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用一场宋代茶宴演绎别样小团圆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一席好茶,十数茶友,琴箫声慢,桂花香幽。
中秋节,是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节日。农历八月十四、十五,河南省茶叶商会、河南国香茶城共同主办两场品茗赏月中秋茶宴。一个半小时的“沉浸式”茶宴,还原复刻宋式点茶,追寻大宋茶事荣光,向宋代美学致敬。
仪式感满满的宋代点茶,
堪称咖啡拉花鼻祖
茶宴以点茶开始。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唐时出现,盛行于两宋。而至明代式微,被泡茶法取代,后几近失传。
艺术家兼美学生活家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留下百余字的详细描述,还留下了一幅《文会图》,绘制还原了与臣子分茶品茗的场景,令后人更加直观地窥得当时风貌。
一匙茶粉,一支茶筅,一瓯建盏,便是点茶所需的关键“道具”。此次中秋茶宴,主办方邀请了丰智利主持并主泡,现场呈现宋代点茶技艺。宋都开封茶人丰智利,是省内点茶研究发韧者,致力宋茶文化发掘推广与复兴传播,对茶文化尤其宋式茶饮茶事有系统深入研究,宋茶当代复兴传承有深度实践。
宋代点茶流行于宫廷、宦室,极具仪式感。它的观感用一个特别通俗的比方,就像咖啡拉花,绵密细腻的泡沫上可绘制图案、字样,堪称咖啡拉花鼻祖。
茶香飘逸,桌上还摆有石榴、青提、桂圆、柚子等时鲜水果,当然还有主角月饼,好友一桌,谈笑品茶,好不热闹。
携琴持箫,
经典古曲的奏响将氛围值拉满
月是中秋分外明。天公作美, 郑州这两日天气晴朗,月亮在空中显得更加明亮,身边还有翠竹和枫林环绕,眼前一院秋色,杯中茶香正浓,如此良辰美景,怎可无丝竹之悦耳?
茶宴当日,主办方还邀请了青年琴箫演奏家李云蕊与琴师范玉欣,携琴持箫而来,现场演奏几支经典古曲。琴箫均是中国传统乐器,曲风婉转内敛,最宜静室闻听。
活泼灵动的《梧叶舞秋风》,恬静淡远的《秋湖月夜》,征人思乡古曲《关山月》……时间在这一刻慢了下来,茶友们也听得入了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古人评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特邀嘉宾辛川一首吟诵,将茶宴气氛推至高潮。
国香茶城位于郑州市区东南,是一座拥有特色建筑风格的茶文化主题公园,集茶叶、茶具、茶饮品等系列产品的展示、配送、交易,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特色茶叶园区。此次茶宴从品饮方式、席间器物、乐曲呈现到服饰展演,倾力复刻还原彼时元素。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真的穿越了千年,想想宋人和我们虽隔着千年的时空,却观赏着同一轮明月,也是一件浪漫的事吧!
今年中秋,你有没有跟家人好好地吃一餐饭,喝一盏茶,感受团圆日子里的这份小确幸?
【延伸:中秋茶宴的由来】
中秋节和茶宴之风同时盛行于宋朝。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会邀请宾客,一起开宴席,中秋宴上,有人以茶代酒,点茶为乐。当茶汤充盈盏面,搅动茶筅,茶汤呈现出雪白,正是“飕飕松韵生鱼眼,汹汹云涛涌兔毫”的景致(陆游《夜坐戏作》)。
茶宴到了宋代,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制茶方法的革新,茶宴之风更为盛行。从宋徽宗 赵佶《文会图》和《大观茶论》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