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侍从官任务,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2023-12-15 04:30:05 47阅读

破碎的侍从官任务,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8岁时继位,这一年,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7岁,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5岁。汉武帝的儿子比他孙子仅大一岁、儿子比曾孙年龄仅大三岁。

而这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相继被推上西汉皇帝的位置,刘弗陵被逼娶6岁的上官氏为皇后,在二十一岁时莫名其妙死去,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掉,流落民间的刘病已突然被推上帝位。

破碎的侍从官任务,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在他们背后隐藏的血腥残杀和罪恶阴谋,亲情割舍的决绝冷血,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年轻干练的男子被借调到平阳公主府任主管。这个男子叫霍仲孺,他与平阳公主的丫鬟卫少儿私通,把卫少儿的肚子搞大了。

霍仲孺不敢承认他睡了卫少儿,在平阳公主府任期刚好又满了,决绝抛下了已怀孕的卫少儿,回老家娶妻了,再也没有过问卫少儿。

卫少儿在平阳公主府产下一子,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霍去病。卫少儿没有告诉霍去病他的爹是谁。

卫仲孺回老家娶妻后生下一子,取名叫霍光。

一天,汉武帝外出祭祀,回来时经过姐姐平阳公主家,就进去休息。

平阳公主见弟弟来了,热情款待。让府中的美女歌舞团出来表演。

汉武帝一眼看上了一个叫卫子夫的歌女。

汉武帝在更衣的马车上与卫子夫激烈碰撞。卫子夫被带入宫中,生下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刘据,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卫子夫还有个弟弟叫卫青,之前在平阳公主府做骑奴。因姐姐的关系成为汉武帝禁卫军的首领,在打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大功,成为朝廷的大司马大将军。

而与霍仲孺私通的卫少儿就是卫子夫的二姐。

霍去病长大后跟随舅舅卫青走上征服匈奴的沙场,立下奇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这个时候,卫少儿才告诉霍去病他的生父是霍仲孺。

霍去病来到生父家,为父亲购置了田产房屋,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回长安,放到汉武帝身边担任郎官。当时霍光年仅14岁,聪明好学。

随着霍去病卫青相继离世,一场倒太子的阴谋像一张大网悄然张开。

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被逼到死角,无奈之下起兵反抗。汉武帝下令镇压,

在长安城,汉武帝调去的兵与儿子刘据的卫兵,老婆卫子夫的卫兵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太子和皇后兵少,被打败。太子刘据自杀,皇后卫子夫自缢身亡。

汉武帝对与皇后卫子夫有瓜葛的人进行彻底的清算,杀了三万多人。这就是西汉史上最惨烈的“巫蛊之乱”。

卫氏一族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才几个月大的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因被狱吏丙吉收藏在狱中而躲过一劫。

另一个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因为谨慎小心,在“巫蛊之乱”中,他选择了沉默,没有为卫氏说话,汉武帝放过了他。

霍光更是小心翼翼地侍候汉武帝,每次进宫奏事,步入大殿觑见汉武帝时,每次走的步数一步不多一步不少,二十年如一日,为汉武帝办事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丝差错。

汉武帝对他很看重和信任,提拔他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

汉武帝在62岁的时候,“偶遇”一个奇女子,双手握拳,没有人能掰开。汉武帝只轻轻一捏,这个女子双拳就张开了,手掌心还有一小块如钩子般的玉。

这个女子就是拳夫人,被汉武帝封为钩戈夫人。汉武帝与她生下一子,叫钩弋子,就是刘弗陵。

汉武帝老来得子,对刘弗陵疼爱有加,把他立为太子,却残忍地将钩弋夫人处死。理由是母壮子幼,担心钩弋夫人会像吕雉那样把持朝纲。

而“巫蛊之乱”,上层精英几乎丧失殆尽,汉武帝能用的人不多,只得将年幼的儿子刘弗陵托孤给霍光,匈奴王子金曰禪,上官舛,桑弘羊四人为辅政大臣。

汉武帝临终前下了两道圣旨:

一是封霍光,金日磾,上官舛为列候。

二是下令将曾孙刘病已收入掖廷抚养,让宗正将刘病已录进皇室族谱。从法理上确认刘病已的皇家血脉。

汉武帝在7O岁时去世,8岁的儿子刘弗陵登基,就是汉昭帝。

金日磾在刘弗陵登基第二年病逝,朝中大权落在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手中。

霍光主持朝政,外出时就由上官桀代理主持,两人关系很好,霍光还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两人成为儿女亲家。

