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腿铠(后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名将)

2023-12-15 05:40:05 47阅读

前锋腿铠,后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名将?

引言

人们之所以喜欢研究三国,很大程度上是“着迷”于三国时代的人才。

毫不夸张地说,那是中国历史上人才涌现的一个巅峰。虽然不敢说是唯一,但要是论人才出现的“密度”三国绝对可以进入前三。

前锋腿铠(后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名将)

那是一个谋士与武将辈出的年代,尤其是前三国时代,那真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论谋士,荀彧、荀攸、诸葛亮、法正、鲁肃,哪一个都有“谋国之才”;论武将,张辽、徐晃、关羽、张飞、马超、周瑜,随便一个都可以领兵一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豪杰总会老去,然后凋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豪杰。

分析

有人说,后三国时代与前三国时代相比,出现的能人有很少。即便是前三国时代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到了后三国只要活着就能成为重要角色。

事实真的是如此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从统治者角度上说,后三国时代的确远不如前三国,但如果从臣属的角度说,后三国依然是人才济济。

既然题目中以“赵云、张郃”的死来作为时代的划分,那么咱们就聊聊在他们死后还有哪些名将。

仅从蜀汉一方来看,此时的蜀汉还有魏延、王平、邓芝、霍弋、姜维、廖化、吴懿;而曹魏集团(以及继承者西晋)则有邓艾、钟会、杜预、羊祜、王濬、文鸯;东吴集团则有陆逊、陆抗、朱然、诸葛恪、丁奉、朱桓。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名将一点都不少,而且这些人的能力丝毫不弱于前三国的名将,很多人甚至更为全面。如此之多的人才,想要排出一个前五名,那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硕果仅存的魏延与陆逊

赵云、张郃之后,三国的一代名将就基本凋零了。但大家不要忘了,此时还有两个“老”将,他们也是可以归属到一代的。

一个就是蜀汉集团的魏延,还有一个就是东吴集团的陆逊。这两个人的能力,即便是放在将星云集的前三国时代,也都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

先说魏延,从能力上而言,就算是五虎上将放在他的面前,他也足有抗衡之力。自从他投身到蜀汉集团后,一直就被委以重任: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备以魏延为汉中太守,北据曹操,换句话说,刘备是把大本营的防御都交给魏延了。而在刘备死后,魏延随同诸葛亮北伐,更是屡屡破败曹兵: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他还曾向诸葛亮提出过兵出子午谷的计划。虽然说,诸葛亮没有采纳,但从军事角度而言,兵出子午谷对当时的蜀汉而言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仅此一谋,就可以看出魏延军事谋略之大胆与魄力。

再说陆逊,这是三国一代名将与二代名将过渡时期的军事主官。比一代名将年轻一些,却比二代名将要更为年长。

他最大的战绩就是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彼时的东吴集团在刘备集团的攻势之下,几度陷入危机。正是陆逊于此时挺身而出,选准时间和地形给刘备集团以致命一击。

但在小编看来,这只是一个军事家的级别,真正能让陆逊称之为战略家的是他没有对刘备赶尽杀绝。

刘备兵败之后,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认为要全力出击,可陆逊却判断出来后方的荆淮一线可能会有危机。之后立即调兵回防,以御曹兵: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陆逊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魏军会出兵,是因为他懂得战略、政略的格局,知道此时东吴最大的敌人应该是曹魏,与蜀汉交锋能做到自保即可。而且,他也知道,曹魏集团会在此时做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猛将——文鸯

前三国时代的名将中,勇武者不胜枚举。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中,都有很多勇武绝伦的将领。蜀汉集团的关张赵马黄,曹魏集团的张辽、徐晃、夏侯渊、夏侯惇、乐进,东吴集团的孙策、黄盖、程普、甘宁、周泰随便出来一个那就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

可到了后三国时代里面,名将更多的是以谋略闻名,说到勇武好像都差了那么一些。但有一人是个例外,他的勇武与一代名将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人就是文鸯:

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

勇力绝人是有多勇呢?这是一个在历史记载中,杀过七进七出的悍将:

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赵云七进七出是小说家的演义,但文鸯的却是真的。如此彪悍之人,自然应该在前五名中给他一个位置。

