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的灾难,2021欧美灾难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极北的灾难,2021欧美灾难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1、《泰坦尼克号》 说到美国灾难片就不得不提泰坦尼克号,它不仅是美国灾难片排行榜前十名之首,更是世界灾难爱情片中的经典之作。杰克和罗丝站在船头夹板上,罗丝张开双臂面向大海,杰克从身后将她抱住,这一步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中。那句“you jump,I jump”的海誓山盟也成为情侣间生死相依的典范。 十多年前这部电影就已经有人做到了近乎完美,不仅赚得票子和眼泪,赢了口碑,而且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和青春。
2、《后天》 美国气候学家杰克认为温室效应将引发地球灾难,地球将会回到冰河时代,然而并未受到政府的重视。灾难就此降临,国政府组织北纬30度的民众转移到赤道周围,场面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杰克的儿子,正困在曼哈顿的图书馆里,靠烧书生火来维持体温,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才能逃过这场世纪灾难。 后天可以说是美国灾难片排行榜前十名中,灾难片的素质教育样板,后天中震撼人心的特效在当时无人能敌,灾难场景气势吞人。同时影片在剧作、科学、表演、叙事、细节各方面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也非常出色。
3、《2021》 玛雅人的预言2021年将会是世界末日,人类将遭遇灭顶之灾。世界各国联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一劫。伴随着火山爆发,强烈地震以及海啸,世界末日正在来临,人们纷纷寻找秘密制造的方舟。人们的私心和阴暗毫不掩饰的暴露出来。
4、《迷雾》 风景秀丽的小镇被一场迷雾淹没,迷雾中夹杂着凄惨的叫声,人们四处逃散。戴维和他的儿子与众多镇上的人被困在小镇超市里,等待迷雾的消散。迷雾始终不散,尝试穿过雾走出去的人无一幸免。人们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戴维带着儿子开始了求生之路。
5、《环太平洋》 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外星球的殖民者通过海洋底部的虫洞将怪兽派往地球,欲毁灭人类。而人类也造出了与怪兽体积相当的机甲战士对抗。但随着怪兽渐次进化,机甲战士全面溃败,各国政要试图修筑偏于防守的“生命之墙”以阻挡侵略者的脚步,可惜毫无作用。
关键时刻,斯特克·潘特考斯特将军找到了几位新的驾驶员,运用三台仅存的机甲与怪兽对抗,同时一边寻找击败敌人的方法。
6、《地心营救》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智利矿难事件,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出路被岩石封死。整整69天,他们相互扶持,最终全部生还,创造了人类营救史上的最大奇迹。 影片整体的把握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人性的渲染方面还是差了不少。不过影片中体现出智利人的乐观、信阳,这也正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一项重要原因。
7、《海神号》 本片翻拍自1972年经典灾难片《海神号遇险记》,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欢快喜庆的气氛弥漫在正孤独航行于北大西洋上的海神号中。这是一艘载客量超过2000人的超豪华邮轮,在船长麦克•布莱福德的组织下各界名流聚集一堂,共同庆祝新年。而此时,大西洋底的地壳剧烈运动,掀起的滔天巨浪,将海神号掀翻,仅有一小部分人逃过一劫,但身处大海中央的他们该如何求救呢? 往往在灾难片中,导演都会更多的展现人性的黑暗面,而本片中展现的是人性的美好,不过导演没有刻画好不同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的表现,使得影片徒有其表。
8、《龙卷风》 神秘的龙卷风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前去研究,而要探索龙卷风就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其中。乔和比尔虽然已经离婚,而且也有了新的伴侣,不过为了研究龙卷风,共同前往俄克拉荷马收集龙卷风的数据。 他们在路上还碰到了有着同样目的的一行人,双方互不相让,面对实力雄厚的对手,和随时葬身其中的龙卷风,乔和比尔该如何完成研究?
9、《世界末日》 又是一部有关世界末日的灾难片,美国太空总署发现一个巨大的陨石正朝着地球飞来,将在八十天后撞上地球。于是派人登陆陨石,钻洞贯穿至陨石的地心,放入核弹引爆。钻油井工头被赋予重任,而他的手下就是女儿的男友,这次任务关系到人类和他女儿的幸福,他和手下一起接受了有关太空的训练,踏上了人类英雄之路。 简单来说,工头带着手下在太空中钻油井......
