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八卦牌(为什么马保国水平这么菜)

2023-11-09 19:30:07 47阅读

比武八卦牌,为什么马保国水平这么菜?

骗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能骗过自己。骗子的敬业顶峰是什么?就是能拿自己的性命去行骗。而我们形意混元太极门马保国就是此中大家。

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故的武术宗师李小龙的传播及影响的作用,让外国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武术十分神秘与高深莫测。

比武八卦牌(为什么马保国水平这么菜)

得益于先人的铺路,我们马国保大师才能在外国混的相对于不错。

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下,马国保大师跟欧洲MMA冠军Peter Irving较量比武的视频,你就会觉得很造作,很假模假式的套路。

后来被揭破之后,竟然是为了给自己的武馆宣传,而选择的有偿演出,演出而不是比武。这样的谎言被击破,但并没有让马国保大师有丝毫的不满与不妥。这可以看到练武,他也不是练武之人,这脸皮也太厚了点。

一个在外国开武馆,还忽悠有自己的徒弟,自己还出了书,当然这本书你不一定看过,这也算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算是不虚此生了,在国外熬了那么多年,感觉到自己也是德高望重,功成名就的人物了。

这就是端起来的架子,这骗自己的自信越来越强。

如果你在继续搜索马国保大师的所谓五连劈的视频,也是像耍猴般的表演,完全看不到是具有几十年功夫底子,即使是长期练习的下盘与气质。

但很多人又说,马国保不属于骗子系列,即使是骗子也不是那类高级黑阶层的人物,或许他就是那么的不聪明罢了,把自己看的太高,别人把他当成傻子一般对待而已。

其实高级黑及精明的人物,比如经梧太极拳太极太师的高明骗子闫芳,传说出掌风就能把别人打出个几米远的高手,不过那也是三四年前的事情被网络上流传的热点人物。

但闫芳这位高段位的骗子,秉持着信念就是“绝不与人动手,不答应任何人的挑战”,就能之后一直在自我清醒认识,能够让她武术协会副主席,就能够代表传统的太极,不仅收获了名誉,一生财运不断。

然而马国保大师属于未被生活毒打过的人物,自我臆想,自我陶醉的心理,是一种另类的人物。

之前马国保在国外呆的时间太长,从自己年轻到老年古来稀之前,一直是被人别人的赞美,“马大师武功高强,属于太极第一人,无人能及”吹捧声中,陶醉在自我情怀里,这样的虚假的赞美声中,经年累月就会根深蒂固的意识,马国保就觉得自己的武功天下无敌,任何人都可以被自己秒杀的结果。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马大师对自己的实战能力应该没有什么概念与认知,但也会认为面对这样的业余选手,直接KO他是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此场比赛赢了,那就是代表着太极第一人,那时候风光无限,头衔不断,那岂不是让马国保身后那一票人都能够翻身,直接金钱入袋,形成所谓马家班,开宗立派,招收门人的那一刻才是实现人生的最终梦想。

所以你看到的马国保上台的时候,其实多么的自信,不管他的年纪多大,但依然自信可以打败对手,并且可以轻松解决对手。

但想不到的是,30秒就被对手KO躺地上了。所以这场比赛实际上没有什么看头,也没有所谓马国保的绝招使出来。

或许是举办此次比赛的中间商答应的报酬,并在场前卑躬屈膝恭维一番马国保,让马国保的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加上持续多年的臆想的自信,就能够让他必须要上场挣点面子,也能对得起人家的酬劳。

只是一个业余的选手就能不断地KO三次马国保,但他没有想过如果马国保就这么死了,怎么办?这应该是谁买单呢?造成了多大的恶劣影响呢?

只是一切都幸运的,马国保活着,还发表了一段所谓赛后自我吹嘘的谎言,连他自己都相信了。

马国保的所谓“阿Q精神”让他之后,还会活在这个虚拟自我世界里,但给予我们的是,不断地被打破的武侠梦,打碎了我们的传统武术的认知,这对于我们来说,岂不是很残忍的事情了。

马国保水平很菜这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把自己骗的如此高深,也算是第一人了。

但是国际最佳格斗选手兼刘文擘教练发的一句话:“看热闹永远不嫌事大,如果热闹变成事故,最后依然是整个武林买单,武林永远不是个人的荣辱,只有一个侠客的世界也不会叫江湖,晚安。”

对啊,这么多年的中国传统武林,一直在打破虚伪的神话,这让人在感慨还有江湖岁月的向往吗?

