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客户端:转型平台不跟随

2025-09-18 20:03:28 5阅读

“前一阵子遇到一个女孩子,她说我妈妈是你们的忠实粉丝,我问你妈妈多大了,她说60多了刚退休,没想到我们还打入了大爷大妈的队伍当中” 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吴茂林称,这个栏目已经使得原来大部分是年轻用户的产品,变得越来越老少皆宜。

而这种态度及风格的形成除了网易一贯的特立独行之外,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显得极为关键。很多人称网易新闻贵在敢于表达,敢于“擦边”,但网易自己认为,这仅是新媒体时代言论与情感亟需抒发的一个小小的反射点。

“很多网友反映说新闻太严肃了,太沉重了,对严肃新闻的阅读的压抑感需要得到释放,所以需要对新闻进行轻度的娱乐化或者是吐槽,”吴茂林称,“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也是另一个启发,社会化媒体的时代,用户产生的内容是海量的,但其价值需要挖掘、帅选、编辑,并串联起来。”

但是否态度就能决定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商业生命?不尽然。外有竞争,内有盈利压力,这迫使徐诗的团队开始新的探索。

做平台不是跟随

人口红利时代,移动互联网动辄“入口”与“平台”论,新闻客户端也不例外。今年7月,网易新闻客户端正式引入订阅账号功能,由单一新闻客户端向平台化演进。

而在当时,竞争对手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率先向平台迈进,激活用户数超1亿,平台合作媒体近600家,总订阅量突破5亿。

按照搜狐的想法,搜狐新闻客户端通过“新闻+订阅”模式创新的方式构筑移动媒体平台基础,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吸引传统媒体、出版商进驻,未来将成为搜狐无线在媒体领域的平台级产品。除传统媒体、出版商之外,搜狐新闻客户端还悄然引入了视频网站、电商网站等内容。

从一度不屑竞争对手的平台做法,到改口并跳进同一个生态链,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转变也被业界质疑为无主见的跟随。这恰恰有悖于网易一直标榜的“有态度”口号。

“内容平台化在门户时代就有类似的模式,拥有的众多内容合作商一直延伸到现在,但现在的移动产品的形态可能从之前的直接购买版权内容的方式,变成内容方自己去运营的方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传播内容,甚至获取收益。”徐诗不介意被拿来与搜狐比较,但她认为内容商向平台演进的模式也不是对方独创,而是始于PC时代。

从内容架构上,网易新闻客户端已经将订阅板块权重提升到与新闻板块并重,成为个性细分阅读平台的角色。按照网易的逻辑,这一权重的提高意味着网易新闻客户端有了更多理由给订阅媒体分配推广资源。

“我们走这一步并不是押宝的重点,但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部署,这是每一家都在做的,包括腾讯。平台化是一个很难一家独大的模式,而是未来的标配。”徐诗认为,网易的的核心自始至终都在内容,“我们创始人丁磊还是坚信一句话,相信内容为王。 网易新闻也会有自己的原创内容。”

一直标榜“有态度”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也面临转型思考(TechWeb配图 )

商业化紧箍咒

在内容付费模式生命力还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商业化一直是新闻类产品的紧箍咒。由于移动终端的尺寸与体验限制让广告的呈现大打折扣,新闻客户端的商业化路径又窄了许多。

就目前的网易新闻客户端而言,移动广告仍是相对最有效的变现模式,主要以登陆页、焦点头图等品牌展示广告为主,登陆页广告单日投放费用达到70万元。据透露,今年Q2客户端有40多个品牌参与投放,包括金融、汽车、化妆品等高端品牌,单笔最大投放费用突破200万,去年这一数字为40万。

依靠移动广告,网易新闻客户端营收破亿,徐诗对于目前的状态还算满意,在她看来,尽管是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形态,但依然让广告商觉得很有投入的价值。

不可阻挡的是,天平已经向另一端倾斜。

对于个人开发者及内容制造者来说,“公众账号”是2013年最火的关键词之一。拥有最大人口红利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正处在公众账号带来的诸多利益与风险的博弈当中。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微信上,公众账号的盈利模式多种多种,从自愿内容付费的“读者打赏”,到代购商品买卖,再到陈坤等明星引领的粉丝经济,微信已经将平台化推向公众账号自主商业化的阶段。

