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数”法护航 “据”力共赢 《江苏省数据条例》系列报道⑨丨盐城:让“可信数据”跑起来,变资产、促运营
盐城市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数据条例》,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场景应用为抓手,全面推动数据从资源化、资产化向资本化迈进,走出了一条“可信数据运营”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数据资产化管理创新:从“沉睡资源”到“经营资产”的体系构建
《江苏省数据条例》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依规开展数据资产会计处理。盐城市紧扣“能确权、可估值、可入表、可运营”目标,系统构建“一台账、两清单、三机制、四平台”工作体系:
“一台账”指建立全市公共数据与数据资产“一本账”,实现统一口径、统一口令、统一台账;
“两清单”为数据资源清单与数据资产清单,明确各类数据的来源、权属、质量、使用范围与价值区间;
“三机制”涵盖权属认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组合运用)和入表审核与风险防控;
“四平台”包括目录编制与共享平台、运营监测平台、授权与权益核验平台、交易与融资对接平台,全面贯通从公共数据授权到企业经营、交易撮合与金融服务的全链路。
在这一体系支撑下,盐城坚持“全域清查—试点先行—评估入表—风控合规”推进路径,联合财政、国资等部门开展“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双清查,选取治理规范、结构清晰的国企与重点场景率先突破,严控估值方法与合规底线,杜绝“标签式入表”,系统推动数据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管起来”。
数据价值化应用创新:从“数据核验”到“资本转化”的能力跃升
盐城以民生服务和实体经济为重点,推动数据在多场景中“跑起来”,实现信任建立与效率提升的双赢。在盐都区“信任核验”场景中,典枢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实施的方案,面向高端家政、婚恋交友、康养服务等领域,基于用户授权,依法调取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公共数据,出具权威、可追溯核验报告的时间从过去的3—5天压缩到4小时内,效率超速提升的背后,成本降低约70%,有效破解民生服务“反复跑、时间长、成本高”的痛点。
数据要素的价值不仅在提速降本,更在激活资产、赋能产业。盐城港集团完成包括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TOS)、电子口岸系统、港机设备物资管理系统(EAM)和散杂货生产管理系统(MES)在内的数据资产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获得《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成为全国港口领域首例数据资产入表企业,评估价值超4000万元。大纵湖文旅集团依托“文化旅居数据汇”完成资产确权与评估,并凭借南京银行“数据资产质押”产品获500万元授信,率先跑通“数据增信—资本转化—产业升级”闭环。盐城大数据集团还协助莆田数字集团实现全国首笔“北斗三号应用数据”资产入表,涉及9.65亿条数据,估值770万元,拓展了高价值技术数据的资产化路径。
数据市场化运营创新:从“分散管理”到“全域流通”的制度突破
盐城以授权运营和市场化交易为双引擎,推动数据要素规范流通、高效配置。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已完成19家市属及区属国企数据资产首轮入表,入表金额3405万元;省数据交易所盐城专板上架数据产品1454个,注册数商807家,累计交易额17.3亿元。盐都“信任核验”已覆盖180余家民生机构,累计服务3.6万人次,投诉率下降35%,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实践样本。
在推进过程中,盐城尤其注重合规与安全底线,落实最小必要、告知同意、授权留痕、可撤回等规则,构建全流程可审计的安全链,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筑牢制度根基。
从民生核验到资产入表,从本地实践到跨域合作,盐城以《江苏省数据条例》为遵循,逐步构建起制度健全、场景丰富、市场活跃的数据要素运营生态。下一步,盐城将持续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深化数据在金融、工业、民生等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全面激发数据要素创造力、驱动力和支撑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贡献“盐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