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打造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吕光社 王德琬 王磊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视察济宁,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浑厚又温润的话语在孔孟之乡久久回荡。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发祥地,济宁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儒学研究与传播、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乡村儒学、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论语大会、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儒学大赏、爱奇艺签约……儒学研究系统化、儒学传播大众化、文化活动常态化、文化项目产业化,济宁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全局意义、长远意义的实践探索。
2018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让济宁市广大干部群众顿觉振奋,但同时,一份崭新的考卷摆在面前:在以曲阜、泗水、邹城三市(县)为原点的蓝图上,如何成功打造“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使之成为人们向上向善心灵的启迪圣地、思想道德规范的标杆高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坐标?
面对新的使命,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说:“切实增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着力搭建‘儒学研究平台、国学教育平台、对外传播平台、展示体验平台’,重点做好‘登峰、落地、传播、转化’四篇文章,努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道德文化首善之区上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突破。”作为答卷人,济宁人将用继承和创新运作,淳朴和实干践行,在孔孟大地上接续书写历史与现实、传统与进步的文化担当。
搭建儒学研究平台
“登峰”,保持话语权
“要使我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居于主动,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始终保持充分话语权。”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视察时,对广大干部群众、儒学研究者提出这样的嘱托和期待。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重任,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济宁必须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做好,方能不负总书记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待。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四年来,济宁努力塑造着一个文化交流之都的形象,以此来主导世界儒学研究的风向标,为我国儒学研究争取话语权。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世界范围内聚集了关注的目光,形成了辐射广泛的儒学“话语圈”。四年来,济宁全力围绕阐发儒家文化深厚内涵、围绕挖掘儒家文化的时代价值、围绕服务国家的文化战略,在儒家思想当代价值研究阐发上实现了新突破;四年来,济宁加快打造以孔子儒学为特色、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平台,依托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市委党校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加强课题研究,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系统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提升儒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强化了济宁在儒学研究阐发中的地位,努力做到在本领域有权威、在国内有地位、在国际上有影响。
去年年初,历时三年九易其稿,被业内专家、学者誉为“补白之作”的《八德诠解》出版发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更于“世界读书日”对该书进行报道,称其“用讲述传统故事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该书共70余万字,是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为主要内容的通俗理论读物。
“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价值的核心德目便是‘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它们既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亦是历代中国人荣辱观念之所系。”该书主编、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这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孔子研究院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神来之笔。
对传统“八德”的系统研究梳理仅仅是济宁儒学研究与阐发的缩影。几年来,济宁境内的各研究机构不负众望,努力朝着成为儒学研究高地的目标迈进。
孔子研究院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青年博士论坛、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发展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深化了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贵阳孔学堂、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等知名文化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了儒学研究与普及推广活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干春松、王志民等多位专家学者为委员,承担了“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世界书院研究”等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山东省重点课题。
曲阜师范大学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研究、传播与普及”写入大学章程,不断拓展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设立了唯一的人文社科类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组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着力在儒学文献整理与硏究、中华传统伦理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五个方向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济宁学院成立了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实施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儒学研究重大课题,在日、韩出版了一批日语、韩语版儒学著作,举办了中韩儒学对话会。
2015年,山东省委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济宁儒学研究人才高地建设。济宁借势面向海内外选聘了23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了12个高端学术团队,出版、发表儒学研究论著论文75篇,牢牢抓住了儒学话语权,发出孔孟故里的“最强音”。
目前,济宁儒学研究大咖云集,孔子研究院会集了1名儒学大家、3名泰山学者和7名尼山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安乐哲,作为山东特聘儒学大家,他两次举办“翻译中国”国际会议,举办“人是生而既成还是行之而成”国际学术研讨会。孟子研究院特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杜维明、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志民、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中国哲学研究室研究员李存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等为客座教授。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邹城孟子大讲堂内,陈来等7位孟子研究大家面对观众,逐一讲解《孟子》全部7篇,这在中华儒学文化史上是第一次,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搭建国学教育平台