此时,朝廷一片安详和谐,平静无波。

人对权力追求的欲望永无止境,就像有魔鬼附身,驱使人不惜手段,不惜代价往上攀爬。

上官桀身为左将军,又是辅政大臣,仍不满足,不甘心一辈子被霍光压着,屈居老二的位置。

在刘弗陵十二岁的时候,在宫中负责抚养照顾小皇帝的长公主鄂邑,提出要为皇帝选妃立后。

上官桀看到了机会,他与霍光商议,将自己年仅6岁的孙女嫁给刘弗陵为皇后。

没有想到被霍光一口拒绝。

霍光心思极为慎密,上官桀的孙女虽然也是自己的外孙女,但立为皇后,一旦生下皇子,继位后,上官家族必然借势爬到自己头顶上。另外一个原因上官氏毕竟还是自己外孙女,才6岁就送入宫中为他人妇,必为千夫所指。

虽然霍光不同意,上官桀仍不死心,让儿子上官安找到鄂邑公主的情夫丁外人,让丁外人向鄂邑公主说情,立自己孙女为皇后。并许诺,事成后,让丁外人封侯。

鄂邑公主在情夫丁外人的劝说下,同意让汉昭帝刘弗陵娶上官氏为妻并立为皇后。

在权力魔杖的驱使下,上官氏6岁就成为汉昭帝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年纪最小的皇后。

上官桀要兑现诺言,向霍光提出封丁外人为候,却被霍光一口拒绝。上官桀父子恨得牙痒痒的。

鄂邑公主见霍光不愿让自己的情夫封侯,对霍光非常不满。

御史大夫桑弘羊也不满霍光专权。

上官桀,桑弘羊,萼邑公主就与燕王刘旦联手,决心扳倒霍光。由燕王刘旦让人上奏汉昭帝,告霍光图谋不轨。

汉昭帝虽然年幼,却非常聪明睿智,他一眼就识破了上官桀团伙的阴谋。

霍光一旦倒台,这伙人就会拥立刘旦为帝。

汉昭帝明白其中利害关系,坚定站在霍光一边,揭穿了他们的谎言,说霍光不可能造反,别没事找事。

但上官桀等并未放弃,他们密谋让萼邑公主邀请霍光入宫,将其在杀掉,然后废除汉昭帝,立刘旦为皇帝。

在皇宫中动刀兵,就有可能伤及皇后上官氏。有人问上官桀父子,那皇后怎么办?那可是你们孙女,女儿。

上官安冷冷说道:追逐麋的猎狗,还顾得上身边的小兔子吗?

上官安为了权势,把年仅6岁的女儿送进皇宫与汉昭帝为妻,已突破了人道底线,令世人齿冷。为了权势,连女儿的性命都可以熟视无睹,弃之如敝履,无丝毫恻隐之心,世间竟有如此冷血绝情的人,细思极恐。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毫无人性,与魔鬼无异。

这样毫无人性的魔鬼,结局必定是悲催的。

果然,他们的密谋泄露。

霍光下令将他们全部抓捕入狱。

上官桀上官安以谋逆罪被夷灭三族。

丁外人被处死,鄂邑公主,燕王刘旦自尽。

上官皇后因没有参与他们的阴谋,毫不知情,又是霍光的外孙女,得以幸免于难。

上官皇后的亲人只剩下外祖父霍光和外祖母霍显及丈夫汉昭帝。但汉昭帝已长大,身边有很多宫女,自然会冷落这个身体还没有长开的小皇后。

霍光希望自己的外孙女能生个龙子,那么霍氏一门就更加显赫了,就问太医有什么办法让上官皇后怀孕。

太医说不要让皇帝亲近其它宫女,专宠皇后即可。

霍光想出一怪招,下令让皇宫中所有宫女穿上绔裤,就是有前后裆,用很多带子缠绕,非常难解开的一种裤,以阻隔汉昭帝对宫女的性趣。

这让年轻力壮的汉昭帝郁闷死了。

皇后6岁,当时汉昭帝还是个12岁小屁孩,对躺在身边这个小女孩,汉昭帝很容易把她当成妹妹看待,应该从来没有碰过她。

汉昭帝素来身体健壮,伟岸有力,却在21岁时死去,是什么原因而死的,史无记载。

应该是郁闷死的。一个年轻力装的男人,把身边皇后当成小妹妹,不忍心下手,而面对上千佳丽却无从下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郁闷心情呀?不死才怪。

霍光的权力大得逆天了,不但掌控朝中大权,就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控制,让汉昭帝无法过上快乐的生活,郁闷而死。仔细想来,也是极为恐怖的。

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海昏侯。(因为刘贺的封地在海昏县,他被废掉帝位后改封为侯,故称海昏侯)

