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元帅攻略,舰上的官兵都做什么
钢铁元帅攻略,舰上的官兵都做什么?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舰船和我们汽车一样每隔一段时间都是需要保养的,甚至船舶比我们车更需要保养,毕竟船舶经常在大海中航行,而海水是咸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时间不保养很容易出现漏水而引发大的海难事故,作为一名远洋船员,我经常经历这种船舶保养的过程。
首先:我们船是载重量20万吨的大散货,大概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大的保养,还记得2019年,我们船在上海外高桥船厂进行的保养,让我对于船舶的保养有了一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平常我们车保养一次也就是几百块钱,而对于船舶来说,我们保养一次要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费用,为什么说船舶保养的时候,船员都比较开心呢?我们都知道船舶行驶在大海深处完全是没有信号的,并且船员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文明社会,而当船舶保养的时候,我们船员依旧要待在船上,但是每天都会有信号,并且随时随地可以下地休息放松。这种感觉真的特别兴奋,对于船员来说终于有机会体会到正常人上班一样的感觉了。
其次:船员每一次上船至少要八个月的时间,而这八个月基本上每天都在大洋深处航行,虽然工资还可以,但是一旦下船休假,船员是没有工资的,而当船舶保养的时候,相关部门规定必须要按照平常航行时的人员配备进行,也就是说我们不用去大海中航行了,每天都待在港口内,但是一样可以拿到工资。上一次我们船保养的时候,我刚刚上船六个月,但是整个保养一下子维持了三个月,中间不用干活,一样可以拿到正常工作时的工资,并且由于一直待在港口里面,船员的家属也可以来船上探望,要知道平常船员家属是不可能让跟船的,而保养的时候有老婆妻子陪着,还能拿到正常的工资,保养完我就申请休假了,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呀!
最后:对于船舶的保养,很多人都不明白具体是干什么?甚至有人会把船和汽车联想到一块,就是所谓的换换机油。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船舶保养分为甲板保养和机舱保养两部分,对于甲板的保养需要敲绣刷油漆,对于甲板上很多生锈的水密门,舱盖,绞缆机,等都要全部修整一遍,最后还要把揽绳更换成新的,有些船舶还会选择把锚链重新刷一下油漆等,特别的繁琐。而对于船舶机舱的保养也就涉及到润滑,活络等细节了,肯定会有换润滑油的地方。而这些话基本上都是船厂的工人干的,船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协助罢了 ,船舶进行保养的时候,船员们最经常干的事就是钓鱼,因为船舶处于静止状态,趴在船舷边上可以直接钓鱼,钓位特别舒服。我曾经是没有耐心钓鱼的,就是因为船舶的保养看到大家都在钓鱼,慢慢的自己也喜欢上并且迷恋上了钓鱼。所以船舶保养的时候船员们还是特别开心的。
很多人也许好奇,船舶保养是有船厂工人进行的,那么船上那么多的船员不可能每天都在钓鱼吧,更何况还拿着工资。那么船员在船舶保养的时候到底需要干些什么呢?第一:对于船员来说,船舶就是我们的工作单位,也是我们工作时候的家。当船舶保养的时候,船员每天肯定还是需要值班的,要保证船上的东西不被丢失。通常情况下,船员都是待在舷梯口值班,对于上船工作的船厂工作进行登记,对于陌生人拒绝上船,除此之外,如果船厂工人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值班人员必须给予帮助和协调。一般商船上也就二十多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值班,大家轮流值班,还是特别轻松的。偶尔值班人员也需要在全船巡逻一下,看看船上有没有异样的情况发生,比如有没有保养不到位,偷工减料的情况。毕竟一旦船舶开到大海里面,这些偷工减料的细小行为很可能造成整条船的事故,所以必须对整条船和所有的船员负责。
