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文学课,吴中四大才子都有谁

2023-11-28 10:20:07 44阅读

国子监文学课,吴中四大才子都有谁?

吴中四大才子又称“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潇湘八景册》、《江山揽胜图》、《山居雪霁图》、《惠山茶会图》、《春到寒林图》、《吴山秋霁》、《溪山对弈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前赤壁赋》、《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文征明传世书作有《西苑诗》、《渔父辞》、《北山移文》等。 文征明著有《甫田集》,编有《停玉馆法帖》等。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吴中四答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徐祯卿著诗甚多,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如:《凤鸣亭》、《在武昌作》、《偶见》、《题扇》、《西宫怨》、《文章烟月》、《送士选侍御》、《济上作》。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允明文学作品有:《拟诗外传》佚、《苏材小篆》六卷、《革朝遗忠录》佚、《先公门人记》一卷佚、《太中遗事》佚、《武功佚事》一卷佚、《太仆言行记》一卷佚、《江海歼渠记》一卷、《南游记》佚、《南征业稿》佚、《心影》佚、《蚕衣》一卷、《读书笔记》一卷、《浮物》一卷、《祝子通》五十五篇佚、《祝子微》二卷佚、《祝子杂》佚、《祝子罪知录》十卷、《祝子小言》一卷佚、《前闻记》一卷、《志怪录》、《语怪》、《野记》、《义虎传》一卷、《猥谈》一卷、《枝山文集》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祝氏小集》七卷。 书法有:《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上海博物馆藏、《杜甫秋兴诗轴》辽宁博物馆藏、《访友诗轴》、《摸鱼儿词》、《秋轩赋轴》上海博物馆藏、《乐志论草书轴》苏州博物馆藏、《饭苓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赠索处士七律诗轴》、《杜甫诗轴》山西省博物馆藏、《五代谭用之赠索处士七律诗轴》、《牡丹赋》、《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东坡记游卷》、《远游二首》、《和陶饮酒诗廿首》、《简亭记》。

有哪些电视剧很好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好看的电视剧通常能让人难忘,下面我来说说,那些值得看、比较推荐的吧。美剧

1.《老友记》

国子监文学课,吴中四大才子都有谁

《老友记》是一部美国电视情景喜剧,由大卫·克莱恩和玛塔·卡芙曼创作,珍妮佛·安妮斯顿、柯特妮·考克斯、丽莎·库卓、马特·勒布朗、马修·派瑞和大卫·史威默主演。故事以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六个老友为中心,描述他们携手走过的十年风雨历程。全剧共10季236集,于1994年9月22日至2004年5月6日在全国广播公司(NBC)播映。

《老友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学习生活,去欣赏生活中的那些真善美。它不仅在美国本土在全世界都是最具影响力的喜剧,相信也是国内很多人的入门美剧。

2.《摩登家庭》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是一部以伪纪录片(Mockumentary)形式叙述与拍摄的情景喜剧,由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朱丽·鲍温出品,克里斯托弗·劳伊德(Christopher Lloyd)和斯蒂芬·勒维坦(Steven Levitan)创作,泰·布利尔、艾德·奥尼尔等主演。于2009年9月23日由美国广播公司(ABC)首播,已连续蝉联五届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

故事主要围绕三个看似互无关联的美国家庭展开,一个「看不见」的摄像师将「扛着摄像机」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三个家庭也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个是老夫少妻的组合,一个是同性恋家庭。该剧能成为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你看多少遍,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笑点。该剧也是少有的观众和各大奖项都钟爱的剧目之一。

3.《好汉两个半》

《好汉两个半》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前期由查理·辛,乔恩·克莱尔,安格斯·琼斯主演,后期由阿什顿·库彻加盟主演的一部电视情景喜剧。《好汉两个半》的“半个”是因为第一季播出时杰克年纪太小,只能算半个。

该剧讲述了离婚后被前妻剥夺了几乎一切财产的弟弟艾伦带着儿子杰克的到来,打乱了主人公查理悠然自得的生活,进而在三个男人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三个男人一台戏,真的是很搞笑的一部美剧,收视率也很高。

