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外传怎么,问道外传出师任务介绍?

2024-02-26 11:42:06 44阅读

问道外传怎么,问道外传出师任务介绍?

传说中的双生灵兽将对玩家进行试炼,只有通过试炼的人才有资格出师。《问道外传》游戏中,玩家达到50级以后,需要与师父共同完成出师任务才能出师。 等级限制:

1、徒弟必须大于等于50级

问道外传怎么,问道外传出师任务介绍?

2、师父等级不做限制

3、人数限定为2人

4、参与人必须为师徒关系,且亲密度必须大于等于500

5、任务不可重复完成 任务流程: 1、当玩家等级至40级,且已经拜师,可以与师父去师徒指引人于圣耀处完成出师任务。 2、徒弟与师父的任务界面中增加"出师任务" 。根据提示去千峰石林找圣兽<耀光灵兽>接受试练。在此过程中不可离队,否则任务失败。 3、按照任务提示玩家至绝音谷找圣兽<噬夜灵兽>。 4、按照任务提示玩家至飘雪峰找<天火剑尊>。 5、<天火剑尊>让你准备好后再去找他。

6、按照任务提示去<主城>找<于圣耀>看看他的情况。

7、完成对话出师成功。

有什么仙侠类的好书推荐?

《仙侠文│四海八荒,只求一人心》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吗?如果穿越回古代会不会成为一代大侠?

谁年少时不轻狂,或多或少总会幻想超脱于现实的世界,

《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等作品也一直都是小编心目中的经典

真心羡慕那些快意恩仇,义薄云天的人生,活得这么酣畅淋漓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本精彩好看的仙侠文吧,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三仙酒,神仙醋》

作者:今日痴

这是一个带着面瘫正太儿寻孩子他爹的故事。

这是一个废柴自卑了很久,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很高贵冷艳的故事。

我身为一个酒娘,三百年来第一件纠结的事,便是无论我用什么法子,酿造出来的酒都是苦的。第二件纠结的事,便如他们耳口相传的那样。他们都说,你一个低等的仙,暗恋那三重天外最尊贵的上神祗莲帝君,这条情路注定万般艰辛。

我想,艰辛便艰辛,咬咬牙,便忍过去了。

其实小仙我,除了爱想入非非点外,其它一切真的还好说的……

《亲爱的,驾》

作者:一度君华

超级搞笑僵尸萌文,这是一段被迫陪僵尸睡出来的爱情......

强敌环饲,生死攸关之时,他挡在她身前,浅笑如风他说我不能走,我修行了数千年,但是除了你,我一无所有他将她扛在肩头,走过湖泊和山丘 栽许许多多的苹果树,捡最大最漂亮的贝壳看霞光淬染碧海,满目飘红他说你说得没有错,我的爱是你唯一的依凭

当这爱存在时,我许你任何事

《仙路烟尘》

作者:管平潮

一卷仙尘半世缘,满腹幽情对君宣。

浮沉几度烟霞梦,水在天心月在船。

一个集市井少年、学徒、四海堂堂主多种角色于一身的传奇少年张醒言悄然浮现在一个祥和宁谧的小镇。

他平凡又智谋无双,有一点好色又志向远大。

对于敌人,他是最强劲的对手;对于女人,他又是完美无缺的情人。

他拥有一支会呼风唤雨的“神雪”玉笛和一把貌似废铁实则珍贵的“封神”神剑。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加入名满天下的道教宗门“上清宫”,成为道家第一人……

命运的辗轮是否会按照他的步伐平稳转动?

《尘缘》

作者:烟雨江南

世间事无奇不有,石头也能成仙?

天河畔有一方青石,因听得巡界仙人诵经千万载,得以脱却石体,修成仙胎。却不料无意中放走一只小妖,被降罪打入浊世,而那位巡界仙人也因此被清退仙班,在堕入轮回之前,两人相约百世。

这一握,握定了百世轮回,千载尘缘。

却不料在最后一世,这位仙人早已被人杀害,而一切的一切全因一个店小二而起。

方知世间故事,原有根本;顺缘逆缘,皆是前缘。

《御佛》

作者:o滴神

菩提本非树,拈花笑凡俗。孽火血莲花,御佛便成魔。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妖,信仰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和尚,我可以不信佛么?

作为一朵来头很大,实力很差的莲花,她实在不想被佛坐在屁股底下

所以,和尚,咱们别信佛了,成魔算了

《黛色霜青》

作者:则尔

论女王师父是如何驯养忠犬男徒?

两相缱绻时,他坏笑连连:一日为徒,世世为夫。

百年锁妖塔,她心如死灰:可以放手,绝不遗忘。

究竟是十世纠葛,来生一诺,又或者两两相忘,一梦南柯?