进入文武双庙的杜预

杜预,人称杜武库,这是对他知识渊博的肯定。更为厉害的是,这是在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用厉害来形容他已经不够了,应该用传奇。

他本人没有任何的武艺,哪怕就连基本的拉弓射箭他也做不好。在他之后,还有一个没有任何武艺的传奇名将,就是南北朝时期那个“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

不过,不会武艺并不影响他成为名将,更不影响他成为军事家。他的军事成就不多,人生的军事大事只有平吴这一件。

按理说,以西晋的实力战胜东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绩,六路发兵,全面的碾压式作战,东吴肯定得败。

但话不是这么讲的,杜预的确是有足够的优势兵力,可他每次的“局部战役”却常常是不足千人而下东吴一城。

杜预领兵攻城略地,最大的特点是“省”。他不依仗自己的优势兵力,而是精巧地把士兵安排在最合理的位置,用最节约的方式解决战斗。夸张点说,杜预就是战场手术刀,就一个词精准。

屯田能手:邓艾

邓艾:蜀汉的终结者。他是将曹操和司马懿屯田军政贯彻到底的人,而且“屯田”是围绕了他一生的一项工作。

本来是屯田部民,当了官之后也是管理屯田,军事作战也是以屯田为主:

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与石苞皆年十二三。谒者阳翟郭玄信,武帝监军郭诞元奕之子。建安中,少府吉本起兵许都,玄信坐被刑在家,从典农司马求人御,以艾、苞与御,行十馀里,与语,悦之,谓二人皆当远至为佐相。艾后为典农功曹,奉使诣宣王,由此见知,遂被拔擢。

纵观邓艾的军事生涯,如果要说他有什么特长的话,那就是没有特长。

军需粮草邓艾擅长屯田储粮,防守作战邓艾能够以逸待劳,偏师取巧邓艾可以迂回袭蜀,大胆冒险邓艾敢于壮士断腕,对士兵邓艾是爱兵如子,对百姓邓艾也不滥杀一人。

邓艾真的没有特长,因为他什么都擅长。确切地说,作为一个军事将领,邓艾在军事领域上面没有短板。

结语

后三国名将中,很多没有直接交过手,无法知道究竟谁强谁弱。即便是直接交手过的,很多情况下看,也是各有胜负。

排出来前五名,这是一个没法进行的排名,只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排名。

从防守上来说,霍弋、朱然、丁奉都是擅长防守的将领;从进攻来看,钟会、王濬、廖化、都各有所长;打拉锯战,那自然是陆抗、羊祜更为精通;论到练兵少有人比得了王平;至于邓芝那更是上马杀贼,下马也杀贼的狠角色。

如果真要排出前五,我们只能从某一个角度去排名。绝对的前五名是不存在的。

疯狂阿不都投篮14中12?

低迷三战终觉醒!新疆队草33+6三分创两新高,MIP当之无愧

北京时间3月26日,新疆男篮以134比100大胜浙江广厦,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首节新疆就领先广厦6分,次节一波36-29让比分被拉开到13分,第三节打完新疆再赢1分广厦已经全无士气可言,末节新疆更是打出了45比25的进攻浪潮大胜广厦,这场比赛新疆男篮真的是赢的酣畅淋漓,这场比赛的主角也一早拟定他就是新疆队草阿不都沙拉木,他真的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又帅又能打。

在这场比赛之前,阿的江为阿不都颁发了18-19赛季的MiP(最快进步球员)奖项,在17-18赛季阿不都场均只有18.6分钟,仅拿下6.8分4.1篮板1.3助攻0.6抢断0.3盖帽,两分球命中率57%,三分球命中率32%,但他在这18-19赛季,场均36.3分钟,拿下18.4分7.3篮板1.9助攻0.9抢断0.8盖帽,两分命中率63%,三分命中率41%,可以说拿下MIP是毫无异议的,而且这场比赛阿不都也真的是完美展现了自己应该拿下这个奖项,因为之前三场比赛他的表现都不温不火,在拿下MIP奖杯后立马暴走。

