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法国人拍摄的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的待遇,真是让人羡慕!

2025-09-24 19:04:51 4阅读

1985年,一个法国人背着陈旧相机,出现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他叫加斯穆尔,是一名热衷于纪实的摄影师。那一年,他踏进的是黑龙江省辽阔的大地,而此行的驱动力,并不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而是“大庆”这座因石油而闻名世界的城市。在加斯穆尔的镜头下,这片土地从沉寂走向繁荣,每一帧都是中国能源传奇的缩影。

大庆油田历史_大庆新闻重播_加斯穆尔纪实摄影

说起大庆,人们脑海里多半会浮现出无边起伏的油田。其实,大庆油田跨度极大,如同一条沉睡的黑色巨兽横亘在松嫩平原上。钻井深度直逼2000米,地下原油储量高达56.7亿吨,这远超中东卡塔尔的石油总量。更为难得的是,大庆的石油品质属于低硫低蜡型,这在石化产业中极受青睐。

站在无人机航拍的角度俯瞰,大庆油田犹如一个巨大的机械森林,六万台“磕头机”同时上下起伏,这些泵井夜以继日地开采着地下的“黑金”。自1959年第一口油井喷涌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庆已经累计产出原油十五亿吨,成为中国石油自给自足的顶梁柱。

加斯穆尔纪实摄影_大庆新闻重播_大庆油田历史

奇妙的是,若把时间拨回到1950年代前,大庆甚至连个地名都不算。在更早的历史长河,这里不过是松辽盆地深处的一块荒原。19世纪末,这片土地还是清王朝时期游牧民族的狩猎区。沙俄跨境修建的铁路在这里设立了名为“萨尔图”的小站,到了1929年,日本人也盯上了这里的石油资源。让人感到讽刺的是,他们当年勘探过的位置,离后来中国自主开发的松基三井只差两公里。如果当时日本侦察队早一步打出油,那段世界历史或许会变得截然不同——石油紧张,很可能会改变二战期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决策路径。

有意思的是,油田人的生活并没有被“工业重镇”这些高大上的词条所掩盖。在加斯穆尔定格的画面里,石油工人们大多是“油二代”甚至“油三代”,祖辈父辈一代接一代扎根于此。油田,成为了很多家庭传承的归宿。这些工人工作之余随意席地而坐,休息时彼此聊天,平凡中见证着坚守。

加斯穆尔纪实摄影_大庆新闻重播_大庆油田历史

那是一个属于集体荣光的年代。70年代的大庆还没有密集的道路和先进的采油设备,更多靠自喷井产油,房屋稀少且粗糙。住帐篷、搭简棚、迎风餐饮是家常便饭。环境艰苦并没有浇灭石油工人的热情,这些“铁人精神”的践行者在生产一线奋勇拼搏的同时,也为城市打下了第一座百货大楼的基础。

八十年代,大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分为东西两块,西城聚焦采油、东城安置生活区域,高楼逐渐取代了低矮棚户,生活气息愈发浓厚。曾经的艰辛逐步被现代化所取代。

大庆新闻重播_大庆油田历史_加斯穆尔纪实摄影

说到收入,在当时属于相对优越。油田学徒工月薪28元,两年磨炼晋级后可达34元,三级工已经能拿到45元。单位还会定期发放米、面、水果等实物福利,这些在当时简直是羡煞旁人的“铁饭碗”待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统计,八十年代初的大庆职工,家庭普及电视机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已有部分家庭添置了彩色电视,彰显着“油城”经济实力。

油田子弟的成长轨迹也很有意思。在本地的油田学校,孩子们可以享受到十五年一体的教育模式,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接培养一条龙。没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多数被安排到油田岗位上继续父辈的事业;成绩优异者则有机会赴外地求学,哈工大、石油大学都曾见证过大庆学子的足迹,毕业归来又为家乡做贡献。

加斯穆尔纪实摄影_大庆新闻重播_大庆油田历史

八十年代的社区生活里每天都新鲜事不断。放学后,成群结队的油田子弟回家,作业只有一点,饭后常常约上邻居小伙伴四处疯玩。井口旁边没隔离,有时一脚踩进原油池,只能用凉水急冲,每次洗完却越发油腻,回忆起来,倒也温馨。单从这些片段,看得出那几年里,快乐与朴实是生活的底色。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那个年代大庆人的凝聚力。谁家遇上难题,邻里出手帮忙,各个单位之间互通有无。每到油田扩产大会战,全市职工全民出动,甚至干部也会穿工服下沉到井场一线。一位曾经参与八十年代大会战的退休老工人回忆,几乎每天都是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才换来今天能源的辉煌。

大庆油田历史_大庆新闻重播_加斯穆尔纪实摄影

转眼间,40年过去了。到2023年,公开数据显示,大庆油田累计产油已接近24亿吨,年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万吨。国家能源局也把大庆经验写入了现代石油工业发展史。在全国能源格局动荡的大背景下,这座“油城”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进入新时代之后,大庆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大庆依托龙凤湿地的独特生态,打造出湿地旅游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到夏季入汛期,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苇丛中觅食,还能看到荷花托起蜻蜓,满池欢腾。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并行不悖,资料显示,大庆湿地保护区物种多达数百种,绿色经济比重逐年提升。政府更是加大政策扶持,吸引新能源企业落户,加速油气与新兴产业融合。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生态环保投资占据GDP增长的新亮点。

加斯穆尔纪实摄影_大庆油田历史_大庆新闻重播

从外部视角回看大庆,无论是油田还是湿地,都已成为中国力量和希望的象征。正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分析,资源开发与环境修复这道难题,大庆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对普通人来说,大庆精神并不是抽象口号,而是那些在风雪中守井的小人物,那些在湿地守护候鸟的志愿者,那些在家庭和社区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他们的坚韧与乐观,才构成了这个城市真正的灵魂。

加斯穆尔纪实摄影_大庆油田历史_大庆新闻重播

**无论城市如何变迁,油田的脉搏和这座城市的梦想仍在继续,每一代人的努力和选择,都是大庆历史进程里最鲜活的注解。**

放眼未来,大庆会怎样?也许没有人能准确定义。但站在今天的节点回望,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滴井下的原油、每一片保育的湿地、每一个日夜奋战的身影,最终都在诉说——这是属于中国祖国的底气,也是属于普通人的坚守与进步。

大庆油田历史_大庆新闻重播_加斯穆尔纪实摄影

你是否也有关于“家乡”和“奋斗”的记忆?不妨在评论区聊聊,看大庆的故事,又能唤起你怎样的思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