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NO.09玉林

2025-09-18 11:04:22 4阅读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 潭栗入兴业县管辖,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辖地。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建州于现今的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有1004年,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郁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1958年7 月设立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八县,专署驻玉林县,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玉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

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 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90公里,是玉林市人民政府驻地。东经109°39′至110°18′,北纬22°19′至23°01′。东连广东茂名市。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236661平方公里的5.42%,居全区各地级市第8位。

地形地貌

玉林市东北有大容山,主峰1275.6米;西南有六万山,主峰1118米。在大容山以南、六万山以东,形成了玉林盆地。中部有寒山、东山和葵山,西有圣山。在东山、圣山与葵山之间,形成了石南谷地。市境最低点是沙田乡南流村,海拔61.3米。玉林地处东南地区桂东南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相交错,尤以丘陵台地分布较为广泛。平原盆地占全市面积17.4%,丘陵台49.4%,山地占33%。其中,耕地面积19.02万公顷。有林面积68.2万公顷。

气候特征

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天数为346天。极端最低温-2℃,极端最高温38.4℃。全年降水天数在160天以上。各月平均风速适宜,在每秒1.3~1.8米之间。

旅游

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玉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称。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 景观遍布各县(

市)区,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多彩。

主要风景名胜区(点)有:世界最大的铜鼓出土地——北流铜石岭风景区,“天南杰构”江南四大名楼——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亚洲第一天然石桥——博白天仙桥,全国四大名庄之一—— 陆川谢鲁山庄等;近代名人刘永福、朱锡昂、王力、李明瑞、俞作豫、黄旭初等名人故居;玉林市狮山公园、湿地公园、龟山森林公园和大型人文景观——云天民俗文化世界(云天宫)。

铜石岭风景区

铜石岭风景区的总面积60平方公里,以勾漏洞和铜石岭特别景观区为主要游览线路,其中核心旅游区20平方公里,水上游览区的面积40平方公里,非常适合科普探秘游的观光游客,另外,铜石岭阴阳山则是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结合最好、最典型、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它对于研究我国低海拔地带丹霞地形的形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铜石岭风景区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阁

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真武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四大名楼。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用3000条大小不一的格木构件,巧妙地串联吻合,曾经受多次地震和狂风的袭击依然安然无恙,被兴誉为“天南杰构”。

谢鲁山庄

谢鲁山庄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陆川县城南部26公里,占地400亩,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房屋建筑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

云天民俗文化世界

云天民俗文化世界坐落于广西玉林市的云天民俗文化世界,简称“云天文化城”,是一座以浓缩中国古今传统文化和世界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巨型仿古宫殿式建筑。云天文化城占地总面积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题建筑21层、高108米;楼塔重叠、攀高而上、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是我国目前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文化建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