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五虎上将,五虎上将是什么意思?
qq三国五虎上将,五虎上将是什么意思?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将5人并列,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形式被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五人的人物顺序也出现各种版本的改变。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也将五虎收录。
水浒等多个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不同人物的五虎将组合
三国里哪五个人是五虎上将?
1、三国时期的五虎上将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2、关羽、张飞是刘备早期举兵时就跟随了刘备,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加入,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马超是在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加入。五人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3、五虎上将的称谓源自正史,形成于自唐至清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评书等三国文化,明、清时史书中开始有五虎将的记载,清廷以官方的身份将五虎将录入《四库全书》中的类书(与纯史书有差别)
三国五虎上将是指哪几个人?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1、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
2、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早期和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左右。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
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疆、张达刺杀。刘禅时代追谥为“桓侯”。
3、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曹操治兵关中时,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
4、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人,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降刘备,随刘备入川作战。汉中之战时,黄忠于定军山一举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刘禅时代追谥为“刚侯”。
5、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继关羽张飞之后最早追随刘备的将领。早期跟随公孙瓒,后在邺城加入当时还依附在袁绍处的刘备。曾两次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称“单骑救主”。
参考资料来源:
三国中与五虎将齐名的有哪些?
五虎上将是刘备汉中称王时封的五位最高将领,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中将军赵云。
魏国有八虎骑和五子良将,八虎骑分别是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
五子良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吴国有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丁奉 ,徐盛,凌统,陈武,董袭,甘宁,潘璋
江东四英杰正史中哪个战绩辉煌?
三国时代,最吸引我们的莫过去那些武将们,崇拜英雄的我们,见了那些自己喜欢的武将,恨不得都能舔屏,他们也是我们最初认识三国的印象,不知道多少人对三国的印象是从桃园三结义时的刘关张开始的,是从三英战吕布时吕布那厮的飒爽英姿,牛叉哄哄的pose开始的。 而也正是他们,构成了三国纵横捭阖,肆意驰骋的画风,产生了那么多被后人流传和传颂的神话。
三国武将中,典型的代表,魏有五子良将,蜀有五虎上将,吴有四英将,因为有这些良将们,所以才能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剩下他们三分天下,那么,魏蜀吴三国武将们,到底哪家强呢?
我们来一家一家的分析。
先看魏国,曹魏有五子良将。
陈寿《三国志》中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五子各有特点:于禁带军最为严谨,毅重威严,而且诸将敬畏,俨然有不动如山的样子,张郃最为灵巧机变,多有谋略,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有点难知如阴的味道。
乐进则以骁勇善战,冲锋陷阵扬名,每战先登,破敌无数,很有侵略如火的样子。
张辽更是有大将之风,一身是胆,专镇一方,号称曹魏国之利刃,不动则已,动则如雷霆。
徐晃也是治军有方,跟于禁不同的是,军纪严明,行军打仗,如臂使指,被曹操夸赞有周亚夫,孙武之风。
整体上五子大都是有勇有谋,但明显的勇猛不足,除了张辽以外,跟诸曹夏侯相比,也是欠缺点武勇,更不用说跟蜀汉五虎上将比了,却深谙谋略,所以也都堪称良将,所以跟着曹操也是征南讨北,东挡西杀,追亡逐北,屡立功勋,最终都功成名就。
《三国志》载: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战,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这是当时五子征战的写照。
再来看蜀国,蜀汉有五虎上将。
他们可以说是三国中最被人们喜爱的将领,远超吕布。再加上关二爷的名气,使得蜀汉五虎上将是三国将领中名气最响的将领。