刘贺当了皇帝后,他把带来的二百多人,都安排在朝廷里当官,做事非常出格,霍光心中非常不满。

霍光组织众大臣开了一个批斗大会,列举了刘贺在位27天中犯下了1127件错事,平均每天40多件。

于是在大汉朝上演了群臣审判皇帝的咄咄怪事。

霍光将大臣们列出刘贺皇帝的罪状上奏15岁的上官皇太后。由皇太后下旨,废除了刘贺的帝位。

上官皇太后只是一个才15岁的小女孩,对政事一窍不通,她只不过是霍光手中的一个玩偶,任由霍光操纵。细细想来,霍光还真是一手遮天,权力比皇帝还大,太过恐怖了。

帝位空置,霍光寻思接下来要立谁当皇帝之际,大将军府长史丙吉上书说,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现在已经18岁了,长得英俊伟岸,通经学,适合做皇帝。

若不是丙吉提起,刘病已几乎被世人遗忘了。

他出世才几个月,卫氏一族全部被汉武帝杀光,只留下这个婴儿在狱中啼哭。

当时的狱长丙吉,看到哀哀啼哭的皇曾孙刘病已,大生悲悯之心。他在狱中腾出一个干燥的房间,找来两个女囚养护刘病已。

刘病已在丙吉的关照下,长到五岁时才送出监狱由史良娣抚养。

后来汉武帝下令接回掖廷抚养。

掖廷令张贺曾做过戾太子刘据的属官,看到这个刘据留存在世的唯一血脉,为感恩曾经的主子,对刘病已关怀备至,教他读书识字,还亲自做媒,出资为他讨了一个老婆,叫许平君。

刘病已和许平君在患难中结成夫妻,两人非常相爱。

霍光并不知道丙吉在狱中照顾刘病已的事情,而霍光此时又非常信任器重丙吉,就同意了丙吉的推荐,立刘病已为皇帝,改名刘询,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即帝位,自然要立皇后。群臣当时都属意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认为霍成君会当选为皇后。

然而汉宣帝却下了一道史上最浪漫最感人的诏书:

我流落在民间为平民时,有一把旧剑,我现在非常惦记它,希望诸位爱卿帮我找回来。

众大臣为汉宣帝不忘糟糠之妻的情怀感动,山呼万岁。

许平君被封为皇后。

霍光的夫人霍显仍不死心,她让医官淳于洐趁许平君分娩时毒杀了许平君。

汉宣帝肝胆欲碎,痛彻心扉,而又不得不强压复仇之火。

他知道霍光大权在握,如芒刺在背,汉昭帝刘弗陵莫名其妙死去,刘贺说废就废,他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唯有咬牙忍住,慢慢熬,熬死霍光。他默默地接受了霍成君为皇后。

汉宣帝立许平君生的儿子为太子,霍显愤愤不平,要派人毒杀太子。

许平君被毒杀,汉宣帝已成惊弓之鸟,不管任何人拿食物给他儿子吃,必须由保姆先尝过。

霍显阴谋无法得呈,只好作罢。

霍显把毒杀许皇后的事告诉霍光时,霍光惊愕。但为保住家族荣耀,他让汉宣帝不要再追究医官门,将这逆天大案压下。

霍光已位极人臣,霍家子侄个个都已在朝中担任要职,荣耀显贵已到极点,霍夫人竟然还要让自己女儿当皇后,为此不顾灭族之危险,毒杀许皇后,还要毒杀皇太子。谁给她胆量?

自然是仗着自己的老公霍光之权势,才敢为所欲为,做下滔天罪恶。

当权欲膨胀,权力不受限制时,就会像洪水猛兽,吞噬人的良心,吞噬正义,吞噬善良,让世间遍布罪恶之花,让人间充满悲剧。细思极恐。

霍光死后,汉宣帝掌权,霍氏被灭族。霍光执政期间,励精图治,为大汉重振雄风,立下不朽之功。却因夫人依仗自己的权力,犯下逆天大罪,儿子们怕事机泄露而谋反,最终被灭族,悲剧!

上官氏成为自己爷爷和父亲手中的政治投机工具,孤独终老,家族被灭,悲剧!

汉宣帝作为皇帝,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无法保住,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这一切的根源皆因权欲这个魔鬼,让人心无法满足,让人丧失理智,无法看清自己,无法给自己清晰定位,做出人神共愤,千夫所指之事,最后害人害己。极恐。

魔兽世界的职业大厅的任务怎么做?

职业大厅不需要担心,等你去破碎群岛做任务时达拉然会有任务叫你去的一般都是到达拉然,拿到第一把神器,然后就到职业大厅了职业大厅就是7.0的要塞,随从任务,神器加点洗点还有每周秘境奖励的箱子都在里面

你觉得我们能否找到其遗骸?

