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英雄联盟,自由之战为何很少人玩
山寨英雄联盟,自由之战为何很少人玩?
自称是“国产MOBA手游祖师爷”、“王者荣耀抄袭害死我”的《自由之战》并不是一个有吹的那么好的游戏,但也不是一个毫无可取的游戏。《自由之战》的贡献在于,比《混沌与试炼》、《虚荣》,让更多普通国内玩家知道手游也能像模像样的玩MOBA。
但为什么这款游戏最后还是倒在了《王者荣耀》的攻势下?是策划不够用心?还是“创新玩法”被抄袭?亦或是有什么先天的不足?X博士现在就来客观的谈一谈《自由之战》为什么失败。
MOBA游戏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还在靠竞技性孤芳自赏吗
MOBA游戏就像是一个浓缩版的RPG网游,从建立角色、养成角色、PVE发育加点买打造装备、PVP掠夺资源、PVP对抗,把RPG网游里一个角色的一生浓缩在短短40分钟里。
从MOBA玩家的需求来看,竞技性?我们手游玩家只要意思意思就好:
端游时代的MOBA游戏追求的“竞技性”显然对于手游来说过剩了,大家只需要能满足3路兵线、打怪杀人升装备、一路carry推基地,就OK了。至于什么补刀、节奏、控视野、树林草丛、BUFF,显然已经超过了女玩家、小学生、新玩家的实际需要。
大众娱乐性:不要那么多算计 就是干
MOBA简易上手、技能识别度高、地图信息量少透明上、随时随地碎片时间短平快的单局,而LOL的操作对于女玩家、小学生、新玩家来说,依然是太过高不可攀。
之前的市场调查数据中显示,《王者荣耀》的玩家在女大学生中分布较为密集:
MOBA手游到底和谁竞争?谁才是它真正的敌人
所以,MOBA手游就是处在一个【破坏性创新】的市场节点上,他不是和端游MOBA去竞争,他真正的敌人并不是DOTA、不是LOL,因为当玩家有3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他绝对不会拿起发烫的手机,而是乖乖待在电脑前大战一番。
MOBA手游所生存的领域,是单次碎片时间15分钟以下的游戏市场。它们的敌人是那些已经抢占玩家休闲时间的手游,和皇室战争、三消游戏去竞争。
所以,MOBA手游最被玩家所看重的价值是以下这三个:
能够率先做到以上3点全部的,将吃下所有MOBA手游的市场。有1-2点 没有做到,就会自然而然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甚至不需要有竞争对手出马,就会自然死亡。
自由之战到底犯了哪些致命的错误?以至于一败涂地
首先,我们要反驳一下“平衡性致死”的论调。诚然,《自由之战》的平衡性一塌糊涂,远程对近战的压制几乎是毁灭性的。但这并不致命。
《自由之战》失败的根本在于,有2个问题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想清楚:
1、自由之战给谁玩:端游MOBA玩家还是手游MOBA玩家?
2、自由之战怎么收费:卖装备属性还是卖皮肤?
平均30分钟的游戏时长:手游玩家承受不起
自由之战对于对局时间来说,是和端游相差无几的,顺风局通常也得将近30分钟,这样使一场对局对于手游玩家来说,显然是超过了他们的极限。
以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日常游戏时间:课间为例子。15分钟的课间,10-12分钟的快速一局是最合适的时间。如果超过15分钟,学生会选择其他更快的娱乐方式,比如三消游戏、皇室战争等。
《自由之战》一直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就是:手游MOBA”是真的要给端游MOBA玩家玩的吗?还是给手游玩家打发碎片时间的?
装备强化养成收费模式:这是MOBA而不是卡牌游戏
《自由之战》的每个英雄,都拥有一把无属性附加的初始武器。这部分武器具有一些属性的加成,同时扣除另一些属性,按品质分为:粗糙(初始武器),优秀,精良,稀有,史诗,传奇。
但也是真正拉开土豪与正常玩家的差距,一个武器可以影响一个英雄以至于会被ban,或者是非ban必pick的地步。所以《自由之战》另一个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就是:MOBA手游一定要照搬重度付费手游的KPI吗?显然,这违背了MOBA“轻度场外养成、重度场内发育养成”的原则。
一句话概括上面2点:端游和重度卡牌RPG手游的尾巴没有割干净。
没有卖给对的人:先天不足的渠道致命伤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做到了正确的设计,但以盖娅的渠道所触及的用户,这事能成吗?