为避免过程中用户体验打折扣,微信还不得不修剪枝杈,并借此向公众账号收费——有消息称,微信将全面开放公众账号注册,但根据权限向对方收取3000元年费。一旦成行,微信的商业化链条也将初步搭建:用户付费给公众账号→公众账号付费给微信。

目前为止,这一潜在模式已开始被新闻客户端借鉴。依靠自主广告拉动,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参考消息》已获得百万级别的广告收入。据知情人士透露,已经签订协议的广告形式是在《参考消息》的刊物中投放品牌展现的广告,广告价格的衡量标准参考刊物的日活跃用户、累积订阅用户,整个协议价格在百万级别,具体数量可能达到300万。

网易新闻客户端也积极推出一系列的入口资源推广订阅内容,保障订阅源的长尾分发。在合作账号入驻前,就为其规划好相应的推广排期和资源投入,推广资源包括新闻客户端头图、开机画面、头条区、订阅首页精品推荐区等高曝光率的推广位。

为了吸引更多账号入驻,网易还宣布前期将全部让渡广告收入,帮助账号尽快盈利。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TechWeb:在各类产品都在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当下,新闻客户端有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吗?

徐诗:平台或入口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形态和用户需求点,还是要看产品说话,我们会在很多领域做多方投入,但也不能肯定哪个能中。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比较强势的产品,毫无疑问腾讯是微信,新浪是微博,网易新闻则是比较出挑的,但用户量级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新闻客户端能否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要看怎么定义你的产品。首先要有海量的用户,形成足够大的平台,但新闻客户端比较难像微信等IM工具类产品一样,细分功能可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平台价值,人总有阅读的需求。

TechWeb:网易新闻客户端今年开始引入第三方订阅账号的功能,如何看待业界对此做出的“跟随搜狐”的质疑?

徐诗:很多媒体都在问我们这个问题,因为总是会被比较,我觉得没关系,竞争越多对于用户来说选择越多,是好事。像内容平台化在门户时代就有类似的模式,拥有的众多内容合作商一直延伸到现在,但现在的移动产品的形态可能从之前的直接购买版权内容的方式,变成内容方自己去运营的方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传播内容,甚至获取收益。

我们走这一步并不是押宝的重点,但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部署,这是每一家都在做的,包括腾讯。平台化是一个很难一家独大的模式,而是未来的标配。

在订阅平台上,我们在运营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异化。搜狐新闻客户端聚集的是全国性的媒体,网易则会有很多功能上的细分,比如本地新闻战略。本地的资讯服务事实上很有价值,要看本地的媒体如何运营;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明星订阅平台,还会引入图书服务,当然这些都不会打乱我们的主线,只会是主干上的枝杈。

我们绝对是很开放的,也绝对不搞恶意竞争,这是网易的企业和产品价值理念。我们欢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来,分享价值,这是行业和用户都愿意看到的。

TechWeb:“有态度”的理念是贯穿在网易的所有产品当中的,新闻客户端的“有态度”会失去一些草根或底层用户吗?

徐诗:我们也有考虑到这一点,怎么理解“有态度”的定义呢?它更多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主张,但并不代表对于新闻的筛选会单一化。用户在网易当然可以看到很丰富多元的内容,但我们的态度是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这种气质的耳濡目染,形成自己的一种新的想法。即使不认同我们的理念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的内容服务是精准到位的,相信用户还是会喜欢。

在渠道推广上,我们肯定会做很全面的策略,我们的合作伙伴一直有很密切的合作,虽然在市场宣传上可能有些低调,但我们更关注活跃用户,因为广告主很在意自己的钱花的值不值,很在意数据。网易从来不会做依靠冲量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如果我们也去做刷机,带来的可能只是短暂的繁荣,我们还是希望产品能够有自己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用户总量已经超过1.65亿。我们希望每个屏幕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和个体,也希望能把获得的收益反馈到这些忠实的用户身上。

