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阅读笔记:群体决策之群体思维影响

2025-10-22 02:02:55 12阅读

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是否优于个体决策这取决于很多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1. 群体决策的优点

群体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群体给决策过程输入了更多的信息,群体决策能增加观点的多样性,这就为考虑和讨论多种方法和方案提供了机会,最后,群体提高了决策被接受程度,如果群体成员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他们更有可能热情地支持该决策,并鼓励别人接受它。

2. 群体决策的缺点

群体决策很耗费时间,因为群体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得解决方案,群体内部存在从众压力,群体成员希望被群体接受和重视,这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受到明显压制,群体讨论可能会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控制局面,如果这个人具有中等或偏下的能力,则会削弱该群体的总体绩效,最后,群体决策可能会因为责任不明确而导致效果不佳。

3. 效果与效率

到底是群体决策还是个体决策更有效,这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效果,就准确性而言,群体中判断最准确的成员做出的决策通常要比群体决策更加准确,而群体决策通常比普通成员所做出的决策更加准确,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更胜一筹,如果你认为创造力很重要,那么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加有效,如果你的标准是最终方案被接受的程度,那么群体决策是首选。

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时,应该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群体思维和群体偏移

群体决策的两种副产品可能会影响到群体客观评估各种选择方案和制定高质量解决方案的能力。第一种是群体思维,它与群体规范有关,指的是群体中的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同寻常的、有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它会影响群体的绩效。第二种副产品是群体偏移,它指的是群体成员在讨论备选方案和制定决策时往往会放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1. 群体思维可能导致群体热衷于保持一致意见,这种一致性规范妨碍了群体采取行动来客观评估各种备选方案,而不同寻常的、有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更是难以表达出来,由于群体压力,个体的心理效率、现实检验以及道德判断就会被削弱。

群体思维往往表现出以下症状:

1) 如果存在与群体成员做出的假设截然相反的意见或事实,群体成员会对它们进行合理化,无论证据与他们的基本假设之间有多大的矛盾,他们都会如此行事。

2) 如果有人怀疑群体的共同观点,或者对大部分群体成员支持的备选方案提出质疑,那么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压力。

3) 那么持有怀疑态度的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在心中尽量弱化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 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不说话,大家往往认为他默认了这一看法,缺席也会被视作赞成。

存在以下三个特点时群体思维最容易出现:明确的群体认同感、成员愿意维护群体的正面形象,成员觉得群体的正面形象受到严重威胁,可见与其说群体思维是一种使持异议者屈从的机制,倒不如说它是群体维护其正面形象的工具。

管理者如何尽量弱化群体思维呢?

首先,他们可以监控群体的规模,当群体超过10个人时,个体可能会感觉更少的个人责任,其次,管理者应该鼓励群体的领导者扮演公正无私的角色,领导者应该积极地从所有成员那里听取意见,避免只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讨论的初期。另外管理者可以任命一名群体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者,以对大部分成员所持有的立场公开提出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观点,第四个建议是,管理者可以利用各种练习来刺激群体成员在既不会威胁到群体又不会强化群体身份保护的情况下积极讨论各种大相径庭的备选方案,要求成员首选关注一项备选方案的负面影响,这有可能使群体减少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抑制,从而做出客观评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