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小龙女会被遗弃,你看她爹娘是谁?你把她的名字读一遍就懂了
武侠小说里,主角的身世往往被作者视作重要的剧情伏笔,通常会留到关键时刻才揭露。比如当主角陷入绝境时,突然出现一个从未谋面的父亲出手相救,这类情节被称为“血统论”,暗示主角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拥有不凡的出身背景。
在金庸的作品中,也不乏类似的设定。以《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为例,他虽然是契丹人,却被汉人养大,他那位神秘的父亲萧远山,直到书中“少室山大战”才正式亮相,成为故事的重要转折点。
不过在《神雕侠侣》中,女主角小龙女的设定却不同,她被描写成孤儿。初次阅读时,很自然会以为金庸也在留悬念,似乎她的身世将来会被揭晓,可能是出身显赫,父母是武林中的重要人物。可直到故事完结,金庸却始终没有明确交代小龙女的来历,这让人不禁好奇,这是为何?
或许,这个谜团与另一位主角息息相关。
小龙女一出现,就是一位清冷脱俗、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关于她的身世,书中只由全真教掌教丘处机提及过一段话。丘处机说:“这位姓龙的女子,名字外人无从知晓,江湖上那些邪魔外道称她小龙女,我们也随便叫她如此。十八年前某个夜晚,重阳宫外忽然传来婴儿哭声,宫内弟子出去查看,发现一个包裹着的女婴被遗弃在地上。重阳宫收养她极不方便,但出家人为人慈悲,不能坐视不理。那时掌教和我都不在山上,弟子们一时也无从处理,忽然一位中年女子从山后走来,说:‘这孩子可怜,就由我收养吧!’弟子们求之不得,便将婴儿交给她。”
这段描述信息非常有限,只透露小龙女被遗弃于重阳宫前,而且“龙女”只是她的代号,真实姓名无人知晓。
有人曾猜测,小龙女极有可能是林朝英和王重阳的后代。但周伯通曾透露,王重阳修炼“先天功”,一直保持童子之身,且他从未承诺与林朝英结合。作为两位宗师级人物,不太可能在未结婚的情况下生下孩子。
那么,这条线索就此断裂了吗?
其实不然,小龙女这个名字本身,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她极有可能是皇室血脉的后裔。
笔者曾经分析,小龙女的外貌与《天龙八部》中王语嫣极为相似。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开篇中,借丘处机的《无俗念》一诗描绘小龙女容貌:“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而在《天龙八部》里,王语嫣的相貌被形容与琅嬛福地中“神仙姐姐”的玉像一模一样,而这个玉像的描写则与小龙女十分相似:“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由此推测,小龙女有可能是王语嫣与慕容复的后代。毕竟在新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最后一次出现时,正陪伴在慕容复身边,而慕容复自称“大燕皇帝”,具皇室身份,这使得小龙女作为皇族后代显得合情合理。
然而,进一步细读书中细节后,这一假设又遭到推翻。小龙女的母亲或许是王语嫣,但父亲未必是慕容复。根据王语嫣的历史原型,最终归宿可能并非慕容复,而是段誉。
原因很简单:《滇史记》中记载了段誉后宫妃子的故事:“高后命人褫衣杖打,使用的乃大理禁中所用竹鞭,王德妃受杖未及半,血流殷地,穆贵妃不忍,跪求赦免,钟贤妃亦环绕跪乞恩,誉闻后急赴现场,赦免了智昌,而智昌已因瘴气病故。”
这里的高后指的是段誉的高皇后,即连载版中的高湄。穆贵妃与钟贤妃,姓氏对应的是木婉清与钟灵,而“王德妃”无疑对应王语嫣。金庸对段誉与王语嫣的互动铺垫已久,王德妃的位置自然而然落在王语嫣身上。
那么,既然新版中王语嫣离开段誉,回到慕容复身边,又怎会重新成为段誉的妃子呢?
其实,这很简单。慕容复自称皇帝,迟早会遭遇祸患。王语嫣作为现实主义的女子,必须为自己未来做打算,故后来回归段誉身边,是合乎情理的。
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大致与书中情节相符。新版中除王语嫣离开段誉外,金庸还加了段誉出家的桥段。
原著记载:“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来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合计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子段正兴。”
那么,段誉为何出家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如《滇史记》所述,段誉的妃子们被高皇后压迫,王语嫣所受打击尤深,因为段誉最宠王德妃,她不可避免地遭到鞭打。段誉晚年与王语嫣生下一女(凭借段誉强大内力和北冥神功的支持,晚年得子并非难事),此女惹恼了高皇后,她毫不留情,令孩子被送至重阳宫前弃养。段誉心碎之下,选择出家为僧。
时间虽有差异,但段誉历史原型于公元1176年去世,王重阳历史原型死于1170年,时间基本吻合。
若小龙女真是段誉晚年女儿,那么一灯大师见她时的亲切感和赞赏“达观知命”,也可看作血脉相连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