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当中产阶级需要数千万资产?贩卖焦虑并扭曲中产者的本质
本文讨论的内容基于一个以讹传讹的疑问:在北京市当中产阶级需要多少钱?在某些人的答案中,这个数字是:几千万。
在某些北京中产阶级的口中,常常说一句话:“我不是中产阶级,在北京几千万才能当中产阶级”。
这种思路本质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贩卖焦虑”,中产阶级的门槛没有那么高,贩卖焦虑并扭曲中产者的本质:偏离按劳分配原则,反而去想收割穷人。
中产阶级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产,财产可以让其过比较好的生活。北京中产阶级的标准,也许是年收入5万、年收入10万或者30万,绝对不需要“几千万资产”。
下面是北京市市中心的热力图,也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某些北京中产阶级“矫情地”逞辩:我的收入不行,需要几千万的时候。其实他们的背后往往在想另外的一个事情:如果我有几千万,就可以按照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
显然,中产阶级的本质不是财产性收入很多、不工作也可以财务自由,这样就失去了中产阶级的本质。如果说“财务自由”才算中产阶级,这显然就是扭曲了中产阶级的本质。
按照纺锤形社会的原则,中产阶级应当是比较多的,中产阶级的原则是通过自身的技能获得收入,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而不是通过资产去“收割穷人”,这又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中产阶级才是有意义的。
下面漫画代表了社会中一些焦虑。
还-房-贷、还-车-贷,这并不改变中产阶级的本质,如果说要到了“几千万资产、无贷款”才算中产阶级,这种中产阶级的意义何在呢?
下面漫画的本质是正确的,但是表达的意义是错误的。
在北京市的范围内,中产阶级其实就是社会的中坚,就是一些通过劳动所得的人,中产阶级不是“收割穷人”的代名词,而是社会稳定的因素。
因此对于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的人,其实不应该过多地焦虑,更不应该贩卖焦虑,而应当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即便没有几千万资产,依然能够过一些比较好的生活。