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死亡游乐场bug,有没有特别恐怖的电影?
穿越火线死亡游乐场bug,有没有特别恐怖的电影?
一直都很喜欢看恐怖的电影,有美国、韩国、还有日本的。
其中最喜欢的几部有美国的《招魂》、《潜伏》、《死寂》、《寂静之地》、《鬼影实录》、《安娜贝尔》、《修女》,看的过程中会让整个人汗毛竖立,不敢松懈。
韩国的《女高怪谈》、《公寓》、《大提琴》、《宫女》、《恐怖电影》去年还看了一部丧尸电视剧《李尸王朝》今年三月十三就会出《李尸王朝》的第二部。
日本喜欢的恐怖电影是《咒怨》、《午夜凶铃》、《鬼妓回忆录》、《鬼来电3》《乱步地狱》这些都是会让人从心里恐惧到全身的。
港片也有几部很吓人的是张国荣的《异度空间》、还有很多人的童年阴影《山村老尸》、《人肉叉烧包》喜欢看恐怖电影的人就一定不要错过。
如何评价电影寂静之地?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点击我的文章。从打开文章的这一刻起,我的文字将伴随着您共同去品鉴一部值得推荐的,精彩好电影。品鉴电影、品鉴人生。原创精彩影评,来自于用心观影、细心体会、精心评价。喜欢请关注,更多精彩等着您......
之前一直持续关注着这部《寂静之地》,1700万美元的投资,15次拿下北美日票房冠军,并成功坐上北美票房榜冠军宝座的黑马影片。5月1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我在第一时间步入影院,去感受这部期待以久的恐怖电影所带来的震撼......
外星怪物入侵地球,无视力、对声音敏感,循声袭击,必死无疑。影片在这样背景下展开。前8分钟,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头一次影厅里静的出奇,也没有看手机的观众,这样的观影体验很新奇?因为画面对白,一家5口全没有声音,靠手语交流,为的是能更好的活下去。这8分钟内,有一处小弟弟取货柜上的航天飞机玩具时不小心碰倒,马上就要着地,听力障碍的姐姐飞身跪地接起的画面,让观众倒吸一口冷气。小弟弟想带走这个玩具,爸爸与儿子手语交流,这个玩具会发声,会引来外星怪物。姐姐知道弟弟喜欢,偷偷带给了弟弟。第9分钟,一家5口逃离市区前往丛林,这时影片才响起了舒缓的背景音乐,观众的紧绷的情绪才得以松弛一下。
步入丛林的一刻,顽皮的小弟弟打开了喜欢的玩具,声音吸引来外星怪物,小弟弟在惊恐的一家人面前消失......
恐怖的阴霾再次袭来,画面飘来四个字"寂静之地",影片正式开启……
一年之后,姐姐在满是沙土的小路上再次被恶梦惊醒。失去弟弟的愧疚,让她变得更加自卑,父母也在为失去儿子而暗地里偷偷的伤心……
所有人走路要光脚
父爱在剧中无处不在,父亲为了保护家人将沙土撒在地板上、铺满了室外小路及丛林的尽头。
将室外的灯带设置成了报警装置(橙色代表安全、红色代表危险)
安装了室外监控,密切关注室外怪物动向。在地下室为设置一个小的隐蔽空间,迎接即将出生的小BABY。每天在地下室通过无线电波向世界各地发送求救信息,为了家人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所有的频率逐个发送,不放弃任何一次呼叫求生的机会。为了缓解女儿自卑的情绪,为女儿反复尝试制作人工耳蜗,却被女儿无情的拒绝了,失去弟弟的伤痛,让她始终无法自拨......哥哥在与爸爸捕鱼的过程中,说出了妹妹自卑的原因,爸爸的回答是弟弟的失去与妹妹无关,他在心里一直爱着她。
父子俩在瀑布中大声呼喊,压抑许久的情感与声音得到了极大的渲泄......
影片的高潮来自于妈妈的生产
是儿子在关键时刻抷救了母子、
兄妹的互救
爸爸在关键时刻用手语告诉了妹妹他爱她,一直深爱着她。一声呐喊抷救了一家人,剧情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兄妹回到家中,从未到过地下室的妹妹才发现她一直有愧于爸爸,失去后才知道爸爸的伟大,瞬间泪如雨下.....
最终妈妈与妹妹配合用爸爸制造的人工耳蜗和麦克风的啸叫,加功放干扰怪物,怪物丧失保护能力。最终,妈妈用枪杀死了三只怪物中的一只,监控显示另外两只怪物已向家中奔袭......