阿不都沙拉木在3月5日击败山东的比赛中狂砍40分13篮板1助攻1盖帽,命中7个三分球,在那场比赛之后的三场比赛阿不都的表现都不算太好,,之前的三场比赛一场10中3,拿下12分10篮板2抢断,一场16分6篮板,上一场是全场36分钟,9分6篮板2抢断,也就是说之前的三场比赛他一共只拿下37分22篮板,但在这场对阵广厦的季后赛中他爆发了,全场比赛37分钟,14中12,三分7中6,拿下33分8篮板3助攻,一战创下季后赛得分与三分球命中新高,这场比赛阿不都真的太出色了。

阿不都此役可以说是不可阻挡,首节5中5,拿下10分,次节单节再拿9分,半场7投6中、其中三分球4中4,独得19分5篮板,第三节打完已经拿下26分,末节他带着33分8篮板+6记三分球下场时全场球迷更是为他响起了MVP的呐喊声,他这个18-19赛季的最快进步球员真的是当之无愧,阿不都之前在采访中曾表示过男篮世界杯12人大名单必定有他一席,他也明白季后赛的表现很可能关乎到男篮世界大名单的席位,他要想稳居大名单中必然要打出比常规赛更出色的表现,他“不三不四”的属性要展现的更彻底,让李楠指导明白他是中国男篮锋线上最有潜力的超级新星。

阿不都沙拉木在男篮一队中其实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管是雅加达亚运会还是世预赛他的表现都不错,如今他的目标是先帮助新疆男篮冲击总冠军再帮助中国男篮重回世界前八之列,打好季后赛是第一步,这场比赛他拿下的33分是全场最高,他为自己开了一个好头,相信阿不都在未来会成为新疆的顶梁柱,也能成为男篮的核心之一。

文/颜小白

步兵为主的岳家军如何应付?

我虽然并不是冷兵器专家,但是本人当兵的时候也是刺杀训练标兵,从小又喜欢听评书《岳飞传》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从小就对宋金之间的战争比较感兴趣,因此将自己的拙见发上来,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什么是铁浮屠?

浮屠是佛教用语,佛塔的意思,铁浮屠就是铁塔。为什么叫做铁塔呢?这是因为金国骑兵的马肩高1.2-1.3米,而金国骑兵在马上配上铁盔之后高度达到2-2.1米(成年男性上半身高约0.7-0.8米),向宋军步兵平均身高1.6米来说确实可以算得上铁塔了。(东北地区成年男性身高相比南方地区要高不少)不少宋军士兵挥刀都无法砍到金国骑兵,因此造成了铁浮屠无敌的假象。

应对方法

历史上步兵如何应对骑兵,军事学家们普遍认为的观点是,只有在防御战中步兵才能取得和骑兵1:1的交换比,而在运动战中和进攻作战中,步兵的机动性明显处于下风,骑兵通过冲锋可以冲散步兵的方阵,之后就是骑兵对步兵的屠杀了。因此历史上金国的部队都是以劫掠为主,在进攻宋朝城镇后很少驻守大多是焚烧破坏后离开。

而宋军在防守作战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应对方法,那就是利用防御工事和长柄武器攻击骑兵的战马,在马受伤之后攻击骑兵。或者使用未开封的钝器等打击武器打击军马并打落敌方骑兵。根据北宋时期的局势巨作《武经总要》中记载在宋辽、宋金战斗中,主力是步兵的宋军要面对铁骑上的辽金骑兵,抡起大棒和锤去砸击敌人的兵马,当然比用单薄的刀枪直射更为有力。也许这就是宋辽金时期宋军大量使用棒类砸击兵器的直接原因。

可惜的是金军并非以铁浮屠为主,铁浮屠更类似今天的坦克部队。在此之前金军都会驱赶奴隶和步兵作为前锋,当两军交战时在出动铁浮屠进攻宋军部队。在混战之中宋军通常无法之前操练的战术对抗铁浮屠,因此在面对金军步兵和铁浮屠的夹击之下,普通的宋军早已崩溃后退。而岳家军在这时会通过暂时后侧来重新组织防线,避免出现混战。一旦金军发动进攻就会按照之前演练的战术打击铁浮屠,而金军一旦撤退岳家军就会出击。岳家军是能将统帅的战略和战术贯彻的部队,可惜一代治军名将最后死于政治斗争。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精锐部队?

