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风俗,客家为什么与汉人的习俗不同

2023-12-10 05:10:05 51阅读

畲族风俗,客家为什么与汉人的习俗不同?

最初在两晋时,客家人从河套、中原一路向南,然后到南洋,再到世界各地。一部客家迁徙史,跨越了时空,充满了血泪,体现了中华民族为生存繁衍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为客家迁徙在路上,因些,祖宗遗骨也同在迁徙的路上,而作为祖宗崇拜的客家人,二次葬应然而生。缠足产生于客家迁徙之后,客家人因此不宵缠足:客家有一股正统民族自豪感(从中原到南蛮荒凉之地),极力抵制被当地同化,这一点从客家话就可从看出。客家人与汉族的边界很模糊,否则为什么不叫客家族呢?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客家话是古语言的活化石,客家人是正统的炎黄子孙,而中华文明就是由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传承汇聚而成,而这就是中华文明之根,而这就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根源……

秋收节的由来和习俗?

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正逢中秋节假期。“丰收节”碰上中秋节是纯属巧合,还是中秋节本就和“丰收节”有关系,看专家怎么说?

畲族风俗,客家为什么与汉人的习俗不同

为什么把“丰收节”定在秋分?

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秋季,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因此有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秋分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

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所以,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的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中秋节源于秋分古时习俗“祭月”

在古代,最初没有中秋节,其起源是因秋分时节的“祭月”活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就是“秋收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决定这一年收成的好坏,所以民谚说八月十五定太平。”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从军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潮州茶传说?

潮汕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远在4700年前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我国先民便发现茶树并形成饮茶习俗。潮汕人饮茶的风尚,无疑是受到中原饮茶文化影响的。随着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对潮汕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以前,粤东地区属百越诸族聚居地,后来有浮滨人、山越人、畲瑶人等,在这土地上栖身山野,繁衍生息,过着“击石取火”、“狩猎网鱼”、“刀耕火种”的生活。畲族聚居潮州凤凰山,以狩猎种茶为生,有饮茶的习惯。潮州市后来逐渐形成产茶区与畲族聚居凤凰山有密切关系。

唐代,韩愈、常衮、李德裕等官员被贬来潮州。韩愈在潮州兴儒学,改民风,传播中原文化,自然也包括茶文化。常衮、李德裕皆嗜茶,自然对潮汕饮茶习俗起到传播作用。加上唐代佛教在潮州的兴起,而佛家常饮茶,久而久之,一部分潮汕人也习惯饮茶。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州王汉《金汉山诗》有饮茶记载,并在潮州金山南麓的摩崖石刻上留下“茶灶香龛平”的遗迹。又如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潮知州徐璋的《送举人》诗中云:“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呼酪奴。”(酪奴是茶的谑号)说明了潮州早在北宋时已形成饮茶的习俗,并在宴席间必备品茶的程序。南宋末期,赵宋君臣流亡至潮州,留下了帝昺饮凤凰茶,后被称为宋茶的传说。最少说明了凤凰山产茶的历史悠久。

福建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飘飘族是什么族?

飘飘族乃胡人的分支,现已剩少数,不包括在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内,但本族语言尚存,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合川(重庆)一带,具有自己的风俗。

中国官方承认的有56个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

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民族。

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