贪嗔喜恶怒,悲欢哀怨妒,

情,是这世间最难参悟的道……

以上就是小编要推荐的仙侠文啦,喜欢吗?适合收藏起来慢慢看哦~

《仙侠文》:https://cloud.189.cn/t/BvyuQjjm2Avy

下葬时还要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魏文帝黄初三年,魏国陈思王曹植途径洛川,得遇洛水女神宓妃,有感所遇,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挥笔写下名动千古的《洛神赋》。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子建在全文的最后毫不避讳地直言“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而就在曹植对洛神写下浓墨重彩的前一年,也即黄初二年,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刚刚将文昭甄皇后,也就是艳绝天下的甄宓赐死。

世人都说,曹植是因情生幻,他看到的洛水之神宓妃,其实是嫂子甄宓的倩影,又或者说,他是借用此种文学创作手法,来悼念那个死于非命的他的一生挚爱。

传说曹丕将甄宓赐死时,命人将甄宓弄成以发遮面、以糠塞口的样子,致使甄宓死状凄惨,毫无一代大魏皇后的高贵端庄。可是最初对甄宓一见钟情的子桓,又为什么最后对甄宓这般薄情甚至恨之入骨呢?我们首先来看,曹丕和甄宓的初遇。

结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共同来看,乃是在曹操征伐袁绍攻破冀州时,世子曹丕最先进入袁绍的府邸,看到甄宓伏在袁绍之妻刘氏的膝上,吓得瑟瑟发抖,曹丕很客气地说道,你们不必如此,老刘太太你膝盖上趴着这位是何许人呀?

刘氏,回答,是次子袁熙新娶的媳妇刘氏,回答,是次子袁熙新娶的媳妇甄氏,由于袁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所以和婆婆留守在家。

子桓见状便命甄氏将头抬起,这惊鸿一瞥可了不得,《三国志》中说甄宓“姿貌绝伦”,《三国演义》中说甄宓“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总之当世美女,就算是江东二乔也未必能比得过。曹丕把一双眼睛看得直了,后来曹操得知此事,便允诺了曹丕和甄宓的婚事。

然而《世说新语·惑溺篇》开篇就有如此的记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曹操对美貌的人妻是没有抵抗力的,他之前霸占过张绣的寡婶邹氏,结果间接导致了典韦战死。后来又在下邳看上了秦宜禄的妻子。所以根据他的爱好来判断,虽然事实不一定像《世说新语》所记载的“今年破贼正为奴”那么夸张,但是曹操对甄宓垂涎已久倒是确有可能的。

那么我们就此可以分析出第一层原因了,由于曹丕实际上可能抢了他老子的女人,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极有可能在面对曹操时感觉自己理亏,或者即便是他没有感觉理亏,当时是故意先一步进入袁府的,那这件事也一定多少会影响他面对曹操时的心理状态,对之后与曹植关于继承王位的争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他也许会后悔当初自己年轻气盛的选择,对甄宓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甚至由宠爱转为厌烦和责怪。

而通过《洛神赋》中曹植对洛神的描而通过《洛神赋》中曹植对洛神的描写,我们确实会有疑问。首先,曹植不可能真的遇到了什么仙女。这个“洛神”一定是有原型的,再加上《洛神赋》原名《感鄄赋》,而在诸如《战国策》、《史记》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不少典籍中,“鄄”和“甄”这两个字都是通用的,再加上后人的牵强附会,就把《洛神赋》和甄宓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洛神的原型就是甄宓。那么曹植甄宓死后的第二年,写下了感情如此真挚饱满的《感鄄赋》,难道不能说明,曹植对嫂子甄宓一直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吗?或者说,是不是二人的感情很早就开始了呢?曹丕对甄宓最后的恨意,是不是也和此有关呢?

我的看法是,应该不能。因为“鄄”多用于地名,严格来讲和“甄”字并无太大的联系。而且关键在于,甄宓生于公元183年,曹植生于公元192年,甄宓比曹植在年龄上整整大了九岁,再者,曹军攻下邺城是在公元204年,这时曹植不过十一二岁,而我们假设曹植和甄宓是旧相识,那这相识也只能是发生在曹丕娶甄宓之前,曹植作为一个书生型的王子,是不太可能明目张胆地给亲哥哥戴绿帽子的,但是公元204年曹植不过十一二岁岁,发育可能还没有成熟,不太可能对甄宓产生什么想法。所以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后人的臆想罢了。

那么曹丕最后如此对待甄宓,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仍然可以从时间上来推测。这里最有趣的事实是,甄宓的长子,也即后来的魏明帝曹叡,恰恰也出生在公元204年。我们来罗列几条事件:公元204年,本来已经和袁熙成婚的甄宓嫁给了曹丕;公元204年,曹叡出生;女人怀胎十月方能一朝分娩;三国时期主要使用的历法为《太初历》,和现在一样一年仅有十二个月。。。