“落地”,育人于无声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重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很重要,那么,二者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一个关键词,这个词就是“涵养”。他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从“儒学讲堂”进农村、进社区,到通过动画、网络剧等新形式传达核心价值观理念,再到促进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为“涵养之路”提供源头活水……坐拥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济宁正用一个又一个的创新实践演绎着符合时代特征的最新诠释。
发酵传统文化的“涵养”功效,前提在于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多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体验感知其中的精髓所在。对此,济宁市设计推出“‘德行好少年’国学夏令营”“‘圣域同游’研学夏令营”“跟着孔子去游学”等强调体验性的研学游产品,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目前,研学游正在济宁各中小学进入推广和普及阶段,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必修课。
群众基础和普遍认同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基。为抓住这个最广泛的群体,济宁市一方面依托“六进”普及等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编写系列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培训,组织开展“百姓儒学节”、“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传承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等活动,形成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依托“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品牌传承载体,开展国学普及活动。在做好“一个舞台”即“市民大舞台”周末公益文化惠民演出和“一批精品”即传统文艺精品打造的同时,重点做好 “一个书院”“图书馆+尼山书院”模式和“一个讲堂”乡村(社区)儒学讲堂的打造提升。
从学校到市井,济宁已然勾勒出普及大众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借助丰富文化资源,济宁还在全国率先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国家基地,现已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开发了曲阜“三孔”、邹城“两孟”等20多处现场教学点,结合实情实景讲述儒家仁政思想、孝道思想、廉政思想、规矩之道等修德为政智慧。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之路,难在认识的提升,更难在可持续性上。对此,济宁市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推进工作:“尼山书院”模式下,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等主题活动;编辑出版《乡村儒学读本》,出台《济宁市“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服务标准》,将“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与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广场相结合、与干部驻村入户工作相结合,让传统文化道德普及走近百姓身边。
全民参与,公众实践,传统文化涵养了时代新风,一个鲜明的印证就是好人好事在济宁层出不穷。自2013年以来,济宁好人490人,市级道德模范155人,3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好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好人事迹成为市民新的道德风向标。
搭建对外传播平台
“传播”,扬声海内外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的崭新名片,济宁进行着不懈的追求和探索。通过不断地创新转化,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搭建多样的传播平台,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6年8月,《儒学经典三百句》正式出版,共分《崇德篇》《理政篇》《修身篇》《处世篇》《教育篇》《艺文篇》6个篇章,每一句话都是从儒学典籍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对涵养道德、为官从政、处世修身等具有重要借鉴启迪意义,并富有时代价值。这些话由济宁本土的108位书法家进行书写。释文通俗易懂,书法技艺精湛,集通俗性、普及性、艺术性于一身,既是儒学传播的工具书,又是鉴赏书法艺术的普及读物。
《儒学经典三百句》一经出版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被赠送至省内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被赠送给省直机关、全省各地市宣传文化部门及济宁市直机关、高校、社区、小学,在全市乃至全省获得一致好评。
2017年初,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济宁市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组织专家学者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增减规范,同时由线装书局出版《儒学经典三百句》中英文版(漫画版),济宁市19名知名画家以漫画的形式对经典语句进行再现与诠释。集儒学经典语句、中文释意、英文翻译及漫画诠释于一体的新版图书,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有了生气。
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传播文化十分重要,但如何避免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断章取义,也是现代儒学传播需要关注的问题。
2017年11月25日,全国首届儒家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曲阜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以“新时代的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为主题,展开了探讨和交流。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打造儒学传播硏究的“高地”。“我们举办本次论坛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个儒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个平台。”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士虎介绍说。
新闻媒体是文化传播有效的平台。2017年11月20日至24日,济宁市和中广联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中心、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了“儒学大赏——首届全球华语广播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巧用外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本次大型联合采访活动集聚了来自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余家华语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参观孔庙、孔府,在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听专家讲“中国故事”,体验古琴、书法、茶艺……短短5天的时间里,百余名记者足迹遍及济宁各个重点文化项目,展现济宁在儒家文化的研究、弘扬、传承、发展方面的贡献,打造了一个传播儒学、宣传济宁的平台。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真正“活起来”,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除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常态化的经典儒学活动,济宁市还不断创新儒学传播活动的形式。7月16日,雨后初晴的“两孟”景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他们是来参加“2017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的24名中外中学生小辩手。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开始前,活动主办方安排了两天时间,让他们到孟府、孟庙等景点,亲身体验儒家文化,便于加深理解。
