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篮球西格蒙,大脑会做些乱七八糟的梦

2023-12-25 18:10:05 39阅读

街头篮球西格蒙,大脑会做些乱七八糟的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是正常的,是睡眠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生理过程,是一种没有意识控制的特殊过程。

街头篮球西格蒙,大脑会做些乱七八糟的梦

人为什么会做梦,做梦的原因是因为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大脑部分皮质细胞仍处于活跃状态,而不是全部在休息状态,部分活跃的细胞会处于兴奋形成梦境。当人体处于浅睡眠时,一般对于梦境的印象会格外深刻,如果梦境发生在人体进入深睡眠时期,所产生的梦境不易被记住而被遗忘。而且做梦多时还与个人的心理因素以及情绪因素和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果长期气血不足,劳累过度或压力过大,过于焦虑时,睡觉做梦便会过多。

如果一晚做梦太多了,是会影响睡眠的,不能进去深度睡眠,一直处于浅睡状态,长期这样是会产生疾病的,因此我们平时还得要注意,晚上做梦一般都是想得太多了,精神紧张,不够放松所致。

所以我们应该调节自己,人要活的快乐一点,看开一点,不要自己给自己找气受。

欲望多了,人的思想就复杂了,所想得事情就多了,和别人攀比多了,会让自己感觉自卑,会给自己就下阴影,心态就极度的不平衡,人就不可能快乐起来,精神高度紧张,整天胡思乱想,晚上就会一直在做梦,第二天睡醒起来一点精神都没有。

因此,我们应该欲望少点,攀比少点,平衡自己的心态,坐到知足常乐,不要迷失了自己,不要让别人来左右你的生活,

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

一开始确定要去维也纳单纯是因为机票便宜,欧洲境内的廉航,不带行李的话,巴黎飞米兰,米兰飞维也纳,维也纳飞巴黎,三程的机票加起来含税一共才45欧元,人民币也就大概350元。当时是因为想着从维也纳可以顺便去趟布拉格,所以预留了一周的时间。

第一天到达的时候,维也纳就给我非常好的印象,从机场出来坐轻轨到市区,虽然购票乘车的指示略不清晰,但是遇到很多同样迷茫的年轻游客,大家自然聚到一起,互相帮忙提醒,很有种年轻背包客的探险感觉。天气晴好,大家说着笑着,问路遇到的当地人也非常友好,而且不得不说街头市民的英语水平普遍比法国的不知高出几个级别。

到了市区中央车站大家道别去各自酒店报到,巴士有轨电车都很方便,路上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和咖啡馆里独自学习或者工作的年轻人,三五成群聊着天的人…惊叹于维也纳的惬意与活力,竟如此和谐兼具。到酒店放下行李就出来闲逛,话说我也是在法国生活过近一年,去过英国美国德国澳洲等多个国家的人,依然被这里的建筑和整个城市的气息给吸引。如果说巴黎太陈旧,伦敦太多雨,纽约太匆忙的话,维也纳刚刚好!建筑宏大壮观但是没有陈旧腐败的气息,整个城市干净整洁,就是一个有着完美规划的大花园。

而让我真正爱上它的,是艺术在这个城市里的意义。很多很多的博物馆,很多很多的大教堂,你会在路上碰到一群年轻人围在一起读诗,或者另一群年轻人在广场上跳很艺术的舞…你可能听不懂,也看不懂,可是当你去想象,是怎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观念允许甚或鼓励他们去创造,去做这些"无用的事"…

我本来计划只在这里住上三天,然后第四天坐火车去布拉格,第六天回来,第七天再航班回巴黎。可是就在第二天我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歌剧院看过一场歌剧《TOSCA》之后,我就毅然决定放弃布拉格的行程,因为这个城市,七天都远远不够。

我一直觉得欧洲城市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用双脚慢慢走过大街小巷。我不是那种有打卡情节的人,我的旅行大多数时候是漫无目的地乱逛,或者本来是顺着一条路去找一个书店,可是途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就会改道就会驻足,目的性非常不明确的游客。

