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姓氏考》——刘姓

2025-09-05 13:01:58 7阅读

【姓氏起源】刘氏源于尧。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也称留地,今河北保定唐县)。监明(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迁到山东平原,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和北唐。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传说一共养了四条,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带领全家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其后人有称豕韦氏、唐氏、范氏、杜氏等。至秦国时恢复刘姓,士会生长子明,明生远,远生阳。秦灭魏后,其第十世孙获迁梁国(今河南开封)生子清,清迁沛县生仁号(又名荣),号生煓,字执嘉,嘉生子四:伯、仲、邦、交。邦即为汉高祖,尧帝第七十六代孙。据“二十五史”、《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记录统计,刘姓是世界史上建立政权和帝王最多的姓氏,刘姓曾被称为帝王之姓。因刘氏王朝巩固和延续久远,刘氏人口蓬勃发展并遍布海内外。

【沿革分布】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显示,目前刘姓是中国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万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的5.4%,全世界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绕地球转1/2圈。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登基为帝者有500余人,故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南地区,在韩国、越南亦有分布。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双牌刘氏始祖百八郎公,据谱书记载:“先世居江西之鹅井塘,于明初当地乱,公与妣携子以避之……”经核查,明初(1395年左右)始祖百八郎公自江西省吉安府鹅井塘徙居双牌县麻江镇刘家村。刘氏始祖自赣来湘的真正原因:朱元璋征服了陈友谅,然后又消灭了张士诚,逐鹿中原,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湖南等地经过铁马金戈的蹂躏,人烟稀少,亟须填充,明代初期“朝廷下徙民之令,以定湖湘”。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繁衍,现有人口5000多人,以麻江镇刘家村为主脉,支脉分布有:五里牌杨梅冲,江村镇小岱,麻江镇通通磥、月四磥、鳖栏江,上梧江进宝村,五星岭大丫磥,泷泊镇城关村,塘底低水坪村。另有跨行政区新田、江华县两支不详。

【姓氏文化】

1、刘氏辈字

辈字通常以五律的方式排列。

族辈前二十代:百千万富贵,志世宗应廷;大朝一国正,才子重能高。

通谱二十代:铸汉树烈城,钧泽乐耀增;钟清杖照在,鉴润楚光型。

增辈字二十代:银杰汇烨垠,锦荣渌炳均;钢梁鸿炜圣,锋极沛焕臻。

2、刘氏家赋

受享不逾分外,修持不减分中;待人无诈伪欺隐,处事务镇定从容。(百八郎二十代孙高庆《大刘家赋》)

刘氏“风药”

汉王刘邦战乱时率军营驻响鼓岭(双牌县麻江镇内)整修,刘邦建汉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刘邦将响鼓岭其营宿过的地方命名为“汉王殿”。整修期间刘邦染无名恶疾,浑身乏力,卧床不起,左右束手无策,遂访当地名医。刘邦部下限名医一日内出良策,名医找不到病因,亦无计可施。恰逢谷雨,名医迫于压力为刘邦寻药,采得“风药”若干,加山泉煮水喝,每日三次,不出半月刘邦痊愈。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华南。名医为刘邦治愈恶疾,对其病情保密,将自己的配方只谓为茶。此茶在华南谷雨节所采故称谷雨茶,其他时段采叫“风药”。有产妇者,双方父母不畏千辛万苦,必采“风药”以备产后煮水饮用并熬汤洗浴,助产妇祛除残留,恢复健康,多则二月,少则一月。此法传承至今。到底此茶民间原本就有,还是刘邦来后才有,两千年后的今天已无法考证。但另一传说可以佐证刘邦确实来过麻江——刘邦病愈后一直到六月六以后才挥师北去,因战乱将士们不知到底什么日子,从百姓口中得知已是六月六日。刘邦一为自己病愈,二为感谢神医,下令与当地百姓共同欢庆一日,六月六半年节因此而来。此节他处不曾有,只有麻江、茶林、塘底沿袭至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