完全没有必要。婉容所谓的棺材是拿床板和钉子临时钉出来的,而且埋的非常浅,现在早成渣混在泥土里了,难不成再提炼出来?死者已矣,就别再折腾她了吧,当初没立牌子没做记号是好事,再过些年,连崇祯上吊的歪脖树都能推倒后烧了,您想吧。而且即便找到有什么意义呢?替她家人还是替溥仪厚葬她?貌似溥仪本人都不在乎,咱们跟着起什么劲呢。婉容的父亲荣源和同仁堂乐达聪是莫逆之交,本来想结个亲家,可惜婉容被溥仪,或者说是被端康太妃看上了,所以无奈之下才进了皇宫,据他的弟弟润麟说,自从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到出嫁,婉容一直在哭,看来她对未来的生活已经有些不好的猜想,什么猜想呢,至少想跟以前一样这转那转的是不可能了,皇城虽大,但也架不住见天溜达,每根草都记得长啥样那跟坐牢也没啥区别。赶上那时代没办法,婉容是个既开明又保守的女人,开明在于家教并不古板,虽然四书五经琴棋书画都要会,但是英语和西方礼仪什么的,婉容也都学,算是受过新式教育,在思想上开明的地方在于,乐于接受新事物,人也比较好学,入宫以后还是坚持跟着溥仪所请的外教学习英语,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思维保守的一面则是看不惯某些“不守规矩”的人,比如文绣,大婚时溥仪没让文绣跪迎婉容,婉容不大乐意,觉得没规矩,在她看来,她是皇后,而文绣不过是个妃子,但是这个妃子好像有些自视过高,其实文绣只是性格使然,反正后妃之争几乎一天都没消停过,令人纳闷的是,婉容只对文绣这样,哪怕对待身边的太监宫女也都非常好。至于婉容的新式思维,很遗憾,也体现在对文绣的态度上,婉容不喜欢二女共侍一夫的模式,所以文绣就遭了秧,自从婉容进宫他俩就没消停过,一直对抗到冯玉祥的首都革命。在冯玉祥看来,溥仪搞复辟就是单方面彻底撕毁约定,因为这是一切优待条款的根本,所以毫不客气的派人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溥仪一干人等就跑去了天津静园,后妃的吵闹愈演愈烈,溥仪也越来越偏向婉容,文绣心寒之余,听劝借机逃到国民饭店,后又跑到租界藏了起来,最终与溥仪离婚。

离婚事件对于溥仪来说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全国的报纸大肆渲染让他颜面无存,他觉得搞到这种地步就是婉容胡闹的结果,所以开始慢慢疏远冷淡婉容,婉容已经看出了苗头但是她却缺乏决断,旧式思想此时占据了上风,溥仪跑到东北,她也傻傻的跑了过去,后果可想而知,等她她明白溥仪所处的位置只是个傀儡,一切都晚了,两次企图逃脱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婉容精神上非常空虚,对常年没有夫妻生活也有了不满,于是与侍卫有了私情,溥仪大怒,想杀掉婉容的情人祁继忠和李体育,但一是不敢,二是没权,三是日本人也不允许,正是因为祁继忠配合川岛芳子,溥仪才被骗到东北,嗯······算是骗吧,他自己也乐意,作为奖励和提拔,日本人此前把祁继忠送到了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属日本人的嫡系汉奸,所以溥仪只能给些钱打发他们走了,李体育还算规矩,祁继忠后来做了日伪少将,这些不多赘述,有机会再聊。

留下来的婉容被禁足不能离开自己的房间,本来在皇宫里婉容就吸食鸦片,那时候是为了抵御痛经的痛苦,还是溥仪建议的······被圈禁后,吸食量再次加大,人彻底废了,站立行走都成问题,精神也开始不正常,疯的时候大哭大笑,不疯的时候就大骂他父亲荣源把自己卖了,害惨了自己,但一切于事无补,即便后来荣源前来探望也带不走女儿,溥仪不放。

日本战败,吉冈安直想把溥仪送到日本,也有人说(包括溥杰等很多亲历的人)是没见过那么巧的,好像是日本人和苏联人有约定,溥仪他们被作为交换条件送给了苏联人,而被抛弃的女眷们,包括嵯峨浩、李玉琴和婉容则被抗联收留,是收留哈,可不是逮捕,因为没法放······

李玉琴家在长春,好歹晃荡晃荡就回去了,嵯峨浩和婉容可不行,溥杰的老婆嵯峨浩是日本人,需要护送到聚集点或与亲属团聚后集体遣送回日本,婉容不能放,放了她,她就死了,那时候的婉容病情很重,加上断食鸦片的关系,大小便失禁,婉容的衣服,李玉琴在的时候李玉琴洗,李玉琴回家了嵯峨浩洗,嵯峨浩也被送走就只能守卫人员洗了。

