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技术,新概念立体养蜂技术
养蜂技术,新概念立体养蜂技术?
立体式蜂蜜生产设备,包括外壳、摇蜜罐、滤筒、滤网及驱动组件;所述外壳为筒状结构,顶部设置有活动顶盖;所述摇蜜罐设置在外壳内,摇蜜罐顶部无盖并且外壁设置有外齿圈;所述摇蜜罐内设置有滤筒,滤筒与摇蜜罐内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摇蜜罐对应滤筒底部设置有滤网;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及驱动齿轮,电机设置在外壳外壁上,电机的输出轴水平伸入外壳内并连接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垂直啮合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同轴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外齿圈啮合;所述外壳底端内侧设置有一圈滑轨,摇蜜罐对应通过连杆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60多岁的人能否学习养蜂技术?
怎么说呢,现在5~60岁养蜂的人大把,中蜂意蜂都可以,60岁年龄并不大,一些体力活完全可以做,像我们农村这边70岁的人上山砍柴挖冬笋的人都很多。相比较而言,养蜂是真的很轻松。
养蜂,建议选中蜂,中蜂抗病能力强,也不需要去赶花期,适合定点饲养,而且中蜂蜂蜜也是卖得相当的贵,不喂糖的蜂蜜最少也可以买上100左右!
中蜂即使没技术也可以养!不要以为没技术就不能养蜂,有技术是可以把蜂养得更好,产糖更多,但是没技术也照样能养。
怎么养? 土养,除了定期清理脾渣之外不需要干别的,而且土养发展快,产蜜多。
中蜂爱分蜂,没技术就让他分,分了再收回来又多一箱,平时做点诱蜂箱放到四周山上,即使分蜂也不会逃到别的地方去。
这样养个一两年基本你看巢门口都知道里面的情况了,除了烂子,失王以外基本不会灭群!
勤快点弄个活框,备几个王都可以轻松解决!
阿峰养蜜蜂技术?
1、选择蜂种:各地蜂种的适应性不一样,建议自留种较好,可保证蜂种的纯正性。饲料管理:主要饲喂蜂蜜,还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人工饲喂。温度管理:温度低于6℃时需进行保温。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如出现病害需及时处理。
2、养殖蜜蜂时需时刻保证充足的糖饲料,蜜蜂的主要饲料是蜂蜜,有利于延长蜜蜂的生长周期,提高蜜蜂的体质。国内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较差,基本蜂群内都是缺粉状态,从而导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较弱,所以需要人工进行饲喂花粉,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饲喂,放置在离蜂箱不远的位置,让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3、在蜂群越冬前应备好足量的饲料,等到温度低于6℃时,将草把均匀铺在蜂箱内的隔板上,等气温回升稳定以后,为了方便蜜蜂生长与繁殖,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草把全部清除
双箱体养蜂技术讲解?
1.春季双王繁殖法
春季蜜源多,可在同一个蜂箱内,让两个蜂王进行繁殖。具体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双群夹箱饲养。将两个弱群蜂或中等群蜂,合养在一个蜂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从巢门出入,以利互相倚暖,加速繁殖。二是采用框梁带工蜂孔的巢脾框进行饲养。采用优质塑料巢础,框梁开孔置入两群中间,适应期先关上,等适应了群味再打开活动开关,让两边的工蜂互相交流,两边造脾。三是先将双王剪螫繁殖。就是剪掉两个蜂王的螫,然后放入同一蜂箱内繁殖产卵,并发育成青年蜂。
双王繁殖可提高育虫率,通过两只蜂王控制在巢箱两边或是剪螫双王同巢,如通过可开关式隔王板原理,都可以根据蜂群需要,有效地解决让工蜂随时互通或不通,这样模式有效解决了春繁两边饲料不均,蜂量不等的现象。巢脾隔王还可以达到两边造脾,解决倒春寒巢内温度不稳定,温度易散失等问题。蜂场内强弱不等的蜂群,可实现双王繁殖来均衡达到快速繁殖,通过充分利用产卵王多产卵,多余休闲蜂并入弱群,互调子卵脾,解决弱群繁殖不快,哺育能力差的问题。在大蜜源到来之前大量培育一批采集适龄蜂,达到强群旺蜂夺高产。
2.多王繁殖法
国内有些蜂场目前关于意蜂实现多王繁殖的模式还是比较成熟,现有个别养蜂人在中蜂养殖中也导入多王养殖,采用12框多箱体来养中蜂。介入三只蜂王,只要有效的解决蜂王的敌对情绪,解决个体蜂王信息素稀释问题,解决工蜂的分蜂热等问题,相信这个技术会越来越成熟,为蜜蜂的繁殖赢得宝贵的时间。
3.整体补助分群繁殖
春季当蜂群发展到9-10框、6-8框子脾时,开始用补助群的封盖子脾补助繁殖群。从每一补助群提出1框封盖子脾,放入1空蜂箱内,盖好箱盖,缩小巢门。经2小时左右,大部分飞翔蜂已飞回本群,将2框带幼虫的封盖子脾分别加入繁殖群两侧,或继箱一侧。次日,再将2封盖子脾移至蜜脾内,与其他子脾靠拢。6-8日后再用2个补助群的两框不带蜂封盖子脾补给繁殖群。
经2次补助,繁殖群得到2 000-2500只蜜蜂和4框封盖子脾,迅速发展强壮。当繁殖群内发现有卵王台时,可将蜂王用安全诱入器扣在没有王台的子脾上,放至另1只新蜂箱内。从补助群抽取1框带蜂子脾,1框不带蜂子脾,加入新蜂箱内,补加1~2个蜜脾。搬移到新址,妥善保温,缩小巢门,饲喂稀蜜汁。3日后释放蜂王,逐步扩大蜂巢。
4.转地放蜂前繁殖法
夏秋放蜂场地交换前,预备好产卵蜂王,确定好处女王的出房时间。转场定点后,在空蜂箱中放入2—3个带蜂脾,诱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进行分蜂繁殖。
养蜂技术方法?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