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长坂坡,三国演义蜀国初期汉中守军高级将领是谁
三国志11长坂坡,三国演义蜀国初期汉中守军高级将领是谁?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写得特别好呢?就是能从蛛丝马迹中就能体察出一个人的心路历程。
大家都知道,刘备夺取汉中以后,力排众议,选择让魏延来担任汉中太守一职,负责防御曹军。魏延也不负所望,在他的严密防守下,汉中地区固若金汤。
魏延的武艺和军事才能如何呢?刘备是一代枭雄,一向眼毒,他看中的人一般都差不了,魏延也是如此。当然,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魏延也在逐步提高和发展,他的战斗风格和战斗效率也是有很大变化的。
以前和大家分享过魏延在不同时期的战绩,很多朋友几乎都能背下来了,今天咱们通过魏延的战斗履历来分析一下他的成长历程。
1.襄阳之战(对阵文聘“从巳至未”)
盘点魏延的战绩,一般回合数都不多,但他初初次亮相就与文聘打了很久,“从巳至未”将近四个小时,而且是以少打多,直到“兵卒折尽”,方才悻悻然逃离战场。说明这个时候的魏延就有不错的指挥才能,但他比较楞头青,“死战不退”是他最初的战斗风格。
2. 雒城之战(对阵泠苞,三十回合)
归附刘备后,魏延与东吴有过摩擦,但没有直接动手的记录。刘备入川后,带上了魏延。在攻打雒城之前,魏延为了争先锋之位,与黄忠闹了别扭,言语中满含讥讽,还想和黄忠比试武艺,还是一付“愣头青”的德性。
偏偏刘备就喜欢魏延这付“狂”性,我们发现,刘备总是庇护魏延。魏延都违抗军令了,刘备仍然轻轻放过。
魏延与泠苞交锋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敌将邓贤来了,两下夹攻,魏延败走,黄忠到来,射死邓贤,杀退泠苞,救下魏延。看来,魏延与黄忠这样的超级猛将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3. 涪江之战(对阵泠苞,“战不数合”生擒之)
在涪江坝上,魏延突袭正在挖河坝的泠苞,战不数合,就生擒了泠苞。魏延很聪明,从打三十回合到数合生擒,说明魏延很善于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4. 葭萌关之战(对阵杨柏,“战不十合”击败之)
5. 葭萌关之战(对阵马岱,“不十合”马岱诈败,魏延追击中箭)
张飞要去战马超,魏延也请命出战,魏延还是想抢功,这次他没有像对付黄忠那样,语含讥讽,甚至比武,说明魏延并不是“愣头青”,他也清楚张飞的脾气。魏延是带兵先行,抢先与敌人交战,但这次吃大亏了,左臂上挨了马岱一箭。
再往后,魏延的战斗风格大变,开启了“诈败模式”,说明魏延痛定思痛,变得务实起来,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6. 阳平关之战(对阵庞德,“诈败而走”)
7. 阳平关之战(突袭射伤曹操,被庞德“奋力杀退”)
魏延第一次诈败,效果不错,差点干掉曹操。被庞德奋力击退,也说明魏延的武力值在庞德之下,庞德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魏延则属于一流猛将中的中等水平。
8. 南郑之战(对阵鄂焕,诈败后,与王平、张翼围攻生擒鄂焕)
魏延第二次诈败,这次是生擒了“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这是栽在魏延手里的第一个“万夫不当”。
9.益州之战(对阵雍闿,“战不数合”击败之)
10. 南征之战(一合生擒孟获)
魏延的基本武力值是相当高的,对付弱敌很轻松。
11.银坑之战(对阵祝融夫人,“战不十合”诈败)
第三次诈败,诱擒祝融夫人。
12.冀城之战(对阵姜维,“战不数合”诈败)
第四次诈败,将姜维引入冀城,为后来逼降姜维做铺垫。
13. 街亭之战(对阵张郃,张郃“不数合”诈败,魏延中伏)
两个老对手互相欺骗,也说明在张郃心目中,魏延比王平要难对付得多。
14. 祁山之战(对阵曹遵,一刀斩杀)
15. 陈仓道之战(突袭斩王双)
魏延非常务实,用最省力的突袭的方式干掉了曹魏猛将王双。王双也是个“万夫不当之勇”,魏延搞掉了第二个“万夫不当”。
16.木门道之战(对阵张郃,魏延“战不十合”诈败)
魏延第五次诈败,被诸葛亮颇为忌惮,誉为“万夫不当之勇”的张郃壮烈牺牲。这是魏延搞掉的第三个“万夫不当”。
17.上方谷之战(对阵司马懿,“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魏延第六次诈败。连对战司马懿都诈败,居然还能骗得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心安理得地追上来,可见魏延演技之精湛和成功,绝不亚于陈道明和斯琴高娃。