到底是保护还是关押,嵯峨浩最清楚,在通化的时候,她们住公安局宿舍,到了长春则住在解放军招待所,后来因为局部地区情势严峻所以才被迫转移,而到了延吉就没那么好的条件的,刚转移到延吉的时候,他们被提前得到消息的民众包围,抬手就打,婉容和嵯峨浩被人吐了满脸的唾沫,婉容已不自知,嵯峨浩哭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她们如果走出去,估计走不了2里就完事了,解放军在东北地区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再加上东北群众死恨日本人,所以连带着溥仪和溥仪的家属也都一起恨上了。

她们的自由并没有受限,虽然住在监狱,但是监狱内外都是随便走的,嵯峨浩走后,组织上也来人照顾婉容,哥俩,解放后职位都不是很低,他们的母亲是个信佛的老太太,对婉容比较同情,所以自掏腰包让儿子去饭馆炒菜给婉容吃,当时缴获的鸦片很多,但直接给婉容吸食可不行,所以变通了一下,煮了些鸦片水给婉容喝,可惜婉容以前的吸食量太大,这些对她已经不起用了,身体就像置放仨月的西瓜,彻底瘘了。

女眷们都走了,包括溥俭一群人也都放了,只剩婉容孤身一人,业已完全无法起床,找了医生也收效甚微,在46年6月20日凌晨,婉容终于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走的并不安详,监狱只是把她用席子卷上扔到了排水沟旁,还是那个老太太嘱咐儿子,给婉容临时钉了一副棺材,好歹算是入殓,因为婉容溥仪家属的身份,怕引起大家的愤怒,所以没有做任何记号,就埋在了南山墓地,说是墓地,其实那时候就是乱坟岗,照顾婉容的兄弟俩则在3个月后另外接受了任务,离开了那里。

婉容自入皇宫,悲苦一生,好在临死前遇到了好人,李玉琴和嵯峨浩主动找到婉容负责照顾她,只知道大哭大笑的婉容竟然偶尔能够正常聊天了,脸上也见了笑容,后来脱离鸦片后身子抗不住全靠嵯峨浩和李玉琴照顾。

嵯峨浩本来有两个选择的,一是跟李玉琴一起回长春,二是继续随部队走,把她送到安全的地方和亲人会合,嵯峨浩不放心婉容所以才一起去了延吉,后来在延吉转移牡丹江的时候,婉容已经彻底没救了,部队怕她死在半路,所以又退了已经专门雇佣的马车,嵯峨浩也不得不跟随部队走了,此后,婉容又遇到信佛的老太太,住的不太好,不过说是监狱,其实就是仓库,最后有陌生人好心收尸,好心埋葬,在那种条件下,还能强求什么呢,总算是解脱了吧。

现在那里已经变成延边艺术中心剧场,估计没人敢直接强拆剧场找婉容^_^,所以这份心思还是放下的好。

她的被废让天下人同情?

其实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被废从根本原因上来说还是明成祖朱棣的错。

朱瞻基本有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果却被朱棣给他选了胡善祥当妻子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最喜爱的嫡长孙,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登基为帝,他很快就册封了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为皇太子。

不过朱高炽身体肥胖,为人宽仁,不是很受朱棣喜爱,朱棣能册封他为太子,完全是出于对朱瞻基的喜爱。

由于朱高炽不受朱棣喜爱,因此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想把朱高炽取而代之。后来朱棣察觉到了次子和三子的野心,他为了巩固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为了杜绝朱高煦和朱高燧的野心,所以在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册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这也代表着朱棣决定皇位就在朱高炽这一脉传承下去。

朱瞻基自幼就是如此受祖父朱棣的喜爱和器重,还成为皇太孙,因此朱棣对他非常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读书学习各个方面朱棣都十分关心。

在朱瞻基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就向他的老妈张氏推荐了一名女孩和他结娃娃亲。

原来彭城伯夫人是河南永城人,当时的永城县有一名主簿名叫孙忠,他的母亲与彭城伯夫人关系比较好,两人经常走动。孙忠有个女儿孙氏,长相秀美,人也聪明机智,彭城伯夫人很是喜爱她,于是她就许诺孙家,要让孙氏当自己的外孙媳妇,给皇太孙朱瞻基当妻子。

因此就有了后来彭城伯夫人向张氏推荐孙氏和朱瞻基结娃娃亲的事,一般儿女的婚事父母也就能做主了,但是朱瞻基可是朱棣最喜爱的孙子,朱棣十分关心他,所以朱瞻基的婚事必须得报告给朱棣批准。

当朱高炽和张氏把这事报告给朱棣后,朱棣听说是亲家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女孩,也就给了个面子,下旨接孙氏入宫抚育,这意思就算是让孙氏和朱瞻基自幼先培养一下感情。