还有真正的功夫吗?

传统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宠儿,在刀枪棍棒盛行的年代,真功夫肯定不少。现在传统武术没有用武之地,必然衰落。

从电影《少林寺》开始,在一大波武打影视带动下传统武术热流行了几十年,武术学校武馆遍地开花。一直到几年前,许多人的心理普遍还是认可有真功夫的。

可是自从太极雷雷被暴打开始,网络上时不时掀起揭露假功夫的风潮,跟雷雷同样有名的大概就是闫芳吧!她和弟子门极为夸张,搞怪的表演,使人们迷惑重重,让人深恶痛绝之时又平添了许多笑料。还有一些高手被传不敢应战的消息也让人们议论纷纷。人们忽然感觉原来各种所谓的真功夫,不过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武侠片功夫片里的功夫,许多人原来都是当真功夫来看的,似乎现在才明白,不管看起来多么真实多么潇洒都是设计好的套路。而现实中的大师的功夫,不过是单项技巧的近乎静态的展示,就算是对打,也是同弟子们按着熟悉的套路比划一通而已,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为了出名为了牟利。

近日又冒出了一个太极大师马保国在擂台上被狂殴的事情,马大师被对手30秒打倒三次,引来网上热评,视频上看来,68岁的马保国和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比斗,对方身强体壮,动作凌厉,几下就把大师KO了。事后大师说是临时换了对手,原来对手是一个年龄和他相当的也是练太极的,这就有些蹊跷了,难道举办方是为了点燃舆论热点而故意为之?也许是各方的你情我愿?暂时尚不明了。

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总是太极大师出来挑战现代散打和搏击?难道是他们认为太极拳博大精深,理应胜人一筹。感觉其他门派的大师要低调多了,能躲则躲。太极拳或许可称为暗功夫吧,喜欢暗中发力,在对手不了解你的技能,套路时,是可以玩一玩以静制动借力打力之类的技巧的,很有些道家风范。可是当对手了解了太极拳的运转原理后,太极大师可能就只有挨打的份了,在对手优势的速度与力量打击下,太极大师的巧劲儿实在是没时间使出来。太极拳当然还是有实战能力的,对付没受过训练的一般人,肯定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就那高深莫测的架势也能唬住许多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太极拳仍然是真功夫,太极大师也仍然是真大师。

像一些硬功夫比如南拳少林拳之类,应该能更扛揍些,可是为什么这些流派的大师却鲜有露面应战呢?

由于传统功夫没有实战的需要,也就没有了经受实战的磨练,只能退化而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和舞台影视上的表演了。

那么真功夫就完了吗?其实也不能说完,许多传统功夫的技能,理念被现代散打和其他搏击术所吸收,杂揉相济,增强了它们的能力。现代的散打搏击术虽然在擂台上受到许多束缚,但对付传统武术确实打击力明显占优,在街道上碰上几个恶人,也应比传统武术更管用吧,可说是真正的功夫。

更主要的是在国家的强力部门,如特警真功夫就更真了(即便特警们也常常要使用现代的技术和兵器),另外,对于保镖行业,没些真功夫肯定是胜任不了的。

为适应上述现代职业的需要和应对人们的疑问,部分教授传统武术的武馆和武校,将会往偏重于真打实斗的方向培养学生。

所以真正的功夫是会继续存在的,只不过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胡一刀苗人凤武功谁高?

