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的中石化任务:天价酒事件只是小插曲

2025-09-17 15:03:27 7阅读

“天价酒”事件只是傅成玉职业生涯中的一段小插曲。对傅而言,利用其国际化视野,尽快弥补中石化上游短板,才是其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黑色夹克,蓝色条纹衬衫,一如既往的黝黑脸膛……坐在主席台上的傅成玉,语气凝重,一字一顿:“任何领导干部都不能违规违纪、破坏制度。”

4月20日,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2011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傅成玉讲起了与会议主题无关的“题外话”。随之,傅的这番表态被放到中石化官网头条位置。

五天后,傅成玉出现在媒体面前,正式对外公布“天价酒”处罚决定,对当事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降职并给予经济处罚。傅严令:“不许追查内鬼”。至此,引起轩然大波的“天价酒”事件暂时结案。

对此结果,外界虽疑窦仍存但已无话可说。被外界视为“铁幕”企业的中石化,在傅成玉入主之后似乎已经有了丝毫变化。

在干了30年的海洋石油后,这位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的掌门人,“轮岗”到了一街之隔的中石化。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很可能是其职业生涯的终点所在。年届60的他,已经处在了退休的门槛之前。在中石化的谢幕之演,他带来的将是怎样的绝唱?

“新的平台不错,空间也更大,傅成玉可以有很好的展现机会。”一位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价说:“但方方面面都考验着他的智慧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

“微妙”天价酒

“傅总的调岗很突然,可能连他自己都感觉很意外。”面对老领导的离开,诸多中海油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是说。

4月8日,中组部对外宣布石油企业高层领导的重大变动。直到这时,中海油职工才知道“傅总要走”。

“当时傅总正在国外,突然召集回来,就宣布了这个任命。”中海油一员工说。而此前数日的一个内部会议上,傅成玉还说不会离开中海油,“当时颇有英雄迟暮的意味”。

这次调动使傅成玉的职业生涯再向前跃进了一程:跨出北京二环内的中海油大厦,入主一桥之隔、朝阳门外的中石化大厦。虽然两者同为国内油企三甲,但中石化的体量显然要大得多——年营业收入高出中海油1500余亿美元。

但傅成玉还来不及在新舞台上推出新政,麻烦就接踵而至。

4月11日,傅成玉到任中石化的第三天,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名为《中石化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巨额公款触目惊心》的网帖,4张十分清晰的发票照片,列出了包括数十瓶单价过万的茅台、法国拉菲等名贵酒的购买清单,总额约168万元。

一时间,外界纷纷声讨垄断央企高管花天酒地、奢侈浪费,质疑中石化的内部管理。

网帖出现的时间很微妙:彼时,国资委惩防体系建设检查组正好进驻中石化总部,检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傅成玉当天主持了给国资委检查组的汇报会。国资委检查组还给出了“中国石化对惩防体系建设认识深刻、措施得力、保障有力、效果明显”的肯定结论。

“天价酒”事件,成为了傅成玉履新后需要扑灭的第一场急火。作为新掌门人,他的态度在外界看来非常之重要。

4月14日,中石化还是立即派出了由纪检监察局、人事部、办公厅和销售事业部等人员构成的联合调查组,火速赶到广东展开调查。很快,鲁广余被停职。同时,饱受争议的广东石油内部追查“内鬼”活动被叫停。

4月20日,傅成玉在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高档酒事件发表讲话,要求在中石化内部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自查工作不限领域、不限具体内容,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情况向总部汇报。”

4月25日,中石化分别在广东和北京两地向媒体通报了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免去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同时,对鲁广余给予经济处罚,对已消费的13.11万元红酒费用,由其个人承担。

至此,“天价酒”事件暂告一段落。

“这件事情对中石化乃至国有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伤害,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上百万人的耻辱。”傅成玉坦言道

傅式形象变革

长期以来,中石化的各种绯闻、丑闻始终就没有间断过,冠以“天价”之名的就够一个系列。

2009年,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爆中石化耗资数十亿建造的新大楼,大堂的一盏吊灯就花费了1200万元。“天价吊灯”事件在当时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引来骂声一片。

在“天价酒”同期,媒体还揭露出中石化投资8亿元、在北京顺义区温榆河西岸建造了一座超五星级豪华酒店,酒店附属设施包括“800亩森林公园”。这被外界称作为“天价酒店”。

诸多负面新闻的发生,对中石化企业形象影响之恶劣自不待说。对傅成玉来说,其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重建中石化负责任的大国企形象。

4月14日,傅成玉在中国石化上市公司3月份经济活动分析会上表示,“要积极维护公司形象”,“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与媒体、投资者、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不断提升公司形象。”

“树立中国石化负责任的国有企业良好形象。”4月20日,在集团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傅成玉又再次强调。

在傅成玉看来,对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央企,公众有权利提出批评:“社会公众对中国石化有意见、有看法,说明我们的某些工作还没做好、部分责任还未尽到。”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4月20日,中石化集团在内部就“天价酒”事件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弘扬优良传统、维护国企形象”。

傅成玉的一些公开表态,向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在外界看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高管行为,很可能是傅式形象变革的第一把火。

纵观傅成玉以往的做法,加强与外界民众、尤其是和媒体的沟通,必是其重建中石化形象依赖的手段之一。傅被认为是敢于且善于和媒体沟通的央企领导人之一,在担任中海油领导人期间,他曾多次接受媒体专访。

“这或许将给中石化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说。

与此同时,中石化把调整结构、保证市场成品油供应,再次作为工作重点,并成为宣传重点。这与以往媒体揭露的中石化借机囤货、涨价赚取高额利润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受中东局势动荡、日本大地震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3月下旬后不断攀升。4月7日,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是并没有消减市场的涨价预期,多省市再度出现“批零价格倒挂”现象。

随着5、6月份需求旺季的临近,“油荒”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面对“油荒”,傅成玉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产增供成品油,全力以赴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