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空疑现火箭夜光云,漂尖在水面多少算是平水

2023-11-30 04:30:05 53阅读

北京天空疑现火箭夜光云,漂尖在水面多少算是平水?

俗话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浮漂的调钓是否适合做钓时的鱼情、水情等因素与最终的钓获量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些新手钓鱼爱好者,对浮漂的调钓还理解的不太到位。今天我们就拿调平水这一种调钓方式,来详细讲解一下浮漂的调钓过程。

调平水,意思就是我们在调漂时漂尾部最上方与水面齐平,即为调平水。

北京天空疑现火箭夜光云,漂尖在水面多少算是平水

一、重铅找底。在铅皮座裹上大于浮漂吃铅量的铅皮,抛入水中,此时由于铅皮的重量会把浮漂带入水中。然后上推浮漂,直至浮漂露出水面一目左右。

二、设定调目。此时下拉浮漂,下拉浮漂的距离为大于子线长度的10~20厘米左右。抛竿入水,此时浮漂仍会没入水中。抬竿修剪铅皮,用剪刀少量的修剪,剪一次即抛入水中校验浮漂。如浮漂仍是沉入水中,则继续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为我们要设定的调目,则调目成功。(比如我们想调平水,就在修剪铅皮时,让浮漂最上端与水面齐平,即为调平水。如调四目就是在修剪铅皮时,让浮漂露出水面四目。)

三、设定钓目。设定调目成功后,我们即可双钩挂饵抛入水中。此时浮漂仍可能会没入水中,我们轻轻的上推浮漂,继续抛饵入水,直至浮漂为我们想要要设定的钓目。(假如我们想要设定钓目是两目,双钩挂饵,抛入水中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为两目,即为调钓成功。)

浮漂不同的材质、形状、大小和自重所带来的吃铅量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不同浮漂和调钓方式,还需要结合作钓时的水情、鱼情、温度等相关因素来适当调整。如温度比较低时,鱼儿开口较小,我们可以选择吃铅量较低,灵敏度较高的细尾浮漂,调低钓高。温度适宜,鱼儿越活力旺盛,开口较大时,我们可以选择吃铅量适中的浮漂,调高钓低可以有效放大鱼吃食饵料时的浮漂动作。鱼体较小时,选用灵敏度较高,吃铅量较小的细尾浮漂。鱼体较大时选择吃铅量较高、稳定性较高的长身浮漂,可以有效过滤小鱼抢食饵料时的杂乱信号。

钓无定律,我们还要在具体作钓过程当中,根据当时的水情、鱼情、温度、气压等相关因素,来合理调整我们的垂钓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鱼获。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钓方式,请在下方回复,谢谢。

为什么二战德国大量装备冲锋枪而日本不能?

作战思维有很大不同,纳粹德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强于日本,其在欧洲要面对的敌人也是老牌工业强国,再加上苏联这样有巨大资源和战略纵深,并大量装备自动武器的国家,德国也必定要装备大量先进的自动武器。

而日本在东亚面对的主要是落后的中国,所以对自动武器的需求并不很强烈,但当遇到有强大工业支撑的美军后就彻底显示出劣势了。

Ⅰ. STG - 44 / MP -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 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Ⅰ简介:

1911年,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 0.45英寸自动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美军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0世纪美军参与的几乎全部战争,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后M1911被M9手枪替代,但各种M1911手枪各种改型仍被许多公司生产。

Ⅱ 简单拆解:

Ⅰ 动作原理:

1911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 枪管偏移闭锁方式,与“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采用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开、闭锁的机构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采用的是凸耳式开-闭锁机构, 而M1911式手枪采用的是铰链式开、闭锁机构。

枪弹击发后, 在火药燃气作用下, 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 在完成一个较短的自由行程后, 由于铰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开始向后移动, 越过死点(起短暂的延迟开锁作用) 后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 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也渐渐脱离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 实现开锁。开锁后的枪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运动, 而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复进时, 复进簧伸张, 推动套筒向前复进, 并完成推弹,输弹入膛等动作。之后, 套筒撞击枪管尾端, 带动枪管一起复进。当枪管向前运动时, 其下方连接的铰链开始向前回转, 顶起枪管尾端, 使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再进入到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中, 并共同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 实现可靠的闭锁, 呈再次待击发状态。枪弹打光时, 套筒就被空仓挂机柄挂在后方位置。此时压下空仓挂机或重新插入实弹弹匣都可使套筒复进。

