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 |《父辈的勋章》:将军的伤疤与传奇
新闻晨报.
关注热点 贴近民生 新鲜有料 尽在晨报
《父辈的勋章》
将军的伤疤与传奇
对于游江红而言,1991年是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她敬爱的父亲、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游好扬,因病去世。这一年,游江红39岁。而父亲正是在39岁时,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一名共和国开国将军。
接受记者采访时,游江红回忆起父亲的戎马一生,眼角泛起了泪花。在游江红的心目中,父亲是她敬仰的英雄。
1930年,年仅14岁的游好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排长,跟随毛主席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中央苏区1至5次反“围剿”作战、直罗镇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五台、齐会、张家庄、陈庄、米峪镇、田家会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绥远、宜川、黄龙山、扶眉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青海、甘肃剿匪,青藏公路修建,率部参加抗美援朝。1969年参与指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为沈阳军区部队建设、加强边海防战备工作做出了贡献。
游好扬先后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到投身革命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游好扬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部队就是我的家
在近日接受新闻晨报的专访中,游江红特意带来一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星火燎原》(选编之四)。
这本书中,收录了游好扬的一篇回忆文章《毛主席扶我们上担架》。
“父亲的这篇回忆直罗镇战役的文章,上个世纪50年代曾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我姐姐读书时还学过这篇课文,”游江红说。
1935年11月进行的直罗镇战役,是中央红军结束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吴起镇后的第一场战役,取得了歼灭敌人1个师又1个团的巨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中,父亲当时任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排长,在保卫指挥部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迎面打来的子弹击中喉咙,鲜血汩汩地涌出,染红了他的军装,”游江红讲述道。
由于当时敌人的火力还很猛,担架队一时上不来,游好扬与其他几个伤员被安置在散兵坑里等待救护时,毛主席与周恩来副主席来到硝烟尚未散尽的阵地看望伤员。“毛主席亲手捡来树枝、茅草和敌人丢下的大衣、棉被,铺在担架上,把父亲和其他伤员们扶上担架,又摘下自己的水壶给伤员们喂水。”
游江红还向记者透露了没有被父亲写进回忆录中的细节。那是在游好扬被担架送下战场,向后方转移治疗时,他的脚冻伤得很严重。游好扬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喉咙上的伤口痊愈了,可脚上的冻伤迟迟没能治愈,被医院定为三等伤残,打算让他离开部队回老家。
“部队就是我的家!我的脚还能行军走路,我坚决不离开部队!”游好扬找到中央保卫局局长罗瑞卿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决心。罗瑞卿向周恩来副主席做了汇报。周恩来看到他态度坚决,便答应他留在部队并让他回到中央保卫局(红一军团)警卫排继续当排长。
双枪将,神枪手
游江红的妹妹游江岩,小时候与妈妈有一段有趣的对话。
“为什么看上去爸爸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小一些?”游江岩指着一张爸爸的照片问妈妈。
“大概是你爸爸几十年来枪林弹雨中,总打枪眯起眼瞄准的缘故吧。”妈妈半开玩笑地说。
游好扬的一生,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能使双枪的神枪手”,被许多人传扬。
游好扬善使双枪。抗日战争期间,他用的枪是被称为“二十响”的“盒子炮”,即德国造的毛瑟枪。
游江红至今记得,母亲讲述过一件父亲好枪法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的一次战斗中,游好扬率领的部队负责打援。部队隐蔽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把前来增援的日寇阻隔在对面的一片坟地里。日本鬼子摸不清八路军部队的状况,不敢冒险进攻,全都藏匿起来,从白天到黄昏,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夜色渐深,月亮升起。有敌人从隐匿处探头窥望,钢盔在月光下有反光。游好扬把自己的双枪收起,接过一名战士的步枪,稳稳地举起枪,瞄准击发,一枪把敌人撂倒。
游好扬小声地对战士们说:“都别动,隐蔽好,给我数着点!”只要一有敌人探头,就别想逃过游好扬的子弹,他沉着地边打边移动位置,敌人虽然也举枪还击,但游好扬毫发无损,敌人却接连不断地被击中。藏在树后的战士们小声地数着:1、2、3……一直数到21!
“战场上的父亲机智、沉着、冷静,加上他猎鹰一样的眼神,堪称是一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游江红说,小时候听母亲讲述爸爸战场上精准击杀日本鬼子的故事,她和妹妹曾与父亲探讨过“钢盔”的问题。她们问爸爸:日本兵戴着钢盔,子弹能打破他的脑袋吗?游好扬幽默地一笑,大声说:除非他脑袋没带来!
保腿,以命相搏
“锯腿?!不行,绝对不行!没了这条腿,我游好扬还怎么骑马扛枪,怎么打鬼子?!”
游好扬的这声怒吼,发生在著名的田家会战役结束之后。
1942年5月14日,日军第69师团85大队大队长村川大佐率千余日伪军,配备精良武器,气势汹汹闯进我晋西北根据地,妄图一举摧毁晋西北军区指挥机关。
八路军第120师在师长贺龙统一指挥下,运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在兴县田家会设下包围圈。
游好扬时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一营营长。该营担任主攻,18日黄昏对盘踞在山头阵地的日军发起总攻。日军居高临下,炮火异常猛烈,游好扬身为营长,始终冲杀在第一线指挥战斗。
突然一枚炮弹呼啸而过,巨大的冲击力让他猛地一个趔趄。随即游好扬的左腿被日寇的弹片击中,鲜血瞬间浸透了裤管。身边的战士惊呼着要扶他下去,游好扬却一把推开他,用枪拄着地,硬生生挺直身躯,嘶哑的吼声压过了枪炮轰鸣:“别管我!一定要拿下高地!给我狠狠地打!”
正是这份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他战斗到最后的胜利。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导致游好扬的伤口迅速恶化。当年晋绥军区卫生部《重伤员救治记录》记载游好扬伤情为:“左膝关节贯通伤,合并气性坏疽。”在当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要保命就得截肢。
但游好扬以命相搏,也要保住腿。
游好扬重伤濒危即将截肢的消息传到了八路军120师师长兼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耳中。贺老总闻讯,浓眉紧锁,一掌拍在桌上,斩钉截铁地下令:“想尽一切办法必须保住游好扬的腿,少了一条腿,我这员战将如何闯关夺城!”
在1942年那个物资极度匮乏、日寇严密封锁的艰苦岁月,“盘尼西林”(青霉素)是比黄金还珍贵百倍的救命药。是贺龙的关怀与严令,化作穿越封锁线的奇迹,宝贵的盘尼西林,被同志们用生命护送到了八路军的救治医院。
游好扬那条几乎被判了“死刑”的左腿,竟奇迹般地保住了。
在枪林弹雨中,游好扬多次负伤,头部、脸部、脖颈部及腿上留下了累累伤痕。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那些为共和国流尽鲜血付出生命的先辈们,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功勋,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共和国的血脉,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再次翻看父亲的老照片,游江红饱含深情地说。
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战功赫赫的游好扬被授予少将军衔。
【致父辈】
作为一名记者,我听过很多英雄的故事,但当游江红女士在我面前,平静地讲述父亲游好扬将军的过往时,我才真正理解,历史不只在书本里,更铭刻在一个人的身体上。对于一位百战将军而言,真正的履历,或许并非写在纸上。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无言的勋章,铭刻着九死一生的传奇与对家国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