第二:即便船舶保养期间,甚至螺旋桨发动机都卸掉了,整个船舶完全失去了动力,但是在船舶的驾驶台里面依旧要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船虽然不能航行了,但是在我们船旁边,或者进出船厂的其他船依旧在航行,甚至还有一些小型的渔船,打捞船在航行,在驾驶台值班必须要时刻关注旁边船舶的动态,让其他航行船舶尽可能的远离我们,毕竟我们是没有动力的,一旦撞过来也是非常危险的。另外虽然在船厂里面,依旧会受到风和浪的影响,我们是在驾驶台时刻接受气象信息,提前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
第三:对于船舶来说,虽然停靠在船厂里面保养,但是依旧要通过揽绳对整条船舶进行固定。船厂虽然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但是依旧会受到潮汐的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船员时刻关注着潮汐变化对揽绳进行一些简单的调节。比如涨潮的时候,船舶会随着潮水升起来,进行之前固定船的揽绳会变得很松,需要我们船员把揽绳紧一紧,要不然船舶就要远离岸边了,船舶来回的移动很容易撞坏舷梯。如果是落潮的时候,船舶随着潮水就会下降,揽绳就会很紧,我们要及时的把揽绳松一下,要不然揽绳很容易蹦断,这个时候我们船处于保养阶段是没有动力的,一旦揽绳断掉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基本上每天船员都会有事情做,但是比作航行状态下工作量是非常轻松的,基本上玩着就可以完成了。对于船员值班基本上是两个人一个班次,值一次班需要四个小时,其他时间就是自己的自由时间了。
关于船舶保养,还有哪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第一:我相信很多人好奇,船舶那么大,并且一直在水里面浸泡着,那么对于船底的保养该如何进行呢?其实船舶最重要的保养就是进行浸泡在水里面的这部分。毕竟其他地方船员们平常航行的时候都已经可以保养到了。而对于船底的保养,船厂也是有办法的。首先通过拖轮的协助,把我们船开进船坞里面,所谓的船坞就是一个水密的空间,开进去时候,把船舶固定好,就开始进行排水作业,把船坞里面的水全部排出去,然后关闭水密门,这样船舶就可以全部裸露出来了,船底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海水里,会吸附很多海洋生物。首先把它们清理掉,然后除锈,最后进行刷油漆。而对于长期浸泡在水里面的部分还会多刷上一层有毒的油漆,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海洋生物的吸附,避免因海洋生物过多,发生海难事故。保养完成时候,把船坞的水密门打开,让船舶漂浮起来,再有拖轮协助,开出去就可以了。
第二:我们船舶的平常用电是通过副机发电而经常的,但是当船舶保养的时候,不管是主机还是副机都需要保养,所有的机械设备要全部停掉,船上不可能有电的。但是船员一直在船上生活,吃喝拉撒肯定都离不开电。而此刻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也是有办法的,当船舶维修保养的时候,虽然副机关掉了,但是我们可以直接接用岸电,船厂里面肯定是有电的,我们只需要用一根主线把岸上的电扯到我们船上就行了,这样晚上的照明,空调,以及平常的做饭都可以解决了。但是我们保养船舶用的岸电是需要付费的,船厂会给我们安装电表,我们需要按照工业用电的价格交纳电费就行了,还记得我们保养了三个月,光电费这一项就花了大概三万元人民币。
第三:很多人也许会从电视里面看到,一些新船比如航母第一次下水的时候,会放烟花,挂满旗,摔香槟,剪彩等活动。其实这就是航海人的一种敬畏之心,毕竟整个海洋太大了,有太多我们无法预知的事情,所谓的这些活动就是为了图一个吉利,祈祷船舶的一生平安无事,一帆风顺。有句话说得好,船舶像我们人类一样,一旦下水就注定要漂泊一辈子。而对于我们保养的船舶来说,保养完成后在此下水的时候也要进行汽笛长鸣,摔香槟,放烟花等流程,也就意味着船舶经过了一场大病的洗礼,未来的航海生涯一定会一帆风顺的。其实船舶也是有性别的,国际上一致认为船舶就是女性。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不允许有女船员,毕竟同性相斥。
不管是商船还是军舰,我是整个保养流程都是一样的。你们对于船舶或者海员还有哪些好玩的问题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卢森堡夹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之间?