孙氏入宫时与朱瞻基都是11岁,两人就这样日常相处,自然就有了青梅竹马的感情,而且孙氏为人机灵聪明,善于察言观色,也使得朱高炽和张氏对她颇为满意。所以这也让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孙氏未来必定是朱瞻基的妻子了。

不过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瞻基18岁的时候,朱棣却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那就是朱棣没有为青梅竹马的朱瞻基和孙氏举行大婚,反而下旨命有司在全国范围替皇太孙朱瞻基海选正妃。

这就是意味着朱棣并没有想让孙氏直接成为朱瞻基的妻子,他还是想替孙子朱瞻基再多选一些女孩。不过朱棣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念在孙氏自幼入宫侍奉朱瞻基,因此她可以不用海选直接成为候选人之一,这也算是孙氏的特权吧,不过孙氏跟了朱瞻基7年,却只换来了一个候选人的资格,多少心里肯定也会有失望和落差。

通过有司官员的层层筛选,来自山东济宁的女孩胡善祥脱颖而出。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任城县人,她比朱瞻基小了两岁,她的父亲叫胡荣,其家族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并非名门望族出身。她家中有七个姐妹和两个哥哥,她在姐妹中排行第三。

胡善祥的大姐胡善围很厉害,胡善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入宫,后来更是获得朱元璋的赏识和喜爱,成为宫廷女官,由于胡善围的关系,胡善祥的父亲胡荣都获得了世袭锦衣卫百户的职位,也是由于胡善围与明朝宫廷的关系,胡善祥才能被推荐参加海选。

据历史记载,胡善祥长相比较秀丽,但她不是那种妖媚姿色,她虽然长得漂亮,但却十分端庄,没有绝色美女的妩媚之气。而且胡善祥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对待父母还极为孝顺,因此她在家乡当地素有秀美贤惠的名声。

后来有司官员把胡善祥和孙氏两人的资料名单递到了朱棣这里由他决定,朱棣仔细考察了胡善祥和孙氏之后,他认为胡善祥长相秀美庄重,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因此他最终决定让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当嫡妻,成了皇太孙正妃,不过为了补偿孙氏,他也特意下旨让孙氏成为朱瞻基的侍妾,成了皇太孙嫔。

虽然没能成为朱瞻基的嫡妻孙氏有些落差和失望,但她是非常精明的人,她没有任何抱怨,反而还劝慰一心想娶她为妻同样也有些失望的朱瞻基,她劝朱瞻基要像对自己一样对待胡善祥。而且婚后孙氏也确实以侍妾身份对胡善祥礼数备至,可以说这段三角恋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一方闹事。

孙氏很有手段,胡善祥最终无辜被废

后来朱棣和朱高炽先后去世,朱瞻基顺利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成为皇帝之后嫡妻胡善祥自然就成了皇后,而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孙氏也被封了贵妃,不过孙氏的贵妃却与众不同。

因为朱瞻基为孙氏打破了传统宫廷册封礼,按照古代后宫身份地位,皇后最为尊崇,其次就是贵妃,但是在册封礼上只有皇后才会被授予金册和金印,可是朱瞻基十分喜爱孙氏,所以他在请示母亲张氏之后,特意授予了孙氏金册和金印。

也就是说孙氏的贵妃册封礼堪比皇后,朱瞻基也由此给后世开创了一个新的后宫职称,那就是皇贵妃。由此也可看出朱瞻基对孙氏有多么偏爱。

在成为皇后之后,胡善祥做得很到位,她带头在宫廷中勤俭节约,使得宫廷风气趋向勤俭,对待婆婆张氏也是极为孝顺,对待孙氏也能包容,因此胡善祥很有贤后风范。

可是胡善祥不善妩媚顺从朱瞻基,朱瞻基在历史上虽然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也有偷懒的时候,比如他喜好斗蟋蟀,因此忠厚耿直的胡善祥当朱瞻基懒散下来时,就会去劝谏朱瞻基,虽然最初朱瞻基很欣赏胡善祥如此贤妻一般的规劝自己,但是久而久之他也就不太高兴起来。

除了性情忠厚耿直触怒朱瞻基之外,胡善祥最关键的还是生不出儿子,胡善祥嫁给朱瞻基之后连生两个女儿,后来胡善祥由于生育两个女儿之后,身体状况不太好,开始体弱多病,再加上她不会来事,不会顺从朱瞻基,也使得朱瞻基很少再去宠幸她,因此她就更难生出儿子。

相比之下孙氏温柔顺从,会妩媚讨好朱瞻基,再加上他们俩感情基础深厚,这也导致后来朱瞻基越发疏远胡善祥,而与孙氏亲近。虽然孙氏最初生的也是女儿,但是在朱瞻基对她越发喜爱之下,她很快就给朱瞻基生出了长子朱祁镇。