4《越狱》

越狱的大名应该很多人知道吧。《越狱第一季》是由布莱特·拉特纳执导的悬疑剧。该剧讲述了身为建筑工程师的迈克尔参与了监狱的改造工程而对这里了若指掌,他设计了完整的越狱计划,入狱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哥哥林肯救出来并还其清白。这样一说可能没什么,但是观影时你肯定会被其紧张刺激的越狱过程所吸引,尤其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季是最为经典的,我是看了这一季之后才关注外国电视剧的,可以说是我的外语电视剧启蒙片。

我特别喜欢里面的T-Bag(喜欢他的演技),把变态演绎的非常完美,让人一看就害怕的那种。当然,如果你也喜欢惊险悬疑类电视,非常推荐去看下的。

5《行尸走肉》

看到这张海报了吗?我当时觉得这张海报塑造了一个非常末世的气氛,一看就突出了出题。

由于本人很喜欢僵尸类电影,而且《行尸走肉》第一季是整个系列里最好看的一季,虽然只有六集,但真正做到了剧情环环相扣,情节紧张刺激,让人看了欲罢不能,所以这是我看过最多次的一部电视剧了,喜欢丧尸电视的极力推荐。

韩剧

1.《信号》signal

《Signal》(又名《信号》)是韩国tvN有线台于2016年1月22日起播出的十周年特别企划金土剧,由金元锡导演,金恩熙编剧,李帝勋、金惠秀、赵震雄主演 。该剧主要讲述现在的刑警朴海英和过去的刑警李材韩通过老式对讲机,穿越时空进行连接,并在过程中破获了一些长期未结案件的故事。

该剧是一部一旦开追就停不下来的超刺激悬疑剧。韩国影视作品题材不仅仅是日趋精美,内容更是一向很大胆,畅所欲言,主题往往能直接击中根本,简直就是大写的刚。所以每次看这类型的韩剧都有一种羡慕和痛快感。

2.《王国》(又名《李尸朝鲜》)

由于本人也是一个僵尸片的爱好者,最后我就推荐这部节奏正好,干脆利落,没有什么拖泥带水废戏的韩国僵尸题材古装剧。这部剧的摄影、氛围、剪辑、制作都挺用心的,僵尸片头本人很是喜欢,每集结尾也收得漂亮,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宫斗、人性、丧尸,各个精彩元素一个都不落下,喜欢僵尸题材电视剧的朋友可以关注看下。

3.《秘密森林》

《秘密森林》是韩国tvN电视台于2017年6月10日起播出的犯罪悬疑电视剧,由安吉镐执导,李秀妍编剧,曹承佑、裴斗娜、刘在明、李俊赫、申惠善等主演

该剧主要讲述了失去情感的检察官在意外卷入一个连环杀人案件后,意图揭开检察厅和警察厅内部秘密、寻找真凶的故事。看完被曹承佑这个演员深深的折服,并且找了很多他的剧来看,是实力派演员,值得一看!

4.《我的大叔》

《我的大叔》是由金元锡执导,朴惠英编剧,李善均、李知恩主演的都市剧,2018年3月21日在韩国tvN电视台水木档首播 。

该剧讲述了用各自的方法承受生命之重的三兄弟和经历着相同疲倦人生的女人之间互相治愈的故事 。一开始以为是爱情片,看完后才发现,里面亲情相比爱情更像主线,开放式结局也耐人寻味。

5.《机智的监狱生活》

《机智的监狱生活》是韩国tvN有线电视台于2017年11月22日起在水木档播出的悬疑连续剧,由申源浩执导,郑宝勋编剧,朴海秀、郑敬淏、丁海寅、郑雄仁、郑秀晶、林华映等主演。该剧主要讲述了超级明星职业棒球选手金济赫一夜之间锒铛入狱后,在监狱里发生的故事。

这部剧情节比较新颖,通过这部剧我知道了监狱里的人是怎样的生活,他们虽然有人无恶不赦,却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会有爱,也会从善。

日剧

1.《我们无法成为野兽》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是日本台(NTV)制作播出的爱情剧,由水田伸生、相泽淳执导,野木亚纪子担任编剧,新垣结衣、松田龙平主演,于2018年10月10日开播 。

该剧讲述了深海晶和根元恒星这两个“用坚硬铠甲将内心全副武装”的男女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两个内心孤僻的人,意外走到了一起,暗自萌生了情愫,让人看了很悸动,很憧憬!