10、《天地大冲撞》 毕德曼慧星正朝着地球撞来,当局决定让宇航员坦纳驾驶飞船,将核弹放到彗星上引爆它。坦纳英勇地完成了任务,却发现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慧星碎成了一大一小两部分,继续向地球逼近。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主要传播途径分为鼠蚤叮咬、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主要类型分为有腺型和肺型。其中,腺型常发生于流行初期。到了流行高峰时期最常见的是肺型(肺鼠疫)。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鼠疫杆菌
大家耳熟能详的欧洲黑死病(plague)主要指的就是鼠疫。关于它什么时候开始在欧洲肆虐的以及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欧洲的,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就是经由蒙古人“带到了”欧洲。当时,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大军正在进攻热那亚人殖民据点卡法,蒙古人把军中死于鼠疫的人的尸体通过投石机扔到卡法城内,造成城内居民感染鼠疫,之后鼠疫又跟随着水手和老鼠传到欧洲各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由于欧洲当时正在四处抓捕女巫,而猫尤其是黑猫作为女巫的助手也是在人们大力剿灭的范围内。天敌数量的锐减,造成欧洲老鼠的数量急剧增加,人被老鼠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此外欧洲中世纪屎尿横流的居住环境对黑死病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黑死病死者倒卧街头
当然欧洲黑死病具体是怎么蔓延到欧洲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也难以考证。但是,给欧洲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有目共睹的。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光欧洲就有近3000万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如果再算上以后300年的数次鼠疫暴发,欧洲有近一半人因黑死病丧生,全球有近3亿人失去生命。两次世界大战人口损失的总和也抵不上这场灾难的一半,甚至就连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因黑死病暴发而使交战双方握手言和(实在没人打了)。
你以为就欧洲这么惨吗?实际上,在14世纪从英格兰一路向东到日本,从北方的蒙古金帐汗国向南到爪洼,当时这片亚欧大陆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饱受鼠疫的折磨。仅元朝皇室,就有多名皇子丧生,而民间的惨烈程度,更是可想而知。鼠疫严重削弱了元朝以及各个蒙古可汗国的实力,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最后的分崩离析。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元朝末期所经历的,明朝在自己王朝的末期也经历了,而且更加惨烈。
明末的鼠疫灾难其实不止一次,万历十年(公元 1582年)华北地区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鼠疫,到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年)鼠疫基本消灭。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山西边防重镇大同到太原一带再一次爆发大规模鼠疫,此次鼠疫来势凶猛,整个山西都受到了严重破坏,甚至作为王室皇族的太原晋王都薨了。第三次鼠疫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十一年的时间,是这三次里持续时间最长、破坏力最大的一次。
老鼠(看着好萌)
万历朝开始,老天爷就与明朝不对付了。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小冰河时期”开始,广东下起了大雪,从此中国开始持续遭受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到了崇祯11年(公元1638年),漕河干枯了。崇祯13年(公元1640年),黄河干枯了,而长江和淮河竟然全部封冻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小冰河时期。而崇祯一朝超过一半的年景都是干旱。低温、干旱,粮食大面积的绝收,对于明朝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国家的根本开始动摇。
倒毙的饥民
常年的粮食绝收,饥荒开始遍布整个明帝国。“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年)春大饥,人相食。是年大疫,自春徂秋,死者万余人,开仓赈之。”人闹饥荒,野地里的老鼠也不好过。它们在野外找不到食物,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奔向人类居住的城镇。“崇祯十四年(公元 1641年)大疫,郡属旱蝗,群鼠衔尾渡江而北,至无为,数日毙。”老鼠们互相衔着尾巴渡江南去。大量老鼠横行乡里,增加了人鼠接触的机会,给鼠疫大规模传播打下了基础。老鼠的一个习性也加剧了鼠疫传播的危险。那就是老鼠喜欢在自己的洞中储藏大量的食物。饥民们根据老鼠的这个习性,掘开鼠洞,挣食老鼠的存粮。大量死在路边的老鼠也成为了饥民果腹的食材。有没有病都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内,不被饿死、活下去才是当时人们脑子中唯一的想法。
倒毙的饥民
