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习俗,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2023-11-15 08:20:05 46阅读

泼水节的习俗,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风俗习惯:

1、举行佛教集会、放火花、点花灯。

泼水节的习俗,傣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2、饮食方面,傣族喜欢吃竹筒饭、喝普洱茶。

3、服饰方面,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傣族男人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4、在宗教上,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5、在食物选择上,傣族喜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

傣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泼水节是什么时候?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至15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加了游行、文艺汇演、电影晚会、展览和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泰国、缅甸、老挝等国都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欢度此节。

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让人难忘?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1961年4月中旬,周恩来视察云南西双版纳,在景洪城与傣族、布依族等群众共度傣族新年——泼水节。周恩来穿起傣族服装,走进欢乐的人群之中。开始,群众用柏枝蘸着银碗里的清水,礼节性地洒在总理身上。周恩来看见有些群众用大盆泼水,也入乡随俗,高兴地拿起一个大盆泼起来。

眼见周恩来这样和蔼可亲,群众立刻消除了拘束,纷纷用大盆向自己的总理泼水。依照傣族习俗,泼水节时,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示彼此越亲近、越尊重。警卫人员怕总理着凉,要用伞遮挡泼来的水,周恩来劝阻说:“不要紧的,要到群众中去和大家一样。”

周恩来同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他对当地干部说:“傣族群众的每滴水都是热乎乎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寒冷。”“只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才能和各族人民心连心啊!”

扩展资料:

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的背景:

1961年4月中旬,恰值傣历1323年新年,也就是传统的泼水节。在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相约到景洪会见并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联欢。

但盘踞金三角和泰缅边境地区的蒋军仍有较强的残存兵力,很有可能在泼水节期间对我边境实施袭击骚扰和派遣敌特进行破坏、暗杀活动。因此泼水节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复杂而繁重。4月13日下午,夕阳把澜沧江波浪镀上一层金红的光芒。

中缅两国总理乘轮渡过江登上码头后,傣族小卜哨献了鲜花;老佛爷依照傣族宗教习俗在他俩的手腕上拴红线;这时江边沙滩上燃放12声冲天巨响,象征着西双版纳对两位总理莅临景洪的崇高而热烈的欢迎。

在接受了姑娘们点洒圣水的仪式后,夹道列队欢迎的群众发出一阵阵“水!水!水”的欢呼声。

傣族的泼水节吃什么寓意?

泼水节最早来自于印度,它是印度著名的传统节日。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一个习俗。后面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泼水节传入了中国云南地区,最后成为傣族的一个风俗习惯。泼水节的意义是为了除新迎旧,将旧的东西抛弃,同时也为了给家人祈福。

泰国泼水节抹白色的是什么?

泰国泼水节抹白色的是糯米粉。原因是糯米粉在泼水节的传统习俗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祝福和清洁。通过在身上抹上糯米粉,人们可以祈求幸福和好运,并表示对身体的净化和清洁。同时,糯米粉还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防止水花的刺激和灼伤。泰国泼水节是泰国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除了抹白色的糯米粉之外,人们还会在节日中穿上鲜艳的衣服,载歌载舞,互相泼水庆祝。此外,泰国泼水节还有许多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背景,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和推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