾母的丈夫,人家可是第2代荣国公,是真正的豪门贵族。

在第2代荣国公贾代善面前,孙绍祖的长辈,只有做小服低拼命巴结的份儿。

之后呢?

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

孙绍祖的这些话更是颠倒黑白,不说别的,但说贾迎春的陪嫁,就绝不可能低于一万两银子。

为了五千两银子把女儿给卖了,以当时荣国府贾政赦状态绝不至于。

没有出息,在外面使不上劲的绍少祖,只能把他旺盛的精力,都用在虐待贾迎春身上。

孙绍祖真的敢把贾迎春往死里整吗?

答案是否定的,像孙绍祖这种色厉内荏之人,他是不敢真的把贾迎春怎么样的。

贾迎春之死,更多的是死于她的绝望。

贾迎春是一个温柔、善良如茉莉花般的女子,她对婚姻的期待是,是过温和、宁静的小日子。

孙绍祖这样的人,她是一天都应付不了,这日子她是一天都过不下去。

那么等待贾迎春的,只有死路一条……

随着贾迎春的死亡,孙绍祖也懵了。

孙绍祖不傻他完全明白,荣国府不能安排他升职加薪,可反过来把他打到最底层是容易的。

京都的贵族圈就那么小,这个时候荣国府的人脉圈会同时向孙绍祖关闭,这时候的孙绍祖,在京都是一天都混不下去了。

而孙绍祖会怎么想?

他会咆哮、会狂怒,他会觉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才娶了贾迎春这样一个女人。

两口子不过就是打打架、斗斗嘴,怎么别人家的女人都没有事儿,怎么贾迎春就死了呢。

难道娶个媳妇,还要每天把她娇养着不成。

孙绍祖会觉得,他这辈子算是被贾迎春给毁了,人家委屈着呢。

精神世界不在同一个层次上的两个人,千万别结婚,否则后果就是悲剧。

能否说给夫人听?

作者:史遇春

在说清廷军机大臣瞿鸿禨罢斥的事情之前,先看看他在枢廷时期的军机人事概况。

根据《清史稿》卷一百七十七《表十七·军机大臣年表二》:

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公元1901年)

礼亲王爱新觉罗·世铎:七月丙寅,罢直。

瓜尔佳·荣禄: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八月,赐用紫缰,随扈还京;十月,加太子太保;十二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王文韶: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六月,兼外务部会办大臣;八月,赐用紫缰,随扈还京;九月,命办理京榆铁路事;旋署议和全权大臣;十二月,兼督办路矿大臣,转授文渊阁大学士。

鹿传霖:三月,兼督办政务大臣。

瞿鸿禨:四月甲辰,以工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督办政务大臣;六月,转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九月,命办理京榆铁路事;十二月,兼会办路矿大臣;旋去“行走上学习”字。

二、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壬寅年•公元1902年)

荣禄。

王文韶。

鹿传霖。

瞿鸿禨。

三、光绪二十九年(农历癸卯年•公元1903年)

荣禄:三月戊辰,卒。

王文韶:四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鹿传霖。

瞿鸿禨:九月,命会办财政处事务。

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三月庚午,以督办政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为军机大臣;九月,命总理财政处事务;十月,总理练兵处事务。

鄂卓尔·荣庆:九月丙申,以管学大臣、户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督办政务大臣;十一月,改兼学务大臣;十二月,去“行走上学习”字。

四、光绪三十年(农历甲辰年•公元1904年)

庆亲王奕劻。

王文韶。

鹿传霖。

瞿鸿禨。

荣庆。

五、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年•公元1905年)

庆亲王奕劻。

王文韶:五月庚子,以衰老罢直。

鹿传霖:四月,转吏部尚书。

瞿鸿禨。

荣庆:十一月,转学部尚书;十二月,协办大学士。

徐世昌:五月庚子,以署兵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督办政务大臣,旋命会办练兵事宜;六月,命出洋考察政治,未行;九月,迁巡警部尚书;十二月,去“行走上学习”字。

穆尔察·铁良:七月丁酉,以会办练兵事宜、署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兼督办政务大臣;十一月,迁户部尚书;十二月,去“行走上学习”字。

六、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年•公元1906年):九月甲寅,定军机大臣均兼会议政务大臣。

庆亲王奕劻:九月甲寅,改官制,仍授军机大臣。

鹿传霖:九月甲寅,改官制,命专管部务,罢直。

瞿鸿禨正月,协办大学士;九月甲寅,改官制,仍授军机大臣。

荣庆:九月甲寅,改官制,命专管部务,罢直。

铁良:四月,兼督办税务大臣;九月甲寅,改官制,授陆军部尚书,罢直。

徐世昌:九月甲寅,改官制,授民政部尚书,罢直。

索勒豁金·世续:九月甲寅,以东阁大学士为军机大臣。

林绍年:九月甲寅,以开缺广西巡抚、候补侍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十一月,入直。

七、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未年•公元1907年)