18.阳平关之战(对阵王平,“战不数合”王平诈败)
此时的魏延已经是天下第一猛将了,无人可敌,他的最后一战,仍然是在“诈”中进行,包括后来被马岱偷袭。
总结一下魏延的战斗历程:从一个愣小子经过战场上的种种尔虞我诈,逐步成长一个诈败高手,全面务实的猛将。魏延是三国时代诈败次数最多的人,总共6次,收效显著。有三个“万夫不当”(鄂焕、王双、张郃)都是被魏延生擒或是搞掉的。
魏延的武艺相当不错,敢向黄忠发起挑战,有他一定的底气。魏延很善于学习、总结和提高,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非常倚重他的原因。
魏延这种聪明脑瓜只在军事方面收效显著,但在政治方面,他始终是个白痴,一辈子都没有半点长进,在这一点上,他远远不及姜维之精明,甚至都比不上王平、廖化等战友的持重。始终不能摆正自己的地位,认清面临的形势,也把握不住到手的机会。
所以说,魏延他只是一个将才,无法继承诸葛丞相的衣钵和遗志,他所谓的“智慧”适合打仗,而决不适合做三军主帅。做镇守一方的重将是他最好的选择,但他过分的野望、愚蠢的政治头脑和狭隘的胸怀害了自己。
二人转靠山调十三道大辙歌词?
十三道大辙
正月里来正月正,刘伯温修下了北京程。能掐会算鱙广义,未卜先知徐茂公。七星台借东风的名叫诸葛亮,斩将封神的那位姜太公。这本是前朝的五味军师客,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公升啊哎哎呀。
二月里来青草发,镇守寒关的樊梨花。穆桂英大破天门镇,刘金腚探病四门杀。大刀太太王淮女,替父挂印的葛红霞。这本是前朝的五味女魁手,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啪沙啊哎哎呀。
三月里来桃花儿开,吕蒙正无时赶过斋。长街讨饭的催文瑞,朱买晨无时打过柴。苏秦无时回家转,提笔卖字的高秀才。这本是前朝的五味读书客,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徘徊啊哎哎呀。
四月里来梨花香,镇守三关的杨六郎。保国英雄李存孝,周瑜本是东吴的郎。狄青斗宝双阳客,才智双全小罗张。这本是前朝的五味镇国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江阳啊哎哎呀。
五月里来端阳节,刘备无时卖草鞋。吃凉当兵的汉高祖,允冠百王的刘秀爷。推车卖伞的柴王主,贩卖乌梅的洪武爷。这本是前朝的五位大皇帝,才子编程哲起名叫瞥些啊哎哎呀。
六月里来属三伏,王老道捉妖拿过白狐。纪晓唐捉妖收了五鬼,张天师捉妖破五毒。法海捉妖金山寺,包姥爷捉妖五鼠除。这本是前朝的五位捉妖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姑苏啊哎哎呀。
七月里来七月七,秦琼全凭锏双支。九里山前寒元帅,临潼斗宝的伍子胥。马超本事蜀国的将,黄飞虎出朝歌规了西岐。这本是前朝的五位保国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之西啊哎哎呀。
八月里来到了中秋,李三娘在磨房宇类交流。柳迎春等他的丈夫十二载,王三姐在彩楼上撇过彩球。秦雪梅为桑郎又来吊孝,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楼。这本是前朝的五位贤良女,才子编程哲起名叫丑牛啊哎哎呀。
九月里来小燕往南飞,大闹江州的名叫李逵。敬德监工就在大佛寺,大呵三声的那位猛张飞。呼延庆东京汴梁他都打过擂,杨七郎归位乱箭堆。这本是前朝的五味黑脸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呸灰啊哎哎呀。
十月里来小阳春,红袍都督盖苏文。袁达本事花脸儿的将,孟获不驯遭七擒。匈奴大将猩猩胆,开五代刃残唐的叫朱温。这本是前朝的五位花脸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人辰啊哎哎呀。
十一月里来雪花漂,赵匡胤全平这盘龙棍一条。大刀将军叫关胜,莫汉杀妻又保汉朝。绿林好汉王君可,孟良盗骨又把昊天塔来烧。这本是前朝的五位红脸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焦烧啊哎哎呀。
十二月里来整一年,金眼毛遂到过仙丹。柴君长又把昆江闹,魏化大闹万花园。南唐报号的叫冯冒,窦义虎报号锁阳关。这本是前朝的五位矬儿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天仙。
十三月里来一年多,薛礼救驾淤泥河。文广御园救宋主,薛蛟长安砸囚车。呢这救驾西岐地,赵云救驾长坂坡。这本是前朝的五位救驾将,才子编程哲起名叫婆娑啊哎哎呀。
你知道史上最克妻的男人是谁吗?