2.《非自然死亡》

为什么中堂医生经常躺在解剖台上休息,因为那是他的爱人最后完整存在的地方。

这是我最近最喜欢的电视剧了,从剧情、音乐、演员、结局各个方面爱得无可救药,刷多少遍都不为过,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拿来重温下,因为它是真的非常的好看。

这部剧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或感动,或热血,或感慨,都是那么的真实。我想喜欢日剧的一个很大原因可能就是它帮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会教你如何热爱生活吧。极力推荐没看过的看下。

3.《我与尾巴与神乐坂》

《我与尾巴与神乐坂》是日本朝日电视台出品的宠物题材情感剧,由深川荣洋、飞田一树、松本喜代美执导,谷口纯一郎、国井桂担任编剧,相叶雅纪主演,于2018年10月12日开播。

该剧改编自多罗泽道的同名漫画,讲述在东京神乐坂开宠物医院的年轻兽医高元寺达也与动物、饲主们心灵交流的温暖故事。没的说的治愈啊,爱狗人士的福音。

4.《半泽直树》

《半泽直树》是2013年播出的一部日本电视剧,由福泽克雄执导,堺雅人、上户彩、香川照之等主演 [1] ,改编自直木奖获得者池井户润的小说《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和《我们是花样泡沫组》。该剧获得了第78回日剧学院赏的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及最佳男配角奖。

《半泽直树》主要讲述在泡沫经济时期进入东京中央银行的银行职员半泽直树一边同银行内外的“敌人”斗争,一边贯彻自己的信念“不能像机器一样对待身边的人”,对待恶人要“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故事。看得我热血沸腾,看半泽如何在龙潭虎穴中杀出一条出路。

5.《孤独的美食家》

由久住昌之创作、谷口治郎作画,从1994年到1996年在扶桑社《月刊PANJA》杂志上连载的漫画,2012年由东京电视台拍摄成系列电视剧。

讲述的是一名个人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的男子井之头五郎,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当中吃饭的场景的故事。作品中登场的餐馆全部都是实际存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基本上都是一些大众化的餐馆,只不过作品中并不是单纯地描述食文化,而是着重表现主人公吃饭的场景以及心理描写。美食还是最佳的治愈法宝,不可辜负,永不妥协。

国产

1.《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由林君阳执导,贾静雯、吴慷仁、温升豪主演的电视剧,于2019年3月24日在台湾公视首播。该片讲述了在一起精神病患随机杀人事件之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及其家属、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公共媒体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比较推荐,揭示人性的好剧,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剧情紧凑,很反映现实,不拖拉,很戳泪点。

2.《无心法师》(第一季)

《无心法师》的题材非常特别,属于民国青偶捉妖记,当时知道的人不多,因为该剧改编自尼罗同名网络作品,并由唐人影视与搜狐制作成网络剧,而网络剧在当时关注度是远不如传统电视影视的,但是由于题材与故事的比较吸引人,让观众产生了强烈好奇,观影后又出乎意料的好看,从而成为了爆款。虽然该剧演员选择的都是新人,但表现都可圈可点,人物性格表演的都张弛有度,非常符合原著,是不可多得的好看影视剧。

3.《少年包青天》(周杰版本)

有很多版本的包青天,但是最为认可的估计就是周杰版本的少年包青天了,我从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就深深被里面的各种悬疑案件吸引,从那以后我更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悬疑片,可以说是我的悬疑片的起点,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上网吧不是为了玩游戏,而是专门看少年包青天,可见这部电视剧的好看程度,如果你也喜欢悬疑类的强烈推荐这个。