Ⅱ 保险机构

包括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 安全性高。携枪时通常使用手动保险,可锁住击锤和阻铁, 同时还锁住套筒。握把保险在手动保险已打开时使用, 即使在弹膛有弹的情况下, 只要不握紧握把保险, 扣扳机也不会击发, 避免偶发事故的发生。击发机构由扳机和扳机连杆、单发杆、阻铁和阻铁簧、击锤和击锤簧、击针和击针簧组成。当手动保险位于“ 发射” 位置时, 扣扳机, 使扳机连杆向后运动。此时如果紧压握把保险,扳机连杆就能继续后移, 带动单发杆和阻铁回转, 解脱击锤,击发枪弹。如果此时未紧压握把保险, 那么握把保险的凸齿就会挡住扳机连杆, 使其不能后移, 扳机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弹

全称为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无底缘手枪弹,研发初时用在柯尔特试验型手枪上,后来这种手枪改良成M1911并被美国陆军在1911年采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弹的特点是拥有一枚圆钝的重弹头和较低的初速(亚音速),能够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且适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弹技术参数

口 径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弹长度 —— 32.19 毫米

全弹质量 —— 21.2 克

弹头类别 —— 普通弹

弹头结构 —— 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 —— 11.48 毫米

弹头长度 —— 17.46 毫米

弹头质量 —— 15 克

弹壳形状 —— 无凸缘、筒形

弹壳直径 —— 12.09 毫米

弹壳长度 —— 22.79 毫米

底缘直径 —— 11.86 毫米

弹壳材料 —— 黄铜

发射药量 —— 0.32 克

枪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图卡列夫手枪

7.62毫米的TT手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出,在图拉兵工厂生产。该枪长196毫米,重854克,容弹8发,战斗射速、25发/分,有效射程50米。该抢由于威力大、穿透力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为苏军官兵忠实的伙伴。该枪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枪管短后座,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X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即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

Ⅰ 结构特点

TT33的独特之处,就是由图卡列夫创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它使用比M1911更为简单的击锤-阻铁机构,这个机构成一个整体装配进手枪中,只需用一颗子弹辅助就能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枪的保养变得非常容易,并能对广泛的人员进行装备。但TT-33的保险机构却十分简单,仅设有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此外再无其他保险方式。这意味着,如果携带着上膛的TT-33行军或作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TT-33的击锤外露,在携行和战斗时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险。此外TT-33的弹夹卡笋设计得不太牢靠,常常会因为外部撞击或震动而导致弹夹松脱。

Ⅱ 弹药种类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基本性能与7.63mm毛瑟弹接近,但是弹壳和弹头有微小的尺寸差异,膛压要略低于毛瑟弹,初速和威力与后者相近。由于此弹主要用做冲锋枪弹使用,故对弹头和弹壳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精度没有毛瑟弹好。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头种类也很多

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57g;

Pst钢心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锥形平顶铅套加钢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6g;

P-41型穿甲燃烧弹,弹头为圆头、平底、弧形铅套加硬钢心,弹尖空腔内有燃烧剂,被甲为覆铜钢,质量4.79g。

此外还有单头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弹

Ⅲ 技术参数

口 径: 7.62 毫米

膛 线: 4 条(右旋)

枪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发/分

弹匣容量: 8发

TT-33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军用手枪在当时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为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立下了功劳。虽然50年代后TT-33在苏联的军事生命就终结了,但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我国于1951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TT-33进行了仿制,定为“51式手枪”,在1954年又根据朝鲜战场上的经验对51式进行了改进,定名为“54式手枪”,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手枪。

日军武器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 关注 - 评论 - 点赞 - 转发 -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泰拉瑞亚手机版光明女神掉落物?