我们已经知道,MOBA手游在早期需要找到的正确市场:小学生、女大学生、从没玩过手游的人。需要依靠大量活跃的玩家才能支撑的起来这种低消费的商业化模式。
而传统手游渠道并不看好这种类型,2015年当时还是沉浸在重度手游和卡牌手游的热潮里,媒体关心的是端改手游;而经销商只会推他们认为最好卖、最容易成功的先例的游戏。比如:
又比如:
想要避开这种传统渠道经销商的“选游戏门槛”,需要的一体化的市场建设,腾讯通过自己的微信QQ渠道,恰好又大量针对低年龄、女学生、非游戏用户。因此可以找到这种类型的MOBA手游正确的玩家市场。
而这些恰恰是盖娅的市场发行所难以做到的。
总结:《自由之战》自己犯了错 怨不得腾讯
X博士这篇以《自由之战》为例,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简单的“抄袭”和“平台”。《自由之战》自己犯了错,就得为此付出代价。
即使没有腾讯平台,你看网易的那几个西游、那个阴阳师,哪个要靠微信QQ推广了,不还是曾经稳稳压腾讯一头?
小学生直播LOL时因为技术太好被封杀?
谢邀~未成年身心发展未完全,做直播可能确实不合适。
大家好,这里是正惊游戏,我是正惊小弟。
之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时候你从你身边路过的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学生可能是学霸,可能是局长之子,或者是一位电竞高手。
如今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很多小孩在我们当年还在山寨FC的年纪,他们就已经是《DOTA2》《英雄联盟》等电竞游戏的老战士了。
牛牛:幼稚小屁孩因太火而被禁止直播
理论上只要内容不违规,任何有条件的人都可以做游戏主播,你有人气的话,平台还会很乐意的捧火你,毕竟平台多一个人气主播就多一份收入。但是有个主播老老实实直播《英雄联盟》,结果因为人气太高而被关掉了直播。
他就是小名牛牛的《英雄联盟》玩家,人家从幼稚园中班就开始接触到直播了,擅长德莱文的他8岁拿到了王者段位,虽然人家年纪小,但是很多看多他直播的网友都评价他操作熟练,十分懂得团队配合,更难得是心态稳,崩盘了也不会抓狂,要知道不少成年玩家输惨了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砸键盘骂脏话之类。
而且为了证明他没有代打,直播的时候他是全程摄手的。
当他的直播间火起来了后没多久就忽然被官方关闭了,虽然官方没给出解释,玩家间流传比较靠谱的猜想是官方不想未成年人,特别还是小学生玩游戏火起来,虽然不违法违规但是树大招风,难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现实中牛牛是常州一位小学生,人家不但游戏玩的好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不错的,经常拿三好学生奖状。当初他开直播也是他家人同意的,显然牛牛的家人对自己的教育十分有把握。
维克多:9岁打电竞赚到20万
中西方关于孩子的教育是差别很大的,中国的家长通常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像玩便便一样惊恐(不过一些游戏的确……),而国外家长好像就比较随意了,经常还会陪着和孩子一起玩。
美国长岛的维克多2岁开始就喜欢上了游戏,而他的父亲和叔叔并没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引导他。他在4岁的时候玩《光环》操作水平就超过了《光环》铁粉的叔叔,到了9岁的时候维克多就是一个有着5年电竞经验的老战士了,他不但是美游戏巡回赛的正式选手,甚至拥有自己的赞助商。