论武功,辽东大侠胡一刀略胜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金面佛苗人凤。

在《飞狐外传》里,辽东大侠胡一刀是当年闯王李自成四大护卫之手飞天狐狸的后人,胡家刀法出神入化,比武期间还连夜跑去为苗人凤杀八卦刀商剑鸣报仇,用的还是刚从苗人凤那里学来的苗家剑法。

金面佛苗人凤虽然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其称号只是为了引出胡一刀,以决斗方式解决四大家族之间的恩怨。苗家本也是闯王四大护卫之一,苗家剑本不如胡家刀,但苗人凤天众奇才,将苗家剑练到极致,发挥得和胡家刀法不想上下,才敢去找胡一刀挑战的。

胡一刀和苗人凤最终在沧州相会,相约比武,两人大战好几场,打了七天七夜不分胜负,彼此惺惺相惜,竟然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好友。可惜受剑人暗害,武功一次比斗过程中,苗人凤的剑划伤了胡一刀的一点皮肤,胡一刀踢苗人凤一脚,本来胡一刀的伤只是皮外伤,却可以一脚踢死苗人凤最终留情不杀,可见胡一刀比苗人凤厉害一些,只是刀剑被田归农搞鬼,暗中收买跌打医生闫基在在胡苗两人的刀剑上涂了剧毒,导致只受皮外伤的胡一刀中毒而死,苗人凤却活了下来。

济南一女子家中发现650年前武功秘籍手抄版?

每个人在小时候,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武侠梦!希望有一天能够学会传奇武功仗剑走天涯!

可是看了马宝国大师的擂台赛却又对传武失望至极!

近日济南一女子家中发现650年前武功秘籍手抄本,该武功秘籍上收录了刀枪棍法介绍,还配有精美图画。

从这本古书的名字叫做《文王八卦秘诀》,其封皮写着洪武陆年(距今650年左右)仲秋抄录,整书大概有50页,其中收录有刀、枪、棍还有步法这本秘籍的书页是用麻纸材质,非常细腻坚韧,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书页上的信息依旧清晰可辨,没有一点泛黄及变形

个人相信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武功秘籍其实还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可能没有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么神奇而已!

这位孙女士也希望能有有缘人能够学会秘籍上面的功夫,发挥其价值。

您动心了吗?

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武术高手有哪些?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对中国武术还是相当信任与自豪的,后来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也跟很多朋友聊起过武术。

其实,自从国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所谓“武术大师”被打假之后。比如前两年风靡一时训斥小年轻“不讲武德”的“马大师”,中国武术就开始引发更多的质疑了。

但武术不是骗术,是确实存在的东西,只不过民国之后开始没落了。毕竟这玩意就跟学中医以及说相声一样,也得有传承,再加上“侠以武乱禁”于是逐渐没落。

尤其是义和团勇士们,突然发现硬气功能挡长矛,却挡不住洋枪洋炮之后,传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最终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当然,晚清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武术高手,比如大刀王五,也是沧州人。入选民间十分流行的晚清十大高手谱,跟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大刀王五,他的一生又充满着哪些神秘之处呢?

一、

大刀王五这个人物并非是杜撰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在历史上存在过的高手,原名王正谊。

都说“乱世出英雄”,越混乱的世道,越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比如秦末、隋唐、三国时期。

而中国向来是一个崇尚英雄和侠士的国家,美国因为历史太短,没办法才人为创造出很多漫威英雄,从这一点上看,两个国家还是比较像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饱受洋人欺凌,转过身来又来欺负老百姓。也正是这段时间,民间浮现出很多行侠仗义之士,尤其是沧州、天津、北京一带。

而王正谊就是其中一个,他算得上是一代豪侠了,名气上也比霍元甲啊,燕子李三等高得多。毕竟霍元甲力气大不假,实战能力究竟如何,并无详细记载,如今留下的传说大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而燕子李三,虽然名气比较大,但毕竟干的那些事不怎么地道。说好听点叫劫富济贫,说难听点,不就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小偷吗?

而且,由于燕子李三偷出了名气,一时间冒出来一堆燕子李三,凡是偷东西的都自称李三,无形中也败坏了他的名声。

但大刀王五不这样,由于出身贫寒,三岁丧父。所以王正谊从小就坚定了信念,要习得一身武艺,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保护家人,还能行侠仗义。

就这样,他先拜肖和成为师学习一些武术的基本功,随后拜师双刀李凤岗,并学有所成。

二、

李凤岗是沧州一片有名的武术大师,好使一对双刀,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拜师门下的!