答案显而易见,曹叡的出生太快,这答案显而易见,曹叡的出生太快,这个男孩很有可能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反而极有可能是曹丕娶甄氏的时候,甄氏已经怀有了袁熙的骨肉!可是在技术落后的古代三国时期,即便曹丕心有所疑,也并没有什么完全准确靠谱的办法可以验证这件事情(滴血认亲是谣传,不准的),再加上历史中记载甄氏因为曹丕移情别恋而又怨言,那么曹丕在赐死甄宓时对她加以报复,也就多少可以理解了。

最后讲一个故事吧,唐代李善在对《昭明文选》中《洛神赋》的注解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甄后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情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迄,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简单来说就是,是曹植先看上的甄宓,但是被哥哥抢了先,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四年,后来有一次上朝,曹丕给他看了甄宓用过的枕头,表示自己后悔处死了甄宓,曹植很伤心,结果曹叡在宴请曹植的时候,干脆把枕头送给了曹植。后来曹植在洛水之畔休息,见到了甄宓之灵,甄宓还跟他表白了,并且告知了赠枕的深意,曹植因此写下了《感甄赋》(《洛神赋》)。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时至今日,“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时至今日,“一女乱三曹”的往事已经随风而逝,甄宓与曹家父子三人的情感纠葛也经过了无数次的加工和讹传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河南省安阳市柏庄镇里,甄宓之墓也已经荒草萋萋,我们作为后人最该做的,就是还先人一份安静,在现实生活里,不要做有违人伦之事罢了。

还是以义山的一首《无题》作结: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女施主与女菩萨的区别是什么?

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不少女性角色,比较知名的有黎山老母、观音菩萨、嫦娥、王母娘娘、西梁女国国王、高小姐、玉兔精、白骨精、金鼻白毛老鼠精、杏仙、蜘蛛精、百花羞公主、万圣公主、铁扇公主、蝎子精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七仙女、车迟国王后、满堂娇这些出镜率不高的角色。这些女性角色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法力有着很大差别,导致唐僧对她们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在影视剧中,唐僧叫的最多的就是“女菩萨”和“女施主”了,那么小说中是否也是这样呢?

根据统计,小说中共出现了24次“女菩萨”这一称呼。其中有15次是出自唐僧之口,称呼的对象分别是四圣试禅心时黎山老母扮演的老妇人(2次)、祭赛国百花羞公主(3次)、白虎岭中白骨精变化而成的女儿(3次)、盘丝洞七个蜘蛛精(2次)以及金鼻白毛老鼠精(5次);5次出自孙悟空之口,称呼的对象分别是牛魔王小妾玉面狐狸(1次)、黎山老母变化而成的寡妇(3次)以及金鼻白毛老鼠精(1次);2次出自猪八戒之口,称呼的对象分别是白虎岭中白骨精变化而成的女儿(1次)、盘丝洞七个蜘蛛精(1次)。

下面列举一些原著中的内容:

长老闻言,泪眼偷看,那妇人约有三十年纪。遂道:“女菩萨,不消问了。我已是该死的,走进你家门来也。”(第二十九回)

那妇人不一时走上路来,迎着行者。行者躬身问道:“女菩萨,你哭的是甚人?”(第七十三回)

那八戒见她生的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第二十七回)

通过以上的盘点,我们可以看出“女菩萨”这一称谓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从称呼对象的年龄来看,它一般用来称呼那些不知名姓和身份的年轻女性。不难看出,书中被称为女菩萨的这几位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子。其次,从称呼对象的身份来看,以漂亮的女妖精为主。书中所有被称为女菩萨的角色中,有三分之二是妖精,且长相出众。最后,从称呼对象听后的反应来看,它是当时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尊称。所有被称为女菩萨的对象,听到这一称呼后均非常坦然的接受,没有丝毫异议,说明这是当时对女性的一种通用尊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女施主”。根据统计,原著中出现“女施主”这一称呼的次数为零,也就是说在《西游记》小说中,唐僧从来没有称呼哪位女性为女施主。为了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加大了搜索范围,采用“施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共出现了41次。在这41处中,出自唐僧之口的有24次,出自孙悟空之口的有7次,出自猪八戒和沙僧之口的均为3次,其他情况有4次。而从称呼对象来看,有33次称呼的是老年男性,不指代具体对象的有7次,称呼少年男性的有1次。

根据以上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施主”这一称呼具有的特点:首先,从称呼对象的年龄来看,它主要用来称呼老年人。书中所有出现施主的场景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称呼对象都是老年人。其次,从称呼对象的性别来看,它主要用来称呼男性。书中有超过五分之四的称呼对象为男性,而明确认定是女性的则为零。最后,从称呼对象的身份、地位来看,通常指代的都是社会地位偏低的普通凡人,只有少数是妖怪。