史上最克妻的男人?据小编所知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其实,最初的石达开并不具备克妻属性。他曾经有一位原配熊氏。因为石达开一心一意闹革命,熊氏竟然带球和他闹起了离婚。
小人书中早期的石达开
那么,石达开是怎么做的呢?
他提笔写了一纸休书。熊氏从此远离了战乱,也逃过了清廷的株连。她顺利改嫁,作为别人的妻子过完了波澜不惊的一生。石达开用这种方式呵护了前妻,也把护妻功能完全卸载,从此开启了克妻之旅。
所以说,石达开的克妻属性,是从加入太平天国开始的。
为何我要说石达开是史上最克妻的男人?
首先,石达开克妻次数多,共三次。
其次,石达开克妻数量大。
1861年,洪秀全颁布多妻诏,规定了太平天国大员娶妻数量。其中,翼王可以有六位妻子。所以,太平天国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普遍推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是一夫多妻制。换句话说,家庭中众妻平等。
因此,在妾不算妻的前提下,别人克妻一次克一个,石达开一次克几个,甚至十几个。
石达开的老婆就像韭菜,克完一茬又一茬。
其实,在颁布多妻诏之前,石达开妻子的数量有史料记载,其实是大于6的。而在颁布多妻诏之后后,石达开已经出走在外,不受多妻诏管束,数字更为强大。
下面,小编便讲一讲石达开的三次克妻
1、天京之变中的克妻
石达开为了革命,丢了老婆,不能总打光棍。尽管当时太平军采取男女隔离制度,但石达开的身份是首义王,不受条条框框束缚,他很快就娶了一位新人。
石达开的新王娘是黄玉昆的女儿。黄玉昆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尽管不如石达开,却也是一位显赫人物。娘家的势力强大,新王娘也貌美如花,然而,因为太平天国的规定和男人的天性,石达开是不可能成为一夫一妻主义者的。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有个选美活动,目的是选美女充实首义王们的后宫。每次石达开能得到一名,尽管他总是推辞,但推辞完了,却还是接受了。
具体他的妻子数量有多少呢?
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逼取民女七人”。谢介鹤写的是1853年之事,后来石达开妻子数量有没有扩充,不得而知。
天京之变时,石达开回京调解矛盾,谁知北王韦昌辉竟要连他一同杀死。无奈,石达开只得仓促逃离。当时,他的妻子们都在城中,来不及安置。韦昌辉知道石达开逃走的消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石达开全家。
石达开第一次克妻,至少克死了七个。不但如此,他还连带克死了自己的儿女。
2、鲜为人知的江西抚州克妻
天京之变后,石达开回京主政。为了排解丧妻之痛,他娶了第二茬老婆。具体数字,小编无法查出,但应该是n,n≥2。
石达开主政期间,太平天国的情况并未好转,丢城情况还要超过了天京之变时期。与此同时,江南大营卷土重来,逼近了天京周边的句容和溧水。于是,石达开声称洪秀全要害他,毅然出走,来到了安庆。当然,他走的十分匆忙,根本没有来得及携带新婚妻子们。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洪秀全肯定是要对这些女人高举屠刀了。然而,石达开的离开导致天京情况愈发危急,为了请他回来主持大局,洪秀全几次派人去请,还把他的家眷送到了安庆。石达开的克妻属性在洪秀全这里碰了壁。
石达开在安庆盘踞,拉拢人马,等到人拉的差不多了,不来的终究不来,他开始携带家眷进军江西。
江西,是石达开打下的地盘。经略江西和安庆易制一样,并称为太平天国前期民政两大样板。
不过,石达开到达江西时,是今非昔比。湘军就像入侵美国的亚洲鲤鱼,已经在江西四处泛滥了。
为了救援赣江以西的临江和吉安,石达开暂时把家眷放在了抚州。他从安庆离开,也携带了不少财物,便交给家眷看管。结果,短暂的离别竟然成为了永诀。当时,抚州守军中有很多是天地会的,他们见财起意,杀死了石达开的家眷,夺走了财物。
石达开第二次克妻,又是把几个老婆克的全军覆没。
3、最后的落幕,大渡河克妻
石达开出走后,节节败退,几年下来,竟然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胜仗,最后兵困大渡河。
这此时,他有多少位妻子呢?