《寂静之地》电影的主角不是演员、而是出色的电影原声,与画面巧妙融合。神秘生物如影随形,无声的世界,突然的意外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杀机,恐怖的感觉随时来袭。全程无尿点、屁都不敢放的好电影,随着口碑发酵,绝对是近期观众热议的电影,影片情节绝对是热议的话题.....父爱、母爱、兄妹情,在恐怖的外星怪物面前是那样的伟大和处处充满张力,悲伤和恐怖的情绪就像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忽高忽低.....
截至目前,电影票房已破3,319.2万元。5分钟字幕,片后无彩蛋。“嘘”,电影真的很好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哪款网游停服最让你感到遗憾?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八个字与这两只小鼹鼠
虽然它主要算是网页游戏,但也算得上是一个网络社区游戏
他的停服必定让不少人嘘唏不已,但他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和管理层的决策密不可分
《摩尔庄园》是由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社区养成类网页游戏,其创始人汪海兵曾经也是腾讯qq宠物的创始人之一。在qq宠物大火后,汪海冰辞去工作,在当年10月来到上海创办淘米公司,公司最初只有3个员工,但因为有“给中国儿童做一个网上乐园”的创业信念,三个人不懈努力,终于于2008年5月推出了摩尔庄园。
摩尔庄园一开始可谓火爆全国,每个小学、中学总有人在玩。摩尔庄园打下的良好开局让汪海冰趁热打铁,创立了赛尔号、小花仙、功夫派等游戏。淘米宣称想做中国的迪斯尼,于是模仿迪斯尼开创动画品牌,并制作多部大电影。然而不论是在画面还是剧情上都差强人意,由由于国情不同难以收获更好的资金回馈。而在此之后淘米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
具体表现在通过加大游戏vip与普通玩家的差距来诱导玩家氪金以弥补其动画造成的亏损,而其游戏内容的更新也渐渐背离了最初的想法,连画风都与一开始大相径庭。越来越多的游戏内容的堆砌非但不能让玩家满意,反而让玩家无所适从,最终放弃游戏。
另一方面来自家长与社会的舆论也在冲击着淘米,大多数家长都不够信任一款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改变。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走低的情况下,玩家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摩尔庄园最终停止了更新,最后关闭了服务器。
然而他曾经给玩家带来的快乐是不可否认的,他的停服也不能不让人遗憾。最近新复活的摩尔庄园企划,不知能不能带来摩尔庄园昔日的辉煌。
你什么时候有过感觉身体被掏空的体验?
虽然葛大爷成为“身体被掏空”的代言人,但在生于50年代末的葛大爷那一代看来,效仿“葛优躺”、嚷嚷“被掏空”的这一代年轻人,可能是好吃懒做没有出息,应该被拉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葛优躺”会风靡网络,为什么“身体被掏空”会成为一代年轻人的普遍感受,引发巨大的共鸣。
“被掏空”是属于这一代年轻人独有的时代病吗?
“被掏空”这个词,有点污啊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语文课。“身体被掏空”,追根溯源,应该是“被淘空”。
众所周知,“被掏空”这个流行词,来自一则补肾保健品的广告:“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是不是肾透支了?”
在中国传统养生的理念中,男性过度饮酒或XXOO,会导致精血耗费过多、身体衰竭,谓之“淘空”。北京烤鸭进炉子之前要从屁股把内脏掏掉,那才叫“被掏空”。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我们经常看到男性被“淘空”这样的说法
然而以讹传讹的“被掏空”,反而更能准确概括“葛优躺”们的感受:他们的疲惫不是来自纵欲,而是一股不可抗拒、强行入侵的外在力量,把自己的精力掏走了。
这种本来略污的感受,为什么会在年轻一代中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要么我们相信这一代人普遍得了懒癌,要么就一定有一种解释:世界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工作时间真的比以前更长了吗?现代年轻人的工作时间比父母一辈更长吗?
对中国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
出生于1970年代之后的城市年轻人,他们的工作时间确实超过了他们计划经济时代朝九晚五的父母。但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延长。
我们找到了一份2003年到2011年的中国人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的调查表↓
可以看到 ,从2003年到2011年,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变化都不算大。而2015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调查中,中国人的平均年劳动时间是2000-2200小时。我们按2200小时算,也就是每周42小时左右。
这个工作强度虽然远超那些遍地懒鬼的发达国家,比如人平均每周只工作33小时的美国,人均每周只工作26小时的德国,但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平均劳动时间相比十多年前并没有大幅增加。当然,考虑到不同统计方法的偏差 ,说有明显减少有可能会被围观群众扔鸡蛋。
好了,既然这样,那么长辈们可以理直气壮骂这一代年轻人不行,让他们复习“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了?