除了“女菩萨”之外,书中还出现了多个对女性的称呼,例如“娘子”出现了13次,频率仅次于“女菩萨”,主要用来称呼年轻的已婚女性,称呼对象主要是妖怪;对于一些年老的女性角色,则多用“老菩萨”“老妈妈”“老婆婆”“老母亲”来进行称呼;而对于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角色,则依照她们的身份、地位进行称呼,如称呼西梁女国国王为“女主”,称呼黎山老母和观音菩萨为“菩萨”等等。

综上所述,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确实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称呼“女菩萨”,称呼对象以年轻貌美的女妖怪为主。对于“女施主”这一称呼,全书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因此也就不涉及两者区别的问题了。而对于与“女施主”比较相近的“施主”一词,在《西游记》中主要用来称呼年龄比较大、社会地位比较低的男性角色。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可不可以不自尽而逃跑?

“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不要以为被皇帝赐自尽,可以多活几天,甚至有机会逃命;殊不知,皇帝有九种办法弄死被赐死的大臣,因此才自信地让他自尽。

对于大臣来说,被赐死不是惩罚,倒更像是一种恩赐。

要知道,被赐死一般都是自刎、毒杀、上吊,这些死法都方便快捷,没有皮肉之苦。若是被关进了大狱,然后下令处死,天知道死前会遭受怎样的痛苦。

话说,魏晋南北朝宋时期,有个大官,叫王彧(字景文)。

这个王景文可不一般,他有个堂祖爷爷叫王羲之、还有个堂爷爷叫王献之,只此两人便知,王景文的来历非同寻常——他的家族,被称为“琅邪王氏”,是东晋以来,中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门阀士族之一。

到了王景文时,他的妹妹王贞凤被选为皇后,也就是南朝宋明帝的王皇后。

公元472年,宋明帝刘彧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想到自己死后,老婆年轻、儿子稚嫩,满朝文武又没几个好东西;进一步想到,万一自己挂了之后,有人篡夺儿子的皇位,那该怎么办呢?

好办,但凡有可能篡位的,在自己死之前杀掉即可。

于是,宋明帝便下令先赐死扶持自己上位的寿寂之,没想到这货提前得知消息,撒欢儿逃跑了。宋明帝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人追杀,将他斩杀在逃亡路上,他的家人,也跟着被屠戮。

寿寂之死后,宋明帝又赐死宋国大将吴喜。吴喜倒是挺老实,待在家里,慢慢地喝下皇帝御赐毒酒,当天夜里,吴喜就凉了。吴喜死后,宋明帝下诏,让他儿子继承他的爵位,以示天恩。

寿寂之和吴喜死后,就轮到王景文了。

王景文是宋国最大的门阀势力之一,妹妹又是皇后,可谓权倾朝野。如果有谁会叛变,王景文无疑是第一怀疑对象。

宋明帝故伎重演,给王景文送来一壶酒,还有一封诏书。诏书有云:

“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

宋明帝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没有罪过,但是我不能一个人死呀!所以,我得拉上你陪我一起死。唉!其实呀,我不想和你周旋,到头来对谁都没好处。你要是和我为敌,那你的家人怎么办呢?

诏书送过来的时候,王景文正在和好友焦度下棋。

王景文将诏书打开,看了一遍,又将诏书合起来,继续下棋。送诏书的使者和卫队,就站在王景文身前,一眼都不离开。王景文也不搭理他们,自顾自地和客人下棋,如此,颇有魏晋高士之风。

一盘棋下完,王景文淡然对焦度道:“皇帝要赐死我。”

焦度听了此话,当时就怒了,道:

“大丈夫安能坐受死!州中文武数百,足以一奋。”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了呢?咱们有文武官员数百名,足以跟皇帝老儿拼命!不如真刀真枪干他丫的吧!

王景文叹了一口气,说道:

“知卿至心;若见念者,为我百口计。”

王景文说:你有这份好意,我已心领了。可是,我死不足为奇,我家中老小百十口人,谁来照养?

于是,王景文摊开纸笔、研磨墨汁,挥笔写了一封遗书上奏给宋明帝。然后,倒了一杯毒酒,慢慢饮下,卒,享年60岁。

王景文死后,宋明帝予以厚葬,并让他的儿子世享爵禄。

吴喜是宋国拥有重兵的大将,王景文则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们不知道逃跑或许能苟延残喘吗?他们当然知道,可是,当他们逃跑的一刹,积累一辈子的高风亮节,全都付诸东流,且,还会牵连家人,就像寿寂之那样。

皇帝既然敢下诏赐死,就做好了他负隅顽抗的准备,而准备的方案,就是九种将他折磨死的方法。

跑也是死,反抗也是死,不跑也是死,前两者会连累家人一起死;后者虽然也会死,毕竟是一种体面的死法。哪个大臣都不傻,除非真的想让自己绝后。

再者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能跑到哪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