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律不为自己“碰瓷”买单,男子地铁截肢索赔百万被驳回

2025-10-26 10:07:44 5阅读

上海地铁3号线百万索赔案_赵某跳轨道六级伤残诉讼_上海地铁男子突倒新闻

一场百万索赔案,揭开了上海地铁3号线一个令人唏嘘的下午。2024年3月,年近六旬的赵某跳入轨道,列车呼啸而过,他活了下来,代价是右手前臂。伤愈后,他将地铁公司告上法庭,声称自己头晕滑倒,索赔百万。法庭之上,真相与谎言激烈交锋。赵某坚称自己无辜,只是意外跌落。他要求地铁公司为他的六级伤残负责,理由是运营方没能保障他的安全。可地铁公司拿出的证据,却拼凑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事发当晚,赵某的家人曾因失联而报警,他的女儿女婿心急如焚地赶往上海,他们透露赵某工作不顺,有轻生念头。地铁站的监控和工作人员的证词,更还原了惊心动魄的救援。一名眼尖的女乘客最先发现轨道上的异样,站务员随即按下紧急按钮,众人合力将赵某抬上站台。救护车呼啸而至,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地铁员工甚至细心地将他断离的肢体送往医院,可惜为时已晚。法庭上,一个简单的物理常识成了戳破谎言的利器。地铁站台的屏蔽门高达1.5米,而赵某身高1.6米,想“滑倒”跌入轨道,岂不是天方夜谭?更致命的是他自己的话。面对民警的询问,他直言“不要救我”,承认自己“到火车站想卧轨自杀”。他甚至抱怨“你们救了我,叫我以后怎么活”。这些话,字字句句都与他庭上“头晕滑倒”的说法背道而驰。法院最终认定,赵某的伤情完全是其主动行为造成的结果。地铁公司作为管理者,无法预见一个成年人会刻意翻越屏障结束生命。事发后,他们反应迅速,救助及时,已经尽到了全部的责任。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更不会为蓄意伤害自己的行为买单。最终,法院的一纸判决,驳回了赵某的全部诉求。这起案件尘埃落定,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停止。生命可贵,岂能儿戏?当一个人选择走向轨道的瞬间,他放弃的不仅是生命,更是寻求救济的权利。法律维护的是公平正义,不是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兜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