整个抗战过程中有这么一支让日军都闻风丧胆的“虎贲部队”。一支曾经让美军也刮目相看的部队,一支曾经为了保卫国家、抗击侵略的部队,它的辉煌与荣耀,全都随风飘散在1947年的孟良崮,再也无法聚集了,这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部队就是整编74师(74军)。

74军在抗战过程中绝对是一支英雄部队,下面麻花就带大家来看看这支部队为何能成为精锐的。

74军主要人员

成军过程

1937年8月,淞沪战役打响,由于当时国军是以师这个建制与日军作战,整个战场上国军投入了数十个师,每个师之间独立作战,难以形成统一且有效的指挥,导致战场局势不容乐观。为此,国军增设了军一级的建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初国军草草组建了74军,下辖王耀武的51师和俞济时的58师,第一任军长俞济时。

俞济时

51师的前身是国军补充一旅,这个补一旅可不简单,在土地革命时期给红军造成过巨大损失,可以说是红军最痛恨的国军部队之一了,补一旅在1936年被升为新编11师,同年8月改番号为51师。

王耀武

58师是俞济时1935年亲自创立,这支部队中炮兵、工兵、辎重部队等建制齐全,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少有装备齐全的国军部队,所以58师从创建的那一刻起就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

由此可见,不管是王耀武的51师还是冯圣法的58师又或是后面的57师都是能独挡一面的部队。加上俞济时这个务实的军长,注定了74军将不平凡。

冯圣法

74军的表现当得起精锐的称号

74军组建后的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对日军的作战当中,王耀武的51师就协助11师血战罗店;冯圣法则率58师在浏河口抗击日军登陆。从这个时候开始,74军在战斗中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为了一支敲响日军丧钟的部队。

1937年11月,74军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重创日军后撤出南京;1938年5月,74军作为后备部队担任阻击日军第16师团的重任;同年8月,薛岳打响了著名的万家岭战役,74军作为该战役的主力重创日军101师团,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打得日军怀疑人生,纵观整个抗战过程都是少有的大规模歼灭战。

万家岭大捷

1937年9月湘北会战打响,这是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后以51师(师长李天霞)、57师(师长施忠诚)、58师(师长廖龄奇)的完整建制与日军展开的首次交锋,一战毙伤日军40000余人取得湘北大捷。

1941年3月的上高战役中,74军更是获得了“飞虎旗”这个国军中的最高荣誉;同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74军将士誓死坚守常德,以万余英雄的代价守住了常德,同时歼灭日军8000余人,战争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其中74军的将士的表现有目共睹,而这场会战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1945年2月,芷江(雪峰山)会战中,王耀武率74军与日军展开了大决战。此一役,国军共歼灭日军50000余人,是抗战后期中国守军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74军在抗战中的打得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雪峰山会战

74军为什么这么能打?

除了上面说到的74军下辖的51师、57师和58师都是能独当一面的部队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让74军成为了国军精锐中的精锐。

首先就是74军的历任军长,不管是俞济时还是王耀武都是以治军严格而著称,他们训练出来的74军必然是一支军事素质过硬的部队。

国军第74军

其次是武器装备。1940年国军大换装,74军因为自身的战绩及战斗力成为了国军中第一批全员换装美械装备的部队之一。74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在国军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就算是放到日军当中,装备能和74军相比的也屈指可数。

再次就是74军的各级指挥官了,得当的指挥让74军可以做到指哪打哪,绝对没有多余的操作,成为了一支能打硬战、善打硬战的部队。

最后就是得道者多助了。74军在当时作为抗击外敌的正义之师得到了很多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一支武器装备优良、指挥得当、训练有素且有群众基础的正义之师如果都还不能称之为精锐的话,那什么样的部队才能成为精锐?