.光之女皇面具(14.29%):女皇独特的时装面具。

2.光之女皇纪念章(10%):女皇独特的纪念章,又是一个玩家成长的证明。

3.强效治疗药水(100%):击败女皇后会掉落5-15个,每个可以治疗150点生命值。

4.夜光(25%):专属于法师的武器,它可以视为神灯烈焰的间接升级版,使用时会在玩家周围产生会追踪的魔法射弹。

5.星光(25%):这把武器类似于短剑,当使用它攻击时,玩家可以自由地将剑指向任何方向,而剑则会产类似光束的剑气出现在武器前面(但不是所有的光束都会对敌人造成伤害)。

6.万花筒(25%):万花筒与其他鞭类武器一样,它会使你的仆从集中攻击被鞭击中的敌怪并造成更多伤害。万花筒是目前泰拉瑞亚中最强大的鞭子类武器,喜欢玩召唤师的小伙伴千万不能错过。

7.日暮(25%):日暮类似于海啸,消耗箭矢,但会射出七彩的彩虹。 每次射击仅消耗玩家库存中的单个箭头时,会发射5个箭矢,可以通过在射击时移动光标来分散它们。 每支箭矢最多可以穿透四个敌人

(以上四种强有力的武器在击败女皇后必定会掉落其中一种。)

8.翱翔徽章(100%):翱翔徽章与蛙腿比较类似,它大大提升了玩家的跳跃高度和飞行速度。在同时装备翅膀或火箭靴的情况下允许玩家无限飞行,还大大增加了玩家飞行、奔跑、下降时的加速度;所以玩家很容易就可以加速到最高速度,有效提高了玩家的操作空间,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9.七彩染料(25%):装备上后会产生一种七彩风格的效果,让物品看上去透明且发出循环的彩虹光芒(效果拉满,简直就像是移动的“光污染”)。

10.星星吉他(2%):星星吉他,正如它的外貌一样,可谓是既具有特点性的魔法武器。它在发射时会奏出电吉他和弦。别被它可爱的外表所迷惑,星星吉他同样有着不俗的伤害,它可以发射出成对的星型射弹,以波的形式向光标移动。星型射弹则会搜寻附近的敌怪,穿过固体物块,并在撞到敌怪后会造成小范围的爆炸。

(星星吉他拥有a小调、G大调、E大调、D大调、C大调和F大调六种和弦,至于会弹奏出哪种和弦完全取决于移动准星和玩家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和弦的跨度大约是距玩家 4 格,最后一种和弦是例外,它会在距离为 21 格或以上的时候被演奏)

11.女皇之翼(6.67%):女皇之翼在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上都仅次于猪龙鱼公爵掉落的猪龙鱼之翼,可谓是一件强大的翅膀了,再搭配上翱翔徽章轻松打出神

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到现在还有服役的吗?

二战时期的武器现在仍在使用的恐怕就是中东地区了,网上大量的视频中都有二战武器的身影,总之还能打死人的武器就都被使用起来了。

Ⅰ. STG - 44 / MP - 44 全自动步枪

1 . 简介

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自动步枪,由于缩短了弹体,减小了发射药量,使其在全自动设计模式下更容易操控,射击更精准,填补了机关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款革命性武器。

名称由来

MP- 44:MP 为德语 Maschinenpistole 缩写,Maschinen — 机械,pistole — 手枪(弹匣式手枪),因为发射手枪弹,所以Maschinenpistole 意为“冲锋枪”。

STG-44:为德语 Sturmgewehr 缩写,Sturm — 风暴,gewehr — 步枪,Sturmgewehr 意为 “风暴步枪 ”或 “突击步枪”。

德军中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到优先生产的配额,就以MP(冲锋枪)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并通过批准。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便下令加大此武器的生产,并将其命名为 STG-44 步枪 。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33毫米(中间威力弹)

初 速:500米/秒

有效射程:400-500米

理论射速:500发/分

闭锁方式:枪机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弹 容:30发

枪 长:940mm

膛 线:4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5.1kg (不含弹匣)

瞄准装置:觇孔式瞄准,带护圈准星

Ⅱ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Ⅲ .FG - 42 伞兵步枪

1 . 简介

FG-42伞兵步枪是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可选择连发射击的步枪。FG-42的设计初衷是满足空降部队在作战中对武器重量轻、火力强的要求,希望这种枪能使后勤供应简化并增强伞兵的单兵火力。空军要求此枪:使用7.92×57mm的标准步枪弹,并能拥有轻机枪的性能,而且空投体积不大于一支常规拉栓式步枪。

