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一日双震!泉州市震感强烈:“第一次被地震叫醒”
“早上直接给我摇醒了”“下午这震感跟上午差不多,都很明显”……9月20日6时56分,台湾海峡发生4.5级地震,泉州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大地的晃动。下午4时51分,几乎在台湾海峡同一海域,又发生了4.1级地震。由于两次震中都离我省海岸线较近,泉州、厦门、莆田甚至福州、漳州都有明显震感。不少市民都收到了手机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那么,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发挥着什么作用?得知地震时,处于不同位置的群众应如何科学逃生?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9月20日,两次地震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的4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中国地震台网 图)
两次地震在同一海域
周末清晨,很多市民还在睡梦中,就被地震“摇醒”。“我看了地震信息,原来地震就发生在台湾海峡的惠安海域,离我们很近,怪不得震感那么明显。”市民林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被地震叫醒”,感觉整个床在抖动,还以为是孩子早起淘气干的。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0日6时56分在台湾海峡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4.46度、东经119.24度,距海岸线最近约53公里,距台湾岛约119公里。震中距石狮市67公里、距惠安县77公里、距晋江市78公里、距洛江区78公里、距丰泽区80公里。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62米。
昨日下午4时51分许,陈女士与孩子正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再次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跟早上一样,震感很明显,孩子都叫了起来。”陈女士说道。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此次为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4.49度、东经119.26度。上、下午两次地震,从经纬度上看,震中在同个海域。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37次,最大地震是2025年1月21日在台湾台南市发生的6.2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88公里)。
不同场景有不同的避震方法
据悉,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报,目前地震短临预报尚属于世界科学难题。群众若是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主要是为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记者从泉州地震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年底,泉州市就已建成覆盖广大学校、大部分社区(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预警终端4000余处、专用广播系统500余套,数量居全省首位。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科普知识,地震预警信息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如果收到黄色和蓝色地震预警信息,说明地震对你造成的影响不大,这个时候不要惊慌,注意远离可能会有高空坠物的地方就行。如果收到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说明地震可能会对你所在的地方造成破坏,这就需要采取一些避险措施,尤其是收到红色预警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时间避险。
那么地震来了,市民该如何逃生?“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科学避震方法。
如果在较低的楼层,预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要首先撤离到室外的安全地带。在室外撤离或者避险时,一定要远离高危建筑物、烟囱、广告牌、立交桥等,因为地震很有可能造成高空坠物,引发砸伤事件。还要远离电线杆和变压器等电力设施,漏电带来的伤害比地震本身还可怕。
如果楼层太高或时间非常紧张,来不及离开房间,一定要第一时间拿起靠垫或枕头护住头部。降低重心,躲到开间小、有承重墙的地方去,并牢牢抓住牢固的物体,防止晃动,等到震感结束后,再迅速逃出室外。时间来得及的话,也可以顺手关闭电源、燃气,防止泄漏和爆炸。记住不要爬窗户,不要跳楼,不要乘坐电梯。
如果身处户外,则应该就近选择空旷地带避险。避开楼房、电线杆、广告牌、路灯等可能造成坠物的建筑和设施。如果正在开车,应保持冷静,打开双闪应急灯,缓缓刹车,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方停车,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根据预警时间不同,选择的避险方式也不一样。预警时间3秒,在室内避险要到坚固体旁(如桌子下、床边等),在室外要远离建筑;预警时间5秒,平房住户要疏散到空旷地带;预警时间10秒,楼内一、二层住户疏散至楼外;预警时间15秒,低楼层住户疏散到楼外,高楼层就近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