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支持创业投资需打通资本循环;建议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2025-09-25 19:04:30 27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启幕,代表委员们正在积极建言献策。创投资本如何活起来转起来?如何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全国政协常委马建堂:支持创业投资需打通资本循环

在全国政协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并以一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干出来的”鼓舞了许多人的士气。

3月5日,马建堂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驻地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非常科学合理,既实事求是又提振信心,但实现起来并非易事,需要“坚持改革、努力开放、锐意创新”。马建堂还谈到培育耐心资本、促消费等经济领域热点话题。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创投市场“募投管退”相关机制,出实招缓解老百姓消费“后顾之忧”。

让创投资本活起来转起来

创新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也需要资本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马建堂指出,对于新兴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来说,由于难以达到上市需要的盈利标准,且较难通过传统方式融资,风险投资就成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我国创业投资市场持续发展,但在“募投管退”各环节依然面临挑战,如募集资金额减少、投资项目数量下降、退出通道不畅等,在这一领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培育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国有资本作为创投资本市场的主力,应承担推动科技进步的使命,在管理方式和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马建堂建议,一方面,延长业绩考核周期,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另一方面,考虑到创投资本不可能保证所有项目都成功,对投资失败要有一定容忍度。

“退出机制对创投资本至关重要。”马建堂进一步强调,创投资本要想活起来、转起来,需打通退出机制。在我国,上市是创投资本主要的退出方式之一。因此,对于有质量、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尤其是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应鼓励其上市,为创投资本退出创造条件。此外,发展S基金(即资本创投份额转让)也是一种有效的退出方式,创投资本通过转让投资份额实现退出,从而促进资本流动和循环。

“有了上述举措,我国创投资本有望得到更好发展,资本市场也将更加活跃,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进而推动科技事业进步。”马建堂说。

全国政协委员孙洁:建议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表示,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效运行,建议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一是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功能定位,厘清制度边界。部分试点城市模糊了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边界,将失能人员的医疗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这体现出长期护理保险功能定位不明确。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必然要求有区别于其他险种的明确的功能定位,应在此基础上限定功能性边界。

二是坚持购买服务理念,实行服务给付为主的支付形式。服务给付与现金补贴各有优势,前者充分发挥购买服务的理念,护理实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道德风险的发生;后者参保人获得现金补贴后可自行购买服务,自由度更大。现阶段,我国护理服务体系发展不足,购买服务的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护理人员队伍的充实和市场的快速成长,对于服务供给体系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服务给付较现金补贴更符合长期护理保险的功能定位。建议进一步明确购买服务的理念,实行服务给付为主的支付,已实施现金补贴的试点地区可将接受专业机构培训且考核合格作为领取补贴的前提条件,补贴发放至服务提供者而非失能人员本人,且服务提供者应接受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三是制定与失能等级相关联的基础服务目录,规范服务操作标准。根据统一的评估量表评定出的同一等级失能人员的失能程度接近,需求差异相对较小。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并要求试点城市照此执行,建议据此制定国家层面的服务项目目录及相应的操作规范,以及对服务提供者的相关要求,规范统筹地区护理服务行为,引导护理服务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许予朋 谭乐之

《中国银行保险报》实习编辑 李皓晨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韩业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