于是一个不会讨好,不够妩媚,还生不出儿子,另一个妩媚顺从,还生出了长子,这样一比较,朱瞻基逐渐就有了废掉胡善祥皇后之位的想法,想把孙氏扶正成为皇后。

孙氏在这个过程中也表现得很有手段,她一面笼络一些朝臣,使得部分朝臣在朱瞻基面前建议孙贵妃生育了皇长子,理应成为皇后,这也坚定了朱瞻基废后的想法;另一方面孙氏还表现得对胡善祥越发恭敬,还经常劝慰朱瞻基应该多去宠幸胡善祥,好尽快让皇后诞下嫡子。

可以说孙氏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两面派的手段,而朱瞻基也很受用,他反而认为孙氏如此贤惠大度,更加想将她立为皇后。

因此朱瞻基就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废后事宜,古代皇帝废后是需要昭告天下,必须明确昭示出皇后的过错,得到天下人认同之后才能废后。胡善祥不仅没有过错,反而很有一代先后的风范,所以朱瞻基召开会议就是想让群臣接受自己把无错的胡善祥废掉。

胡善祥的没有过错,反而还很贤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朱瞻基如此想废后,很多朝臣自然不赞成,尤其是朱棣遗留下来的重臣杨溥、杨士奇、杨荣、夏元吉等重臣都极力反对朱瞻基废后。

可是朱瞻基坚持要以没有生育儿子为由废掉胡善祥,于是他不顾群臣反对,坚决要废掉胡善祥,并让史官找出历史上哪位皇帝是因妻子不能生育而废后的。

历史上但凡哪个皇帝想做坏事了,他们都会让史官找出前代帝王的事例,这就代表着历史前辈们有人这么做过,我这么做就行得通了。

于是一些想迎合朱瞻基的官员就给他找出了前辈案例,这个案例就是宋仁宗赵祯以不能生育皇子为由废除了结发妻子郭皇后的案例。

不过要知道宋仁宗废后并不单纯是因为郭皇后不能生育皇子,主要还是因为郭皇后嫉妒心非常强,是个醋坛子,经常阻止宋仁宗宠幸其他妃嫔,后来宋仁宗宠幸其他妃嫔时,她居然盛怒之下扇了宋仁宗一个大嘴巴,最后忍无可忍的宋仁宗才把她废掉,但是出于顾及颜面,宋仁宗在废后诏书中只宣称郭皇后是不能生育皇子,并没有提及自己挨了一耳光的事。

相比之下胡善祥则要比郭皇后善良宽厚多了,可是朱瞻基却不会细想这些,他只是想找到历史先例。

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以胡善祥婚后多年没有生育皇子为由,让她主动辞去了皇后之位,胡善祥只得遵照朱瞻基的旨意辞去了皇后之位。半个月之后,朱瞻基下旨册封贵妃孙氏为皇后,孙氏在册封礼上还假意推辞说:“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孙氏的意思就是皇后只是身体不好,身体好了之后自然会有儿子,我的儿子怎么能超过皇后的儿子成为太子。

看看孙氏的表演,这番话如何能不让朱瞻基感动。后来胡善祥如此被废掉皇后之位引起了天下人的同情,因此民间对胡善祥极为称颂。朱瞻基后来得知民间如此同情和称赞胡善祥,他也颇为后悔,对胡善祥也抱有愧疚之心。后来每当谈论起废掉胡善祥的事情,朱瞻基都懊悔的称是自己年少轻狂所致。

被“辞职”的皇后胡善祥只能出家,朱瞻基让她在长安宫中修道,称之为静慈仙师。不过由于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十分反对废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但她终究没能拗过儿子朱瞻基,虽然张氏没能改变胡善祥被废的结局,但是她却对胡善祥依然如同儿媳、女儿一般,能以太后之尊在宫中维护胡善祥的利益。

而胡善祥也依旧视张氏为婆婆,对张氏始终秉持孝顺,被废后胡善祥依旧每天到张氏的寝宫请安问好,张氏生病时,胡善祥十分关心和焦急,对张氏服侍有加。由于张氏没能改变胡善祥被儿子朱瞻基所废,因此她对胡善祥有些抱憾,所以在胡善祥被废之后,张氏还经常把胡善祥叫到身边给予开导。总之胡善祥被废之后,与前婆婆张氏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如同母女一般。

并且每到宫廷宴会时期,张氏都会把胡善祥叫过来,而且必须让胡善祥在宴会席间坐在已经成为皇后的孙氏之上,朱瞻基由于后来对胡善祥的愧疚,也就默许了母亲张氏如此抬高胡善祥。