卢森堡大公国位于欧洲西部中心,被三个国家紧紧“包裹”:东临德国,南接法国,西、北两面连比利时,整个国土南北相距82公里,东西长约57公里,面积2586平方公里,人口近58.3万(2016)。
卢森堡属族裔异质,卢森堡籍和外籍人分别占55%和45%,卢森堡语、法语和德语同为官方语言,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常见于报刊新闻和商务,卢森堡语来自德语方言,曾在德国西部使用,卢语现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英语又是使用最频繁的商务和交际语言。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余为新教和犹太教。
卢森堡人祖籍多元,主要是周边日耳曼、法兰西、比利时、意大利和葡萄牙人的后裔,先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定居该地,19世纪早期开始,卢森堡人致力于政治自治和讲自己传统语言基础上形成的族裔认同。如今,他们多从事管理工作、政府雇员和私营企业。外籍人中以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人最多,占全国人口的26%,主要从事工业、建筑和服务。再有比利时、德国、英国、荷兰等。除外籍居民外,每天还有10万德、法打工者日作晚归。卢森堡是欧盟内税后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1923欧元/月)双最高国,又是税收最低国之一,入境工作条件严格限制,而各族裔关系一直保持融洽。
地处德、法两大强邻之间,卢森堡必有峥嵘的过往。有这样经典评论:领土越来越少,头衔却越来越高。
公元前,该地属高卢部落。3世纪时,罗马帝国在这条通往北海的官道、现卢森堡城建守护台,称卢泽尔堡,意即“小要塞”,卢森堡由此得名。公元400年,日耳曼人进入该地,此后,卢先后在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制下。中世纪伊始,欧洲拥有土地的公爵、伯爵、侯爵等贵族纷纷划地为王,963年,阿登伯爵弟弟占据“小要塞”并扩大地盘,其后代在1060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1354年升格为公爵领地。14世纪中叶后的一个世纪,先后有数位来自卢森堡的伯爵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宝座,该时期被一些史学家称作“卢森堡世纪”。
15—18世纪,卢森堡西去南下枢纽重要性凸显,周边列强来来往往、交替占领成为常态,西班牙、法国、奥地利、荷兰等先后统治该地,又没有一个可以“独吞”。1815年卢森堡成为大公国,置于荷兰制下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获得独立地位,1867年获永久中立国地位,次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起完全摆脱荷兰……几个世纪时间,卢森堡约3/4的土地被蚕食,剩下延续至今的领土和150多座城堡(卢被誉为“千堡之国”,其城堡遗迹和首都老城区为世界遗产)。
中立地位在东邻眼中形同虚设,德军在一战中用数小时、二战中一天多占领卢森堡全境,其最终目标都是法国,大公国作为“走廊”难以免灾。战后卢森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45年作为创始成员加入联合国,1946年成为荷比卢经济联盟一员,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1949年成为北约首批国家之一。它是欧洲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欧洲煤钢联盟、欧共体、申根区、欧元区的首批成员。了解卢森堡与两大邻国和欧洲联合的渊源,“欧洲之父”舒曼的家世和经历是最好的切入点,卢森堡城现完好地保留其故居。
凭借“地儿正”、“嘴儿溜”,卢森堡经济起飞,财富滚滚,始于钢铁,成于金融。19世纪后半期开始,卢森堡抓铁有痕,利用洛林铁矿乃至全球优质资源,“让钢铁元帅升帐”。1929年,该国钢产量进世界前十,近年保持年产250万吨水平,更有人均产钢世界第一、全球最优质的桥梁钢构产地等称号,总部在卢森堡的“全球铁腕”阿赛洛米塔尔依然拥有业界最先进技术和最多专利。
金融业的兴盛比钢铁足足晚一个世纪,得益于门户开放、税收低廉和安全保障,卢森堡迅速发展成为欧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有伦敦、苏黎世)、欧元区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现拥有外资银行150家、再保险机构250多家,保有投资基金总额2.3万亿欧元,成为全球第二(次于美国)、欧洲最大的投资基金市场和信托中心。
一硬一软之外,卢森堡还在卫星通讯服务领域颇有作为,20世纪30年代起电台它的广播辐射西欧,20年后加入电视市场,现与德国共同持有欧洲最大的广电传媒公司。20世纪80年代后期,卢森堡参与成立欧洲卫星公司,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卫星运营商。三大主业远非卢森堡经济的全部,它还拥有先进的机械、化工、食品等产业和颇具人气的旅游业。2016年实现GDP599亿美元,预期寿命82.2岁。
千年已逝,要塞宛然。古都卢森堡城南岸新城区代表着联合的欧洲,这里既有卢森堡华尔街,又以欧洲议会秘书处大厦、欧洲会议中心、欧洲投资银行等众多欧盟机构所在地成为“欧洲之都”,还有那个申根小镇,它位于卢森堡东南与法、德交界处,居民仅450人,地图上难寻,却为亿万人耳熟能详……
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为航母?