2.技术参数编辑

自动方式:全自动、半自动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弹 容:10发、20发/弹匣

重 量:4.3公斤(Ⅰ型)、4.98公斤(Ⅲ型)

枪 长:940毫米(Ⅰ型)、975毫米(Ⅱ型)

枪口初速:755米/每秒

射程:600米

—— 反坦克武器 ——

Ⅳ . Pzf - 60火箭筒(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

1 . 简介

Panzerfaust:Panzer — 装甲/坦克,faust—拳头,Panzerfaust 意为“装甲拳" 或"铁拳" 。

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anzerfaust、Pzf,称作装甲拳或铁拳)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一种廉价的火药推进无后坐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此武器是一种小型的预装填无后座力炮,属于超口径武器(弹体直径大于发射管直径)。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44mm

弹 径:150mm

战斗全长:1050mm

战斗质量:5.1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头质量:3公斤

有效射程:60m

破甲厚度:200mm

瞄准装置:简易弹体瞄准

Ⅴ. RPzB-54反坦克火箭

1 . 简介

RPzB 为 Raketenpanzerbüchse 缩写 意为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又名Panzerschreck(意为坦克杀手),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发射器。此武器采用尾部装填,肩扛发射,通过电子点火发射由火箭推进的高稳定性的榴弹头。

2.技术参数编辑

口 径:88mm

管 长:1.35米

重 量:9公斤

炮口初速:110米/秒

射 程:180米

火箭弹重:3.25公斤

弹头重量:2.3公斤

Ⅵ . Fliegerfaust B 放空火箭筒

Fliegerfaust是一种单兵肩托式防空武器,共有有两种设计,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A型,一种称为fliegerfaust B型。

fliegerfaust A型拥有四枝20毫米口径的炮管, fliegerfaust 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为九枝,长1500mm,重达6.5公斤。

—— 飞 行 器 ——

Ⅶ . Me-262战斗机

1 . 简介

Me-262战斗机(德文:Messerschmitt Me-262,绰号: Schwalbe,译文:燕子/飞燕 ),是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量产喷气式战斗机。

2.技术参数编辑

Me-262A-1a(单座战斗机)

长 度: 10.6 m

翼 展: 12.5 m

高 度: 3.5m

空 重 : 4000 kg

最大起飞重量: 7045 kg

乘 员: 1人

发 动 机 :两台Junkers Jumo 004B-1

飞行速度: 870 km/h

实用升限: 11,500 m

航 程: 1050km

武 器: 4门30毫米MK108机炮(备弹100发/门)

Ⅷ . Ho-229/Go-229战斗轰炸机

1 . 简介

德国Ho-229试验战斗/轰炸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尾飞翼喷气式战斗轰炸机。 该机由金属和木材混合结构。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机,其中第一架为无动力滑翔机,仅用于气动验证和研究,德国战败后被烧毁。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经成功飞上蓝天的有动力试验机在第三次试飞时机毁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号机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注:该机通常会因生产商的原因被误称为Go-229,但是德国空军编号确定为Ho-229)

2.技术参数

长 度: 7.47 m

高 度: 2.80 m

翼 展: 16.75 m

全 重: 9000 kg

引 擎: 两台容克 jumo 004b 喷气发动机

爬 升 率 : 1350 m/min

航 程〔挂两个副油箱/时速 635km/h 〕: 3170 km

最大 速度 : 997 km/h

升 限 :16000 m

Ⅸ . V - 1 导弹

1 . 简介

德国V-1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研制的飞航式导弹。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在战争中使用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V-1导弹用弹射器发射 ,也可从运载机上发射,然后依靠弹上的控制系统导向预定弹道作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