作为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新载体,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已经举办了两届,先后有10个国家的200余名中学生参与其中。
一场辩论赛引发的儒学热潮,不仅体现在央视等电视频道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上,更表现在源源不断涌入济宁的研学游学生身上。7月1日—30日,一个月时间内,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造访曲阜的数量同比翻了一番,通过辩论与交流,使参与者和观看者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无独有偶,发端于济宁学院的“论语大会”已经推广到全省多所大中专院校,并于2015年5月被打造成为大型文化竞技类电视节目《论语大会》,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2016年,《论语大会》被扩展为山东高校大学生论语知识大赛并在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首播。2017年,活动全面升级,参与院校超过百所,融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为一体,具有更强的文化观赏性和生活指导性。
搭建展示体验平台
“转化”,文化强起来
去年6月15日,济宁文化创意园二期工程启动,一个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创意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平台正在济宁高新区破土而出。而几乎同时,第二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也在举办,两者一起吹响了传统文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冲锋号”。
以“活化经典 融入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旨在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济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济宁印记、济宁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并强调文创产品的观赏性、体验性和实用性,走进了大众生活。
形式创新,并契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和获得进一步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产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条件。
去年7月21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与爱奇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示范基地,并将陆续推出“孔子归来”IP文学(剧本)、传统文化网剧等系列文化创新产品。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与爱奇艺这一国内视频行业领跑者的强强联手,致力于在互联网上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未来,该基地的影响力将辐射山东省及周边地区。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永续传承的内在动力,在“创新、创意”有力加持的基础上,济宁的文化产业正步入快速升级的上升期。济宁市在做好文化项目培植和招引的前提下,向省文化厅推荐上报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主题活动项目27项、特约文化企业及商户12个;推荐4家优秀文化企业上线文化产品电商平台“中国文化尚品交流汇”;设立文化产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济宁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一大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品剧目陆续登陆济宁各大剧场院线,成为营造文化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阵地。
依托济宁演艺集团、济宁艺术创作研究所、济宁市群众艺术馆等,济宁一直致力于充分挖掘儒家文化精髓,积极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先后创作了杂技剧《孔子》、影视剧《海上孟府》、政德文化专题节目《儒风雅韵》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圣水河的月亮》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入围第12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孔子试徒》《山东梆子腔》等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家有贤妻》荣获群星奖优秀奖。在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立项中,山东梆子《孟母》、山东渔鼓《孔子试徒》、“运河绘事”大运河人文生态的美术呈现与线上传播分别入选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剧目创作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及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济宁艺术创作研究所谢天然等4人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资助立项,大型舞台剧、传播交流项目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打开了济宁文化产业生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伴随着“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上升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机遇,济宁推进文化项目产业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三个龙头项目进展顺利;山东儒源集团进入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名录;《始祖的足迹》《凿壁偷光》等3个项目入选省首批优秀原创动漫项目资源库项目名单,入选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孔子博物馆建成后,70余万件文物将在此展出,成为与“三孔”相呼应的重要儒家思想体验中心,而尼山圣境将成为世界级人文旅游目的地。
为进一步强化提升示范区的展示体验功能,济宁实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启动“儒学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2017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目前,“儒学国家文化公园”已纳入国家“十三五”文化改革重点项目目录。济宁将以“儒学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争取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资金扶持。
《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和世界东方精神家园。这对济宁来说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使命、重大责任。道行致远,不忘初心,济宁将牢牢把握“四个讲清楚”,深刻挖掘阐发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大力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倡树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大力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建成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铿锵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