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龙山公益课堂串起校地资源,乡村孩子暑假“有声有色”

2025-09-02 15:04:05 53阅读

暑假期间,佛冈县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着高校志愿者辨识草药,在他们指导下折出栩栩如生的纸鸢,认真聆听《论语》选段的生动解读……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暑假儿童公益课堂,通过精准链接县域文化资源与高校志愿服务力量,开展约30节特色课程,吸引100多名农村孩子参与,不仅为乡村儿童点亮了多彩假期,更探索出一条“资源整合促活力”的乡村文明建设新路径。

打破资源壁垒

构建“实践所+专业机构+高校”联动网

高校志愿服务力量为龙山镇儿童带来精彩课程。受访者供图

龙山镇众多农村家庭对优质公益服务的需求迫切。针对暑期农村儿童“看护难、活动少”的问题,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动作为,化身资源整合的枢纽平台,积极联动县域专业力量,积极联系上级部门,邀请文化辅导员、专业老师等师资团队定期驻点授课。

同时,龙山镇积极链接高校志愿服务资源,通过“百千万校地通”平台,对接广州中医药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14所高校的志愿团队。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法治宣传和红色故事绘等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易懂的互动游戏,用绘本演绎文字,让农村孩子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通过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对接机制,实践所前期走访收集87条家长需求,再精准匹配文化馆的15项服务资源和高校的20个课程方案,确保每节课都按需定制。

聚焦乡土特色

让课程扎根乡村土壤

暑假儿童公益课堂_佛冈县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_佛冈县新闻

龙山镇开展暑假儿童公益课堂。受访者供图

在公益课堂的课程表上,本土化是鲜明特色。实践所联合授课方,将龙山本土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读懂家乡、热爱家乡。同时,高校志愿者则结合龙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设计“我的家乡”绘画课程,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整治后的连片稻田、修复后的古村落,在创作中感受家乡的发展。针对农村儿童的成长特点,课程还特别注重“动手实践+品格塑造”。志愿者教孩子们折爱心送给村里的老人,通过“子路负米”等典故引导孝亲敬老,培养协作分享意识。

激活乡村细胞

从“课堂热闹”到“全域焕活”

公益课堂的效应,早已超越托管服务的范畴,成为撬动乡村文明活力的支点。在儿童的带动下,家长们开始主动参与实践所的活动。据统计,暑期共有32名家长参与公益课堂,形成“孩子参与、家长融入”的良性循环。

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键,就是要找到资源与需求的结合点,用“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乡村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龙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热闹氛围持续升温,已从暑期公益课堂延伸至日常服务的各个角落,深化资源整合、创新文明实践模式,通过搭建高效平台,精准链接县多方资源,成功将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新风在乡土间不断传播;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了优质服务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浸润乡村肌理,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