庆亲王奕劻:三月,命兼管陆军部事务。

世续:六月,转授文渊阁大学士。

瞿鸿禨:五月丁卯,免。

林绍年:二月,署邮传部尚书;五月,补度支部左侍郎;七月癸巳,授河南巡抚,出。

鹿传霖:五月己巳,复以吏部尚书为军机大臣,即罢管部务;六月,协办大学士。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五月己巳,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张之洞:七月丙辰,以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为军机大臣;八月,兼管学部事。

袁世凯:七月丙辰,以太子少保、外务部尚书为军机大臣。

由《清史稿》可知,瞿鸿禨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甲辰以工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五月丁卯以协办大学士被免,首尾历时七年。

七年之中:

礼亲王世铎为军机首席一年;

荣禄为军机首席一年有余,荣禄去世后,王文韶短暂补位,计两年;

庆亲王奕劻为军机首席四年。

七年之中:

瞿鸿禨在军机中的排位,从第五上升至第三。

瞿鸿禨任军机时的枢垣人事情况大体如上。

关于瞿鸿禨被罢斥军机的事,清人胡思敬的《国闻备乘》卷三《瞿鸿禨因衽席之言失位》中有述。

下文即据此讲说。

另,武昌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中有《瞿子玖开缺始末》中,也记载其事,可作参考。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鹿传霖(九月)、荣庆(九月)、徐世昌(九月)、铁良(四月)先后罢直,尽出军机。

之后,瞿鸿禨与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原本就不怎么好的关系,因为同僚的罢直,更是雪上加霜。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召见入京,并被委任为邮传部尚书。

有人认为,岑春煊入京任事,乃是军机大臣瞿鸿禨引进推举的结果。

同年,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因“接受段芝贵行贿,谋黑龙江巡抚之职,花巨金买歌妓杨翠喜”一事,被被御史赵启霖上疏弹劾。

虽然,载振被查办一事最终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但是,最后奕劻还是命载振上疏请辞。

当时,载振的请辞,大约也只是在向内外表明一个态度、在做一个姿态,并非是他真心不再想做官了。

奕劻安排载振请辞,按他自己臆测:载振上疏请辞之后,肯定会被主政者慰留;但是,奕劻没有想到的是,载振上疏之后,谕旨下来,遂其所愿,准予辞职。

结果,奕劻也把这个帐算在了瞿鸿禨头上。

奕劻认为,是瞿鸿禨怂恿孝钦太后(即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这么做的。

虽然瞿鸿禨给人的感觉是阴冷机巧,但是,他对军机处的制度章程、常规惯例、前代处事载记等都清楚明白、熟悉练达。就其在官场上的行迹看,瞿鸿禨也没有什么劣迹可以指摘。故而,孝钦太后对他还是颇为信任和仰赖的。

话说,有一天,孝钦太后单独召对瞿鸿禨。

其间,孝钦太后和瞿鸿禨说到了奕劻贪黩的事情,她并表示,打算对奕劻有所处分。但是,当时孝钦太后还有些迟疑,主意似乎还没有拿定。

当天退朝之后,说话之间,瞿鸿禨不经意,就把孝钦太后打算对奕劻有所处分的事情说给了夫人。

瞿夫人与汪康年的妻子往来密切,她又把孝钦太后打算对奕劻有所处分的事情说给了汪妻。

汪妻听到之后,她又将此事告诉给了丈夫汪康年。

那么,汪康年是什么人物呢?

汪康年(公元1860年~公元1911年),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中年号毅伯,晚年号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进士;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官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后改办《昌言报》,自任主编;又先后办《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

作为办报人的汪康年,对时务的敏感性当然毋庸置疑。

听到相关消息之后,汪康年又马上将这事告知了曾广铨。

曾广铨又是哪位呢?

曾广铨(公元1871年~公元1940年),字敬贻,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孙;早年跟随父亲曾纪泽在英国多时,精通英、法、日、德语及满文;曾任驻英使署参赞、驻朝鲜公使等职;还曾充李鸿章幕僚;参与过《金陵书局刻书章程》的拟定;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与叶翰、汪康年、汪钟霖等在沪创办蒙学会,联名创办主要译述西方通俗儿童作品的《蒙学报》;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任 《时务报》(后改名《昌言报》)总翻译,与主笔章太炎合作翻译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著作《短论:科学的、政治的、思辩的》,翻译介绍哈葛德的小说《她》(曾广铨译为:《长生术》英解佳撰);同年,与汪康年、汪大钧等集资创办了《时务日报》,还创办过《中外日报》等。

当时,曾广铨正好在为英国的泰晤士报馆做采访。

得到汪康年的消息之后,曾广铨就以庆亲王奕劻失宠、将会被罢出军机为内容,写了报道,电达香港。泰晤士报的香港驻点马上采用了这一消息,并且登载为报纸的重要新闻。

英国公使看了报纸之后,对这一消息大为吃惊。

原因何在?