都履和在《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里记载:“曹卧虎及达开妻妾十有六人”。也就是说,除去谋士曹卧虎,石达开有十五个妻子。
不过,骆秉章在奏稿中说:“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二人携手投河”。
所以说,石达开的妻子在5~15人之间
大渡河断粮数日,大水梗阻,敌军逼近。关于石达开妻子们的死亡方式,有自杀一说,也有石达开命人把她们丢到水里一说。
据说,只有一位王娘刘氏携子逃生。然而,他们最终的命运是被抓住,送到了成都。
石达开具有天煞孤星属性,盘点他的妻子军团,也只有原配没有被他克到,其余人等,无一幸免。
你知道哪些秦腔的曲目呢?
关公戏和包公戏用秦腔表演最好,也最能表达人物忠义、公正、刚烈等性格。如关公戏《出五关》、《古城会》、《华容道》,包公戏《铡美案》、《探阴山》、《包公赔情》等。
当然也有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剧《白蛇传》、《虎口缘》等。
还有在戏曲界很有名的翘功。演员将特制的木翘绑在脚上,套上小鞋子表演,在椅子扶手上辗转腾挪,很吃功夫,也很惊险。
我是山东人,偶尔看到电视电影里有关秦腔的镜头,对于这种有点粗狂、声音高亢的戏剧表现形式,感到深深佩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理,一方水土孕育一种艺术。无疑,出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戏曲,就应该是这个样,热烈、奔放,深深感染你,打动你,从而使你爱上它。
我对于秦腔的了解不是很多,主要来源于春节晚会,再就是一些反映西北生活的小说。在这里写出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保定名人有那些?
廉颇 (前305~前230)
廉颇(约前305~前230)赵国苦陉(今定州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领兵攻齐,大败齐军,官拜上卿。后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之会,秦王欲羞辱赵王,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多次欲欺……
祖冲之 (429~500)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宋太祖赵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这块宁静的土地上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王朝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杨贵妃养子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
刘备 (161~223)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
宋太宗赵光义 (939~997)
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追赠宣祖,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至道三年……
祖逖 (266~321)
祖逖(公元266年-公元321年),字士稚,别名祖生、祖车骑,东晋军事家。祖逖官拜镇西将军、豫州刺史,曾率部北伐,收复河南;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大兴四年(321年),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祖逖担心内乱爆发,以致忧愤成疾,不久后祖逖便在雍丘病逝,时年五十六岁。人物生平早年经……
贾岛 (779~843)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
卢照邻 (636~695)
卢照邻(约636~695后)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四杰(见初唐四杰)。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初为邓王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高宗乾封(666~668)初,出为益州新都尉。秩满,……
颜元 (1635~1704)
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
卢仝 (795~835)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
郦道元 (472~527)
郦道元(约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今涿州)人。郦范之子。故里在今涿州市东道园村。郦道元于太和十八年(494)步入仕途,不久承袭其父爵位,为永宁伯。后任太傅掾、治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其间曾两次持节进行行政区划建置更改和追讨叛……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不详)传为今曲阳县相如村人。曾为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人卞和所献玉璧。秦昭王闻后,遣使给赵王一书称:愿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赵王拿不定主意,送和氏璧,怕秦国不给赵15座城,不给和氏璧,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赵。就在赵王左右为难时,宦者令缪贤向赵……
孙承宗 (1563~1638)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13岁应童子试,成绩优异。28岁辑《高阳志略》。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乡试中举。乘赴大同任教机会,登恒山、渡桑干河、走飞孤(在今涞源县北),行程千里,遍历大宁三卫,沿途访察戍边将士,周行边垒,绘制防御……
张飞 (?~221)
张飞(?~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县桃庄(今涿州市忠义店)人。早年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发兵取荆州,刘备败走夏口,至当阳长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