为什么明斯克号航母没有被改成航母?同为前苏联航母,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成可以服役的航母呢?这其实是由明斯克号的设计导致的,因为它是一艘基辅级航母。设计思路采用了苏联最开始巡洋舰配航母的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形势。
第一.明斯克号航母是从韩国买回来的,当时已经签订了协议,不得用于军事用途,买回来改成了游乐场。但是凭借当时的技术和能力,也不可能去改明斯克号,因为明斯克号航母的舰载机是雅克-38和直升机,斯克号”不符合中国海军的作战理念,它的武器布局类似于巡洋舰,甲板只有60%,能够搭载的舰载机数量实在有限,并且舰载机必须垂直起降,如果要对“明斯克号”进行改造,必须投入巨额资金,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不明智的;我们没有垂直起降战机,因此不可能去改明斯克号。
(米格29k)
第二.这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整个作战半径和作战能力并不适合我国海军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像苏-33样的大航程,大载弹量海军舰载机。那么即使将明斯克号航母改装成维克拉玛蒂亚式航母,我们在缺少舰载机的情况下,也完全形成不了战斗力。就是购买我们也买不到,俄罗斯的雅克-38战斗机早都已经停产。而我们购买苏-33,显然改装的航母根本就用不了。我们购买米格29k,俄罗斯当时根本就没有造出来。
(苏-33)
第三.“明斯克号”服役时间太久了,寿命已经快走到尽头了,改装并不划算;
第四.“明斯克号”当时卖给我国时连图纸都没有,而“瓦良格号”的图纸齐全,改造起来难度更小,我们当然会选择“瓦良格号”。最后“明斯克号”改造成了一座主题乐园,也算是物尽其用。
(航行在大洋中明斯克号航母)
(雅克-38)
而这种设计也就导致明斯克号的甲板不够长,不够宽。如此一来,它能够搭载的战机数量和种类便会大大受到限制。再者,这艘航母上还搭载了过于繁多沉重的火力配置,所以修复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即使修复完成后提升空间也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航母主要是靠驱逐舰,巡洋舰,预警机,潜艇等为其保驾护航,并不需要自身具备很强火力。除了设计和修复提升上的欠缺,明斯克号本身就属于二代航母,在各方面性能上也不如三代航母瓦良格号。所以,我国只修复了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为什么就可以?反观瓦良格号,建造当初就是定位于大型航母,还有大型战斗机的滑跃甲板,因此改造从整体上看没有问题,而且我们从乌克兰买的,没有所谓的不能用于军事用途。
(“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第一.我们的需求不同,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战略眼光高国家,对海洋发展是有战略考虑的。尤其是海洋战略是要拥有的是大型航空母舰。而作为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只拥有4万多吨的排水量,对其进行改装长类似于维克拉玛蒂亚号型航母。那么最多,这也只算是一个中型航母,甚至都达不到。那么这样的航空母舰几乎很难适应我国海军未来的需求。那么对于军方来说,自然是看不上眼儿,同样我们也不需要这样吨位的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的重生——辽宁舰)
第二.而我们国家之所以选择改装瓦良格号航母。这是因为瓦良格号航母属于苏联航母设计的第三代航母,是大甲板航母。瓦良格号航母拥有天然的航母外形设计结构,这完全不同于明斯克号的舰体甲板结构。在瓦良格号都改装工作当中,不会对甲板和舰体结构造成直接性的更改,不会涉及到过大的工程量和改装费用。瓦良格号航母算作是一个真正的航母,而明斯克号航母只能算作是一个半成品。这就是两个航母的价值不同,才让其未来被改装的命运不同。
(“辽宁号”航母)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看瓦良格号,这是航空母舰来自于乌克兰,比起明斯克号,它的性价比和功能方面要高得多,而且我们购买来的时候,它是一个半成品,所以将它打造出来更加的具有意义。再则,明斯克号买回来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将瓦良格号打造成了航空母舰,而且与辽宁舰相比,明斯克号的潜在价值要低得低。
(“辽宁号”航母上的 歼-15舰载机)
最终,在我国的科研人员在经过多方面深层次的考量与比较之后,还是选择了瓦良格号进行改造。说到这里,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就是明斯克号也是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如果不改造的话,那岂不是浪费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虽然明斯克号没有被改造,但是它为我国在探索与发展航母事业中,也有着一定的贡献作用,对我国航母工程的研发进展有着巨大帮助。
库尔斯克会战究竟有多惨烈?