鼠辈横行,除了天灾的原因,还有人祸的始由。历史记载,自嘉靖朝开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就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被蒙古人俘掳或自己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汉人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原有的生态环境。压缩了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的生存空间,老鼠被迫与人近距离生活在一起,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除了老鼠,明帝国内部另一股庞大的流动力量也是鼠疫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个就是终明一朝都无法解决的流民。这些四处流动,没有固定居所和工作的人们,在正常年景里,是一股威胁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引发民变。在灾荒年景他们又成了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许多饥民,包括疫区的人们外出逃难加入到这个团体中,其本身就极有可能就携带着带有鼠疫病菌的跳蚤甚至老鼠。他们四处游荡,无意中扩大了鼠疫传播的范围。
除此之外,鼠疫还有可能通过边境皮货贸易,进行扩散。前文说过,在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爆发的鼠疫,其起源地就是边防重镇大同。而且崇祯时期爆发的鼠疫,其范围“北至塞外,南逾黄河”。这些记载所带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明末鼠疫,至少是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爆发的鼠疫,一定程度上,是和蒙古草原脱不开干系的。在清末东北地区,也成爆发过严重的瘟疫。当时造成瘟疫的一个很重要病原,就是当时的皮草市场中夹杂了大量来自蒙古草原,未经妥善处理的旱獭皮。这种皮子上有携带鼠疫的跳蚤。由此可以推断,自从明代隆庆时期(公元1566年—公元1572年)开放明蒙贸易之后,明人和蒙古部落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便是皮毛。在明代,明蒙皮货贸易中,旱獭皮应该也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么旱獭所携带的鼠疫病菌,通过贸易从明蒙边境城市,传播到内地,也就不意外了。再加上明代对于草原边缘地区的过度开垦,导致环境恶化以及食肉动物的减少,使得旱獭这种啮齿类动物的数量因为缺少天敌而飙升,鼠疫爆发的几率也就自然提高了许多。
旱獭
多重因素的汇集,终于使得这场旷日持久的瘟疫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在山西爆发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也爆发了鼠疫,之后迅速蔓延。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传至天津。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转化为肺鼠疫。崇祯十七年年末,鼠疫才得到控制。究其原因之一是人死的太多了,人口密度下来,老鼠也都冻死了,传染源少了。
感染鼠疫死亡的人
鼠疫爆发期间,在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嘉兴府桐乡县居民90%被感染鼠疫,蛆虫从房子里一直爬到街道上。邻近的湖州府则损失了30%的人口,民众无病而口中吐血而死,未染病死亡的人多投河自杀,哭声震天。在天津,每日感染死亡者数百人,十室九空。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家中死人,亲属朋友不敢来吊唁,以致全家死绝无人知晓。据说当时北京城每日死亡万人,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以至于城门都被运出的棺材堵塞。沿街的小户居民,十之五六死去,死在门口的最多,街头连玩耍的孩子都没有了。最后乞丐都不能幸免,人几乎死光,连搬运掩埋尸体的人都找不到了。
乱坟岗子
这场瘟疫对整个明帝国的打击是巨大的。首先,国家在瘟疫中损失了大量人口,国家的税负、粮食及国防陷入瘫痪,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趋于崩溃。其次,由于明末政府苛捐杂税繁多,再加上饥荒、鼠疫等自然灾害,爆发民变,遂演化成李自成席卷全国的内乱。第三,军心涣散,军队数量锐减。北京三大营人数由10万人降到5万,两万七千匹战马只剩一千匹。剩下的士兵孱弱不堪,行动迟缓。北京内外城墙15.4万个垛口,只能由这5万名羸弱士兵据守。军队将领低声下气乞求士兵们登城守卫,仍然“逾五六日尚未集”。最后,宫中太监三、四千人上城守卫。以至于李自成两天就攻下了北京城,逼着崇祯自了杀,明朝由此灭亡。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场瘟疫摧毁了大明的防御体系,李自成这种战斗力不高的农民军不可能这么快打到北京城。宁武关大战,李自成被守军周遇吉的区区数千人干掉七万多人。如果不是鼠疫,李自成连北京的城墙都不一定看得到,更别提和拥有十万之众、做为精锐的三大营较量,他的几十万大军,恐怕一个也剩不下!
武备出征
明军军阵
疫病肆虐的北京城,是大明朝最后的仰仗,崇祯帝可能从未料想京师会如此快速沦陷,自己连从容出逃的时间都没有,最后不得不自缢于煤山槐树之下。也许,连闯王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可以如此轻易地拿下北京城吧。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市中心的老房子,现在未来都人就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对于房屋的破旧形象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目前我国的城市旧中心的房子有两个结局,已进行全部改造,二进行房屋拆迁,改造和拆迁的事情是根据不同的小区以及不穷的地段来做出相对应的政策来实施。
市中心在2020年之后的老旧小区,未来都要面临这旧改。2020年是房屋小区拆迁是最后一年的,而在2020年之后所有的旧小区你只能进行旧改政策,并不能直接进行拆迁手续。
不给拆迁的信息在2020年7月20号国家住建部正式发布了文件,明确在2020年要改造3.9万个城镇老小区,国家先要试行推开此种政策的效果反映情况。
▲房屋为什么不进行拆迁而选择旧改?