王正谊为了能学到上乘的武艺,即使吃了多次闭门羹,他还是不肯放弃,硬是跪在李凤岗门口就是不走。李凤岗也终于被这小子的诚心所打动,最后开了口,收了他为徒。

由于王正谊拜师后,在众多师兄弟里面排行老五,所以人称“小五子”,这也是后来他被人们称为“大刀王五”的原因所在。

小时候,我(杨角风)看过一本连环画,讲的就是大刀王五的故事。

这本连环画讲的大刀王五年幼时并没有丧父,在同治年间的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天。王五跟自己的父亲俩人耍狮子助兴,结果不小心触犯到了洋教堂,后来在洋教士指使的黑毛陷害下,王五一家家破人亡。

为了找黑毛报仇,王五拜师学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终于学有所成。后来他一路追黑毛到京师,报了仇,后来他组建了镖局,成了一个镖师。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跟谭嗣同关系好,谭嗣同被抓后,他还曾设法劫法场,设法救光绪帝。再后来他加入了义和团,手持百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既能挡子弹又能砍洋人……

虽说连环画的故事有十分夸张的部分,但大部分内容还算属实,大刀王五并没有得罪洋教堂,家人也没有被迫害。但是他学艺有成后,确实成了一个镖师,后来有了积蓄后,自己成立了“源顺镖局”。

虽说镖局不大,但是王五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义士,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位列京城八大镖局之一。

三、

王五的“源顺镖局”之所以能在京城立足,主要是立下了这么四条规矩:

第一,重要的镖车都是大刀王五亲自押送。

第二,凡是来访的朋友,只要口中提到“大刀王五”这四个字的,都要热情款待,甚至走的时候还送盘缠。

第三,每年的冬夏两季,镖局会给贫苦人家施舍衣物,冬天是棉衣,夏天是单衣。

第四,每年过年的时候,镖局的马车上会装满年货,分发给穷人过年。

正是由于大刀王五行侠仗义、除强扶弱、劫富济贫,从而深受百姓爱戴,以至于给王五送了“尚武”、“济贫”两个匾额。

梁启超也在《饮冰室诗话》中曾赞大刀王五:

“王五生平以除强扶弱为事。 ”

然而,真正让大刀王五名扬天下的事件,并非完全是他的镖局,还有他的一个壮举!

由于甲午战争失败,朝野上下一片哀怨声,这时候有位御史安维峻上疏。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鸿章,力陈议和之弊,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严惩误国者!

当然,御史弹劾李鸿章,实际上是表达对清廷的不满,毕竟太后和皇上没错,错的都是下面的人。只是慈禧太后不是傻子,自然听出了这御史话中有话,于是把他革职戍边了。

其他人都避之不及,唯独大刀王五义愤填膺,不怕得罪李鸿章,主动提出,自己要护送安维峻一路到达戍边地。

四、

而“大刀王五”真正被人叫开的原因,则在于他弃掉了双刀,改使单刀之后。

在运营镖局的期间,大刀王五觉得使用双刀一直比较虚,于是他又再拜“山西董”为师,改学单刀。

而且他使的那把单刀叫青龙偃月刀,跟关羽使得八十斤重那一把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这一把更重,达到了一百多斤。

在镖局开张一周年的时候,大刀王五结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谭嗣同。最开始,谭嗣同是拜他为师的,但后来不知道咋的,俩人越聊越投机,也不顾年龄差距,竟然拜了把兄弟。

大刀王五教授谭嗣同单刀和七星剑,谭嗣同则给大刀王五讲变法图强的内容。俩人还在一起经常切磋,两个人的思想也开始互相影响。王五希望能到东北买块地搞养殖,甚至还能自立为山大王,然后继续干事业。谭嗣同则给大刀王五宣传变法的主张,甚至写了一首《赠舞人诗》给王五,让他加入到维新变法中来。

在戊戌变法期间,大刀王五更是成为了谭嗣同的私人保镖,跟随其左右……

可惜,好景不长,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当时大刀王五托关系让谭嗣同快逃,但被谭嗣同一口拒绝。随后,不甘心的王五,又试图买通狱卒,联络江湖好汉,营救谭嗣同,也以失败告终。

再到后来,大刀王五还策划劫法场、救光绪帝,以及试图刺杀荣禄等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大臣,都以失败告终。

五、

谭嗣同在狱中的时候,留下了一首诗,至今被人们传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而这句诗中的两昆仑,一个是指康有为,另外一个就是指大刀王五,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有所解释:

“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 ”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感情之深!