我的维也纳之行有使命的话,就是看一场展(主要是看克里姆特),听一场歌剧(主要是看TOSCA),以及读完一本茨威格的书《过去的时光》…

维也纳的著名景点你只要一百度就有很多推荐,美景宫美泉宫霍夫堡金色大厅等等等,无需我再赘述。不过总体上,除非你是对某个人物如茜茜公主或者克里姆特或者谁特别喜欢,不然这里的博物馆性价比不如巴黎的倒是真的。门票跟巴黎比略高,馆藏量却远比不上。不过像我想去看克里姆特的《吻》,所以就算是只为那一副画,我也会去看的,这是一个心愿,是我的必打卡。

我主要想要写的是我在奥地利国家大剧院花4欧看《TOSCA》的体验。我不是什么歌剧迷,在去之前我知道的歌剧名字都不超过5个,而且从来没看过。纯粹是出于好奇,以及"来都来了"…毕竟维也纳的歌剧那么著名。因为是站票,听着听着睡着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不过我本来是预着自己会因为看不懂太无聊而在中场休息时离场的。

但结果是没有!而且两个多小时站下来我一点不觉得累!歌剧大多数是用意大利语唱的,听是肯定听不懂,不过每个位子面前就有小屏幕有字幕,所以你可以知道剧情,但重点也不是这里,重点在于,我第一次知道男高音女高音那种声音本身的悠长以及如泣如诉般的深情,还有现场交响乐的那种震撼。我以前还以为指挥家是个虚设的位子呢,可我在那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他的那种激情。总而言之,太美妙了!

不要相信有些人说什么艺术不可懂,艺术的鉴赏需要多高多高的门槛…那肯定不是他们故弄玄虚,就是他们道行不够,因为真正的美,真正的艺术,可以感动所有人,就算是我这种没有任何的相关背景,依然可以在那样的表演中感动到起鸡皮疙瘩,久久掌声不愿停。

歌剧的票一般都是很贵的,是奥地利政府为了鼓励人们看歌剧,让艺术成为日常,所以在每一场演出都设了500个站票,只需要3欧元或者4欧元。这个站票不是让你进去过道角落随便站那种,其实也是跟坐席一样的空间,每个站位面前也各有一个字幕显示屏,至于位置,4欧元的位置甚至好过一些楼上的坐票。就是这个站票,除了需要站着,不会在观赏效果上有任何的折扣。超棒!

当然这个站票很抢手,特别是如果你想占得前排的位置的话,因为不能网上预定,所以遇上著名剧目,经常是需要排很久的队。就算是站票,看歌剧一般也都是需要正装的,最基本的,男女都不能穿短裤入场。第一天看的《TOSCA》七点半开场,四点多已经排起了长队,排在后面的小哥哥拿着正装排队,等进场前换衣服。

站票是没有座位号的,当然排前面先进场的可以先挑前排位置,这里的不成文的传统是用丝巾或者男士的领带占位。把丝巾绑好,占下位置之后你就可以在开场前到处参观拍照,国家大剧院的建筑本身也很值得一看的。绑丝巾这个传统没有任何文字凭证,不过大家都是这么遵守,很是一道独特风景。

我看完第一场歌剧之后,就决定不去布拉格,剩下几天每天都来报到了。真心找不到更值得的方式去花4欧元了。后面几天还遇到很多随身带着折叠椅每周都来看的"专业观众",跟我细数她在这里看过的那些精彩难忘的剧目,简直无比羡慕!

奥地利政府还为了鼓励青少年看歌剧,15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以用15欧元票价买到全场任意位置的票,不限国籍。我遇到一个妈妈,她说她的两个小孩都在里面,可是大人的票太贵了她就在外面看大屏幕等着,我说你不担心他们么?她说没事,他们经常去看。多幸福呀~

另一个让我觉得维也纳人民幸福感很高的证据是Googlemap上的评分出奇地高,4.5/5以上的比比皆是,这在别的城市很少见。

只有幸福的生活,人们才更容易对彼此宽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你也去维也纳,愿你在那感受到的美好与我感受到的一样多。

头条号:Xiufen在法国留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