显然并非如此。
为什么手机会让你的压力更大这一代人更容易感觉“被掏空”是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的。
现代年轻人更容易感觉“身体被掏空”,首先可能要归罪于你的手机、电脑和该死的WI-FI。
它们前所未有地改造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也让工作对你的控制变本加厉。
信息时代彻底打破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隔离墙。虽然在工业社会,人类已经把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和秒,以便每个工人都成为精确的机械运转的一环。不过,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也因此截然区分开来。
想想你的父母那一代,他们下班之后,几乎可以完全脱离自己的工作角色,投入鸡毛蒜皮油盐酱醋的生活中去。
▲自从有了手机和互联网 ,这种说下班就下班的好日子结束了
然后70、80和90后一代人,迎来了移动互联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概念被随时可以工作的“便利”彻底摧毁了。既然技术的进步让你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修改PPT、打开电脑参加策划会或改bug,那么无论是你的老板,还是你的甲方,都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所以,虽然你的正式工作时间并没有延长,但工作对你的控制却大大加深了。
想一想你上一次安心关掉手机睡觉是什么时候?
手机工作还会让你变成一个脑残但是你的老板和甲方并不满足于仅仅侵占你去看夕阳、喝茶、逛街、和性伴侣或右手亲密接触的时间 ,他们还在通过手机把你变成一个脑残。
手机和互联网对你的压榨不仅仅是侵占时间,而且是把你的大部分工作状态变成频繁切换任务和多任务处理。
当你准备集中精力处理完一件事的时候,你会不断被手机中收到的新的指令、询问,乃至工作群里和你并非密切相关的讨论所干扰,被迫不断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应付这些任务碎片,以致疲惫不堪。
看起来只是一条搬砖狗的日常?如果你因此向领导抱怨,那么你的领导可能会想起旧日本海军打新兵屁股的棍子,官方名称是“精神注入棒”。
但是科学就是科学。当年旧日本海军不信,认为靠精神注入可以战胜客观规律,结果被美国人打得死到不能再死。
这里的客观规律在于:在科技发展到能给大脑加内存条之前,人的大脑天生并不擅长处理多任务。当你不断在碎片任务中切换时,每一次切换,都会让你大脑中应激激素皮质醇等分泌量增加,致使大脑过度受到刺激,飞快消耗掉维持大脑正常运转的燃料。
相信你会对这种体验非常熟悉:当你回复完一条领导指令,回到刚刚的工作中时,你的脑海里还会不自觉地想着领导刚刚说的话,以及自己的回复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这个时候如果手机再响一下,你可能会瞬间抓狂想掀桌。
是的,这就是在任务切换时,大脑被迫将两个任务压迫在有限的时间和通道中,你的效率和认知能力都因此降低了。
再加上你可能还会时不时刷一下朋友圈和微博,你疲劳的速度和程度,都超过了你只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同样的工作时间,你的大脑受到的摧残,远远超过了你的父母一代。长此以往,思维错乱指日可待,一颗脑残界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这也是这一代年轻人更容易感觉“身体被掏空”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大脑在工作中受到的刺激已经完全不同了,并不是我们更懒更娇气更喜欢吐槽。
好吧,更喜欢吐槽是没错。
你离被掏空还有多远?说了半天“被掏空”,它到底有没有一个高大上的、学术范儿的名字?我们总不能让每个年轻而疲惫的搬砖狗再降格成北京烤鸭半成品。
有。科学家们把这种工作中越积越多的“被掏空”感,称之为工作倦怠或职业倦怠。
顾名思义,就是说某些人的“葛优瘫”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准因而获得国家职业认证——当然这句是瞎扯。一个在学术界最广为引用的定义是这样的:
“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Maslach & Jackson 1986)
看不明白没关系。如果你一上班就感觉累、跟工作伙伴冷漠疏远、并且经常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一坨shit……那你就差不多就可以确诊了。
它是怎么发生的呢?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
“工作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某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Etzion 1987)
就是说,在你的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你的身心造成刺激,被称之为“应激源”。显然,前面我们所说的手机带来的变化,会让这些应激源更加密集。
这些应激源可以是非常微小的事情,被称为“应激细砾”。虽然单个砂砾本身非常渺小,但是日积月累、前赴后继、无穷无尽,直到你被压垮,你还无法把自己的痛苦具体归罪为某件事。
于是你会特别想逃离工作,逃离北上广。一到长假,就像脱缰的野狗一样,一路奔向人烟稀少的云南、拉萨、尼泊尔,洗涤灵魂。