因为庚子义和拳乱之后,奕劻就作为清廷全权大臣和李鸿章一起,与外国议定了和约。此后,奕劻对外事也多有处理。英国公使担心,奕劻一旦罢黜,英国与清廷之间的交涉可能会中间生变。

此时,正好孝钦太后在宫中宴请外国的官太太,英国公使的夫人也受邀。

宴会中间,英国公使夫人找机会和孝钦太后拉话,她对孝钦太后说到:

“庆亲王如果休退的话,贵国与我方交涉的事务大都是他经手办理的,后续可能不好收场,还请慎重考虑庆亲王去留的事情,不要因此而失了两国的和好!”

孝钦太后问道:

“不知这话从何说起?哪里传出这样的风声来?”

英国公使夫人早有准备,她马上拿出《泰晤士报》让孝钦太后看。

对此,孝钦太后十分错愕。

事后,孝钦太后仔细回想了一番。她觉得,关于打算处分奕劻的事,她似乎只对瞿鸿禨一人讲过。为什么忽然之间,就弄到西方的报纸上去了,还闹得如此喧腾?此时,孝钦太后就对瞿鸿禨起了很大的疑心。

次日,庆亲王奕劻派两位格格进宫玩叶子戏。

所谓叶子戏,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纸牌博戏,类似于升官图,兼用骰子掷玩;最早出现于汉代,被认为是扑克、字牌和麻将的鼻祖。

孝钦太后恐怕奕劻知道相关消息后难以自安,所以,她就对庆邸的两位格格说是:

召对瞿鸿禨时,瞿鸿禨曾提及庆亲王贪黩,并建议要有所处分。当时也只是说说,并未在意,不想有人风传,将原本子虚乌有的事情传写上了西方的报纸。两位格格回去以后,可以转达庆亲王,让他安心,并无罢黜的事情。

两位格格回家,将孝钦太后的话转达给了父亲。

如此一来,奕劻坚决认为,这次的事情,又是瞿鸿禨在对自己作怪,并对他非常愤恨。

然后,奕劻马上召来杨士琦,进行密谋,计划对瞿鸿禨进行攻击报复。

杨士琦随后就拟定了一份奏折,说是瞿鸿禨授意言官,勾通报馆,将国家机密透露给外国人。

奏折写好之后,还得物色个上奏折的人,事情才能成功。

经过思考和筛选,二人认为翰林侍读学士恽毓鼎可用。因为他热中于仕途,但是不怎么得志。

然后,杨士琦就秘密召来恽毓鼎,对他说道:

“刚按照庆亲王的意思,拟了一份奏折,您如果原意呈进这份奏折,某省布政使的位子,就是您的了。”

恽毓鼎爽快承诺,原意做成此事。

于是,恽毓鼎拿了奏折,立即奔赴颐和园上折。

据夸张的说法,恽毓鼎都不知道奏折里面参奏的是什么人。

上疏之后,留中一日,没有发出。

第二天,奕劻入朝,将奏折偷藏,带归私邸,直接从私邸拟了谕旨。

于是,瞿鸿禨被罢斥军机。

胡思敬所载,基本讲完。

不过,这样的说法,明眼人一看,就是有瑕疵的。

根据《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列传二百二十四《瞿鸿禨传》中的文字,关于此事的说法是:

“会鸿禨因直言忤太后旨,侍讲学士恽毓鼎劾以揽权恣纵,遂罢斥归里。”

正史的书写,可谓切中肯綮。

上疏参奏瞿鸿禨的当事人恽毓鼎在其日记《澄斋日记》中,关于此事,也曾经写到:

“(光绪卅三年丁未)五月初六日具疏劾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瞿鸿禨居心巧诈,蠹政害民,交通报馆,漏泄机密。次日奉朱谕,着开缺回籍,以示薄惩,所援引之儿女亲家法部右参议余擘康革职。以小臣一言,不待查办,立予罢斥,自来所未有也。”

看来,主政者罢斥瞿鸿禨,是早有定见的。没有查办,第二天就开缺了。

关于此事的处理,就连上疏的人,自己都吃惊不已。恽毓鼎在私密的个人日记中还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前所未有。

孝钦太后还在,军机人事关系重大,想来,奕劻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任意妄为。

附:《瞿鸿禨传》(自《清史稿》,有节略)

