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2021年焦作市十大新闻揭晓

2025-09-26 01:47:08 20阅读

2021年焦作市十大新闻

(中共焦作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评选)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城区建设日新月异。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耀东 摄

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沁阳市西向镇退休干部周文政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氟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江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七一前夕,我市隆重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12月24日,“学习强国”焦作学习平台上线运行;12月31日,“学习强国”焦作学习平台上线仪式举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

2021年9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葛巧红代表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的报告。随后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十二届市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葛巧红当选市委书记,李亦博、李民生当选市委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十二届一次全会选举结果的报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科学谋划焦作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确立了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能级文旅、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方法路径,提出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作为新的增长极、把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作为民心工程的战略重点。宏伟蓝图、战略规划,体现了省委对焦作发展的殷切期望,表达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2021年10月3日,游客在修武县云台古镇度假游玩。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7月3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葛巧红同志任焦作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李亦博同志任焦作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防汛救灾能打善赢

灾后重建雷厉风行

2021年汛期,我市遭遇多轮强降雨,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全市上下闻“汛”而动,市委、市政府带领352万焦作人民挺起“特别能战斗”的英雄脊梁,坚决打赢洪涝灾害防御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救灾期间,我市在24小时内将城区286个人防工程内的5万多辆机动车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近2000辆车避免“水患”,直接减少经济损失约3亿元。此外,市消防救援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蓝天救援队、焦作应急救援队等紧急驰援郑州、新乡等地,共同谱写了一曲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抗洪赞歌。

2021年7月中下旬我市遭遇多轮强降雨,解放军官兵在大沙河抗洪抢险。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鹏程 摄

面对灾情,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做到防汛救灾、恢复生产生活“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恢复生产。在全市开展的“访灾情、办实事”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走访调研基层防汛救灾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真情帮扶企业发展;在灾后重建中,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主力军作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龙蟒佰利联、多氟多、万方铝业等企业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捐赠、共克时艰。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多次对我市防汛救灾进行典型报道。

疫情防控筑牢“铜墙铁壁”

社会治理贡献“焦作方案”

2021年7月下旬,面对反复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依法、科学、精准防控;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加快疫苗接种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年度任务收官战、来年工作预备战、“双节”“两会”祥和稳定保卫战,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以焦作一域之祥和为全国、全省祥和作出贡献。

我市突出构建常态化防疫体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四四五”创新流调模式、“空地水”三位一体消杀、高效检验平台、企业复工复产“十二个一”在全省推广,“焦作方案”被复制借鉴;创下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定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接种任务、常住人口两剂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盖率全省第一的成绩。同时,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守规矩 懂业务 真落实

系列活动锻造“四型干部”

2021年下半年,为了更好地躬身入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市组织开展“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实干型、进取型“四型”干部。活动中,我市把制度规矩作为重点,推动全市各单位系统梳理业务政策和制度规定,编印政策制度汇编4826册,有效提升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市各级各单位查摆问题7614个,共解决工作推进中的机制问题3386个,优化工作流程2730项,健全规章制度3840项。

各级各部门按照“小切口、重实效”总体要求,采取清单化、项目化方式,不断推动活动走深走实;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用好“13710”工作制度,定期督导检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强力打造政法铁军。12月17日,我市组织召开“墩苗育苗”干部座谈会,市委书记葛巧红深情勉励广大年轻干部,牢记组织重托,担当时代大任,加强调查研究,厚植人民情怀,尽快适应角色,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才干,给组织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三个一批”锦上添花

“万人助万企”雪中送炭

2021年7月10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举行,我市集中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02.7亿元;开工项目146个,总投资443.7亿元;投产项目103个,总投资238.9亿元。2021年10月8日,全省第二期重点项目“三个一批”活动举行,我市集中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219.4亿元;开工154个项目,总投资482.8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全省第一,投资总额全省第二。2021年12月14日,我市在深圳举行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28个,投资总额240亿元。

为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潜能、释放企业活力,我市广泛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五项工作机制,解决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机制性、普遍性问题。焦作市从36个市直单位确定36名熟悉经济工作、年富力强的县级干部作为分包干部;从全市金融机构派出36名分包干部,共同包联108家重点企业;县(市、区)层面共抽调干部959人,包联959家企业。全市各级包联干部、工作小组共走访企业1700家(次),全市共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1116个,解决了1065个,解决率为95.4%。

2021年9月11日,位于修武县产业集聚区的焦作佰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组装生产矿山设备。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2021年,我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注重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持续巩固我市工业经济在全省、全国的地位。我市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精心谋划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项目,努力擦亮“焦作工业”品牌。

庆丰收 感党恩

脱贫攻坚无缝对接乡村振兴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市同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2021年9月23日,“庆丰收、感党恩”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在武陟县嘉应观乡隆重举行。

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党建,借鉴前期脱贫攻坚经验,以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目标,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发展品牌;推进共同富裕,让美丽乡村成为富裕群众、吸引游客的特色风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常态长效,扮靓家园;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一项项典型经验、一个个示范样板受到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大南坡村美起来》聚焦我市乡村振兴的“美学实践”。

山水富城 文武福地

高能级文旅蹄疾步稳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能级文旅,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拉长文旅产业链条,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文旅发展,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富有特色、富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

我市文旅各项工作稳居全省前列。“百姓文化超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中获评“优秀”格次;太极拳成功申遗后,太极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稳步推进,解放区、温县通过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地方旅游立法《焦作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2021年1月1日在全省率先施行;大南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上院子被评为全国甲级民宿、成为北方民宿标杆。

我市获评中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获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获评十佳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年,我市共接待游客3003.83万人次,同比增长59.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47.47%。

污染防治攻坚有力

生态文明全面开花

2021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环境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全年优良天数213天,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

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扛起生态保护第一责任,深入一线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工作。2021年12月4日,市委书记葛巧红,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亦博等市领导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参加冬季义务植树,以实际行动为焦作高质量发展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

开发太行资源,赋能黄河生态,我市再添两条省际高速公路。6月28日,沿太行高速公路焦作至济源段项目、沿黄高速公路武陟至济源段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对我市北部山区旅游资源开发、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构建黄河北岸生态保护线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我市高标准编制《黄河流域(焦作)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谋划23个项目、总投资270亿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

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10月12日,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迈进。

群众生活乐悠悠。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

1月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焦作榜上有名,又增添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常态化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以高水平文明创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市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四德”教育,倡导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培树典型标杆、涵养社会正气,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美医生”赵童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实施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累计投入改造资金7000万元、奖补资金1900万元,高标准完成水冲式改厕380个,配备洗手池、隔间挡板、衣冠镜、挡蝇帘等设施,彻底解决了校厕卫生不达标、安全有隐患、蹲位数不足、隐私难保障等问题。同时,学校厕所改造有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设计纳入美育实践,重构校园文化,重塑厕所文明,体现绿色环保理念,让学校厕所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项工作受到教育部督导组高度评价,被央视、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公众号推送,获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12月29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修武县大位村中心小学校长马静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校以及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厕所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

我市紧抓民生实事办理,实施高质量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实,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监制:李旭华

监 制:杨文旗

主 编:王晨光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 赵晓晓校 审:王盈燕  丰舒潍

编 辑:郑小超

点亮在看↓↓↓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