4.《花间提壶方大厨》

《花间提壶方大厨》是根据耳雅同名小说改编的美食题材古装喜剧,由李小江执导,蒋佳恩、雷牧、常铖、胡琨、李晓红和朱佳希等联袂主演。

该剧讲述了厨艺高超的方一勺代替大才女嫁给恶名昭彰的知府少爷沈勇,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剧中的美食做得很真实,让人一看就胃口大开,同时它也不同于一般的言情剧,里面很多场景都比较温馨甜蜜,让我们在剧里体会了爱情的美好和纯真。

5.《琅铘榜》

该剧是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说到改编大多数人原著党是很抗拒的,因为很多改编是脱离原著情节的,更别说有些演员演技也是非常不到位,完全没有演出小说里的惊心动魄,环环相扣。但是这部琅琊版剧本基本忠实于原著小说,也充分发挥了原著小说当初吸引书迷的长处。剧中的主演表现出色,显示出了演技上的专业,而且更多并不那么著名的演员,也显示出了与剧中角色较高的契合度,在有限的出镜时间里把角色人物立了起来。喜欢英雄归来、洗雪沉冤、勾心斗角的谋略叙事故事的人比较推荐。

以上就是本人推荐的好看的电视剧,纯属个人观点,仅作参考,如果大家有其他推荐,欢迎留言,如果你也认同我,请您动动手指,点下赞,谢谢!

我是头条米兰的小酱,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专注于问答,欢迎关注、点赞

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至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了1300余年,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模式,为封建统治阶级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度的核心自然是考试,而考试必须有一定标准的内容和格式,以方便考官的评判,下面就围绕这两块来说说看。

‬从考试内容上看,从隋唐到明清,科举考试内容相对多元到狭窄转变。

科举考试自隋朝发韧,隋炀帝首创进士科,其考试为策论,“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对于考试内容的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隋朝短命而亡后,唐朝对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对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相当于现在的考试大纲,其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内容各有不同。如明经科,“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再如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算学则是“试《九章》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这几科最受重视的是进士科,明法、明书、明算的地位相对较低,不受世人重视,在整个唐代并不兴盛。以下是《新唐书》记载的科考内容,供大家参考。

而在宋代的考试内容中,已然把明算科给删除了,真正成了文科的天下,以《论语》、《孝经》、《春秋》、《礼记》等儒家经典为主。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考试内容各有不同,《宋史》记载如下。

而元朝对科举考试内容做了新的规定,明确考试范围定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以朱氏章句集注做为标准;《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此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以及胡安国之传,《礼记》用古注疏。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此次圈定的考试范围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后世明、清两朝影响极大,确定了四书、五经以程、朱注疏为考试标准,奠定了程朱理学的主体地位。元、明、清三朝的考试大纲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也称得上是大同小异。

《明史》中〈选举志〉记载的明代科举考试内容范围。

《清史稿》中〈选举志〉中记载清代科举考试内容范围。

以程朱理学的考试大纲一旦确定,考生在答题中代“圣人”立言,绝不能越过雷池一步,在答题中必须严格以程朱理学的思想来进行阐释,一旦有别的思想(比如列子、庄子)掺入文章,一经发现,考生将被给予严厉的处分。

《大明会典·卷七十七》:(嘉靖)十七年,……。不写经传本旨,不循体制,及引用庄、列、背道不经之言,悖谬尤甚者,将试卷送出,以凭本部指实,奏请除名,不许再试。(嘉靖)十八年,……。如有叛经离道,诡辞邪说,定将监临考官罪黜,取中举人,办验公据得实,革退为民。

当然,科举考试的内容被圈定在少数几本儒家经典里,副作用也十分明显。

首先、在出题上,开始千篇一律,考官为了防止出题重复,往往割裂经文,拼搭出题,导致文词不通,莫名其妙,考生懵逼之事常有之。比如清代一个叫杨齐的考官,就是混搭出题的“高手”,“好割裂四子句命题,每至文义不通”,如有一题“雷风”,出自《论语》中“迅雷风裂,必变”一句,这不是逗考生玩么!

