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力挺安理冲击双一流,地方高校争夺资源白热化
2024年8月4号,淮南市开了个重要会议,专门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安理)冲击双一流。市长张志强主持,定了不少支持政策。安徽高校资源一直不咋地,虽然有中科大、合工大这些名校,但大部分招生名额给外地了。尤其是省属211安徽大学,本地学生想上名校太难。所以这些年省里一直鼓励本地高校冲双一流,安理成了重点对象。
淮南市这次出手挺狠的,直接给安理列了清单。比如重点支持职业安全健康学科,帮忙建家属区配套设施,还说要和学校深度融合。为啥这么拼?因为采矿业是淮南支柱产业,安理的研究正好能帮上忙。但问题来了,安理最近在合肥搞了个校区,还拿了1个亿经费。这对淮南来说可不是好事——高校往省会跑,资源被抽空,城市怎么办?
安理校长袁亮是煤矿领域的专家,从2018年上任后学校发展挺快。第五轮学科评估里,安全科学与工程拿了A-,这是省属高校里第一个A类学科。学校还搞了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拿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合肥校区建起来后,吸引了不少高分学生和老师。但淮南市担心,学校越往合肥靠,淮南这边可能被冷落。
2023年淮南市花10个亿建了山南综合医院,直接让安理管。之前还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划给学校当附属医院。这些动作,说白了就是想把学校拴在淮南。但安理自己也有盘算,2025年学校党代会定了个小目标:2027年进双一流。安全学科是王牌,但全国竞争激烈,像中国矿业大学这些对手也不弱。
现在安徽很多非省会高校都在往合肥挤,安理也是。合肥校区招本科生,搞高等研究院,明显是要借省会的科研资源。淮南市要是不抓紧,安理说不定真变成合肥的学校。市长说的“支持安理就是支持淮南”听着挺对,可实际操作起来,钱花出去了,能不能留住人心还不一定。
安理这些年确实进步明显,拿了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这些荣誉。但问题也摆着呢:合肥校区和淮南本部怎么平衡?科研成果到底给淮南还是省里用?淮南市给的政策能不能真落地?比如说家属区改造,要是拖拖拉拉,老师学生不满意,最后还是白搭。
省里现在鼓励非省会高校冲双一流,安理算是搭上了顺风车。但双一流评选看的不只是论文和实验室,还得看社会服务。淮南的采矿业转型需要技术支持,这对安理来说是机会也是负担。要是学校真成了双一流,淮南能分到多少好处?比如说企业合作、毕业生留当地就业这些,现在都没定数。
最近几年地方和高校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淮南市砸钱支持安理,本质上是想借学校提升城市地位。但高校要发展,肯定得往资源多的地方靠,这矛盾没法彻底解决。其他城市比如洛阳、株洲也遇到类似问题,最后不少高校还是往省会挪。
现在淮南市和安理都在努力,但结果如何,还得看接下来几年的发展。学校能不能保持学科优势,淮南市给的政策能不能执行到位,合肥校区和本部怎么协调——这些都是关键。双一流不是光靠钱堆出来的,得看能不能真做出成绩,让评审专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