有民间传说谭嗣同行刑时,刽子手就是大刀王五,他违抗命令,没有用钝刀砍谭嗣同,而是用的快刀,一刀结果了他性命。

其实并不是,谭嗣同确实是被钝刀砍死的,足足砍了30多刀,临终前也忍受了无比的痛苦。当时大刀王五也组织了人员打算劫法场,怎奈这个法场是慈禧太后亲自指示的,守卫森严,根本毫无胜算。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兄弟被钝刀砍死,大刀王五的心情,可想而知。随后,王五又冒着极大的风险为谭嗣同收尸,将尸体入殓以后,王五还在自己的居所密设灵堂,祭奠了七天,并把棺材送往浏阳安葬。

这之后,大刀王五一方面继续联络武林人士,为推动变法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对清廷倍感失望,有要推翻大清的想法,既然是联络武林人士,自然有很多高手跟他有交流了。

这其中就有一个人跟大刀王五交情很深,他叫霍恩第,霍元甲的父亲,也是一个镖师。

六、

就这样,大刀王五经常跟霍恩第切磋武艺,自然跟霍元甲也熟悉了起来,成了一对忘年交!

时间过得很快,谭嗣同被杀后不久,义和团运动兴起了,大师兄张德成久慕王五之为人,由天津赶赴京城,亲临源顺镖局,恳请王五出山。

没曾想到,王五竟然一口答应了……

王五所带领的队伍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而当时参加义和团的有很多人就是为了乘机抢点钱的,结果被王五整得很惨。后来他带领大刀队,在天津一带阻击八国联军,刀砍洋人,一场战役下来,王五盯着滴血的大刀讲到:

“这把刀,今天才成为真正的刀,因为它开了洋荤,沾了鬼血,我王五也不虚称大刀王五了,对得起这把刀,也对得起祖宗了。 ”

可是,用大刀对枪炮,就算武艺再高,也抵不过子弹啊,很快他的队伍就被打散了,王五也回到了镖局。

毕竟王五也算是义和团的一个小头目,不仅洋人恨他,清廷也变了脸开始围剿义和团残余部众。

随着八国联军进京,很多逃难的百姓也躲在了源顺镖局内,本来王五完全可以逃脱。可惜为了这一百多名无辜百姓,他主动站了出来,承认了自己参加了义和团,还刀劈了洋鬼子。

当时来抓捕他的清军捕头也很感动,叹了一口气,让他放心,绝对不会为难这些百姓的:

“是条汉子,你放心吧!”

就这样,大刀王五被捕了,随后被扭送到了德军那里,在之后,脑袋就被砍了,还被挂到了城墙门上示众。

于是悬挂大刀王五首级的地方,有清军在把守,王五家人根本无法给其收尸。霍元甲闻讯赶来,趁着夜色,摘下了他的头颅,送还了王五家人。

那一夜,霍元甲直直地站在王五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彻夜未眠。

大刀王五是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中,经历过实战的人物,死在他刀下的洋人有关记载是二十个左右。所以,他的综合实力,也名列晚清武林高手谱的第一名。

他死后,还留下了一柄青龙偃月刀,这把刀一直被王家人保存到1958年,随后被人扔进了炼铁炉,炼成了一坨废渣。

而跟着王五的这把青龙偃月刀一同扔进炼铁炉的,还有一把剑,是谭嗣同的宝剑,也是大刀王五送给谭嗣同的。

至于那把刀究竟有没有100多斤重,这就无从查证了,既然能被人相中炼铁,我想,应该,或许,大概,有吧!

说完了民间高手大刀王五,我再讲一个大内高手,宫宝田吧!

