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与信息:写作中的误区与提升技巧

2025-10-18 14:05:57 35阅读

一、消息的定义与特点

(一)消息的定义

消息,作为一种新闻宣传文体,旨在以简洁而迅速的方式报道最新发生的事件。它向公众传达了“发生了什么”的信息,专注于报道当前的事实。在狭义上,新闻与消息是等同的,它是新闻体裁中的核心形式,在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和新闻评论等,都是在消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掌握消息写作技巧,就意味着把握了新闻写作的精髓。对于初学者来说,报纸上那些以“本报讯、本刊讯、新华社南昌讯、据社讯”等开头的报道,都是典型的消息。我们常说的“豆腐块”文章,正是消息的一种常见形式,每张报纸都会包含多条这样的消息。

(二)消息的特点:

(二)消息的特点

消息以其迅速、及时的采写发稿,直截了当的叙事方式,以及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成为了新闻报道中的“短小精悍”之作。每一条消息都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传达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的关键信息,即消息的5W+1H要素。在结构上,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精心构成,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特色。

1、动态消息:这类消息以迅速、及时为特点,专注于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同时展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气象、新成就和经验。简讯作为其一种常见形式,内容精简、文字凝练,往往聚焦于单一事件。

2、综合消息:它是对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旨在为受众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新闻视角。

3、典型消息:这类消息集中报道某一部门或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带动全局工作,为其他单位提供借鉴。

4、述评消息:除了具备动态消息的基本特征外,它还融入了作者的直接评论,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解读。记者述评和时事述评是其中的两种常见类型。

以上四类消息中,动态消息相对容易上手,建议大家多加练习,以提升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与信息的差异

信息与消息,两者在日常工作中常被提及,但究竟有何不同,或许并不十分清晰。信息,作为政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以精炼的文字和短暂的篇幅,迅速而准确地反映政府及单位的工作动态,以及与政务相关的最新情况与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消息,则更侧重于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其形式和内容相较于信息更为复杂。

首先,在形式上,消息的标题通常更为全面,可能包含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则以单标题为主,特殊情况下才可能使用副标题,且绝无引题。此外,消息通常会有讯头,标明来源,而信息则无需此项。

其次,从内容上看,信息和消息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信息的导语和主体部分要求直接明了,避免过多的背景和细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直接呈现核心内容。而消息则可能包含更多的新闻背景和细节,以更全面的视角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信息追求的是朴实、简洁、明快,避免冗余的修饰语,力求以最短的篇幅传达最核心的信息。而消息的语言则可能更为生动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需要。

综上所述,信息和消息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交集,但它们在形式、内容和语言风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者在政务和新闻工作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

因此,对于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尽管其字数简短,却必须内涵丰富。信息力求简洁明了,不追求冗长,而是通过精炼的语句,直接而清晰地阐述问题,抓住核心矛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消息在呈现上则更为灵活多样,可以运用渲染和铺垫的手法,以及对背景材料的深入挖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混淆信息与消息的概念。例如,当收到电子邮件、电话通知或收听收看媒体报道时,我们往往会说“获得了信息”。确实,这些消息传递了各种信息,二者紧密相关。然而,我们必须明确,信息和消息并非同一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具体来说,消息是信息的载体,通过消息我们可以获取信息。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处理这两种文体。若要向新闻媒体投稿,则应编写消息;若需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则应选择信息或稍作加工的消息。这样,我们既能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又能满足信息报送需求,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三、如何撰写消息

新闻发现是写作的首要步骤。许多通讯员和记者都曾面临过“无米下锅”的困境。因此,培养新闻敏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新闻,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在寻找新闻线索时,主要依赖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我会浏览各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它们通常会发布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本地论坛也是我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那里聚集了大量热心网友的讨论。

其次,参加各类会议也是获取新闻的好方法。会议中往往会传递出许多重要信息,只要我们细心分析,就能发现不少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特别是单位间的经验交流会,往往能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新闻。

此外,公文如工作简讯、工作总结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新闻来源。这些公文虽然形式正式,但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却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热情,就能轻松发现身边的新闻。

在撰写消息时,我们需要明确回答读者可能问及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以及如何。其中,“何事”和“何人”是消息的核心内容。

确定了要表达的内容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报刊上常见的消息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最重要的信息先写,随后是次要信息。具体来说,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主题;导语则是对新闻内容的简要介绍;主体部分则是对导语的进一步展开,通过具体事实来深入阐述新闻主题;而结尾则是对全文的总结或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背景是新闻发生时的社会或自然环境,它为新闻事件提供了必要的情境。而结语则是用来交代新闻事件最终结果的部分,虽然并非必不可少,但根据具体情况,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新闻故事。

新闻标题是消息的灵魂,它通常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三个部分。主题旨在概括和阐述新闻的主要事实与思想内容,而引题则负责揭示新闻的意义、交待背景或说明原因,为报道营造氛围。副题则进一步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为内容提供精炼的概览。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往往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信息。一个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报道内容。因此,在撰写标题时必须精心构思,力求简洁而准确,同时突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近日,石城县琴江镇的黄爱华在东莞返乡后,惊喜地收到了一份来自县里的“新年大礼”——返乡农民工优惠卡。这张卡片涵盖了就医、就业、技术培训以及法律维权等多方面的优惠项目,为返乡农民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1、简洁叙述。将消息中的核心信息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概述,突出重点。

2、生动描写。对消息中的关键细节或场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以增强阅读者的感受。如描绘烟叶生产的繁忙景象,可以从具体生产现场入手,再扩展到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概况。

3、问题式引导。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简明扼要地回答,以揭示某乡或县为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4、结论式。在文章的开头就明确提出结论,概括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例如,在1月6日赣南日报的头版头条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的走访慰问活动被详细报道。潘书记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等地,传达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深切关怀。

此外,导语写作还有多种方式,如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和解释式等。然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问题,以确保导语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并引导他们深入阅读。这些问题包括:避免名称罗列式导语,防止“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确保不使用背景材料式导语,避免学术语言作导语,防止导语公式化,以及注意避免概念化、数字堆砌和长导语等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导语逻辑清晰,概念明确,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跟随文章的叙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