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父亲有多牛!民国数学天才,教育观奇特,到死都没原谅儿子
103岁的杨振宁去世了。
围绕在这位物理学家身上的,不应只有科学成就、娶小54娇妻这些话题。
杨振宁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杨振宁,离不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01
说到杨武之,绝对是中国数学领域非常耀眼的一号人物。
1908年,一位秀才在沈阳去世消息传回家乡合肥,人们叹息可怜他的儿子九岁没了娘,如今十二岁又没了爹。
人们可怜的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当时杨武之父亲到沈阳谋差事,没想到遇到鼠疫,不幸染病去世。
父母相继去世,杨武之成了孤儿。
但是杨武之非常争气,饱读诗书,在数学领域非常有才华。
为了曲线救国,在民国年代文人学者的帮助下,杨武之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攻读和研究数学。
杨武之去美国的时候,杨振宁才出生后仅10个月。
此后5年,杨振宁便和母亲罗孟华生活在一起,两人相依为命。
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杨振宁认字,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就学了3000个字。
杨武之竟然在芝加哥考取了博士学位,5年后风光回国。
那时留学生抛弃原配成风,合肥老家流言四起,有人说罗孟华配不上杨武之,杨武之肯定会再娶新式女子为妻。
罗孟华从小就是个受封建迫害的裹脚女子,也没读过什么书,非常自卑。
而杨武之相貌堂堂,还是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
罗孟华内心已做好被赶出门的准备。
可是杨武之却认为夫妻应始终如一,胡适从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杨武之很赞成。
1928年杨武之学成归来,写信让妻子带着杨振宁到上海去接他。
罗孟华收到信激动得满眼是泪,忙带着儿子赶去与丈夫团聚。
02
1929年,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杨振宁便随父母北上搬进了清华园,居住在清华园西苑东北角上的一个四合院里。
在这里,杨振宁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8年童年时光。
因为杨振宁从小聪明,所以在清华园小有名气。
杨武之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也常常吸引着杨振宁去翻阅。
有一天,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
年少的杨振宁回家竟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他要拿诺贝尔奖。
那时杨振宁才12岁,杨武之听了这话也没放在心上,只当做少不知事的儿子年少轻狂的妄语罢了。
可是杨武之知道儿子在数学上的造诣,异于常人。
1935年,杨武之在杨振宁的一张照片上,亲笔写下了一句话,“振宁自有异禀,吾欲自以伯归。”
要换做现代的教育方式,肯定是围绕着孩子的擅长点一直学习再学习。
但是杨武之对这位天才儿子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
他并没有急着给儿子灌输高深的数学知识。
相反,在杨振宁初中时,杨武之特意请来清华历史系的学生,花了两个暑假的时间,为儿子系统讲授《孟子》,让杨振宁能够全文背诵。
毕竟天才的学习能力可达一日千里,所以刚开始不用太着急,应该多注重培养孩子心性才对。
杨振宁后来回忆说,《孟子》中的故事和哲理,对他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武之坚信“不精文史哲,何以成巨擘”。
这种注重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眼光,在当时乃至现在都非常难得。
杨武之更倾向于让孩子保持兴趣,让其天赋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然渗透和生长。
杨振宁后来将这种方法总结为“渗透法”学习,认为这比一味追求精通的“透彻法”更能让人把握整个学科的态势。
到了杨振宁上了大学,父亲杨武之便开始给杨振宁介绍比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让杨振宁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
这才深刻的影响了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的风格。
03
后来,杨武之送儿子去美国留学。
儿子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一举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享誉世界。
可是就是这一去美国,成了父子俩之间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
杨振宁当时在美国待了十多年,美国当时是世界上超级大国,各种研究和技术支持都是世界前列。
美国对杨振宁一直十分慷慨,给了杨振宁发挥潜力的机会。
1964年,受到多方压力因素,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杨振宁做了一个很痛苦的决定,加人美国国籍。
而父亲杨武之在民族危难之际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效力,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
杨振宁要申请入美国籍的时候,没有写信告诉父亲杨武之。
等到入了美国籍多年,杨振宁也不敢和父亲说实话,妻子杜致礼也帮忙隐瞒。
后来得知真相后,杨武之非常生气。
据杨振宁透露,父亲杨武之到临终时,对于他放弃中国国籍这件事。
“父亲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也就是说杨武之到死也没宽恕儿子杨振宁。
这份愧疚也成为了杨振宁心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牵绊。
直到2015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杨振宁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在解释这一决定时,他动情地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这一刻,他才真正用行动完成了与父亲精神上的和解,也完成了自己生命意义上的“归根”。
04
杨武之一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被认为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代数和数论学科的开拓者。
他培养和提携了华罗庚、陈省身等一大批杰出的数学人才,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武之先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师的远见和一位父亲的深情。
他不仅在学术上牛,在教育上和家国情怀上,更牛。
备注:本文信息来自官方可靠信息,结合个人文笔润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