TechWeb:移动互联网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特别多元化,有微信和微博的用户量级在前,新闻客户端怎么留住用户,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徐诗:现在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碎片化,这让人们的心态变得更加焦虑,实际上微博的信息呈现也很碎片化,不完整,微信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大新闻的推广渠道,但网易新闻客户端则更善于呈现完整的新闻事件报道,让用户形成完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依赖,就像很多用户会经常上来看跟帖。

我们和微博、微信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而是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心,我们也会更多的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自己的内容。

未来我们可能会逐步加入一些社交、电商、视频等多元化的功能元素,但会把握好度,做好取舍。我觉得微信在产品功能上的取舍态度就很值得业界学习,有所为有所不为。

TechWeb:网易新闻客户端有怎样的商业化思路?

徐诗:现在的商业化主要是移动广告的商业模式,目前这是比较有效的变现模式,因为移动端的活跃时长以及随时随地可打开的便携性,转化率还是不错的,尽管是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形态,但依然让广告商觉得很有投入的价值。

我们当然也在做一些产品的创新,探索一些向用户收费的模式,比如已经上线的积分系统、活动平台,未来不排除接入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及功能,但我们现在不会很着急,不会急于去变现,从用户身上收费必须优先把产品的服务和体验做好,用户可以自定义去选择需要的付费模块。

积分系统7月1号上线,推出一周时间内有几百万用户在使用,用户可通过积分去换肤或礼包,效果还可以。看看未来对用户的增长有没有更好的拉动,之前一部分的用户、忠实的用户选择登陆界面,积分系统上线之后,用户也比较积极地去登陆界面,这样我们的活跃用户会更加真实和有效。

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积分系统在时机且当的时候,一定会去与电商等第三方服务做结合。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利用新闻客户端的平台推广手机游戏,作为另一种流量变现手段。

粗暴的变现肯定不合适,必须以用户体验优先,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商业化进程肯定不会太激进,因为太快的节奏会令用户反感,我们会一步步来。

我们希望新闻客户端作为移动领域的刚性需求产品,能够承载资讯服务平台的入口功能,不仅仅看信息本身,也要看背后的商业价值展现。下一步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引入更对口的服务,但电商现在还不是重点,网易先问客户端的重心还是在资讯平台入口的建造上,这是我们的根基。

TechWeb:丁磊有没有给网易新闻客户端定目标?

徐诗:三年前我建立这个部门,开始做新闻客户端。其实老板还是比较开放的,给大家自我发挥的空间,但他比较热衷于参与产品设计的讨论,但我们并没有全部采纳。

目前网易移动互联网产品矩阵已经形成了,数量上大概有三十多款。在架构上,我们属于网易门户旗下独立的移动团队,有道是收购的子公司,杭州研究院则是创新项目孵化基地,广州的移动游戏团队则属于游戏业务之内。

产品上划分为几条线,资讯线包括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杭州研究院);工具线包括有道的云笔记、词典、应用中心;教育线则包括网易公开课、网易识字;娱乐生活线则包括云音乐、电视指南;手机游戏线主力来自广州游戏部门。

这里面新闻客户端、网易应用中心和移动游戏市场等产品都是由我们的团队开发。我们也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团队,暂时还没有独立分拆的考虑,先把业务做大再说。

TechWeb:相比几年前,中国移动互联网有哪些变化?

徐诗:我从事移动互联网以来,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都在变化”。技术发展太快,用户的需求不断升级,行业比起PC领域发展速度加快了好几倍,对团队的考验也很大,加班是常事,我经常两三点才睡。

虽然我没有过创业经历,但就我观察,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环境相比几年前压力更大,大公司的移动产品布局越来越完善,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艰难的多。

移动互联网的探路者系列报道:

第一期:春雨医生张锐: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二期:口袋购物王珂:PC互联网将会归零

第三期:乐动卓越邢山虎:做游戏 拼运气

第四期:丁丁优惠徐龙江:移动互联网照亮O2O

第五期:多米音乐CEO石建平:别纠结于内容收费

第六期:蓝港王峰:不做手游不甘心

第七期:快的打车吕传伟:押注合伙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