七、

若是用说书人的语气来讲讲这位末代大内高手宫宝田,那他的人生堪称传奇: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张大帅乘坐慈禧太后曾经坐过的“花车”,途径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本人炸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张作霖头上的同时,却没想到,有一个外号叫“宫猴子”的人,却内疚不已。

这个人就是晚清最后一名大内高手——宫宝田,由于轻功盖世,像猴子一样灵活,故人称“宫猴子”。当时的他,担任张作霖的保镖和教练,只是事不凑巧,当天他被派去做别的事了,他躲过了一劫,但张大帅没躲过。

实际上在宫宝田的保护下,张作霖曾多次逃过劫难,化险为夷。只是这一次中了日本人的招,为此宫宝田懊悔不已,悲痛加愧疚,让他辞职回乡种地。

除了作为保镖未能保护大帅,自己失职愧疚以外,实际上还跟当时的一则预言有关,这个预言就是:

“宫开两张口,吃掉两龙头!”

宫宝田出生于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山东人,按照说书人的说法。他出生的时候,不知道哪跑来一只白色的梅花鹿,站在他家门前,久久不肯离去。

村里面的算命瞎子得知了情况,急忙跑来,听说宫家生了一个儿子后惊叹道:

“此子是个宝,将来官必高!以后也将会跟天子常见面,只是千万不要吃鲤鱼!”

八、

村里人听到算命瞎子这么一说,都感叹不已,毕竟这个瞎子号称“半仙”,算的命还是蛮灵的。

于是村里的大财主,送了宫家几亩薄田,让其可以维持生计。而宫家,也给这位降生的儿子起名宫宝田,希望他日后真的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虽然宫家对其刻意培养,但毕竟家境贫寒,宫宝田读了几年书之后,于13岁时来到京城谋生。一开始便是在北京元亨利米行当学徒,其实他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捣米和送米,尤其是往各大王爷府上送米。

这样一来二去,他就认识了五王府上的一名护院(教官),此人名叫尹福,乃清廷大内总管董海川的大弟子。董海川是八卦连环掌的创始人,位列晚清十大武术高手之一。他见到宫宝田后,也是称赞其骨骼惊奇,是一个练武奇才,让尹福好好调教。

由于宫宝田每次去王府送米之后,都会停留片刻,对尹福操练府兵训练很感兴趣。时间久了,也就引起了尹福留意,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宫宝田果然不简单,当初捣米也锻炼了两膀子力气,加上师父的指导,大有所成。

尹福对待宫宝田也比较严苛,据说,每天给他一个木碗,什么时候汗水滴满了木碗,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

再后来,师公董海川将宫宝田带进了宫里,亲自教授八卦密宗和八卦拳谱。就这样,宫宝田留在了宫里,练就了一身本领,尤其是轻功了得,被称“宫猴子”。

九、

宫宝田十六岁的时候,在师公董海川的引荐下,成了一名大内侍卫,到十八岁的时候更是成为了光绪帝的贴身侍卫。

消息传回宫宝田的家乡,整个村子都震惊了,毕竟小小的乡村出来一个当皇差的,还是皇帝身边,相当了不得。等宫宝田回乡的时候,连县太爷都跑来登门祝贺,而问题就出在这次宴席上。

下面的故事就有点传奇了,估计也是人们添油加醋,故弄玄虚这么传下来的:

前面也讲了,宫宝田一家谨遵算命瞎子的教诲,千万不能吃鲤鱼,所以这些年来他也一直没吃过鲤鱼。可是这次宴会,邀请的人比较多,卖鱼的小贩那里又没有足够多的鲫鱼。毕竟那时候养殖业不够发达,鱼都是渔民从江里、河里、池塘里打捞的,所以,这里面就掺入了几条鲤鱼。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吃了鲤鱼的宫宝田开始发失心疯,人们急忙找来村里的算命瞎子,瞎子叹息一声,说了这么一句话:

“宫开两张口,吃掉两龙头!他本来是守护真龙的,现在却注定要克死两条龙啊!”