2.技术参数

V-1 技术参数编辑

翼 宽:5.37米

长 度:7.9米

高 度:1.42米

弹 头:830千克炸药

引 擎:阿尔戈斯As109-014推动器

推 进 剂:568升80辛烷

最 高 速:624-656千米/小时

航 程:240千米

飞行时间 :2小时30秒

一般飞行高度:760米

最大飞行高度:3050米

Ⅹ . V - 2 导弹

1 . 简介

V-2导弹德文全称Vergeltungswaffe-2,意为“复仇武器”。是德国在1942年研制的第一种单级液体弹道导弹。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控制。导弹战斗部可是普通装药、核装药,或是化学、生物战剂。

2.技术参数

全长:14m

直径:1.7m

总重:13吨

弹头重量:1吨

最大航程:32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96 km

Ⅰ简介:

1911年,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0.45英寸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制式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M1911 - 0.45英寸自动手枪”。这支手枪伴随美军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0世纪美军参与的几乎全部战争,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后M1911被M9手枪替代,但各种M1911手枪各种改型仍被许多公司生产。

Ⅱ 简单拆解:

Ⅰ 动作原理:

1911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 枪管偏移闭锁方式,与“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采用的动作原理基本相同。但开、闭锁的机构形式略有不同。“ 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采用的是凸耳式开-闭锁机构, 而M1911式手枪采用的是铰链式开、闭锁机构。

枪弹击发后, 在火药燃气作用下, 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 在完成一个较短的自由行程后, 由于铰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 因此上端开始向后移动, 越过死点(起短暂的延迟开锁作用) 后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 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也渐渐脱离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 实现开锁。开锁后的枪管因受套筒座限制而停止运动, 而套筒则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复进时, 复进簧伸张, 推动套筒向前复进, 并完成推弹,输弹入膛等动作。之后, 套筒撞击枪管尾端, 带动枪管一起复进。当枪管向前运动时, 其下方连接的铰链开始向前回转, 顶起枪管尾端, 使枪管上的两条闭锁凸筋再进入到套筒内壁上的闭锁凹槽中, 并共同走完闭锁后的自由行程, 实现可靠的闭锁, 呈再次待击发状态。枪弹打光时, 套筒就被空仓挂机柄挂在后方位置。此时压下空仓挂机或重新插入实弹弹匣都可使套筒复进。

Ⅱ 保险机构

包括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 安全性高。携枪时通常使用手动保险,可锁住击锤和阻铁, 同时还锁住套筒。握把保险在手动保险已打开时使用, 即使在弹膛有弹的情况下, 只要不握紧握把保险, 扣扳机也不会击发, 避免偶发事故的发生。击发机构由扳机和扳机连杆、单发杆、阻铁和阻铁簧、击锤和击锤簧、击针和击针簧组成。当手动保险位于“ 发射” 位置时, 扣扳机, 使扳机连杆向后运动。此时如果紧压握把保险,扳机连杆就能继续后移, 带动单发杆和阻铁回转, 解脱击锤,击发枪弹。如果此时未紧压握把保险, 那么握把保险的凸齿就会挡住扳机连杆, 使其不能后移, 扳机扣不到位。

Ⅲ 0.45英寸ACP弹

全称为0.45英寸柯尔特自动手枪弹,ACP是Automatic Colt Pistol(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无底缘手枪弹,研发初时用在柯尔特试验型手枪上,后来这种手枪改良成M1911并被美国陆军在1911年采用成制式武器 。.45 ACP弹的特点是拥有一枚圆钝的重弹头和较低的初速(亚音速),能够对无防护的目标造成严重杀伤,且适合有消音器的武器使用。

Ⅳ 0.45ACP弹技术参数

口 径 —— 0.45 英寸(11.43毫米)

全弹长度 —— 32.19 毫米

全弹质量 —— 21.2 克

弹头类别 —— 普通弹

弹头结构 —— 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 —— 11.48 毫米

弹头长度 —— 17.46 毫米

弹头质量 —— 15 克

弹壳形状 —— 无凸缘、筒形

弹壳直径 —— 12.09 毫米

弹壳长度 —— 22.79 毫米

底缘直径 —— 11.86 毫米

弹壳材料 —— 黄铜

发射药量 —— 0.32 克

枪口初速 —— 250 米/秒

TT33 图卡列夫手枪

7.62毫米的TT手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出,在图拉兵工厂生产。该枪长196毫米,重854克,容弹8发,战斗射速、25发/分,有效射程50米。该抢由于威力大、穿透力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为苏军官兵忠实的伙伴。该枪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枪管短后座,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X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即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

