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榫卯技术的深化探讨与分类解析
在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木结构构件的种类,进而将榫卯技术划分为六大类别:柱类榫卯、梁类榫卯、枋类榫卯、檩类榫卯、板类榫卯以及椽类榫卯。在前几期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梁类、柱类和枋类榫卯的特点和功能。本期,我们将继续探索剩余的几类榫卯,包括檩类、板类和椽类榫卯。
01檩类榫卯
常见檩类榫卯
知识点1
常见的椽类榫卯包括:(1)燕尾榫,用于檩与檩之间的连接。(2)十字卡腰榫,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3)趴(抹角)梁(阶梯)卯口,特定角度的连接设计。(4)小鼻子卯(刻)口,小巧而精致的连接部分。(5)角梁槽齿卯(闸口)口,用于角梁的特殊连接。(6)销子卯口,用于檩(桁)与垫板之间的稳固连接。
知识点2
檩类榫卯使用部位图解(1)燕尾榫,其榫头尺寸设计为端头宽为檩(桁)直径的3/10,根部则向两内侧收“乍”1/10,长度与宽度相同,高度则根据具体部位选择梁头刻半榫或脊檩通榫。这种设计巧妙而实用,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的连接中。
梁(枋)类榫卯中的燕尾(大头)榫,其尺寸设计遵循一定规范。具体来说,榫头的宽度A通常设定为柱径D的1/4至3/10,而榫头的长度①则保持与宽度相同。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即榫头的根部向内侧收进的尺寸a,它通常设定为0.8A。这种设计不仅巧妙,而且非常实用,能够确保梁与柱之间的稳固连接。
021.板类榫卯
通过以下图示,我们详细介绍了板类榫卯中的企口榫、柳叶缝、龙凤榫等榫卯类型,以及它们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
梁类榫卯:趴梁(阶梯)榫与燕尾榫做法
梁类榫卯:趴梁梁头椽槽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在构建梁类榫卯时,趴梁梁头椽槽的平面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固与美观,我们需要仔细规划并执行这一步骤。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其位置和尺寸要求。
梁类榫卯中的趴梁(阶梯)榫部分,需要注意几个关键尺寸。首先,1/8檩径是其中一个重要参考值,它决定了榫卯的基本尺寸。此外,1/2檩径和距檩中约0.6~1寸的距离也是不可或缺的规划要素。同时,1.5/10檩径(即1/2金盘)以及H值(通常为1/8檩径×3或(1/2檩径−0.6~1寸))也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在构建过程中,小鼻子卯(刻)口的设计同样重要。它主要用于檩与边柁(梁)以及檩(桁)与有檩(桁)椀作法的角梁相接部位。具体来说,卯(刻)口的高度应从檩(桁)底皮上返至1/5檩(桁)径的位置,宽度与高度相同,而长度则根据深度来确定。这些细节的把握,对于确保梁类榫卯的稳固与美观至关重要。
柱类榫卯中的柱头檩椀小鼻子榫以及角梁槽齿卯(闸口)口,都是关键的设计元素。这些卯榫结构不仅用于檩(桁)与角梁的相接,还对整体的稳固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于不带檩(桁)椀槽齿卯(闸口)口榫的情况,角梁的划线方法有所不同。它需要从挑檐桁(檩)或正心(檐)桁(檩)的平面老中位置,垂直向上引线,与角梁下皮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向前即为檩椀的刻去部分,向后则为保留部分。同时,槽齿(闸口)榫的宽度应与角梁的宽度一致,而榫的高度则从角梁下皮向上量取七至八分(约20 ~ 25mm)进行确定。
角梁榫卯的划线方法:对于老角梁无桁(檩)椀槽的情况,其槽齿(闸口)榫的划线需要特别处理。在图示中,涂黑部分代表老角梁槽齿(闸口)榫的刻去部分,以确保划线的准确性。
此外,还介绍了销子卯口,这是用于檩(桁)与垫板之间的连接部分,其尺寸为:卯口厚度约15 ~ 20mm,宽度约为50mm,长度为20 ~ 30mm。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和实践角梁榫卯的划线方法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他常见的椽板类榫卯,包括企口榫、柳叶缝、龙凤榫、头缝榫、抄手榫(带)、银锭榫卯(扣)以及齿接榫卯。此外,还将通过图解详细展示板类榫卯在建筑中的使用部位,如企口榫在顺望板、滴珠板、山花板、走马板等处的应用,以及等、盖口榫的配制方式,以供读者深入了解和实践。
板类榫卯中的企口榫,其设计巧妙,广泛应用于顺望板、滴珠板、山花板、走马板等建筑部件中。而柳叶缝,则是一种专为横望板等部位设计的榫卯,其制作工艺要求在板的两侧以45°至60°的角度刮刨出斜面,从而确保其稳固性和美观性。
板类榫卯中的柳叶缝,其设计独特,专为横望板等部位打造。制作时,需在板的两侧以45°至60°的角度精细刮刨出斜面,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固,又彰显了匠心的美观。此外,龙凤榫也是一种常见的板类榫卯,广泛应用于博缝板、实榻大门门板等部位。其制作方法是在板的两侧分别做出榫头和卯口,这样的设计使得部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的美观性。
板类榫卯中的龙凤榫卯,其设计精巧,广泛应用于博缝板、实榻大门门板等部位。在制作时,需在板的两侧分别精细地雕琢出榫头和卯口,确保连接的稳固与美观。此外,龙凤榫卯的尺寸也经过精心设计,榫头长度控制在六至八分(约18 ~ 25mm),厚度则设定为四分至一寸(约12 ~ 30mm),这样的尺寸不仅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还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和谐统一。
03椽类榫卯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常见的椽类榫卯。这些榫卯结构包括墩、压掌、异形掌以及闸挡板口子等类型,它们在古代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榫卯的使用,我们还将提供详细的图解,展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位置和作用。
常见的椽类榫卯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椽类榫卯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墩与压掌。这些榫卯结构在古代建筑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理解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建造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将通过详细的图解,直观地展示这两种榫卯在实际应用中的位置和作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构造和功能。
①墩掌:椽头的对接面垂直于地面,直接支撑在檩(桁)之上。②压掌:椽头的对接面与地面平行,其上端椽头同样支撑在檩(桁)上,而下端椽头则与下一段椽子的压掌相接合。
此外,地方上常用的“草栿”做法中,也常采用此类设计。另外,飞椽之间的闸挡板安装,需要使用到一种特殊的结构——闸挡板口子。这种结构通常具有适中的尺寸,宽度在四至六分之间(约12~18mm),深度三分(约10mm),高度则随飞椽的具体尺寸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