张氏如此也使得孙氏的皇后威严受损,她每次宴会之后都会为此郁闷数日,但是孙氏却无可奈何,她不敢反对张氏宠爱胡善祥,更不敢在朱瞻基面前表露出来不满。

就这样一直到后来朱瞻基去世,在朱瞻基去世后,孙氏所生的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胡善祥依旧是在张氏的庇护下继续在宫中修道,十分清静。

在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去世,胡善祥得知前婆婆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她虽然早已经与朱瞻基脱离了夫妻关系,但张氏待她如母亲一般,她依然坚持以儿媳之礼为张氏守孝。

胡善祥对于前婆婆张氏的去世十分悲痛,因此不久之后,在正统八年(1443年)胡善祥怀着对张氏的悲痛而去世,终年41岁。

在胡善祥去世20年后,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皇后建议恢复胡善祥的皇后名位,而当时的朱祁镇历经了土木堡之变,当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虏,被放回来之后又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起来,又通过夺门之变二次复位,可以说朱祁镇当时饱经人间沧桑,他对很多人和事都抱着同情的心态。

而且钱皇后对朱祁镇不离不弃,在他被俘虏期间,钱皇后日夜跪在佛祖面前为朱祁镇祈福,为此哭瞎了一只眼睛还跪瘸了一条腿,因此朱祁镇二次复位之后,对于钱皇后极为敬重,对她言听计从,于是朱祁镇出于对钱皇后的尊重和对胡善祥的同情,决定下旨追封胡善祥为静慈皇后,并给她修建了皇后规模的陵寝。

朱祁镇对胡善祥的追封也让他赢得了当时的朝臣和百姓的称赞,胡善祥也算是在死后又重新被恢复了皇后身份。

写在最后

胡善祥是一个贤惠且合格的皇后,但她却无辜被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废掉的皇后,所以当时的朝臣和百姓都对她十分同情。

可是孙氏当皇后也很称职,如果没有孙氏在土木堡之变中主持大局,支持重臣于谦等人扶立朱祁钰成为皇帝,也许明朝就要亡国了,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保留南方地区,那就意味着要提早建立南明政权了。

所以胡善祥贤惠,孙氏有才能,两人都很适合当皇后,但是从根源说起还就是朱棣的错误决策,孙氏与朱瞻基毕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如果朱棣当初是让朱瞻基娶孙氏为嫡妻,纳胡善祥为妾,以胡善祥的贤惠和没有野心,她肯定不会去和孙氏争夺皇后之位,这也就不会造成她被废,最终落寞一生的结局了。

马克龙为什么突然提出要组建欧洲军队?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马克龙要组建欧洲军,谁是赢家?答案是德国和法国。谁是输家,只能从国际的反应上来看,输的最惨的当然叫唤的最响,反应的最激烈,反击的最猛烈。

之所以说是德国,首先要知道德国自二战战败以来,就不是正常国家,虽然德国有武装力量,但德国的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人,基本上完全受制于美国。所以任凭特朗普怎样羞辱默克尔,德国都必须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众所周知,德国的经济、科技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正因为德国军事上不能自主,而且还是军费上的冤大头,比如最近北约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军演,德国的出资就占了九成之多。虽然德国的国防预算很低,但经济上的大笔费用都是为他国的军事买单,而且还要承担军事造成的难民、重建等后果。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主要的一方,可见德国只要拥有了军事力量,德国还能这么低调做事吗?

另一个受益国,非法国莫属,二战以来,法国都尽力维持法国自己的独立自主,但是由于法国的的民族特性,却陷入半受制于美国的局面,而且时刻要看美国的眼色行事,稍不如意,美国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一旦欧洲军组建成功,法国可以凭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当仁不让的成了欧洲军的大拿。而且遇到美国的无理要求时,法国可以推脱需要欧洲国家的协调一下。同时也解决了法国自己在北约里孤掌难鸣的尴尬位置。

那么谁是最大的输家?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那个当面怒怼马克龙还不解气的家伙,又接二连三的发了好几个推特。这就是伤不到谁,谁不知个中滋味,正是伤他伤的最狠,他才叫唤的最欢。

最明显的是,欧洲组建了自己的军队,欧洲的防务欧洲自己解决,这个家伙就没有理由三天两头的追着欧洲要军费了,对于一个守财奴,送钱可以,少送钱都不行,何况你还要不送钱?

欧洲防务自己解决,美国在欧洲庞大的军事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对于一个甚至侵略他国来实现军事存在的霸主强盗,更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年出于祸害他国的目的,把美军请来,绝对没有想到后来把自己搭了进去。

当然,欧洲组建欧洲军,还有其他国家或者受益,或者受到损失,但那都靠自己运作操作来争取,毕竟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都是只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谁还关心别人的感受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