(1)房屋拆迁成本太高了。
旧小区的改造项目主要都是在2000年之前的小区,说小区并不是拆迁了多少栋就可以建多少栋和了起来是要根据土地的面积可承受的容积率来进行建造。
例如旧小区的容积率为2.0的情况下,即便拆迁了重新申报容积率到4.0的情况下,一方面是要赔偿,就小区的业主金额或者房屋,另外一方面是要支付高昂的税费情况,导致房屋拆迁,建成高层之后也没有多大的利润可图。
(2)拆迁导致人群,没有房屋居住。
房屋拆迁的时候必须得要还房,而一个小区从拆到建到交楼,这个情况最起码需要两年的时间,作为广大的住户是否能等得起两年的时间。
拆迁到新房子居住两年的时间,对于没有二套房的人群而言,只能选择租房子居住,而这又是一笔不少的开销,这样改动一下会影响小孩的读书情况。
(3)旧改同样可以促进经济的内循环。
并不是建造新房子才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虽然建造新房子,出金经济的增长速度是要比旧改高一点,但是同样付出的成本时间也更长,还不如直接选择旧改。
房屋大批量的旧改可以使更多的工作人员就业,另外还有装修材料,电梯等各方面的消耗品一起增加,最终整体的经济也陷入到一个上升的阶段。
小区不可以进行拆迁,并不代表城中村不可以进行拆迁。其中旧改政策就包含了拆迁在内,旧改就如同当年的棚改政策一样,虽然棚改政策到2020年底就要宣布结束了,旧改政策一样继承的棚改政策。
由于资源的不平衡性有部分地区实施棚改政策确实是带不了什么效果,只能靠房地产来拉动gdp的增长。
北上广深以及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随着不断的开发,可使用土地都已经在不断的减少,还不尽行旧改棚改拆迁,最终这些城市每年流入这么多人口将要居住哪里去?
▲逐渐把城中村的人都往小区里面赶。
随着城市的发展,将会越来越集中在城市的中心,而原本的居民所建造的自建房占地面积大,使用率低,而且还占据了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为了更好的发展,必然的会把城中村里面的原村民赶上楼房。
拆迁之后可以建造新的小区或者是办公地点写字楼,这样更利于城市的统一发展以及美观度,在整个商业中心,经营中心,外贸中心,都高度的集中在一个片区。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降低交流成本。
也可以更好地整顿城市的面容面貌问题,让村民都进到小区里面居住,也可以统一管理人员情况降低,目前的防偷,防盗,治安等各方面的问题。
旧改之后的老旧小区将会变成怎么样?旧改后的小区当然是焕然一新,想要和新的小区对比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很多硬件上的东西不可以改变停车位,娱乐设施。
旧改后的小区将会整理得井井有条,水管换了电线换了,安装上天然气,安装上电梯,把墙也刷白了,居住起来的环境也相对应的提升了。
▲旧小区的改造真的能保证到以后的居住问题所在呢?
房屋的旧改只是改造了表面情况和内部结构,虽然以前的房屋建筑质量挺不错的,但是随着时间的交易,是否又能经得起岁月的敲打?
房屋还可以居住多长时间,在未来房屋是否会再次变成危楼才能拆掉重建,还是一直保留在这里,不打算拆掉了来浪费社会的土地资源情况。
像这种事情我们都没办法预测到,但是要考虑到自身的未来居住安全情况。
总结:
2021年正式实施房屋旧改政策,拆迁的梦想离我们又远离了一步,这都是指商品房福利法这方面的东西,而对于需要改造的城中村还是依然的改造,要不然就是限制城市的人口流入以保证居民的居住情况。
对于旧改或者小区里里外外都是新的,但是内部结构不能保证每一栋房子都是安全的,毕竟装了电梯又多了一份沉重力,虽然有专家勘测过,虽然房屋还是可以居住,但是居住多少年又成了另外一个问题。
美科学家说日本可能会掉进去?
