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扎实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
我省扎实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
把关怀送到心坎上
今年,我省将“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作为优化实施的30项民生实事之一,省总工会和省司法厅结合各自职能,高质量组织实施民生实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精准摸排 确保“应建尽建、应帮尽帮”
“感谢党和政府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了温暖和希望!”淮南市困难职工张某不久前将写有“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字样的锦旗与感谢信送到市总工会。
此前,张某因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他通过12351职工服务热线反映救助诉求。淮南市总工会在接到省总工会转办单后,第一时间与张某所在公司工会联系,迅速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并核实信息,以最短时间为其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及时发放救助资金与送温暖资金1万余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办好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实事。今年,省总工会印发《2025年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实施方案》,明确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5000人次的目标。
千方百计筹集帮扶资金。省总工会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4789.79万元,同时努力争取省财政帮扶资金2500万元。这些资金为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各项帮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让困难职工能够切实获得物质上的支持。
摸底排查确保“应建尽建、应帮尽帮”。针对收入低、患病、失业、子女上学、受灾等困难职工群体,省总工会健全基层工会摸底排查、县级工会主动发现、职工自主申报机制,精准识别困难职工。
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关爱困难职工和帮扶解困送温暖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全省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工会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的作用,实现走访送温暖全覆盖、帮扶救助全过程管理。截至8月底,全省工会累计帮扶8191人次,发放帮扶资金3857万元。
志智双扶 激发自身发展“内动力”
回想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安徽工程大学学生小高格外充实,他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工会驿站进行实践锻炼。“勤工俭学的这段时间,我为来往户外劳动者做好服务工作,深切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价值。”小高说。暑假期间,瑶海社区利用工会驿站这一阵地,设立勤工俭学岗位,6名学子在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特殊儿童康复等服务群众工作,实现助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
金秋助学是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工会服务困难职工的品牌工作。聚焦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就业困难和需求,省总工会加强与教育、人社等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开展“入学帮扶—岗位实践—就业援助”3个项目。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工会共筹集助学资金2100余万元,预计帮扶困难学子5000余名,其中参加工会勤工俭学1100余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中,省总工会强化物质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构建“工会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帮扶体系,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教育帮扶等方式,全面激发困难职工内生动力。
“您看这个岗位,既符合您的工作经验,又能兼顾家庭时间。”今年7月举办的“滨”至如归,常青“岗岗”好——新业态劳动者综合招聘会现场,工会工作人员小吴正为单亲妈妈刘女士“私人定制”求职方案。自2022年启动以来,全省工会系统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加强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转岗待岗职工、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缓解企业“招工难”、劳动者“就业难”结构性就业矛盾。
法律援助 构筑合法权益保障防线
“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帮我要回了应得的工资。”黄某某身体残疾,曾在合肥某外卖配送站点担任全职骑手,后因故离职,但与平台公司产生劳动报酬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他向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经审核后,省法援中心于同日决定给予法律援助,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代理此案,最终帮其讨回了5385元工资。
这是我省法律援助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省司法厅出台《2025年度全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2025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办案任务分解表》,推动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民生实事落实落细。
安徽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是安徽省司法厅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之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7×24小时”全年无休的免费法律咨询、司法行政业务办理指引等服务。9月5日,记者走进中心话务大厅,只见几十名律师坐在热线前忙个不停。“这里是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中心招募的律师团队负责解答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每一次案件办理、每一通电话咨询、每一条留言解答开展普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中心负责人闫振说。
据悉,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3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7万个,建成全省集中统一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安徽法律服务网,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各地还广泛组织志愿律师走进养老院、居民小区等开展巡回法治讲座、现场法律咨询,推动法律援助更加深入人心。
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充分提升法律援助效能。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1日,新修订的《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正式施行。其在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便民举措、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出更高要求,特别是明确了授权市级人民政府可以补充法律援助事项、降低法律援助经济困难门槛,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为无声者发声,为无力者前行。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将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特殊困难群体列为重点对象,以“法律援助惠民生”为主题,高质量开展“安心行动”,通过加强法治宣传、开辟绿色通道、跨部门协作等创新举措,为群众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记者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