关羽,张飞要放在一起说,二人俱是万人敌,小编个人认为他们是居于吕布后面的人物,没有其他人,什么典韦,许猪,小编不讲什么武力值,全凭个人感情,因为吕布是当之无愧的三国武将第一,所以他们只能是后面的两位。
二人是当之无愧的万人敌,周瑜评价他们: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又说: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已经看到二人的能力,关张的能力是天下闻名,三国都有目共睹,而且都成名已久。
《三国志》载: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
不仅说出了二人万人敌,而且道出了二人的性格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二人不仅武艺绝伦,天下无双,而且都深有谋略,能够独挡一面。
关羽,独镇荆州八年,北攻襄樊,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怒斩庞德,许都震动,连天下都震动,仅靠偏师,最后打的魏吴两国精锐尽出,而且兵力数倍于己,吴国又靠暗算,才合胜关羽。而且,但凡刘备分兵,肯定都是关羽领兵,可见关羽能力,深的刘备信任,以刘备的识人之明,关羽带兵能力肯定是不会弱的,更何况日夜手持一本《春秋》,早把带兵打仗的事情参透了,连魏国方面曾称“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只是性格特征太明显,与其说关羽最后败在带兵作战上,不如说他败在自己的性格上。
张飞,看其当阳桥上布置疑兵,入川时候,用计胜严颜,不像一般粗鄙武将。镇守巴西的时候,大战曹魏五子将中最为灵巧机变的张郃,最终大败张郃,这是张郃单独带兵的战斗中为数不多的失利,难道说张飞不识谋略吗?而且张飞工书善画,自是也读兵书,为人肯定是粗中有细,不是平常只知打打杀杀的蠢先锋。可惜,最后跟关羽一样死于性格上面。
马超也是世之虎将,有信,布之勇。诸葛亮评价他: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马超在西凉,甚的羌,胡心,可惜武勇过甚,就自负其勇,少用智谋,因此造成家族惨烈,兵败入蜀。
黄忠,勇毅冠三军,入川时候,常常先登陷阵,作战能够鼓励士卒,推锋必进,最终定军山一战,阵斩夏侯渊,是除关羽生擒于禁外,唯一一个斩获的曹魏大将,要知道夏侯渊也是百战名将,此时已经虎步关右,用兵神速,虽然此战有刘备的功劳,黄忠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
赵云,是刘备的主要骑兵将领,刘备常常用赵云保护家眷,除了忠心以外,武勇异常也是一面,但《蜀书》中对赵云英勇战斗的描写比较少。比较出名的战斗第一次是入川时候,一路攻破,与诸葛亮会于成都,另一战就是汉中之战,跟邓芝一起本为疑兵,不想碰到曹真主力,首站失败,敛兵退守,不至大败。反而是演义中,描写赵云比较成功。
陈寿《三国志》中评价他们: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蜀汉五虎将跟魏吴两国将领相比,最吸引人的,可能是这些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尤其是关张,二人是以悲剧结尾,而且性格特征比较明显,正是这种悲剧色彩,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另一面通过传颂,增加了对他们的崇拜之情,就像项羽一样。
最后看吴国,孙吴有江东四英将。
这些人个个英俊潇洒,跟魏蜀两国不一样的风格,一个个的尽是儒将风采。
周瑜雄烈英武,胆略兼人,战略眼光精准,智谋非常,水战天下无敌,赤壁大破曹操,再加上本人有姿貌,指挥作战,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帅的掉渣,儒将风范满分。
鲁肃,千金散尽还复来,有鲍叔牙的风范,智略出众,事实也证明鲁肃是位出众的战略家,为江东屡出奇策,定下发展大略,而面对顶级名将关羽时候,不卑不亢,守土有责,而且治军有方。孙权评价他: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吕蒙,这个通过自学进化的恐怖将领,原来年轻的时候勇猛非常,怒了敢杀人,作战勇敢,后来听了孙权的话后,努力学习,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清楚的看到,吕蒙后期屡次出奇计,帮助孙吴夺得荆州,而不再是那个只懂靠向前拼杀的少年将领,孙权说他自学以后,计谋百出,仅此于周瑜。
陆逊,有智略,颇懂用兵之道,有儒将之风,指挥若定,决胜千里。初讨山越,再谋关羽,继而大败刘备,屡败豪杰,军事才华显名,接着又败曹休。几乎靠一人之智力打残蜀国,然后大败魏国,吴国也只有他能做到,而且出将入相,吕蒙说他意思深长,才勘负重,孙权更把他比作周瑜的继任者。
可见,江东俊杰们,个个深通韬略,儒将风采丰满,而且都堪称国士,这个是魏五子和蜀汉五虎达不到的境界。但是除了吕蒙以外,都欠缺武勇,均偏向于决胜千里的儒将风采,这又是他们跟魏蜀将领们比所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如果说真要一较高下的话,从武勇上面来讲,蜀汉五虎将最厉害,因为有关张二将,天下无双,其次是曹魏五子,毕竟五子将常常陷阵冲锋,战则为先锋,退则断后,再次是江东四英将,这个应该没什么说的,谁让他们儒将范十足。
如果从治军带兵,行军布阵方面来讲,曹魏五子最厉害,几乎都是治军有方,行军打仗,如臂使指,尤其是于禁,徐晃,其次是江东四英将,因为儒将范十足,所以深通韬略,也是治军有术,比如鲁肃,再次蜀汉五虎将,关羽,张飞就是例子啊,因为个人性格原因导致悲剧迭出。
如果从兵法韬略,战略战术修养方面来讲,江东四英将比较厉害,四人几乎可以称作国士,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是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周瑜,鲁肃,吕蒙几乎都提过,而且战术素养极高,周瑜,吕蒙,陆逊都是一战成名,战术大家,善察兵机,看来书真的不是白读的,学习也不是白学的,读书还是有用的,其次是曹魏五子,以张郃最为出名,灵巧多变,料敌如神,再次就是蜀汉五虎将,因为都是万人敌,勇猛非凡,所以多负武力,虽然也懂兵机韬略,但用的少,只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时候才用,估计对于关张大都是一个冲锋就解决战斗了,哈哈。
正因为各有所长,所以最终才能各凭智勇,斗智斗力,最终三分天下,这大概是对各方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