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黄轩演出了那种不寒而栗的狠毒

2025-09-19 12:05:22 6阅读

最近以真实案件为基础的犯罪题材电影突然冒头,从几年前的《除暴》开始,电影创作者们陆续将90年代惊天大案搬上荧幕。

就在今年之内,邱礼涛导演连续两部这类题材,第一部《绝地追击》取材自1992年的“平远街缉毒案”,然后就是这部《莫斯科行动》,改编自1993年的“中俄列车大劫案”。

好像香港导演又找到了金矿题材,打着“真实案件”的旗号,移植了港片的复仇+爆破场面的爽点。

这类型的电影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一方面是因为它有相对大的发挥空间,当时的社会动荡、法律不健全、刑侦技术水平的限制,比如没有DNA的鉴定技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等等。

很多如今看起来不太复杂的案子,在当时都是侦破难度极大的案件,人们都想看正义之士如何打败邪恶势力的戏码,但这也是这类型电影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艺术处理这些真实案件,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

故事说的是93年,当时苏联解体,俄罗斯面临经济危机,在这个背景环境之下,有一群中国商人发现了商机,他们将中国的商品倒卖到俄罗斯,从中赚取高额的价差。

而这群商人被称为“倒爷儿”,但是发现此商机的不止倒爷儿们,还有一群不法分子也摸到了这个发财的偏门,他们盯上了开往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6天5夜,这群悍匪在列车上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罪行,抢劫、殴打、虐待、强奸。中国警方派出一支秘密小队前往捉捕,故事由此展开。

个人觉得剧情漏洞和逻辑不通的地方太多了,导演的镜头和剪辑有点迷惑,前面的铺垫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讲什么,情绪都还没有渲染起来,镜头就切走了,枪战和街道追车的戏码也是各种镜头乱切。

但综合起来,整体还算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爽片,放低预期的话倒也还行吧,我觉得比《扫毒3》好看一点。

实际上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在火车上的戏份并不多,也就前面的一段,和最后面的一段(很是强行)。

在莫斯科的打戏和爆破大场面,在下水道飙车+枪战的戏码,只能说还可以,在各种拐弯抹角的下水道里,最能体现警方和反派的斗智斗勇,结果依然以枪战来呈现。

包饺子的桥段出现的时候,我本以为电影到这就该结束了,结果又加了一场劫车的戏码,这是我最想吐槽的点,有可能剧本为了引出瓦西里眼睛受伤的剧情,想以此凸显“欠人的账终究要还”的梗。

又或者他们经费很足,想拍出像F&F的场面,但我看得全程皱眉,这一段完全暴露了编剧的能力不足。

几个没有任何武器傍身的警员,秘密押送两个重犯回国,竟没有丝毫紧急情况的对策,完全处于被动,在不顾人质安全的情况下就出手把这些人全干了,苗子文那几个劫犯更离谱,个个手持AK,还有重型武器,依旧被几个警察干完了……

把它当个警匪片看看就得了,别太较真,尤其别带着通过这电影了解当时事件的心态去看。我自己去看了当年的事件过程,改得那是大刀阔斧,编剧在这片子描写罪犯的心理和人性的复杂一笔带过,在脑补的情节上倒是拼命渲染,很无语。

比如给了反派苗青山那段“热爱音乐”和“身世悲惨”的背景,也不是不可以,但没必要,那个转场镜头也很生硬、割裂。

事实上电影里的角色人物刻画都很单薄,既然都单薄了,再添一笔也是画蛇添足罢了,倒不如干脆把中心放在剧情上,捋清故事逻辑更好。

还有一些纯属多余的设定和对白,比如提到真真那么卖力帮他们,是为了赚钱养重病的母亲,后面真真都死了也没再提起。

还有就是那个警察新人大学生,前面表现会讲英语所以被带去办案,还以为此人会有什么帮助,结果啥也没有,还有那位洋人面孔的警察,在各种打斗的场面就露出几个脸,太脸谱化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