从库尔斯克会战的伤亡看,对苏德双方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不过苏军依靠其家大业大很快就恢复元气。而德军在这时已经经不起摔这么大的跟头,即使是在有效的杀伤上与苏军相比不落下风,但是德军在苏军的“兑子”战术中丧失了战略的主动权。
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让垂死病中的德军又可以了。在曼施坦因的反击战后形成了一个正面长约400千米,而底部却不到110千米的突出部,就像一个“凸”字形从苏军的战线延伸出来。德军统帅部认为这是的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他们可以在这里包围和歼灭进行防御的苏军。如果顺利,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的机动性大大增加。德军还希望,可以在战役中俘虏大量的苏联战俘,作为德国军火工业的劳动力,以增加德军的实力。
然而在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站后,除了苏联的春季春雪融化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疲软外,希特勒希望等待虎式和豹式坦克等德军新式武器,尽可能多地进行生产后,再发起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4月至6月,德国共生产了281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56辆是虎式,484辆是黑豹。在库尔斯克,总共使用了259辆黑豹坦克,大约211只虎式坦克和90辆费迪南德坦克狙击车,而这使得德军丧失了战机以及突发性,让苏军获得了111天的喘息机会。
而且在战前几个月前,苏军对德军的意图有先见之明,依靠其在瑞士等北欧国家的间谍网,以及由英国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苏军判断德军的攻击将落在库尔斯克突出物的颈部,因此建立了一个纵深防御工事,旨在摧毁德军的装甲部队。库尔斯克会战就如同中途岛战役一般,让德军的筹划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无法利用其机动的战术优势突破苏军的防御,势必是针尖对麦芒的正面对决。
(战前惆怅的古德里安)
德军集中了50个精锐师,其中有1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约占东线德军装甲部队的70%。而被称为德军之花的阿道夫·希特勒坦克师,骷髅坦克师,帝国坦克师,大日耳曼摩托化师都在列。德军动用了90万兵员,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2700辆坦克和火炮,还有重达56吨的虎式和45吨的豹式坦克,费迪南德坦克狙击车等。
苏军采纳了朱可夫等人先保持防御,然后利用坚强的防御工事抵挡并消灭德军的先头部队后,再发动进攻。为此苏军共投入133.6万人,1.9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2200架飞机。这相当于苏军总兵力的26%,26%的迫击炮和火炮,35%的飞机和46%的坦克。
从双方的战斗投入上看,苏军的兵力和武器略高于德军,但是德军的重型坦克在火力和装甲上比较有优势。
1943年7月4日,突出部的南面战斗开始,德军步兵在主攻前发动进攻,占领了炮兵观察站的高地。在这些攻击中,沿着第一道主防御带的一些指挥和观察哨所被占领。到了16:00,装甲掷弹兵师,第3和第11装甲师占领了苏军的前沿阵地。在22:30左右,瓦图京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的600门大炮、迫击炮和卡秋莎火箭筒,轰炸德军前沿阵地,尤其是党卫队第二装甲军的装甲部队。
7月5日清晨,苏联空军对德国机场发动了大规模突袭,希望在地面摧毁德国空军。这一努力失败了,苏军空军部队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与德国空军损失的26架飞机相比,苏联空军在7月5日损失了176架飞机。在北面作战的苏军第16空军的损失比第二空军的损失要轻。直到7月10日至11日,苏军才开始获得南面的制空权。在北面制空权也是势均力敌的竞争,直到7月7日苏军开始获得制空权,并在余下的行动中保持下去。
在堡垒行动期间,德国空军共出动27221架次支援作战,损失193架次(每次架次损失率为0.709%)。7月5日至8日,苏联部队共出动11235架次,战斗损失556架飞机(4.95%)。尽管德国部队表现出色,但德国国防军现在缺乏战略储备。1943年秋季,由于英国和美国对意大利和德国的空袭,只有25%的德国空军战机在东线作战。
德军选择使用步兵师进行最初的攻击,并由火炮和德国空军支援。这样做是为了最大程度保存装甲师的实力,一旦苏军的防御工事被攻破,就可以将其装甲部队使用在刀刃上,迅速穿过防线并向库尔斯克挺进。
但是苏军雷区处于其炮火覆盖范围,这使得德军扫清穿过战场的道路既困难又昂贵。直到7月5日早上8点,穿过雷区的安全通道才被扫除。德军的45辆费迪南德坦克狙击车,12辆被地雷摧毁。这些大多数战车的后来被修理并重新投入使用,但是非常大的车辆很难回收,就只能扔在战场上了。
苏军用大约90辆T-34坦克进行反击,在3小时的战斗中,苏军装甲部队损失了42辆坦克,德军损失了2辆虎式坦克,另有5辆因履带损坏而无法动弹。战斗迟滞德军非常长的时间,让苏军第13军第29步枪兵团(最初部署在第一条安全带后面)向前推进并封锁突破口。
进攻第一天,德军第四十七装甲军就停滞不前,到了第二天也只推进了约9.7公里。德军到达了第二道防线上戒备森严的小镇波尼里,该镇控制了通往库尔斯克的公路和铁路。为此德军付出了1287人死亡和失踪,另有5921人受伤的代价。
