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论

2025-09-13 14:06:44 6阅读

战地记者 说“战地记者” 犹记得第一次听说战地记者是在高一时语文考试时的一篇小阅读上, 当时特别佩服并且羡慕战地记者。 考完试后班级同学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战地记者, 那时很多同学就想着以后要做一名战地记者, 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了。 高中生对战地记者的理解往往肤浅片面,如果说得好听点, 就是过于浪漫化了。 让大家动心的, 是战地记者的“帅” 、 “酷” , 是那种从事着与众不同的工作, 行走在死亡边缘, 享受英雄般注目的快感。 而我那时对战地记者更多也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就像一场华丽的冒险, 充满挑战与刺激。 真正的人生就该如此, 才能无限精彩, 不枉此生。 毕竟年少痴想啊。 随着生活阅历, 知识的丰富渐渐了 解了这一群与众不同的人。 回想起选修课上靳芳卉老师给我们播放的那一段战地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现场记录片, 战地记者放弃安稳的工作环境, 离开熟悉的家乡 , 远离至亲的家人。 毅然地去到危机四伏的战地, 为各地人们报道战场上的新闻。 纪录片中的战地记者数月数年流连在战争前线, 与当地人民群众交流得很熟, 以致于每每战地记者经过灾民区时, 已经没有灾民去关注他们了。 而也只有这样, 战地记者才能捕捉到最真实的场面。 这是一群与死神经常擦肩而过的人, 战地记者的心中永远是新闻第一,采访第二。 他们信奉着罗伯特· 卡帕的那句名言“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 他们冒险、 冲动、热情, 充满责任感, 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枪击、 炸弹、 导弹或地雷夺去生命之前, 用文字、 声音或图像将战争记录下来, 向世界真实传递着战争的残酷。 战地记者是全球十大高危行业之一, 时时刻刻都要面对死亡。 战地记者是战争的见证人, 也被调侃为“冒着生命危险去替别人看热闹的人” 。 他们是新闻行业中的高危族群, 伤亡率通常高于战场的第一主人公——士兵。 他们不是士兵, 胜似士兵。 2011 年 4 月 20 日, 蒂姆· 赫瑟林顿和克里斯· 洪德罗斯走了 。 这两位出色的战地记者在利比亚遭袭遇难。 整个新闻摄影界都会因为失去他们而悲伤。 我也为此难过。 但我想他们走的时候会是安然的, 他们已经无数次想过他们的离去。 他们也是一群与战争无关的局外人, 在战场中他们要做到绝对的冷酷无情, 才能捕捉到最真实最具冲击力最触动人心的场面。 视频中的战地记者面对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后痛哭流泪的老母亲, 记者只是也只能在一旁不断的咔嚓咔嚓咔嚓的按动相机快门。 我每每在电视上看到战场上的新闻时, 我都会不禁地对那些战地记者肃然起敬。 他们的无畏无惧, 他们的勇敢, 和对新闻的执着和热诚感染了我。 对他们的深层次了 解更是对自己的内心解剖。 平心而论, 要是高考毕业后报考新闻类专业, 将来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 如果是报社派我去战争前线, 我估计多半要当逃兵的。 像芸芸众生一样, 我也不禁想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有战地记者? 他们的付出乃至牺牲是为了什么? 难道他们是为了 获得刺激、 挑战自我? 难道是为了 满足读者们对硝烟和血腥的猎奇心理? 我在网络上看过这么一篇博文这样回答: 答案其实很简单——战地记者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失业。 也就是说, 是为了 避免战争、 减少战争, 乃至消灭战争。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他们用纸笔和镜头将战争的残酷真相揭示出来, 给尚武的世人以警醒。 当然, 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