理由是,宫宝田是守护真龙的,自然不能吃龙,而鲤鱼是没跳龙门的小龙,吃了鲤鱼就注定要克真龙了。

当然,以我们现在的观点看这段传奇,铁定是人们杜撰的。极有可能说书人针对宫宝田后来的经历,特意添油加醋加以解读,找出了这么一条吃鲤鱼的典故。

十、

后来的宫宝田在宫里混得风生水起,先后成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贴身带刀侍卫,庚子之变后,他更是一路保护太后和皇上西行。

立了功的宫宝田更是获赏黄马褂,再后来,光绪帝被人下毒身亡,宫宝田内疚不已,心灰意冷之下回乡种田。

再后来,张作霖大帅找到宫宝田,打算让他出山给自己当保镖,宫宝田想起吃鲤鱼的事,不敢接这个活。没曾想,张大帅哈哈一笑,根本就不担心自己被克的事:

“俺又不当那啥鸟皇帝,你怕什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算俺老张死了,也怨不得别人!”

关于宫宝田跟张作霖之间,还曾经有一次比试,说的是张大帅想试一下宫宝田的功夫,于是让宫宝田站在离他20步的位置开枪。

张大帅的枪法是很准的,人们传说他能在百步内打中燃着的香火,所以,这场比试,宫宝田还是非常危险的,功夫再高,也怕枪啊。可是没想到,张作霖迅速连开两枪,都被宫宝田轻松躲过,第三枪没来得及开,宫宝田就已站到了大帅的身后,轻笑地问到:

“大帅,这第三枪是开还是不开了?”

就这样,宫宝田成了张作霖的保镖兼教练,直到皇姑屯事件爆发。宫宝田觉得还是自己克死了张大帅,内疚之下再次归隐山林,在民间组织团练,教人练武。

十一、

多年以后,许世友将军带军队驻扎到宫宝田家乡,他也对曾经的这位大内高手青睐不已,于是专门拜访。

此时宫宝田已经70岁高龄,不仅热情招待大家,还上场跟士兵们切磋了一下武艺。老当益壮,身手敏捷,让许世友将军赞叹不已,也为宫宝田的武学造诣竖大拇指。

随后,许世友将军还邀请宫宝田任部队武艺训练班的教练,专门训练士兵。但不巧的是,训练班没有举办几期,就赶上了日本大扫荡,随后宫宝田又染上了疾病,享年72岁。

多年之后,王家卫拍了一部电影,叫《一代宗师》,这里面有个角色叫宫羽田,乃八卦拳宗师,其原型就是宫宝田。

在影片中宫羽田创办中华武士会,并且致力于北拳南传,整合南北武林。后来在金盆洗手的仪式中,跟叶问有一战,这一战的大概意思就是退休前想找个高手切磋一下。

在比试之前,宫羽田问叶问:

“拳有南北,国有南北么?”

《一代宗师》这部电影非常精彩,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灯”问题。就是怎么把武艺传给下一代,可惜的是,明明有一身的好武艺,偏偏就无法完全传递下去。

事实上,后来这么多武术骗子横行,倒不是说他们全是假的,至少他们中有人是见过真东西的,只是见过,并不代表自己就能掌握,就能传扬下去。

十二、

那么,宫宝田的事迹是真,还是假,他真有这么神吗?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会功夫也是必然的,但是人生经历,却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精彩。

十几年前,有一本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叫《许世友与大内高手论“功夫”》,这里面讲的就是宫宝田跟许世友的故事。

宫宝田的人生经历,跟这篇文章前面描述得几乎一致,但关于他师公董海川的描述其实是有些问题的。

董海川确实是八卦掌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虽然他后来当了太监,但是他并非宫里的大内总管。他流落京城的时候,是在肃亲王府当差,也跟太极宗师杨露禅有过切磋。

董海川去世后,是有墓志铭的: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这里说的就是董海川中年阉割,到了肃亲王府当差,并未进过宫,自然也就没办法带宫宝田进宫当侍卫了。况且,宫宝田13岁的时候是1884年,那一年董海川已经去世两年了,自然也不可能再传授他武艺了。

而且,宫宝田是汉人,要想进宫当大内侍卫,只能参加武举考试,才有机会入宫。正常情况下,御前侍卫至少得上三旗满人才行。若是他参加了武举,并中了,史料中应该有记载的,但实际上并没有。

所以,宫宝田真的当过大内侍卫吗?

同理,宫宝田确实是一代武术大师,也确实当过张作霖的保镖,也跟许世友将军有过接触,但是他真能躲子弹吗?

大家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