罗科索夫斯基命令苏军在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支援下,于7月6日反击德军第九集团军。但由于配合不力,7月6日凌晨,在预备炮击之后,苏军只有第二坦克军第16坦克团开始反击。第16坦克兵团出动了大约200辆坦克,攻击了德军第505重型坦克营的虎式坦克,迫使其余坦克撤退到第二防御带奥尔霍瓦特卡村周围。德军伤亡惨重,但它未能突破苏军在奥尔霍瓦特卡的防御带。由苏军第29步枪兵团第307步兵师保卫的波尼里,也在7月6日受到德国第292和86步兵团的协同攻击,德军第78突击步兵师和第9装甲师也加入战斗,但德军仍无法将波里尼的苏军赶走。
在7月7日至10日的三天里,德军将力量集中在双方都认为至关重要的波里尼和普罗霍罗夫卡。作为回应,罗科索夫斯基从前线的其他部分抽调部队进入这些地区。德军在7月7日袭击了波尼里,经过激烈的巷战,占领了半个城镇。第二天早上,苏联的一次反击迫使德军撤退,随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反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多次交换了对该镇的控制权。到7月10日,德军已经占领了该镇的大部分地区,但苏联的反击仍在继续。
波尼里和附近的253.5高地的来回争夺战中,双方都有严重伤亡,它被双方军队称为“迷你斯大林格勒”。在7月10日,德军在奥尔霍瓦特卡和附近的特普洛村,莫德尔动用了约300辆德军坦克发动了强有力的协同攻击,并且出动了德国空军在北面突出部的所有可用空中力量支援,但未能穿透苏军的防御工事。7月12日,苏军发动库图佐夫行动,对奥廖尔的突出部进行了反攻,这威胁到了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侧翼和后方。
在突出部南面,曼斯坦因的将主攻任务交给霍斯的第四装甲军,他的对手是第四装甲军的是苏军第六集团军。苏军建造了三条坚固的防御带,以减缓和削弱进攻的装甲部队。尽管他们得到了德军将于7月5日凌晨3点发起进攻的情报,但沃罗涅日方面军前线司令部仍然无法确定德军的具体的主攻方向。为了扰乱德军的进攻节奏,朱可夫于7月5日凌晨2时20分下令,向德军阵地实施炮火反准备。
苏军的炮击轰炸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造成德军坦克装备和人员的大量伤亡。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仍然按计划发起了进攻。在损失36辆坦克后,德军艰难的越过了苏军的反坦克雷区,猛攻苏联第67近卫步兵师的防线,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调了过来,以期能把德军挡在第二道防线外。
但是德军还是于6日在苏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并强渡了佩纳河。由于德军的进攻比预计的要猛烈的多,瓦图京被迫取消了原定于7月6日的反攻,而将计划用于反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线后方以支援步兵进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侧翼打击德军。这一天,德国空军出击了超过1000架次,完全压制住了苏联空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在6日傍晚,瓦图京向华西列夫斯基请求增援,后者在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后,立即把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瓦图京接到斯大林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别尔哥罗德方向的突破。在7日的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进攻,而瓦图京也在计划反攻,为此他向最高统帅部请求把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调给他指挥,他的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这些部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达。
7月9日是库尔斯克会战关键的一天,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败,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德意志国防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村庄。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村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上演了。
战后很长时间,史学家们一直认为在1943年7月12日苏德双方共有1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随着大量资料的解密,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于1993年的苏联档案资料公布,使得研究者们发现这次坦克大战的规模要比原先认为的小得多,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军约400辆。7月12日晨,经过一天的战斗,伤亡惨重的两军各自退出了战场。战后苏联第一代的战史宣称尽管代价惨重,他们击毁了德军400辆坦克。经过修正后的数字发现苏军战术上失败了,而且不完全是因为德军,他们的很多坦克掉进了自己的反坦克壕。