国军第74军

王牌的覆灭

1946年6月,蒋介石把74军整编为74师,下辖51旅、57旅和58旅,兵力32000余人,可以说除了师长变成了张灵甫以外,这支王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但因为对手从日军变成了解放军,整74师不再是正义之师,失去了其成为精锐的一大依仗群众之后于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被华野歼灭。

鉴于孟良崮战役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麻花就不再赘述了,主要来看看这支精锐为何如此轻易就被华野歼灭了。

整74师

从国军的角度来看,首先就是国军内部此时已经派系林立,各部队只见勾心斗角,支援不力造成了整74师的覆灭。

其次就是张灵甫的狂妄自大断送了整74师,张灵甫认为华野软弱,凭借整74师的战斗力可以随便揉捏,导致整74师不顾侧翼齐头并进的三支部队孤军深入,最终被华野全歼于孟良崮。

最后就是长时间与解放军的作战过程中,整74师中战斗力强悍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减员严重,导致整74师的战斗力和士气都远不能和抗战时期的74军相比。

孟良崮战役

而从我军的角度来看,首先自然是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代表了正义之师。整个孟良崮战役过程中,共有7.6万随军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为我军运送弹药、粮食和转运伤员,人民群众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最好的说明。

其次就是华野中广大将士怀有共同的崇高理想,在这个理想的作用下,华野将士同仇敌忾,士气空前高涨,战斗力也不是军心涣散的整74师能比。

最后就是华野最高统帅和各级指战员认真分析战场形势,对战场局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且部署得当最终取得了胜利。

华野将帅们

结语

虽然国军整74师(74军)在孟良崮被华野全歼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支部队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精锐部队了,其覆灭的原因和整74师是不是精锐其实关系不大,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晋朝的北府兵有多厉害?

组建于东晋初年的北府军,实际上是以北方流民为主力的一支军队。因为其所在地京口而得名,京口在当时是历任征北、镇北、北中郎将府所在地,所以被称为北府,驻扎在京口的这支军队,也理所当然被称为北府军。

中国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一支名扬天下的劲旅,在西晋分崩离析,北方少数民族强大压力之下,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似乎只是苟延残喘,却为何还能坚持100多年之久且未亡于异族之手,关键就在于这支北府军。

从东晋的历史看,从北府军组建到东晋灭亡,北府军的历史长达百余年,而若将目光往下延伸,直到刘宋立国,二度北伐,都是北府军战力的延续,可以说北府军开启了南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如果没有北府军,可能南北朝也就不复存在。

如果以北府军的性质地位来打个比方,那可能就如同著名成语“闻鸡起舞”中的主角——祖逖,祖逖一心北伐,但南渡的东晋政府衰弱至极,甚至没有自己可以指挥的中央军队,晋元帝虽认可祖逖的想法,奈何有心无力,只能口头上同意而无法给出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但祖逖岂是凡夫俗子,硬生生自己组建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进行北伐,还打下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

北府军,就大致相当于这个地位,它组建时是由地方门阀招募及控制的私兵,名义上听从中央指挥,实际上指挥权完全在门阀首脑手中。

北府军为何这么强大?

北府军成立之初,未必见得有多么强大,它在东晋初期由忠于朝廷的兖州刺史郗鉴以北方流民为班底创建,在王敦两次叛乱和流民军统帅苏峻的叛乱中,北府军都作壁上观,未敢轻动,也正是得益于此,在几次战争中其他门阀军队损失惨重,北府军反而乘势坐大,成为了一支有实力主导东晋格局的力量。北府军的统帅也从开创初期的郗鉴主导的郗氏家族及部将传承过渡到了权臣恒温手中,这一阶段,始终终于中央政府,从未参与叛乱的北府军逐步成长为东晋健康政府可以依靠的一支力量。

到了恒温陨落,谢氏崛起,被桓温掌控的旧北府军已在他第三次北伐中被打得支离破碎,难以独立成军,与此同时,前秦苻坚声势日隆,逐渐对东晋形成泰山压顶之势,谢安掌权后,建立一支政府可以直接掌控的军队以对抗前秦大军迫在眉睫,否则衣冠南渡的汉人政府难逃亡国灭种的命运。这种情况下,借鉴郗鉴当年的经验,重新整编招募以北方流民为主体的军队无疑是最省钱省力的举措,于是,新北府军应运而生。

区别于旧北府军的是,新北府军不再受控于门阀贵族,而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军队,这也使得它在重建之初就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衣甲军器上都强于旧北府军。同时配备了精兵猛将,著名的将领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孙无终等后来名重一时的猛将皆在北府军中效力。有了精兵、猛将,北府军战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南方军阀部队中的佼佼者跃升为可以与北方军队一较高下的力量。

