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近18亿元!七星关区的“金疙瘩”丰收了

2025-10-20 02:03:47 18阅读

今年9月,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天麻产销对接会上,全区百余家企业集中展出鲜天麻、天麻酒、天麻三七花茶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现场签约总额达1.03亿元,标志着该区推动天麻产业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政策精准发力 培育特色产业新优势

近年来,该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将天麻产业纳入全区“两主三辅”产业重点培育体系。依托乌蒙山区海拔1511米、森林覆盖率超60%的自然优势,区政府统筹规划290余万亩林地资源,着力打造“林下仿野生天麻的黄金地带”。

财政资金精准发力,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今年,该区协调协调财政衔接资金1320万元,围绕产业“品种、品质、品牌”等关键环节,通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提升、品牌建设、流通体系、产业融合等“六大工程”建设,实施“八大提升行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全面推进天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实施"八大提升行动",目前七星关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县级产区,在32个乡镇发展天麻种植20.6万亩,培育企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611个,建成标准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25个,天麻素平均含量达0.46%,远超药典0.25%的标准,其中血红天麻已获得贵州省新品种认定。

全链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在七星关区西南天麻资源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区块链平台实时显示着从育种到深加工的全过程。

“我们构建了‘两山天麻’全产业链数据平台,客户可查看产地及价格走势安心购买。"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加工厂负责人龙宣作说。

“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发,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天麻刺梨酵素饮、天麻酱酒、天麻冻干糖果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在贵州两山天麻产业集团展厅,龙宣作指着琳琅满目的产品告诉记者,集团已形成康茶、养酒、药食、美妆四大品类矩阵,不断提升天麻附加值。

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今年,该区已建成培育企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611个,建成标准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25个,建成天麻食品生产加工线3条,产地初加工基地5个,预计全年产量4.6万吨,综合产值将冲刺18亿元大关。

促农增收致富 小小天麻成“绿色银行”

初秋时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里,数十名农户穿梭于林间,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饱满的天麻从腐殖土中挖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金疙瘩”一般。

“我们年用工量7万余人次,农户既能拿土地流转费,又能赚务工工资。”基地负责人胡正江介绍,这几年毕节天麻凭借品相、品质在市场上深受青睐,公司也趁势在龙场营镇、阿市乡、大银镇、生机镇等9个乡镇布局了1万2千余亩天麻种植基地,主打乌红杂交天麻和雪红天麻两大品种,今年仅小吉场镇千亩基地预计产量就达50万斤,产值超千万元。

基地里,来自云南昭通的收购商罗兴永正在查看天麻品相。

“这儿的天麻口感好,客户回购率超高,拉到昭通一售而空。”罗兴永说,这段时间每天都到基地采购三四千斤天麻。

胡正江的企业正是该区通过培育天麻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生动例子。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培育企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611个,建成标准种植基地25个,带动农户4500户1400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从深山林地到百姓餐桌,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七星关区天麻产业正成为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郑宇潇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中迪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