在这天的坦克大战中德军虽然宣称以3辆坦克左右的被击毁的代价 ,摧毁了苏军约100多辆坦克,实际上他们却没能守住普罗霍罗夫卡村庄,而随后源源赶到的苏军援兵使他们的防线将更加坚固,而且苏军的大部分受伤坦克因为坚守的成功导致有很多会被修复。
在“堡垒行动”中,德军252至323辆坦克和突击炮被摧毁。到7月5日,库尔斯克会战开始时,只有184辆现役黑豹坦克。在两天之内,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0辆。在希特勒下令停止堡垒行动之后,古德里安在1943年7月17日对黑豹进行了以下初步评估:
由于苏军的进攻和德军的机械故障,德军战斗力在最初的几天里迅速下降。到7月10日晚上,前线只有10辆现役黑豹坦克。25辆黑豹坦克损失,其中23辆被击中并烧毁,2辆在行军接近时起火。100辆黑豹坦克需要修理,其中56辆因撞击和地雷受损,44辆因机械故障受损。60%的机械故障可以很容易地修复。大约有40辆黑豹已经修好,正在前往前线的路上,大约有25辆还没有被修理部门找到。7月11日晚,38辆黑豹坦克在前线,31辆报销,131辆需要修理。大量损失的一天是7月10日有81辆黑豹坦克被击中,证明战斗激烈。
7月10日西线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盟军有进一步在意大利或法国南部登陆的威胁,使希特勒认为必须停止进攻,把部队从库尔斯克转移到意大利,堡垒行动停止。根据德国军事医学数据统计,德军在堡垒行动期间,共有54182人伤亡。其中,9036人死亡,1960人失踪,43159人受伤。第九集团军伤亡23345人,南方集团军伤亡30837人。
克鲁格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因为他知道苏军正在对他的部队发起大规模反攻,但曼斯坦因并不那么赞同。曼斯坦因的部队刚刚在迷宫般的防御工事中战斗了一个星期,他相信他们即将突破到更开阔的地形上,这将使他能够在机动战斗中摧毁苏军装甲部队。希特勒暂时同意允许在突出部分的南部继续进攻,但第二天,他命令曼斯坦的后备部队第二十四装甲军南下支援第一装甲军。
随着7月14日“罗兰行动”的启动,攻势在南部继续进行。三天后,即7月17日,党卫队第二装甲团奉命结束进攻行动,开始撤退,标志着罗兰行动的结束。一个师被调到意大利,另两个师被派往南方去迎接新的苏联进攻。德国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苏联后备部队的力量,苏军很快就开始进攻了。在曼斯泰因战后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他对希特勒在战术战最高潮时取消行动的决定持高度批评态度。然而,由于苏联后备力量的数量远远大于他所意识到的,曼施泰因宣称的险胜的真实性值得商榷。这些预备役被用来重新装备遭受重创的苏军第五近卫集团坦克军,他们在几周后发起了别尔哥罗德-卡尔可夫攻势。结果是曼施泰因的部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他们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
苏军的反攻计划是在德军在库尔斯克进攻达到强弩之末后开始的。随着德国在北方的势头放缓,苏军于7月12日,对库尔斯克凸起正北面的位于奥廖尔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库图索夫行动。布良斯克方面军在马基安·波波夫的指挥下,攻击了奥廖尔凸起的东面,而由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指挥的西方方面军则从北部进攻。苏联的先头部队伤亡惨重,但在一些地区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突击危及了德国的补给线,并让第九集团军有被包围的威胁,第九集团军被迫完全转入防御状态。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并后撤至哈根防线,最终在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后,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十分明显,希特勒不得不放弃奥廖尔,将第二党卫装甲军调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7月31日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焦土政策以期望能阻止苏军的快速进攻推进。8月5日苏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至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库图佐夫行动”减少了奥雷尔凸起的面积,向西推进了150千米,为解放斯摩棱斯克铺平了道路。在37天的战斗中,苏军击溃德军15个师,歼敌20万,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同时苏军的伤亡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辆。这次反攻使苏联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将其保留到战争的剩余时间。
