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之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心理之受众心理分析
摘要:
新闻心理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象,这里的认识主体包括新闻传者和新闻受众。作为新闻传播的最终接受人员,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实际需求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新闻受众的典型心理结合凤凰网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字:受众心理;莫言;凤凰网
正文:
新闻心理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象,新闻受众是新闻媒介服务的对象,是接受新闻的认识主体。受众的心理体现了新闻受众的需求,是新闻受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心理反应。新闻本身的特点同受众对新闻的需要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虽然, 新闻的受众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及环境等方面不同, 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不相同。但是, 在各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及环境等情况下的人们,却存在着共同的认识、兴趣和爱好。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是今年的一大新闻事件,对于莫言的获奖,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而凤凰网“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的专题报道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将从受众心理的期待引导心理、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求快心理等方面,具体分析对于莫言获奖受众对新闻的实际心理需求。
1、期待引导心理: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灵魂。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传播新闻,反映、引导舆论,提供知识服务等。受众需要随时通过新闻了解党的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借以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期待新闻引导是受众心理的重要内容。当然,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引导是多方面的,有包括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和消费等。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是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可的一大步,但网络上关于莫言是否有足够实力赢得这项荣誉的言论颇多,在纷杂的信息中,人们对事件本身的意义难以分辨。凤凰网就莫言的专题报道引入了各方评论,“王干:莫言是反文化失败的作家”、“学者称莫言没能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等新闻报道是对莫言本身获得诺贝尔奖存疑的体现,但直观看到的是,除小篇幅的存疑声音外,新闻报道的大篇幅内容是认可,赞扬的。凤凰网作为新闻媒体,将各方观点呈现,并有选择性的选取好的一面,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满足了受众期待引导的心理。
2、求新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因而“求新心理”是所有读者共同的心理。新闻若不够“新”,就不能称之为新闻了,这里的“新”既指新鲜,又指新奇。受众所要求的“新”, 包括新的事物和新的信息,以及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新观念,也包括某种新异事件的出现,所以凡是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都容易受到受众的青睐。从内容、题材来说,题材重大、内容新颖和具有前瞻性的新闻就有很强的认识、教育、引导功能。
诺贝尔文学奖成立至今,莫言是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作家。这是一个新的事件,打破了传统受众思维下,外国人理解不了中国文学的认知。使受众所感兴趣的点。而此新闻事件题材别致,凤凰网“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的总题,切合人物与事件,具有鲜明的个性,满足受众对新奇标题的需求,赢得新闻受众的青睐。
3、求真心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受众之所以阅读新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闻能够向他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