不过,考官的这手,朝廷也是知道的,而且明令禁止这种出题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具文。“考试固当避熟习拟题,以防勦袭,然亦不可割裂牵搭,致碍文义”。

其次、就是拟题。由于儒家经典篇幅有限,一些个财力充沛的家庭往往会出钱请名士根据文中重点句拟题作文,很像当今押题,写他个数十篇让子弟背熟应考,这个现象可谓是经久不衰,据《日知录》记载,命中率还挺高,能达到“入场命题,十符八九”。

总而言之,元、明、清时期将考试内容紧紧圈定在程朱理学的范围中,一方面确实起到了读书人思想高度一致,客观上维护了大一统的格局。但同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读书人思想。

关于科举文章体裁讨论

科举考试自隋朝创立以来,其程文用何种体裁写作,一直是在探索,直到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样式。自唐代以来有诗、赋、策、诏、表等等,各朝也有固定的程文样式。而程文用“八股”始创于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和大臣刘基所定,至此成为制科文章的固定格式。“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八股文的写作范式网上一查就知道,我就不再赘述,写作者在写程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八股的做法规矩写作。一方面,考生做为可能的未来政府官员,可以在习练八股文的时候养成中规中矩,服从命令的品质。另外一方面,规定严格的行文标准,也是判卷所需,毕竟有明确的标准,才便于考官对文章做出评判。

值得一提的是,清廷曾经在康熙二年废除八股文,但是在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不考八股文,所考内容太容易,在评定文章上没有固定标准,判卷不好把握。第二、不考八股文,读书人就不会去读儒家经典,儒家思想得不到继承。在众多反对声下,清廷不得不恢复八股文格式。

至于科举考试当然不仅仅考八股文一项,比如清代,除了考用八股写成的程文外,在乡试、会试中,还要考策论和诗。所谓“凡乡会试,各分三场,而试以文、以诗、以策”,具体场次如下图。而在殿试中,就不考八股文了,根据顺治二年的定制,殿试只考时务策。所以,策论也是相当重要的。

科举考试被自唐代以来,被各个封建王朝逐渐完善,成为了吸收读书人加入政权的主张途径。但是随着岁月推移,逐渐走向僵化,直到在近代由于其弊端丛生被时代大潮所淘汰,在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终于寿终正寝了。

引用文献:《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日知录》、《大明会典》、《日知录集释》、嘉庆朝《大清会典》、《清会典事例》、《清稗类钞》

鸦儿李介绍?

关于这个问题,鸦儿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真名是李义山。他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诗词。后来他考入了国子监,成为了一名官员。

鸦儿李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著名诗歌有《锦瑟》、《长恨歌》等。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广泛传播,并被后人称为“诗中之仙”。

鸦儿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经被贬为庶民,但是他始终保持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国学到底是什么?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秦朝、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佛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宗教、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是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的。最初的国学是诞生于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的华夏文明圈的传统文化和各种学术思想。譬如,一直延续到孔子时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山”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其重要的方法有:“占星术”、“干支术”;“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等),以及在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学,等等。到了汉朝,佛教经典和学说传入中国之后,其许多思想与中国道家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以及本土的地域文化思想相融合,成为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宗教思想,所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久,就成为中华文化和学术的一部分,就成为今天国学的一个固有内容。(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有一说是,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46-210年在位,已有印度的沙门室利房等十八人来到我国咸阳。阿育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约在公元前250年,会后派大德赴各国传教,前来中国很有可能。还有一说是,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大约在汉明帝时期,公元28年-公元75年在位,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并且外来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一直都在进行中,譬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开始的洋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文化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以及解放后的简化汉字运动,这些运动的成果都已经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成为国学的一部分。

所以,国学是一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又有动态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当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使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才是我们现代中国人需要考虑和认真做的事情。国学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否定了国学,就否定中华文化本身。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毁掉他的历史;要瓦解它的文化,毁掉他的历史,首先就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许多原来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如韩国、越南受本国民族主义的影响,为了去除中华文化的影响而放弃汉字教学和汉语言教育,就是从语言上下手的思想观念作怪。结果,到现在他们的后代子孙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看不懂了,因为他们的历史记载是用汉字书写的。可见,语言与文化、历史关系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活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