效果怎么样?好消息是,1970年代的美国科学家就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对职业倦怠确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坏消息是,疗效并不持久。一般回归工作三个星期,就继续被掏空了,而且你还变得很穷,得很穷,很穷,穷……
毕竟,只有少数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而大部分丑小鸭难免走向全聚德。
下面有一个测试题,让你看看自己离挂炉还有多远:
《掏空指数自测表v1.2》打分方式:0为从来没有出现;1为一年中出现几次;2为一个月出现一次或更少;3为一个月出现几次.;4为一周一次;5为一周几次;6为每天都出现。总分越高,被掏空的程度越深。超过100分,基本就废了。
一、情感衰竭
1.我非常疲倦
2.一天的工作结束,我感觉到疲惫之极
3.我常常感觉到精疲力尽
4.我的工作太辛苦了
5.我担心工作会影响我的情绪
6.最近一段时间,我有点抑郁
7.我难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二、人格解体
1.我经常责备我的工作对象
2.我经常拒绝工作对象的要求
3.我不关心工作对象的内心感受
4.我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工作
5.我的工作对象经常抱怨我
6.我对工作对象和对无生命物体的态度没差别
7.工作中与人打交道让我非常沮丧
三、成就感降低
1.我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2.我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有效影响他人
3.我不能创造轻松活泼的工作气氛
4.解决了工作问题后,我一点也不兴奋
5.我没有完成什么有意义的工作
6.我无法有效处理工作对象的情感问题
7.我无法有效解决工作对象的问题
你可以在评论中回复你的测试总分,看看你是不是比其他人掏得更空。
参考资料:
《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 》李永鑫,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李永鑫、李艺敏,《心理科学》,2006 , 29 ( 1 ) :148-150
《中日 “过劳”问题研究发展历程及特点比较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 》杨河清、王 欣 ,《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2期
《我国过劳问题严重,亟需加强研究》杨河清 ,《人口与经济》2014 年第 3 期
《工作倦怠的因素分析与研究发展述评 》裴利芳、王燕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9月 第24卷第3期
《24/7》, [美]乔纳森·克拉里,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2015-9
关注是最好的支持,拉到顶部关注视知TV视知TV(微信公众号ID:shizhimedia),知识解释类短视频“一哥”,致力于打破信息高墙,将深奥、枯燥、晦涩的知识用专业、精准、有趣的形式“翻译”出来,形式不限于视频、漫画和图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车、财经、健康、电影、男装、宠物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领域。我们的口号是,知识看得见。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女人幸福?
第一,在外面挣得钱,工资交给自己的老婆,这样的男人让女人感到安全踏实!
男人在外面忙忙碌碌,工作最终的目的不就是有好的物质条件,让自己的的老婆自己的爱人生活的幸福吗。那么你就把自己的工资交给自己的老婆管理,她就会觉得你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东西都给了她,她对你是非常重要的,她也会理所当然的爱你,关心你,这样你幸福了,她也幸福,你们的婚姻生活就很美满!
第二,有多余的时间来陪自己的老婆,这会让自己的爱人感到快乐!
平时少一些应酬,少跟一些朋友吃喝玩乐,朋友是理所应当该交的,但是也不能整天的在一起喝酒吹牛逼吧,应该多些时间来陪陪自己的爱人,让她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多陪自己的老婆一起出去看个电影,像朋友一样喝喝茶,聊聊天儿,逛逛街,爬爬山。
第三,在家里面多帮助老婆干些家务,让她好好休息,这男人会让老婆觉得会疼人
老婆在外面工作一天,回家还要操持家务,的确辛苦,你抽出一些时间来帮帮她打扫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会让她感觉到你其实挺心疼她的,她内心也会非常的感动于你!
第四,少些大男子主义,不要在外面或者在家里装着很强势,该放下面子身段的时候就要放低一些!
好多男的都比较喜欢大男子主义,感觉自己是个爷们儿,什么家里事,外面事都要听自己的,其实这样的人往往会让自己的老婆感觉很累,很压抑。你平时给老婆一些轻松的感觉,有的时候在她面前像个孩子,要她知道有时你是听她话的!
第五,当婆媳闹矛盾的时候,男的尽量的就是多偏袒老婆些,让她知道你很在乎她!
毕竟婆媳关系没有多少处的很好的,所以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一旦有摩擦发生时,就该偏袒一些自己的老婆,然后老婆消气肯定也不会对婆婆起争执吧!
爱老婆,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一些大作为,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足以让自己的老婆感觉到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