根据维克多的父亲透露孩子这些那年打电竞赚的钱足够他上私立大学的学费了,美国私立大学一年的学费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0万左右。当时9岁的维克多自己对于未来倒是还没什么想法,最喜欢的事不是玩游戏而是骑自行车溜达,他吐槽说游戏玩多了真的有点想吐。
Thiago Lapp:13岁的他比冠军还抢镜
在今年的7月底《堡垒之夜》首届世界杯比赛正式落下帷幕,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届比赛的单排冠军美国少年Bugha,只有16岁的他获得了大赛300万美元(约人民币2063万元)奖金,但是有一位第五名的选手也抢走了不少冠军的镜头。
这一届《堡垒之夜》世界杯第五名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13岁少年Thiago Lapp,游戏ID:King。当时他们全家五个兄弟姐妹一起来到现场为他加油,大概是感觉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吧,当被淘汰后Lapp哭着和父亲拥抱在一起。
虽然只是第五名但是90万美元(约650万人民币)的奖金也不少了,相对季度平均工资仅为16293比索(折合人民币约2575元)的阿根廷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了。至于还在读书的他如何训练的,在接受采访的时候Lapp表示自己每天他都是在完成所有作业后才开始玩游戏的。
喻文波:14岁月入过万拒绝IG邀约
很多人以为只要努力,勤苦的练习就一定能成为一名电竞选手,但是电竞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特别的讲究天赋,12岁的时候你游戏水平如何?你上一个段位花了多久?
喻文波12岁接触到《英雄联盟》只在中低端局呆了一个星期就进入了高端局,14岁被直播平台相中月入过万。因为他风格偏稳中带凶,英雄池深,补刀能力优秀而被IG的教练克里斯看中,克里斯当时就邀喻文波加入战队,不料当时喻文波想也不想的拒绝了。
直到第二年,克里斯再次来邀约的时候喻文波才接受,然后在他17岁那年就拿到了世界冠军。很多网友相信要不是因为大赛限制最低参赛年龄,喻文波夺冠的年纪可能会更年轻些。
Tsuyoshi:8岁干掉自己的父亲进入世界两百强
自从80后成家立业后,国内就出现了很多父子同玩游戏的场景。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日本早已是正常现象了,很多日本小朋友从小就是跟父亲一起玩游戏长大的,有时候父亲还担当着小孩的启蒙教练的职责。
EVO 大赛是目前世界最高规格的格斗大赛,今年《龙珠斗士Z》的项目一位ID为2YoC的选手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目光,虽然他在这个有1200名参赛选手里他的只排到192名,但是他可是一位只有8岁的选手。
来自日本的刚(Tsuyoshi)在这次比赛上虽然以23连击打败了自己的父亲,但是还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输掉了,虽说刚这样的成绩在这大赛上属于炮灰的选手了,但是能在高手如林的大赛上挤进了200强实力也是非同小可了。
小弟嘠绿共:电竞选手看似风光,其实背后也是充满心酸的,高强度的训练经常是弄到自己一身是病,而且还不一定能拿到好成绩。经常是1%的人站在舞台上享受鲜花与掌声,其他99%的人可能只收获了颈椎病,腱鞘炎和静脉血栓。
一个正惊问题:你想做一位专业的电竞选手吗?
为什么omg战队被称为电竞坟墓?