苏军在突出部南部的鲁缅采夫行动计划目的是摧毁德军第四装甲军和陆军分遣队,并切断南方集团军群的南部延伸部分。在“堡垒行动”期间,沃罗涅日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后,苏军需要时间重新集结和整编,将进攻推迟到8月3日。两周前,苏军通过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向顿巴斯发起了转移注意力的进攻,吸引了德国预备役部队的注意,并削弱了将面临主要打击的防御力量。这次进攻是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发起的,目的是对抗南方集团军群的北方翼。苏军穿过德军阵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突袭。到8月5日,苏联解放了别尔哥罗德。
到8月12日,已到达哈尔科夫郊区。苏军的前进最终被德军党卫军第二和第三装甲师的反击所阻止。在随后的坦克战斗中,苏军在装甲方面遭受了严重损失。经过激战,该市于8月23日获得解放。在鲁缅采夫行动中,苏军歼敌约20万人,自身伤亡255566人,损失坦克1864辆,火炮423门,飞机153架。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的胜利,标志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总共有239名苏军士兵因英勇无畏而被授予苏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1943年7月和8月,德军在东线的弹药消耗量最大,7月消耗236915吨,8月消耗254648吨,很多都是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使用的,上一次的峰值是1942年9月的160645吨。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库尔斯克会战的惨烈。
而根据德国军事医学数据统计在“库图佐夫行动”中,德军有14215人死亡,11300人失踪(假定死亡或被俘),60549人受伤。在鲁缅采夫行动中,共造成25068人伤亡,其中8933人死亡和失踪。
到7月16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声称损失161辆坦克和14门突击炮。截至7月14日,第九集团军报告称,他们总共损失了41辆坦克和17门突击炮。这些损失为109辆IV型装甲车、42辆豹式坦克、38辆II型装甲车、31门突击炮、19辆费迪南德坦克狙击车、10辆虎式和3辆火焰坦克。在德军结束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之前,苏联开始了反攻,成功地将德军重挫。因此,1943年8月11日的一份报告显示,黑豹坦克的总减记数量增加到156辆,只有9辆可操作。德军被迫撤退,在战斗中失去的坦克越来越多,同时也放弃和摧毁受损车辆。7月和8月,整个东线损失了50辆虎式坦克,约240辆受损。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他们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中。在7月5日至18日期间,600辆到1612辆坦克和突击炮受到损坏。
在7月和8月期间,整个东线被摧毁的德军坦克和突击炮总数达1331辆,其中760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毁。苏军每摧毁一辆德军装甲车,苏军就损失5辆装甲车。然而,苏联大量的装备储备和快速的坦克生产速度使苏联坦克军能够很快更换丢失的装备并保持战斗力。苏军修复了许多损坏的坦克,许多苏军坦克为了让它们继续战斗,他们曾一辆坦克修复了四次。到8月3日,苏军坦克的兵力恢复到2750辆。而德军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生产周期过长,也不易修复,在坦克数量和战斗力上无法快速恢复。
根据历史学家克里斯特·伯格斯特伦的说法,苏联空军在整个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北面损失了677架飞机,在南面损失了439架飞机,伤亡人数尚不确定。柏格斯特伦的研究表明,在7月12日至8月18日期间,在德国的进攻和库图佐夫的反攻行动中,苏联的空中损失总计为1104架次。
根据历史学家弗里泽报告说,德国空军损失524架飞机,其中159架在德军进攻中损失,218架在库图佐夫行动中被毁,另外147架在波尔科沃德茨-鲁米扬采夫行动中损失。在审查德国空军军需官的报告时,伯格斯特伦给出了不同的数字。7月5日至31日,德军报告681架飞机丢失或损坏,其中德国第八航空军为335架,第六航空舰队为346架,共注销420架,其中第八航空军为192架,第六航空舰队为229架。
由于若干因素,双方战斗人员的伤亡情况难以确定。由于德军下定决心回收和修理坦克,装备损失的统计更加复杂。德军一天失效的坦克,往往在一两天后就被修复了。而且由于无法获得在二战结束时被没收或可能已经销毁的德军单位记录而无法具体掌握伤亡数据。其中许多被转移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直到1978年才公开,而其他的则被苏联拿走,但苏联拒绝证实它们的存在。不过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库尔斯克会战使得法西斯处于覆灭的边缘,德军大量的人员和坦克的损失使得胜利的天平开始偏向了苏军。
钢铁元帅ipad和iphone上玩的账号在电脑上玩数据是同步的吗?
当然同步了,要不岂不是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