Ⅰ 结构特点

TT33的独特之处,就是由图卡列夫创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它使用比M1911更为简单的击锤-阻铁机构,这个机构成一个整体装配进手枪中,只需用一颗子弹辅助就能进行不完全分解,使得手枪的保养变得非常容易,并能对广泛的人员进行装备。但TT-33的保险机构却十分简单,仅设有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此外再无其他保险方式。这意味着,如果携带着上膛的TT-33行军或作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TT-33的击锤外露,在携行和战斗时很容易猛烈磕碰而意外解除保险。此外TT-33的弹夹卡笋设计得不太牢靠,常常会因为外部撞击或震动而导致弹夹松脱。

Ⅱ 弹药种类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基本性能与7.63mm毛瑟弹接近,但是弹壳和弹头有微小的尺寸差异,膛压要略低于毛瑟弹,初速和威力与后者相近。由于此弹主要用做冲锋枪弹使用,故对弹头和弹壳加工精度要求比较低,精度没有毛瑟弹好。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弹头种类也很多

枪弹主要有:P型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57g;

Pst钢心普通弹,弹头为圆头、平底、锥形平顶铅套加钢心、黄铜或覆铜钢被甲,质量5.6g;

P-41型穿甲燃烧弹,弹头为圆头、平底、弧形铅套加硬钢心,弹尖空腔内有燃烧剂,被甲为覆铜钢,质量4.79g。

此外还有单头底部嵌入夜光管的PT曳光弹

Ⅲ 技术参数

口 径: 7.62 毫米

膛 线: 4 条(右旋)

枪口初速:420米/秒

有效射程: 50米

最大射速: 25发/分

弹匣容量: 8发

TT-33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军用手枪在当时非常适合苏联的国情,为苏联赢得二战胜利立下了功劳。虽然50年代后TT-33在苏联的军事生命就终结了,但在世界范围内衍生出了各种版本,我国于1951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TT-33进行了仿制,定为“51式手枪”,在1954年又根据朝鲜战场上的经验对51式进行了改进,定名为“54式手枪”,从此中国有了统一的制式手枪。

日军武器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 关注 - 评论 - 点赞 - 转发 -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夜光云是云吗?

在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两年后,这种夜间发光的云就鬼影频频。经过观测,夜光云竟然是地球上最高的云,它们离地面有80千米高,它并不在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中,要说它跨过了平流层来带了空气稀薄的中间层,那是不可能的。大气层再往上就是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外太空了,这么高的云,难怪我们难得一见。

在太阳落山以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间,面朝西方,才有可能见到这种白蓝相见的波纹状发光云彩,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是相比之下夜光云薄得多。白天,由于夜光云稀薄而分散,一般看不见,而时间太晚它又会沉到地球的阴影之中去。能见到它的时候太阳在地平线一下的6-16度,夜光云处于大气高层,阳光仍能照射到它们,即便地面已经一片漆黑,这种情形就好像在太阳部分落下后看一架在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反射阳光一样。

过去,这种罕见的云只有在50~70度的高纬度地区夏季才能看见,而近年来,夜光云的目击报告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与以往相比,现在夜光云出现得更为频繁,时间更长,纬度也更低。

那夜光云是不是云呢?有人认为它们是火山的喷发物或成群结队的大气尘埃,因为只有它们有可能飞那么高。航天飞机发动机喷出的火箭烟尘也能为夜光云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航天飞机“奋进”号就曾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后,排出的废气与上空的低温大气交汇后形成了漂亮的云。火山喷发会向高层大气喷射水蒸汽,应该也是导致夜光云的形成的原因。不过现在主流理论认为,夜光云是由极细的冰晶构成的,高层大气的温度大概是零下一百多摄氏度,而空气的干燥度又是撒哈拉沙漠的 100万倍。夜光云通常在阴冷干旱的条件下形成,因为在太阳活动强度最大的时候,紫外辐射会令大气水分子分散,从而阻止夜光云的形成。这样,水蒸气加上尘埃才能凝结成50纳米直径反光效果好的的小冰晶,这或许就是是夜光云形成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