北府军的装备

说到北府军的装备,在得到中央政府支持后,北府军装备得到了飞跃,除了三国两晋时期战场主要装备步骑五兵即刀、枪、剑、弓矢、盾牌外,还装备了万钧神弩和车弩等大型弩机,这些弩相当于小型火炮,安装在固定支架或战车之上,力道可以达到1500斤之多,当然光凭人力是无法拉动的,需要多人靠绞机才能张弦,弩矢长度有一米多,最大射程达到了1000米,威力当然也是相当惊人,木质的大型楼船都能被一弩射穿。

在甲胄方面,三国时期的黑光铠、两当铠仍是主流,明光铠已经出现,汉人铠甲正在过渡至其巅峰阶段,除了将士,战马同样装备马铠,重装战马加上身披明光铠的重甲骑士,这就是名震天下的甲骑具装,也就有了对抗北方少数民族重甲骑兵的资本,这些在东晋时期墓葬的壁画中都有体现。除此以外,北府军还拥有强大的水军,西晋灭吴时,楼船已经出现,到了东晋,发展得更加巨大,大型楼船能运载两千多士兵,堪称当时的航母,借助水路,其投放和输送能力远远强于陆路。

北府军的战绩

世人所知北府军,大多是来自对于淝水之战的记忆,在这场决定汉人政权存亡的决定性战役中,数万北府军对阵数十万秦军,在人数比超过一比十的情况下,未等全部渡河即发动进攻,一举冲垮秦军大阵,杀得苻坚草木皆兵,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其不可谓不凶悍。

不过实际上,在淝水大战之前,前秦已向东晋发起了一系列进攻,在这些战役中,北府军早已扬名天下。

公元379年,谢玄率五万北府军在扬州-盱眙一带连续击败南下的秦将彭超手下十万大军,前秦将领都颜、邵保被阵斩,彭超、俱难仅以身免。

公元382年,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袭取洛涧,歼灭秦军一万五千,斩杀前秦大将梁成。

经过这系列战役,消灭了前秦渡过淝水的突出部,这才形成了两军相隔淝水对峙的局面,才有了之后的淝水大捷这样的战绩。

苻坚失败后,谢玄指挥北府军乘势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巴蜀、襄樊、淮北、兖州、青州等都被克复,特别是北府军的先锋猛将刘牢之,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插进了前秦腹地,打得前秦无力招架。可惜刘牢之孤军深入,遇到了另一位名将—此时已反叛前秦的慕容垂,刘牢之未能稳守,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被慕容垂击败,刘牢之仅以身免,至此,东晋的北伐宣告失利。

其后的北府军,在门阀士族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成为了工具,主将刘牢之站队错误被桓玄逼迫自杀,随后北府军将领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又起兵讨灭桓玄,北府军的首领成为了刘裕,也就是以后的刘宋武帝。

北府军在刘裕手里,又成为了一支气吞万里的虎狼之师,刘裕扫平东晋内部争斗后,于东晋义熙五年出兵北伐,北府军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在临驹城下击败慕容超的南燕大军,又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斩南燕皇帝慕容超,平定南燕,这是一次灭国级别的胜利。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伐后秦,北府军名将王镇恶、檀道济势如破竹,直逼后秦都城长安,后秦末帝姚泓无奈出降,被押送至健康斩首,北府军第二次成功灭国。

可以说,在刘裕手下,北府军达到了第二个辉煌的巅峰,再一次威震天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名篇可以为证。到了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一代强人刘裕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手下败将北魏,计划再次北伐,可惜壮志未酬,在同年就病逝。

北府军的凋零

到了刘裕代晋立宋后,其赖以成事的北府军自然也就升格成了中央军,此后南北形势渐趋稳定,作为北府军基础的北方流民减少,兵员逐渐枯竭,同时北府军名将王镇恶、檀道济等先后凋零,到了刘宋文帝以后,北府军逐渐不复存在,自然消亡。但它给世人留下的,是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在五代十六国的乱世中,如果没有这样一支军队支撑着南方的汉人王朝,其后果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