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毫无疑问,高考作文真正具有直接杀伤力的,还是作文的语言。当下语文考纲中关于语言的标准就是三个字:有文采。具体标准表述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些具体标准,其实都是很笼统的说法,是“文章学立场”的学术表述,而不是“评卷者立场”的实践表述,因此,往往不具有真正的指引价值。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规定早已写入交规。2017年11月15日,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螺山路上,一位老奶奶手打雨伞站在斑马线上要过马路。黄色浙牌轿车司机罗先生见状自觉刹车礼让,而紧邻老奶奶的车道上的数辆轿车却对老奶奶视而不见,接连驶过。其间,老奶奶曾多次举起手,似乎是想拦下车过斑马线,但没有一辆车停下,半分钟过去,从黄色浙牌轿车停下开始计算已经有7辆车“选择性失明”。于是,黄色浙牌轿车司机往左打方向,停在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的实线上,截住了后面的车流,老奶奶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斑马线。
事后,交警肯定了黄色浙牌轿车司机的暖心礼让行为,同时也对其压实线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黄色浙牌轿车司机的做法,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欣赏】
规则面前,谁都不能被温柔以待
面对要通过斑马线的老奶奶,面对“选择性失明”的7辆车,罗先生违反交规,压了实线,占了车道,截住了车流。事后,交警肯定了罗先生的暖心礼让行为,同时也对其压实线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这说明,只要规则尚在,谁都不能被温柔以待。
规则是人类契约精神的体现,是在平等守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则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个体的利益,是公平与正义最为冷酷而称职的守护者。若要维护社会公平,就必须遵守规则。罗先生压实线阻挡车流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在道义上值得人们赞扬和学习,但在法律层面,其行为违反了交规,不能被原谅,要给予批评,以正视听。否则若人人效仿,交通秩序乃至社会秩序将会大乱。
规则是文明生活的刚需,是人生道路上的红绿灯。马路上若没有红绿灯的指引和约束,交通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生道路也一样,如果没有“红绿灯”的指引和约束,人将会无所顾忌,闯下大祸,害人害己。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身份地位如何,无论你事出何因,只要违反规则就必须接受惩罚,金朝皇帝完颜吴乞买为了美酒佳肴而偷国库被朝臣联手打了二十大棍,这就是证明。所以,罗先生此次被罚也不冤。
规则性的社会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只有每一个公民身体力行,守规则,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正所谓一家有规则一家强,晚清名臣曾国藩谨遵为官廉正的规矩,其家风也处处体现规则意识,所以其后人成才者众多。而一国有规则一国强,对于安徽女教师那种为了自身利益而漠视规则,阻碍高铁发车的行为,若不严肃处理,将难以树立规则的权威性,难以维护公平正义,更难以让社会有序和谐,如此何谈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同样,罗先生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违反交规,在一定程度上是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于不顾,危害了社会安全,理应受到惩罚。
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遵守规则当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每个人都要成为规则意识的践行者、受益者。只要规则尚在,那么谁都不能被温柔以待,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