瞿鸿禨(公元1850年~公元1918年),字子玖,湖南善化人。

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一等,擢侍讲学士。久乃迁詹事,晋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所行皆本功令,律下尤严。

朝鲜战事起,上四路进兵策。和议成,方自蜀还,奏言秦中地形险要,请豫建陪都。日本增兵辽东,以敌情叵测,请敕刘坤一、王文韶简练劲旅,不可专任淮军。适坤一奏劾山西将贺星明侵饷,革职,瞿言:“刑赏治天下之大柄,军纪废弛已久,宜严惩以儆其馀。”又:“叶志超、龚照屿等败军辱国,罪当死。和约既定,势不能与勾,宜籍其财产,或令巨款捐赎,然后贷其一死。”皆不报。旋迁礼部侍郎,出督江苏学政。请罢武科。

两宫西狩,差竣诣行在,道授左都御使,晋工部尚书,仍以西安陪都为言。既至,命直军机,兼充政务处大臣。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汰书吏,悉允行。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六部上,为尚书。时方与各国议和,瞿治事明敏,谙究外交,承旨拟谕,语中窍要,颇当上意焉。扈跸回銮,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

自新政议起,兴学、通商、劝工诸政,有司多借端巧取。请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又请旨以户部正杂诸款供地方正用,宫中岁费,遵先朝定例,量入为出,不便自户部增拨。裁汰内务府冗员,用节糜费。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是时中外咸以立宪为请,朝廷下诏豫备宪政始基,勖天下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用瞿言也。光绪三十二年,协办大学士。特旨派议改官制大臣,以枢廷事冗辞。旋命与大学士孙家鼐复核,颇有裁正焉。

持躬清刻,以儒臣骤登政地,锐於任事。素善岑春煊,春煊入朝,留长邮传部。密疏劾庆亲王奕劻,奕劻恶春煊,遂及瞿。会因直言忤太后旨,侍讲学士恽毓鼎劾以揽权恣纵,遂罢斥归里。辛亥,湘变起,流寓上海,旋卒。后追谥文慎。

论曰:鸿禨后起,参议立宪,终以失宠太后,不免放斥。

(全文结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多哥共和国为何将首都修在边境?

如果想要打败一个国家,最主要的是打败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而不仅仅是攻破一个国家的首都就等于打败了一个国家。因为首都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经济中心,却不是军事力量中心。当然了,这也得从不同的国家来进行分析,毕竟每个国家的国内情况是不一样的。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有些小国才会在被攻下首都就宣告灭亡,比如古代西域诸国、美洲的巴拿马、欧洲的比利时等,他们不管是不是被斩首了,都算灭亡了。但是大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就是典型示例,明朝灭亡后,满清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入关,从顺治年间,再到康熙年间,才最终彻底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力量。

一个国家的首都选址不是随随便便的,为了国家的发展,得从多方面考虑,那么一个国家的首都选址应该从那些方面考虑呢?我认为文化、经济、交通、地理等方面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在中国还得考虑一下风水。

对于文化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将首都放在深文化城市中,有助于人民的思想团结。

对于经济来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以经济是发展的基础。

对于交通来说:交通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交通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地理位置来说: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的发展。地理位置也关乎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源问题和气候问题等。

既然首都对于击败一个国家来说作用不是很大,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进攻方总是对干掉被进攻方的首都充满兴趣呢?有时候甚至是不遗余力的进攻,我认为她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她被攻陷后往往抵抗就会减弱。她的被破虽然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但是它对士气是一种强烈的打击。

公使和大使有什么区别?

大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外交代表机关职能的实施和遵照本国政府指令全权处理外交代表机关的事务。驻一国大使可以兼任驻另一国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使节,但兼任必须得到接受国的同意,并正式向接受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定期或不定期前往接受国履行大使职责。 公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或“全权公使”。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公使为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同大使相同。其任命需事先得到接受国的同意。此外有些国家在大使馆中设有公使,此类公使与特命全权公使不同,不是使馆馆长,不由派遣国元首向接受国元首派遣,而是使馆中仅次于大使一级的外交官,其任命不需事先取得接受国同意。 参赞:外交官的一种职衔。其外交地位仅次于大使、公使。有些国家参赞还分为公使衔参赞、参赞,或一等参赞、二等参赞等。参赞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使馆馆长进行工作,使馆馆长因故缺位时,通常由作为首席馆员的政务参赞担任临时代办,代为主持馆务。有些使馆除政务参赞外,还设有商务参赞、经济参赞、农业参赞、科技参赞、教育参赞、文化参赞,分别由派遣国有关部门派出,协助使馆馆长分管有关业务。▲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08日 第九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