日前,omg官宣lms战区ahq打野mountain加入战队。台湾网友纷纷发表感慨:人往高处走,但可惜老山加入电竞坟墓omg战队。
从欣欣向荣的老牌强队到“电竞坟墓”,omg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辉煌与谢幕2013OMG一鸣惊人,一举拿下8个冠军与2个亚军。并且将WE和IG两支老牌强队一一击败,同时也创下国内最长连胜纪录14连胜,风头一时无两。在s4小组赛对阵FNC的比赛中大放异彩,以50血基地水晶极限翻盘。淘汰赛更是3:0白盾,成为lpl历史上第一支零封韩国强队的队伍。在此之后omg盛极而衰,并且一蹶不振到2018。
电竞坟墓,名不虚传西卡退役:2013年国内公认的最强下路组合西卡&娜美。可惜由于多种不可抗力因素,西卡想要转会未果,黯然退役。所幸的是西卡加入德云色,为大家带来欢笑,事业也焕发第二春。 雪藏UZI:尤其是在当年的VN封神之后。可惜的是,中途有一段时间很少看到UZI的登场。这中,除了UZI自身的原因之外,OMG战队的雪藏也算是“功不可没” 。禁赛司马老贼:uzi离开后,omg在2016年引进当时状态最好的ad选手smlz。然而,在17年夏季赛的收官之战中,司马老贼却遭到了禁赛。双方各执一词,但广大loler显然更同情遭到雪藏的smlz。 将无状态送上法庭:那个曾经叱咤风云在S3 赛季反杀Faker,S4 时期的狐狸天秀Najin白盾中单的无状态却在17年11月被OMG告上了法庭。在OMG最艰难的日子无状态毅然扛起战队向前,但却被omg过河拆桥。此事也使得OMG成为公认“电竞坟墓”omg的字典里就没有“放手”二字,无论是上述四位处于巅峰状态的选手,甚至连身败名裂的柚子和达七,omg也不撒手。没有哪个职业选手原因甘心被雪藏,不是所有人都像faker和uzi那样永远漫长的巅峰期。他们希望在赛场上拼搏而不是坐在冷板凳。我们苦苦等待,最终的结果是什么?OMG大哥退役,OMG灵药退役,OMG伞退役,OMG诺夏退役。。。直接被OMG毁掉了前程。重新出发,拭目以待多次战胜LCK的AHQ打野老山,加上MSI冠军战队的AD,星球之光剑指S8。
买山寨的LOL服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
买什么都是各有所好,并没什么,不过还是建议买正版的,必定价格也不高,现阶段对于服饰质量行业虽然山寨的或许并不比正版差,但是正版发行的必定是带有某种意义的纪念价值,并不单单就是一件衣服。如果纯粹当衣服穿那么山寨不山寨没区别。衣服嘛,好穿舒服就行。
为什么有人说英雄联盟的配音水准非常高呢?
虽然说,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我有两年时间没玩了。
曾经痴迷了四年的游戏,现如今工作后,也慢慢放弃了。
我一直认为英雄联盟是属于MOBA游戏里面,继DOTA之后第二个经典的里程碑。
如果说,DOTA是诠释了什么是MOBA,那么LOL就是让更多人了解MOBA。
而英雄联盟也因为他的高人气,在世界观和角色塑造上也下了很大的一个功夫。
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阿木木的配音。
“我还以为你从来都不会选我。”那种奶声奶气的语调,真的和阿木木的背景很相符。
他就是一个爱哭鬼,一个自卑的游戏角色。无论从台词,还是配音,都使得整个形象更加丰满。
还有就是泰坦的配音。
“被遗弃,被遗忘。”角色的故事背景就是一个被遗忘在黑暗海域的探索海员,结果在意外中被同伴抛弃而深埋在黑暗之中。
所以泰坦的配音一直有股很深邃很沧桑的感觉,就像来自深海的悲鸣。
后来还有很多新角色,可是我两年没玩了,就没有接触太多。
而这两年里,我玩的是王者荣耀这款游戏。
从S6到S12也好几个赛季了,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世界观混乱,人物形象塑造很苍白。
在王者荣耀中有几个英雄我一直是很排斥使用的。不只是因为模型的问题,更多的是配音真的很糟糕。
蔡文姬,女玩家最喜欢的一个辅助英雄,嘴里嘟囔着梦想是养个羊驼,把男朋友诱拐回家,模型也是一个踩着婴儿车的奇怪角色。
还有牛魔的台词,“不是山大王,也不是山寨大王,人叫我酋长。”这台词真的很想吐槽,所以这个技能全面的辅助英雄我一直不想尝试。
每当我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我总会想,如果把英雄联盟的配音阵容,放在王者荣耀上,应该会使得这款游戏更加的有深度。
而现在,王者荣耀还有太多路要走。
单单配音这一块,就要花很大的功夫去好好整改了。
真心希望这款手游的寿命不至于太短,也希望官方能好好的花点心思在游戏平衡和世界观构建上。
而不是整天琢磨着出新皮肤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