“日本要沉没”,沉入到海沟之中,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等,只有中国能够拯救日本,日本人民还要大规模进入到中国居住,这一系列的说法可以说被大家传播得“非常多”,随便一搜索,到处都是,还有就是日本列岛将掉进马里亚纳海沟,有没有必要伸出援手,来帮助一下?
全世界最深的海沟,将是日本的最终归宿?美科学家说日本可能会掉进去,是真的吗?可以说大家看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热血沸腾”,然而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就来说说。
日本会掉进入海沟?日本是地球上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区域之一,因为属于板块交界处,所以日本也成为了全球每年地震活跃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而随着地质活动的改变,日本也随着板块运动在发生转变之中,所以日本的整个板块确实在活动之中。而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东日本地区陆地板块相互交接,并且产生活动现象,也就导致了海沟的出现。
而大家说的海沟是掉入到马里亚纳海沟,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确实有这方面的研究,在日本2011年发生大地震之后,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日本海沟进入到了活跃时期,而大家说的是“日本列岛正在滑向马里亚纳海沟,未来可能沉没”,这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其实研究是针对日本海沟,但是被大家说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上。
所以这完全是被误传,加上马里亚纳海沟的变动,因为板块运动,确实出现了相互靠近的情况,让很多人误以为真了。真的会掉入吗?很显然,这完全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虽然地球板块存在活动,但是板块运动并非是可以直接改变整个地球地貌的。同时对日本如今的情况来说,如果日本真的发生了改变,也并非是一定掉入到海沟之中,反而可能会出现其地势变得更高。
为什么这样说?太平洋板块在欧亚板块边缘俯冲潜没,所以日本孤岛其实就是太平洋板块潜没过程中的产物,那么依照这个板块的活动方式来看,日本可能不会出现沉没,反而可能会变得更高,当板块之间形成挤压之后,在日本下面的地壳会变厚,板块移动不仅带来大量物质,更导致板块间应力升高,所以日本的地势可能是上升,而不是下降。
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日本就不可能出现掉入海沟的可能性,除非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出现了分离,那才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也未必会掉入到海沟之中。所以依照板块运动的基础来看,日本是不可能掉入海沟,无论是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等,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是大家误解了。
日本人民要移居中国住?建立在上面的问题,那么日本也不可能出现移民的情况,也不需要我国伸手帮助。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也没有看到什么报告说,日本沉入海沟,然后要移民我国这样的说法,这可能是大家的一种误传现象。所以大家还是以科学为准吧,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地球的板块运动存在不确性的变化,所以也不能说它肯定会怎么变化。
如果知道板块运动的整体过程,那么人类对地震预测也就不是难事情了,很显然人类如今无法做到这个判断,所以至今也没有人可以做到精确的地震预测,地质活动是地球的正常变化,很多都是具有不规则性的活动状态,所以大家在看这些消息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多了解下,我们地球的一个变化过程,说到板块运动就去了解下活动情况。
总结全世界最深的海沟:美科学家说日本可能会掉进去,是真的吗?我是没看到有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人故意炒作出来的,暂时不明确,但是从地质条件的分析情况来看,日本确实存在地质活动,但是要进入到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等这个可能性是极低的,同时真掉入了的话也不太科学。
按照板块的运动理论分析,日本还可能出现上台的可能性,所以到底如何发生,没有一个肯定说法,而大家传出来的依据是什么,也无法说明,有没有看到合理的科学依据。
中国最不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
要说中国哪一座城市最好?政治中心北京,经济中心上海,人文博爱应该说是南京。南京这座城市算是最好的,目前能保留下来的古城墙,是迄今世界上最高最宽的城墙,有7到14米宽,高有14米到21米,长有35.267公里。因为数千年来南京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最大的地震也只有5级。
南京市的地理位置好,南京老城区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自古都是兵家争夺的地方。长江穿城而过,南京人把长江当成了内河,长江两岸风光秀美,国家正在规划建设沿江高铁。
南京人博爱大度,要是你是外地人,初次来南京问路,他会告诉你,走多远路,拐几道弯,怕你不熟悉,还要带你走上一程。
南京治安好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可持续发展排名 江苏省内 南京第一。2008年南京空气质量优秀 出现蓝天的天数超过315个。南京市的绿化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靠前的,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城市。
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在全球城市中排第二。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万标准车以上。南京市共有11个区,区区通地铁。身为大蓝鲸人,都是感到满满的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